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來一直有各位父母關心骨齡的問題。有的孩子骨齡大於實際年齡,有的孩子骨齡小於實際的年齡。有的父母說孩子骨齡小於實際年齡兩年,不擔心,為以後的生長個子還預留了空間。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前幾年我家的孩子個子長不高,各種焦急,骨齡測了好幾年。那個時候也是認為骨齡小於實際年齡,沒事,反正以後還會長。
後來明白了,骨齡小於實際年齡兩年,或者骨齡大於實際年齡兩年,都是代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正常。這兩種情況都代表著孩子以後個子會矮。
經過幾年後事實證明孩子骨齡小於實際年齡兩年孩子的生長發育個子還是長得慢,趕不上同齡身高。所以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耽誤了孩子幾年。
正確的做法應該發現孩子的骨齡小於或者大於實際年齡後,而個子長得比同齡標準矮,這個時候基本上可以判斷生長發育不良或者叫生長發育緩慢,應該檢測個生長激素值,檢測是否是因為缺乏生長激素而導致的這種個子矮。檢測要花費不少錢,各地城市價格也不一樣。如我這地區算作三線城市吧,檢查費用抽血加上核磁共振也要二千左右,沒有做基因篩查。如果做的話又是一筆大的費用。一般來說有些父母聽到這麼多錢,而且認知的誤區認為生長的空間大,極少數會進一步花這麼多的錢檢查生長激素的分泌值。
決定打生長激素,骨齡作為一個參考。骨齡大於或小於說明孩子生長發育不正常。關鍵的因素是檢查生長激素分泌是否達到標準。如果達不到標準。想想怎麼會長高呢?生長激素分泌值才是最終決定打與不打的關鍵。每個醫生都會說打與不打自己決定。因為這不是病。醫生只能說個建議。最終決定權在父母的手裡。醫生也懶得說和解釋那麼多,畢竟看病的人多。也忙不過來。一個孩子解釋半個小時,一天又能看幾個孩子呢。大多需要父母學和了解關於這方面的知識。
生長激素還有一個認知的誤區,很多人提到生長激素會認為那是激素。其實不然。他不是真正意義的激素類的藥,比如雌粉雌激素,地塞米松。這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激素。用量大會引起身體的副作用。現在生長激素是人工合成的,和孩子自身分泌的生長激素一樣的。比如,人的身體缺乏維生素,我們要吃維生素補充。同意的道理身體缺乏生長激素,那麼就要補充生長激素。就是這樣簡單的道理。很多人聽到生長激素會有這個誤區,只能說生長激素這個名字起的不好。又或者說我們被各種激素搞怕了。聽到激素談虎色變。
這是我這幾年來了解到的一些生長激素和孩子身高發育的一些內容,說得也不一定全面。畢竟我不是醫生。只是通過醫生知道的一些事告訴大家,我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希望和大家討論更多的知識。附圖做作業時的偷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