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現「三陰」感染者!檢測為何出現假陰性?這篇文章都說清楚了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2月7日下午,一則消息在網上傳開。

消息稱,一位武漢來京的發熱肺炎患者2月5日在中日醫院呼吸四部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目前正等待轉往定點醫院。此例患者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檢測陽性,因此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入院後插管上呼吸機,通過肺泡灌洗檢測才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其落款為「中日醫院新冠防控領導小組」。

北京一位三甲醫院呼吸科醫生透露,醫院內部已經將此案例通知給員工,應當屬實。據新京報記者從衛生部門相關負責人處核實,該病例的確存在。

北京一位三甲醫院呼吸科大夫告訴記者,常規對疑似患者進行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如果出現一次陽性則確診,如出現兩次陰性,則基本可排除感染。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說明病毒隱匿性很強。

「病變發生在肺部,即下呼吸道,有時上呼吸道咽喉部找不到病原。」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丁新民解釋,也因此,會出現該病例通過肺泡灌洗檢測才確診陽性的情況,而現在很難做到對每一例疑似患者都進行下呼吸道標本採樣,這也給確診帶來一定挑戰。

這並非個案。在早期,對疑似病人而言,能拿到試劑盒便是「中了彩票」。而現下起了變化。即使症狀吻合、CT提示肺部病毒感染的病人,也無法獲得「陽性」確診。

為何試劑盒檢測會頻頻出現假陰性?

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的朋友圈截圖在網絡上流傳。她認為:在武漢疫區,應該以CT影像作為目前2019-nCoV肺炎篩查的主要依據;同時給予無症狀或核酸檢測陰性但CT影像陽性的人予以隔離,以防造成家庭聚集感染。

她接受媒體採訪稱,她發出朋友圈的原因之一是,一些CT診斷陽性的病人由於核酸檢測結果為假陰性,漏診後回到家裡,最終造成家庭聚集發病。

為什麼檢測會存在「假陰性」?

據了解,試劑盒檢測結果不僅與試劑盒質量有關,還與新冠病毒自身的特點、採樣部位、採樣量、運輸和儲存環節,以及實驗室檢測條件和人員操作有關,由多種原因構成,非常複雜,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與這次病毒的特殊性有關。

多位一線醫生表達了類似觀點,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首先是樣品採集。目前,咽拭子在口腔和鼻腔取樣是最普遍的樣本採集方式。

在武漢一線支援的檢驗科醫生王銳智說,檢驗業內常說「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標本出垃圾結果)」。他稱,因為新冠病毒主要是在下呼吸道,而咽拭子取樣是屬於上呼吸道,具體操作是用拭子擦拭兩顎弓、咽及顎扁桃體上的分泌物來獲取標本。新冠病毒臨床管理指南指出,應同時檢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標本以提高檢出率,但在王銳智的觀察中,下呼吸道的標本相對難獲得,所以很多醫院都沒有做到同時檢測。

另一位一線醫生說,咽拭子取樣最便於推廣,可操作性強,痰液不是隨時都有,而肺泡灌洗液的提取涉及氣管鏡,操作不便,而且醫護人員更容易感染。

取樣的技術也會影響檢測準確性。一位醫生說,經驗不足的護士可能獲取不到合格的標本,從而導致假陰性。但一個更現實的原因存在於經驗之外。譚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核酸檢測最早由湖北省疾控中心來做,很多醫護人員由於口對口面對病人,結果被傳染,現在檢測擴大到更多醫院後,一方面有很多不專業的人來檢測,取樣的部位不夠深,到不了咽部,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人會害怕自己靠得太近被傳染,更容易導致取樣不到位。

實驗操作也是可能的影響因素。熟悉體外診斷試劑的王銳智說,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操作步驟比較多,因此實驗員操作出錯的機會也會比較多。加之目前每天檢測的標本非常多,檢驗人員處於高負荷的工作狀態,操作出錯機率會增加。

倉促上陣的試劑盒

另一個病人關心的問題,有關試劑盒性能。

王銳智說,疫情一開始時,試劑盒產能不足,藥監部門加快了試劑盒的審批流程,很多廠家都加快研發,趕著上市,導致很多試劑盒的性能沒有做好充足的測試和評估。一般而言,這樣的試劑從研發到拿證,再進入臨床應用,要2-3年時間。而且試劑盒的生產工藝,也會影響每一個批次產品的質量,這也涉及了不同批次檢測效能的穩定性。

試劑盒的開發確實有些倉促。一家指定生產這次檢測試劑的公司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公司從研發產品到獲證,只用了不到20天的時間。剛開始那會兒,公司常常加班至凌晨,產線上的工人倒是一直沒停,他們有四五十名可供調配的工人。

「當時所有公司都在爭分奪秒,大家都會說自己是第一個生產的。」這位工作人員說。1月26日,國內4家企業的試劑盒,以破紀錄的速度通過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通道批准,加速生產抵達各地疾控中心和醫院。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此前,藥監部門給每家企業都配備了2位審評員,提供24小時的答疑解惑有關審批的方方面面。

如今春節假期結束,該公司的工作人員大多在年初三回崗,開足馬力一天產能可達20萬人份。不過,日產量根據每天醫院和疾控中心的訂單需求而定。

當南方周末記者詢問試劑盒靈敏度時,對方回應:「我們只能表達自己的試劑盒是靈敏度和特異性很高的,具體數據幾乎所有試劑生產公司都難以明確。」這位工作人員說,公司上下最近都很忙,臨床數據還來不及收集。

不同公司生產的試劑盒也會有所不同。「每個公司研發的檢測病毒核酸位點不同,加上試劑的原料來源不同,生產的工藝不同,每個試劑盒的性能肯定是不一樣的。」王銳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國家傳染病諮詢專家委員會成員蔣榮猛提示,採樣和試劑問題以外存在另一種可能。他認為,病毒的檢測和病人發病的時間也有關係。通常而言,發病早期一兩天的陽性程度沒有五六天那麼高。「就是試劑沒毛病、採樣沒毛病的情況下,發病時間也有影響,早期病毒量低,陽性就可能偏低。」蔣榮猛說,這種邏輯同樣存在於胸部CT診斷,也有些病人核酸檢測為陽性,但是肺部影像學沒有表現,這樣的病人同樣需要隔離觀察。

來源:綜合新京報、南方周末、中國新聞周刊

相關焦點

  • 多輪核酸檢測為何「陰轉陽」?
    這個病例前10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直到第11次檢測呈陽性......在大連市的通報中,除了出現第11次檢測轉陽的病例外,有的地區檢測6輪還有陽性病例出現。其實在去年,就有多地出現3次以上核酸檢測為陰性後轉陽的病例。
  • 核酸檢測頻繁假陰性,會漏診大批新冠肺炎患者嗎?
    原創:丁香醫生疫情期間,一直有這樣的新聞:中日醫院一名患者三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沒有檢測出病毒核酸),最終通過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一位被感染的醫生,也是做了三次核酸檢驗才確診。確診時,距離他出現症狀已經 23 天。
  • 全國4地接連出現感染者!通信行程卡「北京」變紅?元旦出遊需核酸...
    11月28日和12月4日、11日,吳某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截至20日21時,無症狀感染者吳某的密切接觸者131人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其中包括普琳酒店工作人員47人,感染者家人3人。同時已對東湧居委等重點區域人群進行核酸檢測,共採樣52661人,基本覆蓋感染者工作酒店所在地、居住地及周邊區域。
  • 天津市新增4 例新冠核酸檢測陽性,所謂「陰轉陽」有哪些可能性?
    事件背景: 11月19日晚,4名天津市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人員核酸檢測陽性(該小區目前為中風險地區),已轉往定點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斷。11月10日,在本市第3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居住於瞰海軒小區)核酸檢測呈陽性後,這4名感染者都曾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專家:病毒檢測存在假陽性、假陰性 需由醫生結合症狀判斷
    央廣網北京5月7日消息(記者 果君)在援鄂抗疫工作中,公共衛生人員落實防控措施,加強實驗室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指導單位、場所和人群做好防護,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駐黃岡檢測隊隊長、病毒病所曾毅院士實驗室副主任張曉光針對抗體檢測和核酸檢測的用途和區別做了解釋說明。張曉光介紹,新冠病毒感染人體之後,首先會在呼吸道系統中繁殖,因此可以通過檢測痰液、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斷人體是否感染。感染一段時間後,一般是7-10天之後,人體會產生針對病毒的特異性抗體。
  • 假陰性陰霾籠罩,新冠病毒檢測將何去何從?
    核酸檢測的假陰性率這麼高,為什麼《診療方案》中仍然推薦使用核酸檢測技術RT-PCR作為確診病原學依據?造成假陰性的因素又是什麼?如何解決假陰性漏檢問題?例如,檢測2003年SARS冠狀病毒,也很大程度依賴核酸檢測這一依據。 筆者作為一名專利行業從業人員,以降低冠狀病毒檢測假陰性為目標在專利資料庫中檢索相關專利,以期獲得人們在降低冠狀病毒病情診斷「假陰性」方面取得的成果,最終獲得有高相關參考價值的專利6項,並對各項專利的關鍵技術點進行了提取,詳細信息見表2。
  • 全國4地接連出現感染者!吳尊友:「環境傳人」有三個條件
    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例(綏芬河市)。確診病例:男,69歲,現住東寧市花園小區,與確診病例王某某為夫妻關係。12月20日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經專家診斷,由疑似病例轉為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1:女,39歲,現住綏芬河市青雲小區,與確診病例薛某某為夫妻關係。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變異了嗎 檢測假陰性是什麼意思
    在關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民眾心中,新冠病毒實在是「非常狡猾」,不但它的傳播方式不斷更新,從最初的飛沫傳播演變到接觸傳播、糞-口傳播乃至氣溶膠傳播,而且最近還出現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終卻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這是否說明新冠病毒正在快速變異以適應人體環境呢?
  • 曾遭受「假陰性」質疑的核酸檢測為何是診斷金標準?
    當各國不得不開始重視起疫情的控制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問題。回顧國內的抗疫歷程,我們很早就確立了核酸檢測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斷金標準,但曾有很多臨床醫生強烈反映核酸檢測出現了「假陰性」的情況,即對於一些臨床、影像學和流行病學特徵都高度提示新冠的患者,核酸檢測結果卻為陰性,甚至有的患者需要3次以上核酸檢測才第一次返回陽性結果。
  • 全國4地接連出現感染者!疾控專家:「環境傳人」有三個條件
    11月28日和12月4日、11日,吳某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截至20日21時,無症狀感染者吳某的密切接觸者131人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其中包括普琳酒店工作人員47人,感染者家人3人。同時已對東湧居委等重點區域人群進行核酸檢測,共採樣52661人,基本覆蓋感染者工作酒店所在地、居住地及周邊區域。
  • 石家莊現5次「假陰」轉陽案例,如何解讀?專家回應三個關鍵問題
    高偉利解釋說,造成該現象的原因較多,最主要的是呼吸道分泌物的排毒量。高概率是該名病人每次呼吸道排毒的量非常少,所以不容易檢測出來。其次採集標本、運輸標本的規範化程度、檢測時間、實驗室操作規範化程度等均對檢測結果有影響。但檢測結果陰性並不能排除患者未感染新冠,仍需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多次採集患者樣本進行覆核檢測。身邊會不會就有「假陰性」?
  • 牛仔傳奇埃爾文感染新冠生不如死 兩次檢測假陰性後直接出現抗體
    埃爾文最初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是陰性,但根據他的說法,他的症狀越來越重,讓他不禁懷疑是不是檢測環節出了問題。「我不知道我感染了新冠病毒,然後我真的生病了。我的意思是,那劇烈的頭痛一直持續了四五天時間,期間我沒辦法吃飯,也沒辦法睡覺。」埃爾文說:「你必須要忍受痛苦,我一共做了兩次測試,但結果都是陰性。所以我想『別擔心,我很好,我只是普通感冒,並不是該死的新冠,我沒得。』
  • 新冠肺炎假陰性四大原因
    之前有媒體報導稱,核酸檢測的準確率只有30%-50%左右,有的甚至說只有20%-30%,其實核酸檢測應該是比較準確的。核酸檢測準確率不會這麼低,但國內也確有患者檢測4次都是陰性,第5次才是陽性的情況。CT作為臨床影像學篩查指標具有重要價值,但無論從早期診斷、鑑別診斷、排除診斷還是最終確診等方面都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無法替代病原學診斷。假陰性的四方面原因對核酸檢驗假陰性,不少聲音將原因指向核酸檢測試劑盒,但實際上核酸檢測是一個流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假陰性。
  • 核酸檢測有效期為何定在7天內?權威回應來了
    6月29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6月30日由120救護車轉運至大興區人民醫院就診,當日確診,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為何核酸和抗體陰性後還被確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說,抗體產生的時間是感染兩周後,不是一感染就有抗體,因此感染早期一般不會產生抗體,抗體陰性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 ...新增輸入無症狀感染者1例!東營發現1例核酸檢測陰性、 血清IgG...
    如果IgG抗體陽性且第一次核酸陰性,需要間隔24小時再次對其核酸檢測。若檢測結果繼續陰性,說明感染過並獲得一定免疫保護,根據近期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未發現此類人群具有傳染性。二、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的主要判定依據是核酸檢測,血清抗體檢測一般作為篩查輔助技術,不單獨作為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診斷依據。
  • 拜仁等多支球隊出現球員檢測結果呈「假陽性」
    新華社柏林10月25日電(記者劉暘)德甲拜仁慕尼黑俱樂部25日發布公告稱,慕尼黑當地衛生部門認為此前格納布裡的新冠檢測結果應為「假陽性」。德國足球三級職業聯賽中均有球員出現類似情況。新華社/歐新拜仁鋒線大將格納布裡20日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立即接受隔離,並錯過了與馬競的歐冠小組賽。在隨後4天裡,格納布裡的新冠檢測都是陰性,24日和25日兩天的抗原檢測也是陰性。慕尼黑衛生部門認為,20日的檢測結果應為「假陽性」。格納布裡目前已經解除隔離,歸隊訓練。
  • 「最新」全國4地接連出現感染者!疾控專家:「環境傳人」有三個條件
    11月28日和12月4日、11日,吳某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截至20日21時,無症狀感染者吳某的密切接觸者131人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其中包括普琳酒店工作人員47人,感染者家人3人。同時已對東湧居委等重點區域人群進行核酸檢測,共採樣52661人,基本覆蓋感染者工作酒店所在地、居住地及周邊區域。
  • 內村航平一日三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 日本給出假陽性結論繼續參賽
    ,結果都是陰性。醫生團綜合考慮,得出了「假陽性」的最終結論。東京都內醫院向管轄的保健所提交了撤回內村陽性報告的申請。11月8日,中美俄日將參加在東京國立代代木競技場舉行的四國賽。10月28日,即將參加四國賽的日本隊選手接受了核酸檢測,結果內村航平查出了陽性。隨後國際體操聯合會主席渡邊守成對外宣布了這個消息。內村航平30日再次接受了檢測,而且是在三個地方接受了檢測,結果都是陰性。
  • 哈爾濱疫情今日又跨省,這條傳播鏈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官方回應來了!
    官方回應哈爾濱為何突然出現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又為何發生一傳多的情況?記者獨家專訪相關負責人——黑龍江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謝雲龍,回應公眾疑問。黑龍江省疫情本已得到控制,為何會出現反彈?謝雲龍:出現這樣的病例後,我們採取了嚴格的管控和檢測措施。密切接觸者已全部進行隔離和核酸檢測。除一位因從遼寧到黑龍江來護理自己父親住院而導致感染外,未發現其他跨省傳播情況。醫院內為何出現交叉感染?
  • CT替代核酸檢測?你關心的「假陰性」問題,解答來了!
    近期,多地在新冠肺炎確診過程中出現「假陰性」情況,即患者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但是前期多次核酸檢測報告陰性,給疫情防控帶來不小挑戰,也導致了病例確診信任危機。2 月 5 日,國家衛健委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允許湖北省將 CT 影像醫學的臨床表現納入診斷標準,更新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診斷和出院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