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了坐炕頭和村民嘮家常」 省商務廳駐勃利縣勃信村扶貧...

2021-01-19 黑龍江頻道

一架電子琴落了灰塵安靜地躺在辦公室一角,省商務廳扶貧工作隊姜保國說,本來以為能有空閒時間彈琴的,可進村後就開始忙活起來,村民致富、產業增收和那口新打的「放心井」。

廣泛調研大果沙棘落戶

姜保國和另外兩名隊員田野、張榮輝都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這一次肩負著振興鄉村和百姓增收的使命駐村,心情又是另一番境地。經過多輪走訪,姜保國發現勃利縣鎮和鄉勃信村有634戶2568人,雖然整村「水旱兼做」,但種植結構單一,村集體沒有經濟來源,村級財力極其薄弱。種植、養殖業尚處於小規模、無市場、無品牌的初級階段。

改善村民的種植結構,成了擺在工作隊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勃信村還有2000畝林地尚未開發,工作隊和村幹部便一起前往林口縣柳樹鎮,向林口縣隆達沙棘種植專業合作社取經,了解沙棘產業發展前景、市場需求、市場價格等情況。隨後姜保國又聯繫了大興安嶺的兩家愛心企業得到20萬元的免費樹苗。「明年就開始幹,要是沒有意外的話,一畝林地純收入能達到7000元。最關鍵的是沙棘這種作物,一次種植就可收穫15到20年。有了這個產業,勃信村脫貧就有希望。」姜保國信心滿滿地說道。

開展培訓村民增收有技

姜保國說,要想讓村民致富得有「金剛鑽」,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他們動起來,掌握一項生產技能非常有必要。姜保國把目光鎖定在村裡的105畝機動用地上,打算利用這些機動用地建50棟大棚,發展食用菌產業。

勃信村汪喜文兄弟二人種植黑木耳已經五年,每年種植50萬段左右,每段淨收入1元左右,效益比較好。了解到這一情況,工作隊、村兩委以及村民代表討論,醞釀成立一個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一部分土地建設黑木耳種植園區,發展黑木耳產業。扶貧資金投入部分,幫助解決購置設備、原料、大棚等,貧困戶可以打工掙工資,也可以優惠購置菌段自己種。技術上可以依靠汪喜文兄弟,也可請在勃利縣扶貧的省科學院菌類專家支持。這個項目投入資金少、見效快,又有市場銷路,農民比較容易接受。經過入戶宣傳、走訪了解,合作社的牽頭人有2~3人,入社農戶30戶左右。「我有意利用這50棟大棚和他們合作建立木耳種植園區。為了穩妥,我還分別找了另外兩家企業進行兜底。這樣即使本村的人不使用這些大棚,也能有別的企業可以接手。」

安全飲水村民喝上放心水

工作隊還惦記一件事:勃信村村民30年來的生活用水都是取自140米左右的深井地下水。由於井深和取水層地質結構等原因,加之出井水直接進入管道輸送到農戶家中,缺少淨化環節。喝上放心水,也成了勃信村村民心中最大的期盼。

為找到適合飲用的新水井地址,工作隊請來三組專家在村內和周邊勘測取樣,歷時一個多月時間對新水井選址反覆論證,最後確定在距離村子3.2公裡的村西山磚廠附近打一眼新水井,從根本上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2017年8月31日,打井隊入場施工,9月23日出水,僅用一個月的時間,駐村工作隊就為村民解決了飲用水問題。讓人驚喜的是,新水井打出的水經檢測竟屬天然高鍶弱鹼性水。喝著新井水,勃信村村民徐成林高興地說:「盼了一輩子了,就希望能喝上一口乾淨的水,沒想到美夢成真了!水質好,感覺做出來的飯都更香了。」

姜保國說,現在已經習慣坐在炕頭與鄉親們嘮家常。在與村民的交流中他們也越走越近,越走越親。能夠聽到鄉親們說些發自肺腑的話,無論是感激還是埋怨,都是收穫,這種收穫只有深入鄉村才有。

相關焦點

  • 凝心聚力謀發展,真幫實扶助脫貧——省法院扶貧工作隊閆英敏講豐寧...
    從那一天起,我接過扶貧前輩的重託,也深深感受到了,承擔責任的重大。剛來之初,我挨家入戶沉到村民家中「做功課」,嘮家常,咱們當地俗稱「嚷嚷會」,在這個過程中,老百姓對我講述了2016年以來省法院工作隊到村裡後的各種變化。在我的腦海中構建出了村莊波瀾壯闊的滄桑巨變。村民們告訴我,「這兩年咱們村裡的黨支部變化可大了,有了他們,大家對脫貧致富都有了信心。以前可不是這樣。」
  • 嘮家常、鄉土味兒的「小場面」「小故事」講清「大道理」
    嘮家常、鄉土味兒的「小場面」「小故事」講清「大道理」 2020-12-10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沙駐村扶貧幹部著力暢通村民出行路
    白沙駐村扶貧幹部著力暢通村民出行路,帶領群眾發展庭院經濟好事做好實事做實 鄉村振興步履鏗鏘「這漫水橋修好了!以後再也不擔心經過這裡時會翻車了。」爾信村民小組組長董永平介紹,過去,每隔一兩個月,總能聽到有膠農騎車不慎摔倒於此的消息,有的將車上滿載的膠水「打水漂」,有的摔傷腳踝。為此,修建一座安全平坦的漫水橋,成為爾信村不少膠農的心願。今年以來,在高石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卓書成等駐村扶貧幹部以及幫扶單位省住建廳的積極協調下,海南一愛心企業捐10萬元在此修建漫水橋。
  • 脫貧攻堅|「小馬扎」是如何變成「熱炕頭」的
    「大爺,這次給你們老兩口帶的牛奶一定要及時喝,別等到過期了還不捨得開箱......」4月1日,酒仙橋街道扶貧幹部羅軍民搬著馬扎在貧困戶孟昭學家中一坐就是兩個小時。從家長裡短,到傾聽心事,羅軍民遇到這位老兵,很快找到打開老人心扉的鑰匙。
  • 泗洪歸仁潘山村:面對面嘮家常 聽群眾「吐槽」
    中國江蘇網9月18日宿遷訊(通訊員 申丁方 記者 薛惠芹)「李莊組的路太難走了,完全影響我們的出行安全嘛!」「是不是馬上要取消低保了?」各式各樣的問題與意見逐漸炒熱了氣氛,群眾紛紛舉手提問「吐槽」。在此基礎上,為全面了解民聲民意,提升服務水平,該村以「板凳圍圈嘮家常」的形式開展群眾「吐槽會」。潘山村掛鈎縣領導——泗洪縣委副書記、常泗園區黨工委書記趙東方出席了本次「吐槽會」,並在現場與村支部書記、歸仁鎮民政、扶貧等部門負責同志協商討論回復村民「吐槽」意見的解決方案,全國人大代表、結對共建支部書記殷勇與歸仁鎮鎮長王永躍隨即亮出後續服務承諾。
  • 陝西省商務廳黨組書記趙璟赴嵐皋調研電子商務及脫貧攻堅工作
    5月13日,陝西省商務廳黨組書記趙璟一行赴嵐皋縣調研電子商務及脫貧攻堅工作。西部網訊 5月13日,陝西省商務廳黨組書記趙璟帶領廳辦公室、人事處、電子商務處一行人員,赴嵐皋縣調研電子商務及脫貧攻堅工作。趙璟一行先後到嵐皋縣城關鎮六口村商業服務網點、縣物流配送中心、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發展、項目建設運行、電子商務扶貧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對嵐皋縣電子商務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強調要充分發揮基層電商、物流服務站點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力促農產品上行,為助力縣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也是村裡的「理髮師」丨錦屏縣啟蒙鎮地稠村...
    在村期間,我經常會利用空閒時間給村民理髮,這件事在村裡成了熱點,其他幹部也紛紛效仿。在平時的走訪中,我發現,村裡許多五保戶、貧困戶和留守老人的頭髮都很長了。由於離集鎮較遠,出門不便,很多老人腿腳不好,加上村裡又沒有專門的理髮店,理髮這樣一件對於普通人來說的小事,卻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個難題。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立馬從網上購買理髮用具,在村裡擺起了理髮點。
  • ...主播扶貧助殘公益行」活動 省商務廳副巡視員徐彥平現場「直播...
    6月3日,河北省「電商主播扶貧助殘公益行」活動在石家莊世界灣牛背直播基地舉行,活動中,省商務廳副巡視員徐彥平與石家莊網紅一起直播帶貨,為河北農特產品代言,吸引大批粉絲紛紛下單並點讚。活動中,省商務廳副巡視員徐彥平、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苗冰松、省扶貧辦副主任王愛軍、省殘聯副理事長王志恆等共同啟動公益行動,並參觀了牛背直播基地的包裝分揀中心、嚴選精品展示大廳、專業帶貨直播間等。交流中,徐彥平勉勵牛背直播基地,要把握機遇,研究市場,積累經驗,打響品牌,健全供應鏈,完善產業鏈,在注重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擔當社會公益責任。
  • 精準扶貧前提是和農民兄弟交朋友
    □本報記者李志達 在今年的綠博會扶貧展區,記者曾經採訪過省婦聯駐富裕縣紹文鄉民樂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彬。那時他為民樂村的農產品積極奔走找銷路。
  • 扶貧印跡|駐村幹部梁清平:「駐」進村民心坎裡
    去年5月,來自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衛生院的梁清平成為龍心村的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梁清平將醫者仁心融入扶貧工作,「駐」進了每一位村民的心中。危房改造 一戶都不落下龍心村村民羅大森站在新家門口,臉上露出掩飾不住的激動。「大森,這是村委會送給你的慰問品,是一臺小電視機。」
  • 貴州省商務廳:做好產銷對接 撬動消費扶貧
    5月22日,獨山縣麻萬鎮花園村,貴州省商務廳機關第二、第六黨支部正在這裡開展「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主題黨日活動。「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履行好定點幫扶責任,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加強支部結對共建力度,持續鞏固幫扶村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在活動上,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劉蘭堅定地說,特別要發揮商務扶貧優勢。
  • 省商務廳副廳長楊健到省人民政府網接受在線訪談
    2020年,省商務廳在省「黔貨出山進軍營」工作專班統一領導下,按照職能職責,主動作為、創新工作,充分發揮貴州綠色農產品北京運營中心、貴陽市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在流通領域的發動作用,有序推動「黔貨出山進軍營」各項工作。 二是發揮重要企業帶動作用。發揮華潤蘇果等企業的帶動作用,農投集團共向蘇果超市供應蔬菜8批次,86噸。
  • ...清水河縣老牛灣鎮大岔梁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書記 - 崔衛畢
    於是,他與駐村扶貧隊員楊永勝、郭凱、石廣共4人組成工作隊,臨時把村委會搬遷到石胡梁村委會借住1年,與村支書跑鄉政府派出所、縣派出所、鎮政府,與有爭議的村民進行協調,最後對房屋產權人每間窯洞一次性經濟補償5000元,對其中有特殊要求的一戶村民蓋新窯予以補償才使村民全部同意籤訂補償協議。
  • 在農村,有的人整天喝酒打牌嘮家常,卻從來不缺錢花,為啥?
    農村確實能看到有些人整天喝酒打牌嘮家常,但幾乎不缺錢花的現象,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揭秘這個話題。第一,我們只看到他們花錢的一面,卻沒看到他們掙錢的一面。我們村的小張前些年聽人說煤礦工資高,也不要求學歷和文憑,就是危險性大一點,當時正缺錢的他再三考慮後,還是跟著熟人去了陝北的煤礦,剛開始去的時候啥都不懂,每天早上開完安全例會,就跟著師傅們下井採礦,人們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句話用在小張身上一點都沒錯,因為沒有經歷過安全事故,他覺得井下也沒那麼危險,每天按時下井採礦,然後下班休息,有時候為了多掙錢,還主動要求加班,看著每個月過萬的工資,小張心裡美滋滋的
  • 甘肅日報 我省推進商務扶貧工作綜述
    2017年以來,按照國家和省上要求,省商務廳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項底線性任務,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狠抓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全省商務系統自加壓力,積極開展電商扶貧、產銷對接扶貧、牛肉麵扶貧、家政扶貧及境外勞務扶貧,取得了積極成效。  推進電商扶貧 促進農民增收  紮實推進電商進農村示範項目。省商務廳搶抓政策機遇,積極向商務部匯報爭取到73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
  • 平頂山市魯山縣駐村扶貧幹部徐國保:深山村民的「貼心人」
    8月25日上午,平頂山市魯山縣趙村鎮關岈村村民李延雲高興地拉著駐村幹部徐國保的手說。  據了解,徐國保是魯山縣市場監管局派駐關岈村的扶貧幹部,2018年10月,他主動請纓駐村扶貧。一年多來,他走遍了山村的每一個角落,在播種繁忙的田間地頭、在晚歸休憩的農戶家中、在留守老人的屋前灶後,隨處可見他忙碌的身影。  「國家的政策好!駐村工作隊好!」
  • 女攝影師用鏡頭記錄扶貧路上的「她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何文芳(左)冒雨幫村民背苞谷回家。毛曉初攝汪國傑(中)與村民在一起嘮家常。劉博欣攝王會敏(左)到村民家包餡糕。趙佔南攝王惠芳(中)在指導繡娘刺繡。「我跟著何文芳在村裡跑了多戶人家,挨家挨戶地坐下來聊,看著她幫村民尋找增收辦法,或者是幫著解決生活難題。」毛曉初說,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何文芳和村民間的真摯情感,孩子們都親切地喊她「何孃孃」。拍攝時,她們在村裡遇到一戶人家,家中的孩子患有腦癱,家中只剩下父親照顧孩子。
  • 致富奔小康,我們相伴同行 ——駐冷米村扶貧幫扶工作札記
    驅車三小時後,我們到達冷米村村委會。走進村委辦公室,村幹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們正埋頭苦幹,在簡單的開會交接之後,我們便與駐村扶貧工作人員一同前往冷米村的長地社進行走訪。初心使命的「踐行者」「老鄉,這幾天洋芋都栽完沒有?」「都栽完了的,同志,屋裡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