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發配犯人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寧古塔在哪?披甲人是什麼?

2021-02-13 商代歷史

寧古塔是一個地名,在現在的黑龍江,是滿清時期中國北方的邊疆之所在。那裡一年裡溫暖的時期極短,經常都處於一片冰雪之中。因為這裡地方非常偏遠,在歷史上一直都是極為貧窮的苦寒之地。這裡的夏天裡也會長滿各種作物,極少的物資,曾經養育過滿人的先祖。

據說滿清的先祖有6人,他們定居於此,經過很多年的繁衍,終於有了女真人的崛起。寧古塔就是「6個」的意思,滿人取這個名字來紀念他們的祖先。雖然這裡貧窮,但是這裡是滿人的崛起的地方,所以在後來一直受到重視,一度被用作是守備北方邊境的重城。但是這裡畢竟極為貧瘠,所以想把這裡建得繁榮起來,就需要大量的人手。

前面說了,這個地方在中國的極北之地,一年裡暖和的日子沒幾天,但是寒冷的天氣卻會持續大半年。在這樣寒冷的地方生活,對於北方人都是極大的考驗,更別說南方人。為了開發這裡,必須要在溫暖的時候進行各種工作,一旦天冷,行動極為困難。但是偏偏有很多戰爭,就發生在天冷的時候,一旦碰到了戰事,這裡的人就會陷入災難。

在寧古塔打仗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朝廷的正規軍,一種就是披甲人。披甲人最初是說那些投降了的敵人,這些人會在以後在此地當兵,跟著滿人一起徵戰。但是後來滿人建立大清後,許多官員就被流放至此,當然,如果罪大的話,他們的家眷都會被趕到這裡,給披甲人為奴。

給披甲人為奴要幹什麼呢?對於女眷來說,老的會被安排去縫補、洗衣,年輕的會被充當官妓,受盡侮辱。這些人的地位,比那些投降的外族人還要低,所以日子很難過。在寒冷的冬季,他們要經常在外面做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受盡寒冷和壓迫。

寧古塔除了接受這些犯人,很大的作用就是為滿清徵集旗人士兵。旗人是很有地位的,比披甲人地位高,但是後來基本都是披甲人在作戰。這些人世代在寧古塔一帶定居,是滿人的忠實的士兵,別看人家在一開始不受重視,後來卻和滿人關係不錯。而滿人意識到這些人的作用後,也逐漸有了優待他們的辦法,其中一項就是把朝中流放的官員以及他們的家人,都淪為披甲人之奴。這樣的辦法,不但減輕了披甲人長期在邊境戍守而忍受的重負,還有大量的女眷可供他們消遣,所以這種將犯人流放到這裡的做法,穩定了這裡的軍心。

那些被流放到此的犯人,有許多都是朝廷的官員,這些人一旦來了這裡,基本一輩子都回不去了,而且有可能後人都會定居在此。在寒冷的天氣、沉重的勞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到了這裡的人生活很痛苦,即便是能在最後回去,也會給心裡、身體上留下可怕的創傷。

清朝對於官員犯罪,最嚴重的就是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其次就是斬首,第三就是發配。

發配的地方,大多是幾千裡外的寧古塔,主要是給披甲人為奴。

問題來了,到底寧古塔在哪裡?披甲人又是誰?

寧古塔在東北黑龍江寧安市一帶

寧古塔是北方嚴寒之地,距離京城(北京)有三千裡遠,有兩座城,一座新城,一座舊城。新城就在如今的黑龍江省寧安市,是康熙時期建的。舊城是在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舊古城村,是努爾哈赤時期擴大建立的。

寧古塔沒有塔,只是個地名而已,是滿文直譯。「寧古」是「六」的意思,「塔」是「個」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六個」。名字的來歷是,努爾哈赤的曾祖父有六個兒子,曾經都住在這片區域,於是,後來慢慢就成為了地域名字,有了中心城。

但是,這個名字很有特點,是個數量詞,滿人就是這麼任性,簡單,好記。不過,中國的大多百姓更能適應「數量詞加名詞」的叫法,比如「八棵樹」,比如「八家戶」,比如「六盤山」,比如「五丈原」。

寧古塔曾經很厲害,清朝初期,這裡設有「寧古塔將軍」,這個「將軍」不是哪裡都有的,整個東北,當時,只有「寧古塔將軍」和「盛京將軍」。當時寧古塔將軍的管轄區域非常大,寧古塔也成為了黑龍江和吉林兩省的經濟、政治、軍事中心。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康熙十五年,設立了新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吉林烏拉(吉林市),並設立了「吉林將軍」,自此「寧古塔將軍」成為了歷史,當地只設寧古塔副都統。

披甲人是誰?來自哪裡?

披甲人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披著盔甲的人。實際上,並不是披著盔甲,就是披甲人了。

八旗制度「以旗統兵,以旗統民」,平時打獵打魚,戰時披著盔甲上陣。這些人,分為三等:阿哈、披甲人、旗丁。

「阿哈」地位最低,多數是漢人和朝鮮人;「披甲人」位置中等,多是其它部落的降人;旗丁地位最高,是女真人。

披甲人無疑被女真重視,放到邊境做守衛工作,後來「降人」越來越少,於是直接安排軍人過去。披甲人後來多引申為「東北邊疆的守衛軍人」。

發配到邊疆的官員,就是給披甲人做奴隸去了。這福利不錯,讓披甲人單調的生活有了色彩。

那麼披甲人對「發配過來的奴隸」怎麼樣呢?

「寧古塔」和「披甲人」為何成了很多官員的噩夢?

寧古塔的可怕在於兩個,一是距離太遠,古時交通又不便利,全靠「11號馬車」(步行)前行,想想幾千裡的距離全靠步行,實在是不容易。二是,氣候多變,冬天寒冷異常,而且持續時間長,這寒冷大多數人受不了,特別是南方官員,在他們看來,這裡簡直是人間地獄。

披甲人的可怕之處,在於他們是被發配官員的主子,官員們成了披甲人的奴隸。官員們曾經的扯高氣揚,曾經的耀武揚威,到如今一無所有,還要被別人「喝五吆六」,這讓官員們的心理有了巨大的落差。

天寒地凍之時,官員們沒人關心,沒人給予適時的噓寒問暖,很少有主動張羅安排冬衣;夏天酷暑之日,也沒人管你的消暑納涼。這裡,曾經的官員只是奴隸,再也沒有曾經的權勢。

難道,寧古塔真是人間地獄?其實,也不完全是,很多發配的人還被那邊的官員重視。比如王兆騫,後來成了當地官員的幕僚。由於披甲人的生活很無聊,後來來的鄭芝龍、金聖歎家屬、呂思良家屬等等發配的人,帶去了文化、農耕、佛法等知識,促進了交流,讓披甲人也長了見識。

寧古塔的可怕,在於文人們的文字描述,擴大了「可怕」。比如氣候,比寧古塔惡劣的還有東北漠河、黑河,新疆阿勒泰、塔城,這些地區氣候都比寧古塔惡劣,當地人還是能夠安居樂業。

寧古塔的真正可怕在於:步行幾千裡,辛苦;去了之後當了奴,心理落差大;南方官員們對氣候,不適應。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為何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身份?
    在清朝電視劇當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句話:把某個欽差大臣或者把某個官員發配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點,恐怕我們很多小夥伴對此特別模糊。 第1個:什麼是寧古塔?寧古塔究竟在哪兒?它僅僅是一座塔嗎? 第2個:披甲人是什麼人?
  • 清朝時期流放犯人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
    而在各種火爆螢屏的清宮戲中,當一些臣子犯錯後,龍顏大怒的皇帝經常會說一句話:「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那麼聽起來就十分神秘可怕的寧古塔、披甲人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許多流放犯人寧願自盡也不願意去寧古塔?
  • 清朝犯人動輒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寧古塔在哪,什麼是披甲人
    流放寧古塔在講述清朝的影視劇或者小說中,如果皇帝發怒,動輒下令將犯人「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或者還有更嚴重的一句,「永世不得入關!」流放是古代僅次於死刑的重罪,雖說有的犯人被赦免死刑,但寧古塔可不是什麼好地方,何況還要淪為披甲人的奴僕。這意味著生不如死。寧古塔在哪顧名思義,有的同學可能以為寧古塔是一座塔。但這只是滿文的音譯,寧古塔不是塔,而是一個地區。清代在遼東地區的盛京(瀋陽)以北設有寧古塔將軍轄區,統轄黑龍江、吉林一帶的廣大區域,後來該轄區被縮小。
  • 清朝把女囚犯發配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那披甲人是什麼人?
    方拱幹曾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 清朝犯人大都被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神秘的披甲人是什麼人
    相信我們平時在看一些清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比較經典的橋段,後宮妃子正在專心宮鬥的時候,突然會來一段大臣犯錯的插曲。而這些犯錯的大臣,有些是被責令處死,也有一些從輕發落的,就是被皇帝下令,流放到寧古塔,終生不得入關。這讓的犯人,雖說命是保住了,但是下半輩子就不好受了,因為他們要去一個極寒的地方,給「披甲人」當奴隸。
  • 清宮劇當中,常將犯人流放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人?
    我們在看到清朝的影視劇中,常常聽到清朝的皇帝,會說這樣一句話,發配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在電視劇中,那些犯錯的人在聽到發配到寧古塔的話後,在還沒有出發的時候,就選擇了提前自殺。寧古塔是否像影視劇裡演的那麼可怕呢?清朝皇帝的那句給披甲人為奴,又是什麼意思呢?
  • 寧古塔是什麼塔,為什麼很多人寧死都不願去
    清宮劇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橋段,皇帝一發怒就大手一揮來一句「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時候犯罪的大臣立刻面如死灰,急忙懇請皇帝開恩。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來到寧古塔,十個黃泉路都不怕了。這寧古塔到底是個啥地方,披甲人到底是什麼人,怎麼就這麼可怕連死都不願意去。
  • 揭秘清代「寧古塔」與「披甲人」!「寧古塔」為何令人不寒而慄?
    神州日知 樂兒清代朝廷流行一句話,叫作「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即將罪犯流放給別人作奴僕。雖然,這句話的意思直白易懂,但是,寧古塔與披甲人卻鮮為人知。近年來,在《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以及《宰相劉羅鍋》等清宮劇中,經常會聽到皇帝動怒時的一句經典臺詞:將某某發往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那麼,何為寧古塔?何為披甲人?
  • 寧古塔有多可怕?披甲人又是啥?女犯人寧願死也不去
    而在清朝,如果犯人被流放到這個地方,就很難存活下來。這個地方就是寧古塔。而最可怕的是到了寧古塔之後。很多犯人到了寧古塔之後,有點地位和文化的也許被當地人聘請為老師。清朝有一支特殊的部隊駐紮在寧古塔,裡面分為披甲人、旗丁。
  • 清朝的寧古塔,如今在哪?默默無聞的一個小山村!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寧古塔。那時,凡是犯錯的人,大多會發配到寧古塔。那麼,寧古塔如今在哪?清朝為啥會把犯人發配到那裡?資料記載,滿語中的「六」發音是寧古(ninggun),個為塔,所以寧古塔的意思是「六個」。曾經在寧古塔流放的吳兆騫之子吳桭臣在《寧古塔紀略》中說:「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這六個兄弟是誰呢?不少學者認為,這六個兄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 那麼,寧古塔位於哪呢?
  • 寧古塔在清朝為何被稱為犯人的人間地獄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清朝時期流放犯人的一個地方,是清朝時期讓犯人們聞之色變的苦寒之地,犯人一旦被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就相當於被判了無期徒刑,一輩子再沒有了盼頭。下面星火情殤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這個問題。
  • 寧古塔到底有多可怕,為何滿清的官員都非常懼怕被流放至此?
    在清宮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個片段,在某某官員犯錯後,皇上大怒對身邊的侍衛吩咐到:「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這句話成了清宮劇中皇帝生氣時的口頭禪,也是大臣們噩夢的開始。眾所周知清朝有「十大酷刑」,但還有一種叫做「流刑」的刑罰,這種刑罰雖然輕於死刑,卻會讓犯人生不如死。
  • 何為寧古塔,流放寧古塔第一人是誰,最後一人又是誰
    :將某某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寧古塔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邊部隊輸送物資的重要根據地,也是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東北各族向朝廷進貢禮品的轉收點,因此寧古塔與盛京齊名。
  • 寧古塔、披甲人,清朝為什麼將犯人流放到這裡?
    寧古塔,滿語意為「六個」,位於現在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是清朝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因為寧古塔在東北邊陲,常年冰封,環境嚴酷,所以成為清朝時期的關外流放罪犯場所。寧古塔是清朝東北邊疆地區的軍事重鎮,有新舊兩城,相距25千米。舊城位於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康熙五年遷建新城。
  • 甄嬛傳:當年甄玉嬈在寧古塔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文|少年常樂遊皇上處置了年羹堯後越發多疑,把和年羹堯有關的很多大臣都發配了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當時甄遠道因為錢名世一案受了牽連,也被皇上發配到了寧古塔,只是不必給披甲人為奴了。該地偏遠寒荒,少有人至,是清朝的邊鎮要塞,有滿洲八旗軍屯兵駐守,其兵卒名曰「披甲人」。寧古塔的滿洲披甲人雖然不會漢語,但是樸實誠信講義氣。發配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者一般都是內地人,如果有逃跑的,寧古塔人一般不會舉告。如果逃跑的人被抓了回來,主人及周邊土著還會一起作證說他們是回來自首的,使得官府不能追究治罪。
  • 清宮劇裡的寧古塔在哪?為何犯人一聽流放此地,寧願自殺也不去?
    且無一例外,聽到這句話的每個人都面如死灰,如同被宣判死刑。倘若後面再加上一句「與披甲人為奴」,這些犯了事的妃子和官員巴不得直接選擇自殺,從而避免去寧古塔受罪。 那麼問題來了,寧古塔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為何對清朝的妃子和大臣們有這麼大的威懾力?寧古塔其實並沒有塔,其是指相距25公裡的兩個地方,分別叫「新城」和「舊城」。
  • 寧古塔是啥地方?為何清朝大臣一聽流放寧古塔,寧願自殺也不去?
    比如說在清朝時期,最常見的流放地點就是寧古塔。特別是在清朝早期,流放寧古塔的大臣數量最多。很多大臣聽說要被流放寧古塔後,寧願選擇自殺也不願去寧古塔。那麼,寧古塔究竟是什麼地方?為何清朝的大臣一聽到流放寧古塔後,寧願選擇自殺也不去?寧古塔是清朝時期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也是清朝寧古塔將軍的治所和駐地,更是清朝設在盛京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和經濟中心。寧古塔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這裡在清朝時期就是那些被發配到寧古塔犯人的最終目的地。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現在當地還有一個寧古塔將軍舊址和寧古塔歷史文化博物館。寧古塔也不是一座監獄,流放過去的人,就是在當地生活,但是卻是奴隸身份,日子過的很慘的。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要蹲到監獄裡。寧古塔也不是專門流放女犯人的地方,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官員,文人,罪犯,只要皇帝樂意,統統都可以流放到寧古塔。為什麼寧古塔會成為流放犯人之地?寧古塔到底有什麼可怕的?
  • 有清一代流放寧古塔第一人是誰,最後一人又是誰?
    :將某某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寧古塔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邊部隊輸送物資的重要根據地,也是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東北各族向朝廷進貢禮品的轉收點,因此寧古塔與盛京齊名。
  • 「人間地獄」寧古塔,一個關流放女犯人的地方,為何如此可怕?
    引言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裡皆茫茫白雪。清朝,有個地方,叫寧古塔,是滿族的龍興之地。這個地方就是是清朝人心中談起來無比害怕的「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