手腕就是腕關節,即手與前臂相連接的部位。腕關節直接控制著手,而手是彈奏任務的直接執行者,是最為積極活動的部位。自前臂以上身體部位的重量如何作用於手指,都要經腕關節的控制和調節.腕關節這種特殊地位,使它與肩、肘相比,有兩個最主要的不同點:
(1)不像肩、肘關節有一個基本的、通常的狀態,腕關節的狀態、作用要多樣得多。
(2)肩、肘關節的狀態和作用,通過理解,通過有意識地注意,就能基本掌握,不需要特殊訓練。也沒有專門針對肩、肘關節的練習.
但腕關節就不同了。腕關節的一些動作、技能,需經訓練才能掌握。有些練習曲、基礎練習,主要就是用來訓練手腕的。所以,如何控制腕關節,另一個基本功的問題.
1.手腕能力
(1)在手腕持平、前臂基本穩住不動的狀態下,靈巧地、隨心所欲地抬起手掌,將手掌置於高出手腕的空中,以及將拾起的手掌和手指靈巧地、隨心所欲地向下觸鍵的能力.這就是前臂穩定狀態下,由腕關節操縱、控制的手部上下方向動作
(2)在同樣的狀態下,由腕關節操縱、控制的手部左右方向的動作。彈奏音階、琶音時其中就有這種左右方向的動作.這兩條是腕關節對手的控制。
(3)腕關節本身主動、自如、毫不費力地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移動的能力。移上時,腕部高於手部和前臂,主要用於從鍵盤上提起手指。移下時,腕部低於手部和前臂,這是手部從空中落下的觸鍵和彈奏深沉的音符時會出現的狀態。移左移右時,手腕與前臂基本保持在一個平面上,只是橫向上向左向右稍稍突出一點。主要用於音符持續不斷地進行中,而又需要手部橫向變化位置(如彈奏音階、琶音之類)時。還有一種不是在乎面上的左右移動,而是較近距離、較快速度的空中移動手位,是以手腕為主,帶動手臂的弧線運動(如果是較遠距離的移動,則不是單靠手腕能完成的).這條是腕關節自身的活動,不是對手部的控制。
(4)手腕要有彈性.彈性,可從兩方面來認識。一個是,上面第一條講的對手部上下動作的控制,就包括彈性在內。典型的如同音不斷重複而又不換指的跳音,就要在前臂、手指都穩定的狀態下,利用腕關節的彈性能力控制手部的上下運動彈奏。另一個是,手指輕放琴鍵面上,手腕平靜,毫不緊張,彈奏的動作是腕部猛然地彈射而起,同一瞬間,手指觸動零鍵.也在同一瞬間,手都被彈射出去,有人稱這為「反彈力」,許多相對孤立的跳音,都可這樣彈奏。
(5)手腕要能快速持續轉動。基本要領是手形、前臂穩定,由腕關節為發力點,做碗部本身(同時帶動著手掌)的一側轉下轉上(同時另一側相應的轉上轉下)的持續重複的動作,主要用于震音(trem-oio)的彈奏.
(6)腕關節要有瞬間承受巨大重力的能力,即爆發中的支撐力。這是指彈奏強音時,自前臂以上(乃至全身)的身體重量,在觸鍵的 一剎那都要經手指端注人琴鍵.在手指承受重力的同時。腕關節也同樣承受著.此一瞬間,腕關節雖高度集中、凝聚狀態,絲毫的鬆散,都會使重力散失,達不到手指端,無法彈出集中、有力的強音。爆發力既有力學的含義,也有心理上、神經反應上的含義,不是憑拼力氣就能做到的,要從動作、心理兩方面的結合中去練習.
(7)與上一條相輔相成,腕關節還要能在瞬間改變內在狀態。爆發之前是平靜的,爆發的一瞬是凝聚的,爆發後(簡直就是同時)又要即時恢復平靜,無論手指離鍵、按鍵,都是如此。凝聚(觸鍵)的瞬間,決不能提前或延後一絲一毫。
(8)腕關節要有對重力的調控能力。自前臂以上身體部位的重量及重量轉化出的力量,都要經腕關節的調節、控制傳遞給手指。依據音樂的不同情形,需要傳遞的重力(包括傳遞的方式)都不相同。這都有賴於腕關節的調控。這種調控,有時表現為可見的動作,有時是「暗中」的感覺,相當微妙,難以描述,但這種能力卻非常重要.
(9)手腕還要有將不同的動作方式綜合起來的能力。比如腕關節自己的上、下、左、右動作和控制手部的上、下、左、右動作,自然都不限於這四個方位。不同的動作能力之間,也會有種種結合運用的情形。這都需要種種方式的綜合.
多種能力的綜合,將使手腕時刻保持靈便、活泛、輕巧、反應敏捷、允剛允柔、得心應手,足以適應彈奏中千變萬化動作狀態的需要。
2.手腕動作
下面三種情況:
(1)當跳音的力度不特別大的時候。
(2)當斷奏的雙音、和弦的力度不是特別大的時候.
(3)當震音的音程較大時.
這三類音符的彈奏,都以手腕的動作為主.即手指穩定,幾乎不動,前臂服從(配合)手腕。
另外還有三種情況:
(1)音符連續進行中手位的左右移動,典型的如彈奏音階、琶音類。
(2)當樂句、分句之間的「氣口」(即句句之間的時間距離)很小、較小時。
(3)手位在較近的距離、較快的速度的空中移動(較遠、較慢時,主要由前臂帶動〕。
這三種情況,彈奏動作雖然不以手腕為主,但手腕卻要有意識地主動動作.第一種情況是在一個接近水平(有幅度很小的起伏)的平面上,或左或右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移動。第二種情況是腕關節(而不是前臂)輕鬆地向上(幅度不大,因為「氣口」小)提起手都收束前一句,再落下,開始後一句。第三種情況是手腕帶動手部、前臂的移動.無論向左、向右、向上、向下,都要保持高度的自如感,不能有任何障礙感。
3手腕毛病
手腕的最常見的毛病。就是僵硬.有些鋼琴論著主張某些特定情況下手腕應當是「穩定」的。即便「穩定」,也遠非手腕的常見彈奏狀態。對於初學者,僵硬,肯定是毛病。
手腕的僵硬,不僅使手腕本身失去靈活性,還會「禍及」手指和前臂:手指將失去自由活動的能力,前臂的筋肉,也會緊張起來。從手指到肘部,好像失去了所有可以活動的關節。有的學生,每彈一個音手腕都要顛簸一下,就是這個原因。
僵硬的手腕,猶如凍結的冰塊。一定要千方百計地把這「冰塊到化解開,使手腕恢復自如和自由活動的能力。
手腕另一個比較常見的毛病,是腕部過高。過高的腕部,勢必造成掌關節和手指處於朝下斜著的狀態。如果這時抬起手指,就會是指向斜前方,而不是上方,這就妨礙了手指的上下運動。唯有將手腕放平,才使利於手指的上下運動。
初學鋼琴的小孩如果手腕僵硬,幾乎都是由於手指不主動而又要彈出較大的音量造成的。對於這種情況,可以這樣試試:
(1)強調手指的積極主動。
(2)開始不要強調音量(力度),用較小而均勻的力度做基本練習。
對於年齡較大的初學者,可以試做這樣的活動:
(1)不在琴鍵上,先提起前臂、在懸空中將手腕持平、穩定不動,然後利用腕關節的作用,控制手部做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以及畫圓(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動作.
(2)將中指按在鍵盤上並掛在那裡,肘關節穩定不動,然後用腕關節的活動力,做手腕本身的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以及畫圓(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動作。
從這兩種動作中,體會腕關節既是柔軟、放鬆的,又是能自如活動的感覺。然後在彈奏中細心保持這種感覺。
4.手腕下壓
手腕下壓原因有三個:
(1)手指不主動,被手腕代替了
(2)手腕本身是僵硬的。
(3)彈得太響。
改正的辦法有三個:
(1)手指主動,承擔起觸鍵的主要責任.
(2)讓手腕平和、柔軟,作為次要角色協助手指。
(3)彈得聲音輕一點。如果音樂要求奏強音,也要先在弱奏中體會到手腕的正確感覺。在保持正確感覺的情況下練習,逐漸增大音域.
--邀請小夥伴們一起關注吧
公眾微信號:fulado_2013
或搜服務號:福萊多
--這麼好的內容不分享出去嗎?
點擊右上角「...」標誌,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樂器活動資訊盡在
http://mall.fulado.com
--樂器行業第一品牌福萊多
加盟熱線:400-8691-669
福萊多樂器城的理念是,為各樂器愛好者提供安全、便捷、品牌、性價比高,有售後服務保障的消費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