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嘍!大家好,這裡是有趣的文字。
人間四月芳菲盡,隨著中國疫情逐漸被控制,武漢也按下了重啟鍵。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微風拂來,武漢大學的櫻花如雪;東湖水畔,有白雲黃鶴的痕跡;木蘭天池,古林山水中有桃源。武漢之景必有黃鶴樓,登上黃鶴樓看一看奔流千年的長江水。千年前李白登上黃鶴樓,被眼前美景所感詩興大發。本想在黃鶴樓上題詩一首,卻被崔顥的詩作所震撼。究竟是什麼魅力,讓詩仙李白也只能拍手稱讚。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崔顥的《黃鶴樓》。
仙人黃鶴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這首詩的傳作年份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我們還是能體會黃鶴樓之美,崔顥詩之美。究竟是什麼魅力讓李白也只能道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首先此詩第一句有一種虛實結合的意境美,借用傳說,營造一種天地悠悠,人生茫茫之感。黃鶴樓歷來有多個傳說,也給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紗。其中一個傳說講的是這裡曾經有一座酒樓,一名道士路過這裡。老闆便用美酒招待他,道士為了表達謝意在酒樓的牆壁上畫了一隻黃鶴。黃鶴活了過來,吸引了不少客人。十年之後,道士又回來。吹起笛子,坐上黃鶴飛去。因此這座樓被稱為「黃鶴樓」。
仙人已去,物換星移,只有一座黃鶴樓還矗立在這裡。將傳說與現實相連接起來,營造一種悵然之感。仙去樓空,不聞黃鶴音。樓上遠眺,白雲一片空悠悠。也因為傳說,眼前之景,腳下之樓,手下欄杆,都一種厚重的歷史感。
其次此詩的頸聯歷來被詩家所稱道。其一便是這音韻美。「歷歷」、「萋萋」疊詞的運用,讀起來流暢。其二便是寫實的畫面感。詩人筆鋒一轉,描寫眼前所觀景色。朗朗晴空,漢陽樹參差披拂。鸚鵡洲上芳草茂盛,便是生機盎然。
南宋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中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如果只是寫一寫景色,寫一寫傳說,崔顥的這首詩肯定擔不起這美名,。比景更吸引的必然就是情了。所以崔顥在尾聯便寫出了他的,也是每一個在外遊子的愁。
眼前皆是開闊之景,奈何心中卻有繞不開的愁。每個在外的遊子心裡都有一片柔軟是屬於家鄉的。煙波浩渺,水霧蒙蒙,本是朦朧之美,但是崔顥心生鄉愁。眼前的末端是水平面,心得末端是在更遠的家。
美麗的景色並不少,出名的卻不多。景物雖美,但有人文就失去了一些韻味,。我們向來是尊重歷史的民族,我們會記住引人入勝的傳說,更會記住「英雄」。感謝抗「疫」人員,讓武漢,讓中國重新擁有了生機,歷史會記住他們,我們也會記住他們。待到明年春天,一定要去看武漢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