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到底有多可怕,為何滿清的官員都非常懼怕被流放至此?

2021-02-22 異聞雜史

寧古塔地處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是中國清代時期東北重鎮。清廷在此設置了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因此這裡成為了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經濟、政治和軍事中心。那麼為什麼滿清官員都害怕被發配至寧古塔呢?要了解寧古塔到底有多可怕,我們就得去扒一扒寧古塔的一些基本資料。

寧古塔

寧古塔與清朝有何淵源?

在清宮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個片段,在某某官員犯錯後,皇上大怒對身邊的侍衛吩咐到:「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這句話成了清宮劇中皇帝生氣時的口頭禪,也是大臣們噩夢的開始。

眾所周知清朝有「十大酷刑」,但還有一種叫做「流刑」的刑罰,這種刑罰雖然輕於死刑,卻會讓犯人生不如死。在被判以「流刑」的犯人,不管以前身份有多高貴,從此以後只有一個所謂「流人」的身份。而在清朝時期大多數「流人」都會被流放至寧古塔。寧古塔最早的記載是在《清太祖實錄》中。

《清太祖實錄》:「上命巴圖魯額亦都率兵千人,往東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魯、綏芬、寧古塔……」

寧古塔

寧古塔雖然本身有一個塔字,但它並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個古地名。滿語中數字6為寧古,個為塔,所以寧古塔意思可以理解為「6個」。後來寧古塔這個地方又與清6祖聯繫了起來,當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所生6個兒子都是在這裡生活,這裡也被人認為是清朝的發源地,所以這裡也被稱為寧古塔貝勒,簡稱寧古塔。

《寧古塔紀略》:「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

那麼為何滿清官員都害怕被流放寧古塔呢?

寧古塔是清代東北地區的重鎮,也是滿清在東北的經濟、軍事、政治中心,這裡常年駐紮有大量的軍隊。按常理來說這裡應該是個繁榮昌盛之地,是人們嚮往的地方才對,為什麼滿清官員那麼害怕被流放寧古塔呢?

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

寧古塔為大清王朝龍興發祥之地,被清人稱寧古塔「南瞻長白,北繞龍江,允邊城之雄區,壯金湯之帝裡。」

寧古塔地處今黑龍江牡丹江一帶,在古代這裡環境氣候惡劣,大部分地區都是長年冰封,農作物無法生長,糧食都需要購買。清朝初期的著名詩人吳兆騫被發配至寧古塔後,對當地的惡劣氣候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裡皆茫茫白雪。」

寧古塔惡劣的環境和氣候造成了這裡人煙罕至,但恰恰相反的是這裡卻成了毒蟲猛獸的天堂,流放到此地的犯人經常還沒到目的地就被這些豺狼虎豹給吞噬了。如此惡劣的環境當然是讓人望而生畏了。

寧古塔惡劣的氣候

寧古塔作為滿清的發祥地,但由於環境因素使得這裡越來越荒涼,這樣的環境非常適合流放犯人,這裡生存困難,有利於對犯人的改造。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歷屆滿清皇帝都想通過流放犯人至寧古塔,通過長期對寧古塔的改造,重現清太祖時期的輝煌。

說到寧古塔,我們就必須說說「給披甲人為奴」

「披甲人」就是披著鎧甲之人,是清朝時期的軍人,這些人主要是以旗人為主。滿清的八旗制就是以「以旗統軍,以旗統民」的核心制度。「披甲人」在滿清八旗的旗丁中屬於中等人,位列「阿哈」(奴隸)之上,在「旗丁」(女真人)之下。

這些「披甲人」雖然是軍人,但他們還是與真正的軍人是有區別的。在戰時,「披甲人」是一群衝鋒陷陣的軍人。但在和平年代則卸甲務農,自給自足,因此這些人在寧古塔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獵人群體。

滿清官員

滿清流放犯人至寧古塔後,大多數都是讓這些犯人給本地的「披甲人」為奴,也就是去侍候這些披甲人,同時「披甲人」會帶著這些犯人在條件惡劣的環境下進行勞動改造。由於條件惡劣,「披甲人」也對這些犯人比較友好。

甚至一些犯人忍受不了這樣惡劣的氣候而選擇逃跑時,「披甲人」也不會去報告官府,而是任其逃跑。一些逃跑之人又被抓回來後,「披甲人」還會幫助犯人說情以減輕他們的責罰,因此「披甲人」和「流人」的關係還是比較友好的。

在滿清時期,「披甲人」與被流放的犯人一起勞作,「披甲人」是為了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流人」則是為了勞動改造,他們對寧古塔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這些流放寧古塔的人中不乏一些有志之士,他們的到來給寧古塔帶來了中原文明的火種,讓地處偏遠蠻荒之地的寧古塔,在耕種、經商、教育等多個方面接受到新的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流放寧古塔的犯人和「披甲人」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繁榮寧古塔經濟,同時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披甲人

被流放至寧古塔的主要是哪些人?

自從滿清入關之後,流放寧古塔就成了眾多犯罪大臣以及家屬們的噩夢。滿清皇帝在沒有判處這些有罪大臣死罪時,有很多人都會被流放至寧古塔。因此這類人成為了流放寧古塔最主要的群體。

由於豺狼虎豹出沒,加上氣候惡劣,很多被流放之人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就已經死去了,到了後來一些被流放寧古塔的大臣,寧願自殺也不去。對於寧古塔這個噩夢,去過寧古塔的犯人曾形容:「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在清代被流放至寧古塔的名人不計其數,這其中有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清初著名的文學家金聖歎、清初著名詩人吳兆騫、明代最後一位兵部尚書張縉彥等。

以當時清代官員在交通非常落後,前往寧古塔主要是以步行為主的情況下,再加上當地環境非常惡劣、信息閉塞等因素,讓被流放之人對寧古塔談之色變。這也符合當時皇帝的意圖,一言不合就可以讓你發配至寧古塔,起到不小的震懾作用。


全網首發|插畫版《大明智慧--聖學》 限量3000冊,王陽明成聖之道!
專治黃牙口臭!有了這支美白牙膏,大黃牙們終於有救了!

老是睡不著?用它貼一貼,重尋嬰兒般好睡眠,趕走疲勞,睡出好氣色

一個多年鼻炎朋友的自白,有鼻炎的朋友耐心看

鼻塞、流鼻涕、打噴嚏、怎麼辦?用這個方式試試!

新發現,失眠帶來的危害簡直觸目驚心!拯救「睡不著」,睡前一噴,秒入睡!

相關焦點

  • 清朝發配犯人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寧古塔在哪?披甲人是什麼?
    因為這裡地方非常偏遠,在歷史上一直都是極為貧窮的苦寒之地。這裡的夏天裡也會長滿各種作物,極少的物資,曾經養育過滿人的先祖。據說滿清的先祖有6人,他們定居於此,經過很多年的繁衍,終於有了女真人的崛起。寧古塔就是「6個」的意思,滿人取這個名字來紀念他們的祖先。雖然這裡貧窮,但是這裡是滿人的崛起的地方,所以在後來一直受到重視,一度被用作是守備北方邊境的重城。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現在當地還有一個寧古塔將軍舊址和寧古塔歷史文化博物館。寧古塔也不是一座監獄,流放過去的人,就是在當地生活,但是卻是奴隸身份,日子過的很慘的。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要蹲到監獄裡。寧古塔也不是專門流放女犯人的地方,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官員,文人,罪犯,只要皇帝樂意,統統都可以流放到寧古塔。為什麼寧古塔會成為流放犯人之地?寧古塔到底有什麼可怕的?
  • 「人間地獄」寧古塔,一個關流放女犯人的地方,為何如此可怕?
    清朝,有個地方,叫寧古塔,是滿族的龍興之地。但這裡成了滿清流放女犯人的噩夢所在,更是文人謂之的黃泉之路。沒有奈何橋,卻是十年生死兩茫茫,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這個地方就是是清朝人心中談起來無比害怕的「人間地獄」。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有多可怕?
    寧古塔,位於現如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為滿清時期東北軍事重鎮,盛京以北,當屬寧古塔最重,寧古塔在當時正是盛京以北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隨著滿清入關,寧古塔地位一落千丈,康熙年間,寧古塔已經成為了流放犯人之地,雖是軍營,但卻更像監獄。
  • 寧古塔在清朝為何被稱為犯人的人間地獄
    寧古塔是清朝發配流放罪犯的地方,寧古塔是滿族語六個的意思。寧古塔是滿清皇室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宗六個兄弟居住的地方,被滿清皇室稱為龍興之地,是滿清皇族的家鄉,寧古塔位於現在的黑龍江省,有新舊兩處遺址,一處遺址在黑龍江左岸,另一處遺址在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被稱為寧古塔。
  • 清朝時期「寧古塔」有多可怕?為何清朝皇帝要把罪犯送到那去呢?
    很多人還沒走到放逐的地方,就已悲痛欲絕,死在半道上,成了孤魂野鬼,四處漂泊,對他們的懲罰比死亡更嚴厲,所以罪犯大多害怕被放逐,甚至跟隨他們到放逐之地的士兵也不願踏上進一步的道路,那麼到底被放逐的人到了哪裡?他們中的一個叫「寧古塔」。
  • 看一下流放寧古塔在古代有多可怕清朝文人比黃泉路還可怕
    寧古塔,對於我們一些經常看宮廷劇的人一定不陌生,皇帝一般喜歡把一些官員流放到寧古塔,這時候官員往往非常恐懼,小編不禁要問,寧古塔有這麼可怕嗎?後來其轄域縮小,有舊城遺址,寧古塔其實和塔本身沒有關係,在滿語中寧古塔的含義是六個的意思,相傳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生的六個兒子在這裡個佔一方而得名。約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範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東西兩岸地區,地靠日本海。在清朝寧古塔有大量的駐軍,由於寧古塔地廣人稀,清政府為了加強哪裡的建設,往往把一些犯事的罪犯或者家屬流放到寧古塔,到那裡服苦役,一旦發往寧古塔,基本上等於給犯人判了死刑。
  • 寧古塔有多恐怖?為什么女犯人都怕流放到此地?官員:不值得同情
    流放最關鍵的就是流放地的選擇,在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流放區域,其中寧古塔就非常有名,被稱為人間地獄。這個地方在今天黑龍江省牡丹市,早年曾經是努爾哈赤駐軍的地方,清朝建立之後,把這裡當作了東北的邊鎮,也設置了專門的將軍來駐守,同時還把這裡當作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 寧古塔是個怎樣的地方?
    這個地方就是寧古塔,位於現在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寧古」在滿語中是六,「塔」是個,寧古塔翻譯過來就是「六個」。據說很早之前,這裡有六個很厲害的兄弟,各佔一方。本來這只是傳說,但滿清強行將這六兄弟跟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聯繫起來,賦予了寧古塔不一樣的色彩。當然了,接收被流放的犯人,只是寧古塔的附加功能。
  • 清朝最嚴重的刑罰,莫過於「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有何可怕之處?
    但是到清朝,卻有一個比死刑更可怕的刑罰,那就是流放寧古塔,我們看清宮劇,凡是一說到「流放寧古塔」,犯人馬上屁滾尿流,魂飛魄散,你可能要問了,流放至少還有一條命在,哪有這麼可怕呢?哼哼,你不知道,寧古塔是真正的死亡之地,與其去那地方煎熬,真不如一死了之來的痛快!
  • 清朝為何把罪犯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是什麼地方
    寧古塔不是一個「塔」,而是滿族的發源地,清皇族的老家。為何把罪犯發放自己老家?  其實,寧古塔是一個城名,是一個清朝時期的關外流放罪犯場所。後設寧古塔將軍,為吉林將軍的前身。寧古塔屬邊遠地區,舊時,這裡環境惡劣,氣候異常,寸草不生,五穀不長,很適合罪犯改造。既不是塔,而為何又稱為「塔」呢?相傳,清皇族的遠祖兄弟6個,曾居住於此。滿語謂為「寧古」,個為塔,古稱「寧古塔」。
  • 古代如果有女犯人被流放人間煉獄寧古塔,為何衙役都搶著押送呢?
    所以朝廷精心選了這六個地方:北方的有河北滄州、黑龍江寧古塔;南方的有湖北房陵、貴州黔州、廣東潮州、海南崖州。這裡面最火的應該是寧古塔了,寧古塔可是清朝的網紅流放地。每當看電視劇大臣們被流放寧古塔時,那都是哭天喊地的求饒啊!寧赴黃泉路,不去寧古塔。流放寧古塔的千裡之行到底有多苦?
  • 寧古塔有多可怕?披甲人又是啥?女犯人寧願死也不去
    古代有一種刑罰叫流放,意思就是免去犯人的死罪,把犯人押到荒涼偏僻的地方。而這樣的刑罰看起來是體現了統治者仁慈的一面。但實際上,被流放的犯人大部分都會死在路上或者染病去世。因為古代交通不便,流放地在千裡外,犯人必須步行,路上也有可能遭到衙役的虐待。
  • 為何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身份?
    關於寧古塔的話我們姑且可以一分為二,倒不是說我們非得把寧古塔拆成兩個部分,只是因為當時的歷史原因導致寧古塔有兩個。這一點講起來非常複雜,我們簡單講的話,那就是寧古塔坐落於兩個位置:第1個位置是黑龍江省海林市的一個古城鎮裡面,而另一個則位於黑龍江省的寧安市。
  • 寧古塔是啥地方?為何清朝大臣一聽流放寧古塔,寧願自殺也不去?
    從隋唐時期開始,一直到清朝滅亡,實行的都是這五種刑罰制度。對於古代的大臣們來說,五刑中最可怕的不是死刑,也不是笞、杖、徒這三個刑罰。在這些習慣了養尊處優的大臣眼中,最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就是流刑。這個流刑,按照今天的解釋就是流放。是古代皇帝處罰大臣最常見的一種刑罰,被流放的大臣一般都會被發配到邊遠蠻荒的地方任其自生自滅。對於習慣生活在繁華城市的大臣們來說,這種刑罰真是生不如死。
  • 武則天時代真的有「梅花內衛」嗎?他們到底有多可怕?
    「神探狄仁傑」中,武則天有一支強大到曾經把李元芳趕下樹不敢下來的神秘力量,也把狄仁傑嚇得汗流浹背,雖然他們都對這個隊伍恨之入骨,但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甚至連神機妙算的天才狄仁傑,也沒有算上自己最信任的學生曾泰這支隊伍。
  • 清朝為何將流放寧古塔作為最殘酷懲罰?主因是用極寒折磨「罪犯...
    這些遭誅者七十多人,流徙東北者達百餘人。至此凡是涉及「文字獄」以及此後的科場舞弊案的均發落黑龍江寧古塔,也就是如今牡丹江寧安附近,從此黑龍江成了文人心目中的最大噩夢。尤其是寧安縣和齊齊哈爾數百年間成了「全國官員和文士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因為它與獰厲的政治迫害和慘烈的人生遭遇連在一起」。
  • 清宮劇裡的寧古塔在哪?為何犯人一聽流放此地,寧願自殺也不去?
    且無一例外,聽到這句話的每個人都面如死灰,如同被宣判死刑。倘若後面再加上一句「與披甲人為奴」,這些犯了事的妃子和官員巴不得直接選擇自殺,從而避免去寧古塔受罪。 那麼問題來了,寧古塔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為何對清朝的妃子和大臣們有這麼大的威懾力?寧古塔其實並沒有塔,其是指相距25公裡的兩個地方,分別叫「新城」和「舊城」。
  • 甄嬛傳:當年甄玉嬈在寧古塔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這些流放的官員傳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兩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溝通。流民的湧入也改變了當地以漁獵為主的原始生活方式,使農業耕作得到發展。《清稗類鈔 地理》有云:「寧古塔,歷代不知何所屬,數千裡內外無寸碣可稽,無故老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