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八法詳解:掤

2021-02-08 悅太極

掤勁義何解 如水負行舟 先實丹田氣 次要頂頭懸

全體彈簧力 開合一定間 任有千斤重 飄浮亦不難

所有太極拳練家和深研者,都諳熟太極八法的排頭功法,「掤」功。圈內習慣在每種功法的後邊加一個「勁」字。如掤,稱謂「掤勁」,除捋、擠、按、採、挒、肘、靠等八種勁以外,還有斷、截、冷、疾、打、得、落、空、引、進、接、沾、黏、依、連、隨、滾、錯、折、磨、彈、正、側、刀、鋸、拍、撣、拽、擎、踏、重、離等等。

「勁」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為「力量、力氣、用勁、手勁等等。在傳統太極拳的各種打手的後面加一個「勁」字,如「掤勁」、「捋勁」、「擠勁」等等,只能解釋為凡練拳者都知道的術語,不能表示或代表什麼。這個勁字不能表示是太極拳內功。為什麼?「勁」字就是本力、拙力,人類以本人勁力顯示強健,力量顯示在競技體育中是舉重比賽。「勁」在任何環境中都是表示力量。我多年研習傳統太極拳,認為「勁」是拳技藝的一種術語。有人認為「勁」字代表太極拳功夫的一種勁。資深太極拳家認為太極拳用意,不能使肢體的各個部位出現勁力。我們聽一聽前輩先賢是怎樣議論勁力的。

武式太極拳先賢李亦畲大師在《五字訣》「一曰心靜」中闡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寫道:「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先賢講的拳理是拳之大道。太極拳體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載或更長的時間也難成正果。

掤勁,太極拳習練者最早接觸的「勁」便是掤,師說,掤是往上過頭打在對方腳後跟的勁為掤。簡單解,特別在揉手運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稱為掤。初學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極拳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練習是實實在在的用力往上掤。在相當長的習拳過程中,養成出手用力的習慣。久而久之,用勁練太極拳一代一代傳下來,再向這些用勁練太極拳的朋友說練拳用意,不是用力,他們只是聽聽,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並不改進,力練太極拳也就習慣成自然了。初學者用力練太極拳,有的資深練家也不大相信李亦畲先賢「用意,不用勁」的教誨,向提倡用意者叫板,說:「你用意打我一次。」或者撰文立說,提到:「不用勁打不出人去。」

從「飄浮」拳理講,如果一方以掤打過來,手上不掛力,松空手掌,對方以力接,瞬間接手方腳下飄浮似上了船,船左右上下擺動,腳下重心丟失沒有了根基。通常說,「撥根」,撥對方的根,使對方失去重心,這是二人較技太極松空高手的揉手藝術展現。掤法中闡述的「飄浮亦不難」,就是這個意思。

揉手者的身形手勢十分重要,什麼身形決定在揉手中的地位。你周身松空,是一個松體,在雙人揉手中當然佔據勝方的地位。反之,你周身松功不佳,身上掛力,是一個有力的勁力體當然要居第二位。

在《八法秘訣》的「掤」法所說的拳理無可爭辯的是太極拳妙法,絕招。頂頭懸,彈簧力都是準確的真理性拳法。唯有「先實丹田氣」,我們要研討研討。

楊氏拳訣,無疑都是經過博擊場上實踐過的真理性拳法。「先實丹田氣」楊氏運用也是正確的,可惜我們「門外人」未得真傳,不知如何去「先實丹田氣」。我從學的幾位老拳家是不提倡「氣沉丹田」的,丹田氣和氣沉丹田是不是一種呼吸法,手中沒有資料。京城太極拳家吳圖南、楊禹廷兩位大師都不提倡氣沉丹田。有一位少林寺「德」字輩高僧,親口對我說過,丹田練氣不存氣,也不提倡氣沉丹田,恐鬧出病患。

在二人較技中,掤勁也不是技擊中的打法,或稱不是唯一的打法。我初學太權拳時,有幾位老師在講到掤法時,都以教學為主,不提倡將掤作為技擊的首要。以「太極八法」訓練學子,應該認為是上乘的教學法。太極拳的虛實可以解義為陰陽,請溫習陳微明先生記錄楊澄甫口述的虛實。「八虛實,太極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這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以上虛實定義,是澄甫大師的絕學立論。同道應細心揣磨,潛心體驗。

以上太極八法秘訣簡單注釋,非用功之久不能融會貫通焉。限於對傳統太極拳的認識和理解,有不全面處,請同道補遺。

關於勁的說法,在文中延用傳統和習慣說法,八法為掤勁、捋勁、擠勁、按勁、採勁、挒勁、肘勁、靠勁等四正四隅八種勁。此勁的說法是太極拳術語,不是說八種勁。對勁的說法,在以後的篇章中有專題論述。

悅太極悅健康

悅太極轉載網絡文章 歡迎發來稿件 郵箱:yuetaiji@163.com

相關焦點

  • 太極格鬥運用解析-2-太極八法:掤
    太極格鬥運用解析-1-序言    因為最近事有點多,一篇文章分著寫幾天才能完事。
  • 太極八法詳解:捋
    這是捋法的「力儘自然空」太極內功,空是威力無窮的。周身松空,你便成為松體,重心當然穩重,重心的穩重,功夫不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楊氏「八法秘訣」中將捋勁,提到全身「重心自維持」。安舒中正的重要地位。楊式太極拳家楊澄甫大師有拳法十要的警世,其四要說的是重心,道:「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要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
  • 太極八法之「捋」詳解
    這是捋法的「力儘自然空」太極內功,空是威力無窮的。周身松空,你便成為松體,重心當然穩重,重心的穩重,功夫不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      楊氏「八法」中將捋勁提到全身「重心自維持」安舒中正的重要地位。楊式太極拳家楊澄甫有拳法十要的警世,其四要說的是重心,道:「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要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
  • 太極八法最全解析,收藏起來慢慢看!
    百年太極,楊氏老譜及各家各派的太極拳理論推介中,均將「太極八法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列入首版頭條或重要版面。在《吳家太極拳》專刊中稱八法為《八法秘訣》,可見吳家對太極八法的重視。  太極八法每一法的後邊加一個「勁」字,如掤勁、擠勁……這個說法延用至今。此「勁」非勁力之勁,「是精氣之內壯也」。
  • 太極八法最全解析,收藏起來慢慢看吧!
    百年太極,楊氏老譜及各家各派的太極拳理論推介中,均將「太極八法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列入首版頭條或重要版面。在《吳家太極拳》專刊中稱八法為《八法秘訣》,可見吳家對太極八法的重視。  太極八法每一法的後邊加一個「勁」字,如掤勁、擠勁……這個說法延用至今。此「勁」非勁力之勁,「是精氣之內壯也」。
  • 八法五步太極拳來啦!
    太極(八法五步)簡介:太極(八法五步)是國家體育總局為了更好地宣傳、推廣、普及太極拳,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 太極八法五步的要領及核心功法
    這樣您每天就可以繼續第一時間免費收到精彩文章了~太極八法五步是國家體育總局為了更好地宣傳、推廣、普及太極拳,在現有各流派太極拳的基礎上,從最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術入手,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種手法,以及進、退、顧、盼、定五種步法,進行了系統的提煉和整理而成。它動作結構簡單,數量合理,內涵豐富,易學易練,是較為理想的太極拳入門套路。
  • 太極八法應該怎麼練?最完整的單式指導在這!學會了再練事半功倍
    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氣勢磅礴,勁道十足的太極八法,深得諸多拳友的喜愛。4月初,我們推出了【混元太極八法完整講解版】課程(點擊進入課程),很多拳友已經跟著課程學習了一段時間,為了幫助大家鞏固學習成效,我們也針對太極八法進了一系列的教學講解直播。
  • 太極十三勢詳解
    威德神力,炁通太空。覺性靈明力無邊,一粒金丹上指尖;動靜剛柔誰作主,金鐘轉處是真詮。俞蓮舟秘歌無形無相全體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罄;虎吼猿鳴水清河靜,翻江攪海盡性立命。掤、、擠、按即四正,採、挒、肘、靠即四隅。四正四隅即八門八卦也。此八門為顯於外者,其含於內者則為八勁八法也。八大勁以掤勁為首,掤勁是諸勁之總勁。掤勁貫穿於整個八法八勁中。
  • 太極十三式詳解
    八 卦掤進捋退自然理,陰陽水火相即濟。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9式的第3個動作——右轉收掤法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9式右轉身蹬腳的第三個動作,右轉收掤法。2、身法:身體繼續右轉。3、步法:腿部纏法仍然為右順左逆。左腿逆纏,屈膝塌勁;右腿順纏,腳掌貼地,向左腳方向收回半步,變成右側小馬步。
  • 話說太極拳(17)|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陳正雷,1949年 6月出生於太極拳世家,他是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正雷從八歲起,就跟隨伯父、著名太極拳家陳照丕習練家傳太極拳術以及刀、槍、劍、棍等器械和太極推手。後又承堂叔、著名太極拳家陳照奎深造。平日練功刻苦勤奮,功夫深厚純正,理論研究頗具造詣,人稱「太極金剛」。
  • 「(掤)勁」者,「棉裡藏針,棉裡裹鐵」,此乃真正太極拳之謂也。
    所以,我們今天討論太極拳,研究「(掤)」或「(掤)勁」的實質,其實沒有必要只從文字學的角度去回歸復原「(掤)」的本意和其讀音,更何況太極拳在「(掤)」之後又加了「勁」呢?我們所要做的,只是用心去感悟,用實踐去體悟「(掤)」及「(掤)勁」在拳中的真正內含及其獨特功效,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也是最現實、最實在、最真實的,而不是改變其讀音或改寫其字。
  • 什麼是「掤」與「掤勁」?
    我們認識、理解「掤勁」乃至運用,絕不能望字猜義,僅僅從字面去理解,光做文字文章,若此,儘管您的文字和理論水平再高,也終難入太極之門。和美太極中國人造字雖有章法,亦有個別,假借、引伸、轉義貫穿造字過程,文字學最大的規律就是約定俗成,只要大家都能明白、理解和認可就行了,特別是行業專用語,延用就是道理。至於「掤」的讀音是捧還是冰,是把心還是箭筒蓋,已不再對太極拳之讀作「掤」pēng具有約束力,抑或應該用「掤」還是用「繃」等等,對於拳學實質並無實質意義。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8式的第1個動作——右轉掤法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8式——旋風腳的第一個動作,右轉掤法。2、身法:身體向右轉,胸向右前斜。3、步法:腿部纏法為右順左逆。右腿順纏,屈膝塌勁;左膝是逆纏松垂。我們在加大身體旋轉的時候,步型是變為右側的一個半盤步,注意步型的變化,從上一式的右側馬步變為右半盤步,只是稍稍這麼一轉。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8式的第3個動作——右轉封掤法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7式護心拳的第三個動作,退步掤法。2、身法:身體左轉。等我們把這個動作做完的時候,正好胸向左前。3、步法:左腿順纏,屈膝塌勁;右腿逆纏,向左腳的右前方向收回到一肩寬前後,成右側小馬步,或者叫做右前虛步。
  • 太極拳的大師們,您們把「掤」字讀錯了。
    「掤」在有關太極理論的傳播和教學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把太極八法中的「掤」讀作「朋」,這真是個天大的笑話。查遍所有漢語字典,「掤」這個字絕對找不到「peng」這個讀音。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字不是讀錯了就是寫錯了。這是怎麼回事?
  • 颯爽「瑛」姿,八法五步
    全國太極拳人行動起來了,一批優秀的太極拳老師不僅自己堅持鍛鍊,還積極錄製視頻,為廣大群眾傳授太極鍛鍊方法。      為積極響應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大力推廣居家科學健身方法的通知,倡導全民健身,抗擊疫情,鹹陽市武術協會特組織部分武術名家推出武術健身系列。陝西「最美體育人」張瑛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太極八法五步》練習法。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9式的第1個動作——右轉截掤法
    大家好,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9式——右轉身蹬腳這一式子的第一個動作,右轉截掤法。2、身法:身體向右旋轉了180度。3、步法:右腿仍然是順纏,屈膝坐胯,並以腳跟為軸,向右擺腳尖180度。左腿走向裡的上弧線,收提左膝。注意收提左膝的時候我們的腳掌平伸,置於右膝的裡側,形成右獨立步。
  • 「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右掤
    一起開啟我們的太極之旅吧!楊氏太極拳圖解—右掤動作講解動作一:重心略向後,利用腰帶的勁,使左腳裡扣45度動作二:仍以腰帶勁,由右向左轉體至左側右臂同時由左向前往上掤起,至胸前,掌心略向裡,肘略墜,指尖略高於肘。左臂也同時略向裡屈,置右臂下方,掌心側向外,左手置右臂肘腕之間,指尖距右小臂大約一拳。面向正西,兩眼平視口訣重心略向左,腰帶左腳扣(裡扣45度),身向左轉,重心左移,右臂環至左臂下方,兩臂相合。提右腿,正前邁出,腳跟先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