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八法應該怎麼練?最完整的單式指導在這!學會了再練事半功倍

2020-05-15 簡單太極
太極八法應該怎麼練?最完整的單式指導在這!學會了再練事半功倍

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氣勢磅礴,勁道十足的太極八法,深得諸多拳友的喜愛。

4月初,我們推出了【混元太極八法完整講解版】課程(點擊進入課程),很多拳友已經跟著課程學習了一段時間,為了幫助大家鞏固學習成效,我們也針對太極八法進了一系列的教學講解直播。

太極八法應該怎麼練?最完整的單式指導在這!學會了再練事半功倍

今天,我們總結了幾個具體的太極八法練習要點,分享給拳友們,大家可以認真領會這些要點,配合著視頻課程,反覆練習。

太極八法教學指導(一)

練習太極八法,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注意練習的順序,最好是一個單式(一法、一個勁)相對練習一段時間後,再往下進行。

全部一起練習沒有針對性,不能練好八法(八個勁路)的動作。假如把每一式都練習一個月之後,再串聯起來練習「四正手」的組合,以及「四隅手」的練習,便會事半功倍。

因此,我建議大家都是以時間為單位,至少要有一周的時間強化,單獨練習一個動作。

直播講課是在一個相對有限的時間內,在講課時會串聯起來,帶領大家把八法完整的組合成小套路練習。

但是最終不要把八法變成套路,雖然有完整的組合,還是要單式單操,數量達到了才能有質變。

練單式的目的是通過不斷的積累,再加上體悟和每個勁路的感覺,無論是養生角度還是練拳角度,最終目的還是推手的基礎練習。

也就是說,當沒有對手與我練習推手時,就採用單人的單式單操去體會。視頻課程也講到八法中每個動作相對應的臟腑經絡,大家可以多看視頻學習。

太極八法應該怎麼練?最完整的單式指導在這!學會了再練事半功倍

八法連起來做是從側身開始,面向左前方,此時兩腳間距小一點,要求立身中正,身體放鬆。

不論是練功、練拳還是八法,都要保證「松、柔、圓、活、靜、安、舒」。

身體在起手之前略微松沉(欲上先下),向右前方邁步,注意上下相隨(此時為動作掤,有掌掤、拳掤)。

大家也可以把24式中「起式」和「四正手」搭配練習。但練習「四正手」,一定是在四個動作已經做夠,大量的基礎練習後,再去串聯起來,一定不要把單操形式化、套路化,同時強調練習的順序、方式、方法。

今天,我們首先講解「四正手」的習練要點,希望大家每天配合視頻不斷的練習,每一式至少50到100次的積累。

1、掤

狹義的「掤」是自下而上,廣義的「掤」是無處不在(總勁),八面支撐。

掤的手型在運動過程中向上、向前有一個螺旋纏繞。

前手力點在小魚際的位置,後手力點在手掌。

太極八法應該怎麼練?最完整的單式指導在這!學會了再練事半功倍

但是這些是變化的,很靈活。

馮先生經常講「一手變八手,八手變六十四手,千變萬化,隨機應變」。

注意:練時腰的轉動。肩、手臂放鬆,沉肩墜肘、氣沉丹田、落地生根到湧泉穴。勁不能斷,是連綿不絕的。強調三合(肩胯、肘膝、手腳相合),不能散。練拳、練功講究平衡,左右兩側都要練習。

2、捋

「捋」是斜向下(現階段組合起來的規定。但可以平捋,八法是變化的),手型向外、向下。

太極八法應該怎麼練?最完整的單式指導在這!學會了再練事半功倍

注意:重心的轉換。捋時動作不能癟,要飽滿。每練完一次要放鬆,送回到丹田及腳下湧泉穴,但不能松過造成懈、癟。太極拳看似柔軟,實則內在剛強。要有陰陽的思想,指導我們練拳、練功。

3、擠

「擠」動作類似於24式中「前蹚拗步」,擠是周身整體的前擠,脊背後撐。擠的竅位在夾脊穴。力點在手背,後手同樣是擠勁。陰陽相交。

太極八法應該怎麼練?最完整的單式指導在這!學會了再練事半功倍

注意:換步時腳下要靈活,換步也可以作為單式練習(是單式中的單式)。擠之前要把合勁做好,合好再擠。擠要整,上下相隨。

4、按

「按」動作類似於24式中「六封四閉」,馮先生經常講的七個要點中的「活」,不光指練單式要活(身法、關節、步法),還有腦子要靈活,要會變化、舉一反三,會回到套路裡體會八法的內容。

太極八法應該怎麼練?最完整的單式指導在這!學會了再練事半功倍

注意:按要圓。手臂圓撐,樂功。要坐胯,曲膝按到腳下。注意重心的變化。練八法不能含糊,動作要到位。

附:馮彥博老師答疑錄

01

同學提問:以前打拳沒注意過手與步法的配合?

馮老師答:確實是這樣,需要我們不斷的深化和體會,尤其是四正手中的步法。因為相對來說掤、捋、擠、按單式都是定步操作,但加上轉換就有手和步法的配合,而四隅手在四正手的基礎上更加複雜,都要變換步法,加上虛實變化。

02

同學提問:動作怎麼會越練越快,有時控制不住呢?

馮老師答:練習八法一定要靜心慢練,一旦練快說明氣往外散了,氣血上湧,心不定。大家別忘記我們的八門五步(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其中「定」即中定,指步法定和定心、定性、氣定神閒。

03

同學提問:掤式後面的手臂怎麼做到三合?

馮老師答:從勁力上來說,它也是三合不散,但還是強調主要手。還有一個三合是對角相合,在使用時左手與右腳合、左肘與右膝合、左肩與右胯合,這個牽扯到用法(體用結合),以後再詳細講解。但不偏離三合範疇,首先做到同側合,散了就用不出來了。

04

同學提問:腳的步法麻煩再說一下,八法的重心是在前後?

馮老師答:強調一下掤重心在前;捋重心在後;擠是由後向前,重心在前;按重心在後。這些都是規定套路中的要求,而在運用時,虛實是變化的。

05

同學提問:什麼時候適合練習推手呢?

馮老師答:推手一定不要著急。八法是推手的基本功,叫單操、單式、單人的演練。練習一段時間可以演變成雙人的掤、捋、擠、按,所以八法是核心的核心,重中之重。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認真看視頻課程,以及回放的內容。

06

同學提問:掤的主要竅位是哪裡呢?

馮老師答:八法中主要的竅位在視頻課程中都有講到。主竅對應勁力發動的竅位。掤勁力發動於會陰穴。要守丹田,守主竅。丹田不離,主竅不離。


大家不能著急,循序漸進。我們練拳的心態很重要,老師會按照大家的進度調整,打卡、線下教學就是我們要根據每一位同學所處的階段進行講解。

舉一個例子:當年馮先生的師父陳發科先生,給馮老師改過七遍拳,這七遍拳可不是單純錯誤的糾正。武術中的改拳是當你功夫提升了,不斷會有深一層次的東西加入。練法可能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變化。

大家現階段要力求重複訓練,單式單操,要「招熟懂勁,階級神明」。

因此我們要先把基本東西掌握,很多內在的東西,包括:竅位等等和需要老師點播的,老師一定會根據大家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給予解答,大家一定要堅持不懈的練習。

—end—

相關焦點

  • 太極拳應該怎麼練?
    上身對應的就是寂然不動,這要求我們把太極拳的身法要求給練到身上去,無論是靜態的,還是靜態的,都能夠時刻不丟,這些身法說起來也簡單,大約就是楊澄甫在「太極拳十大要論」裡面總結的那些吧。感而遂通對應的是整勁,這要求我們能夠把太極拳的身法組合成一個整體,並且能夠在運動中發放出來,更偏重於勁法和動態練習。覺知運動對應的就是實戰,我們可以把覺知運動稱為拳感,打過比賽和實戰的人都知道,在真正的格鬥中,你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用什麼招,怎麼打,只能憑你的感覺去打。
  • 反思太極內功練法
    內功是內家拳獨有的練法。太極拳練松、練意等都是內功。我練過了,身上也有了東西,知道了內功是怎麼回事,因為極其難成,所以我對內功有了反思,一定要按傳統的練法練嗎?太極拳首先要解決身體僵硬的問題。傳統練法是直接從身體入手,練松,就是解決筋骨皮的僵緊問題,但筋骨皮本身不屬於內,所謂「外練筋骨皮」嘛,然後再「內練一口氣」。身體為什麼會僵緊?是因為自主意識。從身體入手來改變身體,還是自主意識。
  • 晨練一起跟我練,太極拳基本功法,傳統五步八法,等等
    五步八法乾貨來了1直播晨練 提高免疫力跟名師一起練與名師互動居家鍛鍊,>老少皆適宜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五步八法套路簡介五步八法體現了走架打手的陰陽、生克、對立、 統一的演變規律,貫穿於整個太極拳法、拳理、 結構與運行框架之中,是太極拳基本技術元素,也是追求更高層次太極拳術的基礎。
  • 掌握這個小技巧,太極隨時皆可練
    所以練太極拳應從松功入手,松有不同的層次,本文介紹的方法.可為太極拳初學者提供入門參學。對初學者來說,採用分部式練習法,會有一個良好的練習效果。由此從松肩人手,是一個切實的問題。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工作中,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用力和對抗的習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僵力和拙勁。而這正是練太極拳的大忌,練太極就是要以此人手,練習鬆柔.消掉這些同有的僵勁。
  • 練好太極,事半功倍的27點經驗
    引言:本篇文章列出了二十七項太極先賢留下來的寶貴經驗,每一項在練太極拳時都至關重要。想要練好太極拳,不可不看,望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仔細揣摩,共同進步。八、太極拳推手深奧無比,怎樣才能練好呢?最關鍵要從虛靜入手,潛心研究,才有可能得到內功。有些人在推手時,總想著打敗對手,而又想著不讓對手打倒自己,這就從主觀上有了動意。這種動意是自己給自己放了塊絆腳石。是太極拳和太極推手的大忌——只有潛心研究虛靜才能得到真功。
  • 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太極拳論》開頭三句即是:"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這充分說明太極拳身法輕靈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身法要特別重視:「習太極拳必須處處按照太極拳的原理要求完整豐富,無論是教與練必須從身法著眼,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必須嚴格要求。」
  • 練太極拳​腰如何才能起到帶領四肢的作用
    二.練拳向什麼方向努力我們常是學會一套拳,每天照樣練,對提高的方向不明確,不知如何努力。拳譜講的著熟、懂勁、神明三個階段,太極拳提練體、練氣、練神三個階段。著熟與練體對應,懂勁與練氣對應,神明與練神對應。一般練拳處於練體練氣之間。練體是練身體的柔軟,使身體達到鬆柔;練氣是使內氣充盈。我們不以技擊為目的,僅為健身。
  • 如何從一上手就開始練真正的太極拳?
    此路(先學24式)在現實裡沒有行得通:學會招式,卻不堅持練。2. 有人建議:跟著網上名師的教學視頻,一招一式的學。有人就是這麼幹的,學了24式簡化太極拳,再學36式,42式,楊85;學了拳,再學太極扇,完了學劍,學刀。忙的不亦說乎,生活運動倒也很充實。
  • 練太極拳常見的主要錯誤,你還在犯嗎?
    任何人練太極拳開始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錯誤,不斷地糾正錯誤,水平就會不斷提高,糾正錯誤的過程也是個鍛鍊的過程,所以練太極拳不能怕出錯而縮手縮腳,要大膽動。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最常見的錯誤有幾點:每個動作倒是做得不錯,但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續性平滑不夠,太極拳的套路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是一個一個實體的連接,轉折處處理不好,拳的韻味就出不來,你練得也就不舒服。所以要細心研究每個式子之間的連帶關係,認真處理好過度,這樣太極拳就成了一個圓。
  • 太極劍的練法要領
    練習太極劍必須遵循太極拳的練法原則,而且一定在具有太極拳基礎後,方可學習。假如沒有太極拳基礎,拳的規格、姿勢不正確,要領掌握不了,那麼要想練好太極劍,是不可能。太極拳在練時,要求輕柔和緩,用意不用力,要求體松心靜,呼吸自然,精神內固,形神合一。同樣,練太極劍時亦必須如此。整套太極劍共55式,演練時較太極拳稍快,一般不超過4—5分鐘。
  • 太極內功——丹田內轉簡易練法
    丹田內轉,屬陳式太極拳重要的傳統內功之一,在陳式太極拳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且練法較多。筆者不揣淺陋,現將蘭州柴德彥先生所授該功之簡易練法介紹於此,以拋磚引玉,就教於方家。練法:雙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頭身中正,全身自然放鬆,兩手虎口相叉,左裡右外(女性相反)疊於丹田處(肚臍以下小腹部位皆為丹田範圍。非臍下幾寸幾分處)。
  • 太極實戰之謎:一種練法與打法分離的高妙拳法!
    打法與練法一樣的拳,大約就是最普通的,人們認為「最正常不過」的拳法了。雖然並不是最高明的拳法!真正能夠克服人類天性的障礙,達到比較完美境界的拳法,我以為應該是練法與打法分開的拳法。因為「打」的時候,強調的是最強的攻擊力;這個目標一動分陰陽,在有效攻擊對方的時候,難免對自己的身體有過分的使用,所以很容易傷身---所謂的未傷人,先傷己。例如拳擊,就是典型的打練合一。
  • 太極實戰之謎:一種練法與打法分離的高妙拳法
    打法與練法一樣的拳,大約就是最普通的,人們認為「最正常不過」的拳法了。雖然並不是最高明的拳法!剛開始入門的時候,師傅都是只教「練法」的。反正師傅也是天天這樣練,學生沒有理由說老師沒有教真功夫。但是如果學生的資質不好,或者是老師發現學生的德行品性不佳,就肯定不會傳授「實戰心法」的。也就是如何把練法變化成「打法」,只有當徒弟的「練法」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之後,師傅幾句話「一點」就通了。如果缺了這「一點」,一輩子也就是一套糊塗拳。如太極一脈,學了太極的練法,未必懂得太極的打法。
  • 搞懂這些概念,練太極才能徹底告別"膝痛"
    有些教拳的老師,有的還是什麼名家、大師,教纏絲、教重心轉換而故意擰轉膝蓋,這是害人的、這是毀人的!練拳傷膝是當前推廣和普及太極拳的最大障礙。現在如果你到醫院去看膝蓋疼,不用你說話醫生就會問你:是練太極拳練的吧?
  • 這樣練太極拳可以少走幾十年彎路
    我們常是學會一套拳,每天照樣練,對提高的方向不明確,不知如何努力。拳譜講的著熟、懂勁、神明三個階段,楊式太極拳提練體、練氣、練神三個階段。著熟與練體對應,懂勁與練氣對應,神明與練神對應。一般練拳處於練體練氣之間。練體是練身體的柔軟,使身體達到鬆柔;練氣是使內氣充盈。我們不以技擊為目的,僅為健身。
  • 練太極把圈畫,僅此而已!
    所以練太極拳的人,在推手的時候十分注意聽勁的工夫,質言之便是練習觸覺,使之靈敏。皮膚能聽得敵勁之來路方向,即順著來勢,以半個圓招架半個圓攻擊。太極拳論中所謂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就是這個道理。  練太極拳非有臨陣經驗不可,不然總難有把握,練太極拳的人萬不可忽略臨陣經驗這一層。拳術從事比武,誰也知道少不了一個快字,何以太極拳在練習的時候都以越慢越好呢。
  • 太極八法最全解析,收藏起來慢慢看!
    百年太極,楊氏老譜及各家各派的太極拳理論推介中,均將「太極八法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列入首版頭條或重要版面。在《吳家太極拳》專刊中稱八法為《八法秘訣》,可見吳家對太極八法的重視。  太極八法每一法的後邊加一個「勁」字,如掤勁、擠勁……這個說法延用至今。此「勁」非勁力之勁,「是精氣之內壯也」。
  • 太極八法最全解析,收藏起來慢慢看吧!
    太極拳習練者和深研者大多都習練楊氏傳統太極拳的基本功。太極基本功為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等,稱謂為太極八法。從太極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所有太極拳練家和深研者,都諳熟太極八法的排頭功法,「掤」功。
  • 太極八法詳解:掤
    ,都諳熟太極八法的排頭功法,「掤」功。久而久之,用勁練太極拳一代一代傳下來,再向這些用勁練太極拳的朋友說練拳用意,不是用力,他們只是聽聽,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並不改進,力練太極拳也就習慣成自然了。初學者用力練太極拳,有的資深練家也不大相信李亦畲先賢「用意,不用勁」的教誨,向提倡用意者叫板,說:「你用意打我一次。」或者撰文立說,提到:「不用勁打不出人去。」
  • 太極圖功練法
    太極圖功練法,其要領是轉太極球。練功者可以把下腹看成一個太極球,向前向後,各個方位都可轉動,在轉動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採氣聚光。本練法人人可學,能強身健體,開發潛能。內練法盤坐或站立均可,以舒適自然為佳,呼吸要深長細勻,在入靜的基礎上,觀想自己在朦朧宇宙真氣之中,並默念「我在氣中,氣在我中,天地之氣,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