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究竟有什麼魅力,狂傲如李白看到這首詩也只能稱讚

2020-12-18 喜歡有趣的文字

嗨嘍!大家好,這裡是有趣的文字。

人間四月芳菲盡,隨著中國疫情逐漸被控制,武漢也按下了重啟鍵。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微風拂來,武漢大學的櫻花如雪;東湖水畔,有白雲黃鶴的痕跡;木蘭天池,古林山水中有桃源。武漢之景必有黃鶴樓,登上黃鶴樓看一看奔流千年的長江水。千年前李白登上黃鶴樓,被眼前美景所感詩興大發。本想在黃鶴樓上題詩一首,卻被崔顥的詩作所震撼。究竟是什麼魅力,讓詩仙李白也只能拍手稱讚。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崔顥的《黃鶴樓》。

仙人黃鶴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這首詩的傳作年份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我們還是能體會黃鶴樓之美,崔顥詩之美。究竟是什麼魅力讓李白也只能道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首先此詩第一句有一種虛實結合的意境美,借用傳說,營造一種天地悠悠,人生茫茫之感。黃鶴樓歷來有多個傳說,也給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紗。其中一個傳說講的是這裡曾經有一座酒樓,一名道士路過這裡。老闆便用美酒招待他,道士為了表達謝意在酒樓的牆壁上畫了一隻黃鶴。黃鶴活了過來,吸引了不少客人。十年之後,道士又回來。吹起笛子,坐上黃鶴飛去。因此這座樓被稱為「黃鶴樓」。

仙人已去,物換星移,只有一座黃鶴樓還矗立在這裡。將傳說與現實相連接起來,營造一種悵然之感。仙去樓空,不聞黃鶴音。樓上遠眺,白雲一片空悠悠。也因為傳說,眼前之景,腳下之樓,手下欄杆,都一種厚重的歷史感。

其次此詩的頸聯歷來被詩家所稱道。其一便是這音韻美。「歷歷」、「萋萋」疊詞的運用,讀起來流暢。其二便是寫實的畫面感。詩人筆鋒一轉,描寫眼前所觀景色。朗朗晴空,漢陽樹參差披拂。鸚鵡洲上芳草茂盛,便是生機盎然。

南宋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中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如果只是寫一寫景色,寫一寫傳說,崔顥的這首詩肯定擔不起這美名,。比景更吸引的必然就是情了。所以崔顥在尾聯便寫出了他的,也是每一個在外遊子的愁。

眼前皆是開闊之景,奈何心中卻有繞不開的愁。每個在外的遊子心裡都有一片柔軟是屬於家鄉的。煙波浩渺,水霧蒙蒙,本是朦朧之美,但是崔顥心生鄉愁。眼前的末端是水平面,心得末端是在更遠的家。

美麗的景色並不少,出名的卻不多。景物雖美,但有人文就失去了一些韻味,。我們向來是尊重歷史的民族,我們會記住引人入勝的傳說,更會記住「英雄」。感謝抗「疫」人員,讓武漢,讓中國重新擁有了生機,歷史會記住他們,我們也會記住他們。待到明年春天,一定要去看武漢櫻花。

相關焦點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跟隨李白的詩,遙望武漢黃鶴樓
    這首詩,帶紅了黃鶴樓,更帶火了煙花三月的揚州旅遊,沒有哪一句城市旅遊宣傳口號更比此句有景有情有詩有境,而且朗朗上口。 黃鶴樓,是武漢的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黃鶴樓一直為文人所稱道,甚至當時流傳這樣一句話:「平生不登黃鶴樓,任是詩人也枉然。」而對於「懷四海之志,遊八方之地」的李白,則筆下更是少不了與黃鶴樓的情結。選取幾首,分別是李白寫於不同年齡和境遇,背景不同,筆觸更是大有不同,欣賞之餘,對人生況味也不免心有感嘆。
  • 李白大愛崔顥的《黃鶴樓》,不僅自稱難超越,還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詩人崔顥因《黃鶴樓》一曲成名,整首詩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直至讓人忽略了詩詞的平仄和對仗,並贏得了「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的美評。而一向豪放不羈,自信滿滿的李白,本來想在黃鶴樓上大展身手的,卻因為讀到這首詩,手中的筆不禁一頓,突然有一種難以超越的感覺,當下謙遜地說:崔顥這詩有鬼斧神工之妙,我還是不班門弄斧了。能得到詩仙李白的認可,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崔顥就憑藉一首詩做到了。而且李白不僅認可了,還私下裡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 李白很佩服崔顥的《黃鶴樓》,仿作了一首,卻不寫黃鶴樓
    南宋嚴羽甚至把《黃鶴樓》一詩評為唐朝七律第一,這更讓後人對這首作品刮目相看。流暢自然的氣韻,對神仙逍遙自在的嚮往,思古懷鄉的淡淡愁緒,使這首詩平添了諸多魅力元素,令人為之傾倒。崔顥的《黃鶴樓》詩貌似符合李白的風格,又頗得浪漫主義的神髓,這恰好是李白最中意的寫法。因此當李白來到黃鶴樓看到崔顥的詩時,一霎時竟然才思不展,不能另闢蹊徑,用詩語升華他自己在黃鶴樓的暢想和感受。
  • 崔顥寫在黃鶴樓的詩,氣勢恢宏被譽為千古絕唱,連李白都自嘆不如
    李白不止一次登上過這座江南名樓,這次送孟浩然之行,是他第一次登臨黃鶴樓。李白每次登臨黃鶴樓,總有佳作,在另一名篇叫《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的詩中,李白寫道:「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這是他最後一次登上黃鶴樓。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李白最難背的一首詩,兩首詩的共同點亮了!
    只要對中華文化有入門水平的人,都不可能沒聽過「詩仙」李白的大名,這位青蓮居士對中國詩壇的影響力十分深遠,後世文人無不將之奉為圭臬。今天小解就帶大家拜讀兩首太白詩,一首極其狂傲,一首極其難背,而兩首詩的相似之處則是個大亮點!首先,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一生狂傲不羈的李白,誇起孟浩然竟然是這樣的直白、露骨
    提起李白,大家都會給他貼上浪漫主義、嗜好喝酒、灑脫任性等標籤。李白的詩文磅礴大氣,想像力奇崛,文採斐然,有著「謫仙人」的美稱。這樣的李白,自然有狂妄的資本,他狂得恣意、狂得豪邁、狂得任性。然而就是這位一生狂傲不羈的「詩仙」,寫給孟浩然的詩卻是這樣——《贈孟浩然》——唐·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 崔顥的《黃鶴樓》,憑什麼能讓李白服氣?
    真如此,黃鶴樓的萬千氣象早在三國時期,就會被文人寫盡,輪不到後來唐朝那幫子文人上去,論文鬥墨。 在唐朝,有個詩人叫崔顥,他的詩名很大,流傳的作品卻少。據說,這人是個純粹的文藝青年,喜好美女,早些年的詩作,都寫些閨情浮豔的東西,被寫詩的同行恥笑。若不是他有《黃鶴樓》一詩,整個中國歷代的詩壇裡,未必能有他一席之地。
  • 唐朝最著名的酒樓,恐怕就是黃鶴樓了,這裡卻是李白的傷心地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是詩仙李白給大詩人孟浩然的送別詩。在黃鶴樓上喝完酒之後,孟浩然依依不捨的登上舟船,他要沿江而下,前往淮南道的揚州。
  • 「故人西辭黃鶴樓」,「西辭」什麼意思?讀懂了才知李白有多牛
    有些詩可能我們背得很溜,但若要問該怎麼解釋詩中的某些字眼時,便答不上來了。記得有一期詩詞大會考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連小學生都會背,可是其中的兩字卻難倒了百人團39人。費禕是傳說中的仙人,而在李白的心目中,孟浩然同樣飄然若仙,「吾愛孟夫子」一句便足以道盡他對孟浩然的景仰之情。所以這看似簡簡單單的「西辭」兩字,實際寓意深刻,讀懂了才知李白有多牛。現在再來看看這整首詩。
  • 學詩計劃 | 《登黃鶴樓》:這首詩,為何詩仙也讚嘆?
    名詩佳作往往流傳千古,為後人津津樂道。詩人崔顥登黃鶴樓,有感而發,一氣呵成,寫下這首弔古懷鄉之作,連詩仙李白也擱筆讚嘆。登黃鶴樓崔  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在一些唐詩選本中,崔顥的這首詩往往被定為開篇或壓卷之作。李白曾登上黃鶴樓欲賦詩,看見崔顥的這首詩就擱下筆來,悵然說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個故事也為後人津津樂道。
  • 唐伯虎狂傲不羈的一首詩,寫盡了豪邁灑脫,藝術氣息絲毫不輸李白
    今天介紹唐伯虎的這首《把酒對月歌》,於落魄潦倒中見超凡灑脫,通過歌詠李白的詩才,藉助詩仙的狂傲不羈,來表達自己不拘禮法,蔑視權貴,視功名如糞土的豪邁情懷和灑脫胸襟。本詩是唐伯虎最狂傲不羈的一首詩,寫盡了豪邁灑脫,藝術氣息絲毫不輸李白,讀之令人動容。
  • 唐朝誰寫的這首詩,為何連李白都自嘆弗如?
    《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崔顥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
  • 李白不服唐人崔顥《黃鶴樓》,遂寫下了一首詩,千百年來難分優劣
    說到武漢,就不能不提到黃鶴樓。相傳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到唐代時已具規模,後來更屢遭戰火銷毀,數次重修重建,到如今更是有了「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而說到黃鶴樓,唐人崔顥寫下的一首流傳千古的《黃鶴樓》則必然無法繞過。崔顥生在盛唐,早年間的詩作浮豔輕薄,後來他漫遊邊塞,詩風也因此一改穠豔,而多了些許風骨。這首《黃鶴樓》據說便是他漫遊到湖北武昌時所寫。
  • 命運多舛的黃鶴樓,因李白而聞名,因詩詞而重建
    李白是黃鶴樓送來的孟浩然,黃鶴樓在武漢也有,這首詩傳到揚州的程度比武漢要大得多,一首古詩,一行千古名句,把兩座相距千裡的城市緊緊結合在一起,也成為揚州旅遊流傳最廣的廣告詞,作為揚州人,對武漢的憧憬比其他人多了,本次去武漢的目的地是廣州,高鐵在天興洲大橋上行駛的時候,我拍了張長江,做了朋友的圈
  • 崔顥一曲黃鶴樓,驚得詩仙無從下筆,但黃鶴樓終歸還是屬於李白
    不久後李白到黃鶴樓遊覽,看見了這首詩,李白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李白此次遊覽黃鶴樓沒有留下作品,竟然被崔顥黃鶴樓詩羞走了!李白:黃鶴樓曾經是我的黃鶴樓要說黃鶴樓詩,李白似乎更加拿手。
  • 小官不認識自己,李白當場寫首詩自我介紹,短短幾句狂出新高度
    都曾有一顆「文能提筆鬼神驚,武能千裡不留行」的俠肝義膽。在唐朝還真有這麼一位詩人,不但做詩驚人,劍術也是超群,他就是李白。對於李白,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他的鬥酒百篇,還有他仗劍天涯的故事。李白從小跟劍術名家學劍法,這也是後來他四海為家的資本。否則,古代的野外那麼亂,不會點武藝,還天天到處亂走,早就在路上遭遇不測了。也許這也正是很多人喜歡李白的原因,能文能武。
  • 李白在黃鶴樓上「認慫」擱筆?錯了!李白在黃鶴樓上寫下千古名詩
    這可謂是一個終極問題了!在小編看來,人是不可能完全幸福的,而唯一能通往幸福的途徑大概就只有「知足常樂」了吧。在1300多前,有一個人覺得自己很不幸福,以至於吟出」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句子,不過人家到底是詩仙,即使「愁」,也能「愁」出千古名句。
  • 崔顥題《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傑作比翼齊飛
    不料他在遠眺長江風光、觀察樓宇錦繡的時候,卻突然發現了崔顥的詩句,還真是寫得不錯,李白讀了一遍,並把它記下來。《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看到崔顥的詩寫得這麼好,李白懵了,原先的詩路一下子閉塞了。現在要想寫出詩來,那也是勉為其難。
  • 杜甫對李白好到什麼程度?看看這詩,其中10字非一般朋友寫得出來
    杜甫更是曾在詩中寫道兩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可以說關係十分親厚。那麼杜甫對李白好到什麼程度? 在此期間杜甫雖然再沒和李白見過面,但也能時常聽聞李白的消息。不過最近卻好久未曾聽到李白的消息,這也不由引起了他對於李白的懷念,於是他便提筆寫下了下面這首詩來懷念李白,句句大白話卻也令人動容。 《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 一天一首古詩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他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