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荊州的《小八景》,少為人知,卻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2020-12-23 荊州旅遊攝影

我只是一名喜歡荊州歷史的荊州人,常以自己知道的一點點的人文歷史,講與外地人。雖然不夠專業,我卻以此為己任,大家權當故事來聽。因為每當我站在某個地方,我的心裡總會莫名的激動:這可能是相隔千年百年前發生過歷史事件的地方啊。上次我說到:荊州在清代時就有『外八景』『內八景』『小三景』『小八景』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故事。昨天介紹了小三景,今天講講荊州的小八景。

荊州本地有句古話:三(罐)觀不煨茶,就是指的玄妙觀,太暉觀、開元觀,俗稱荊州『三觀』的故事和由來,如今三觀建築保存基本完好。關於這三觀,年代久遠,各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的玄妙觀,在今天的小北門,緊鄰九老仙都。宋真宗更名『天慶觀』,元順帝賜題『九老仙都宮』,如今觀內有碑,碑文由元代歐陽元撰寫。清康熙改名『元妙觀』,玄妙觀主要體現了道家玄學思想。

太暉觀在荊州城西門外三公裡處。曾經是將臺中學,我也有幸在少年時,曾坐於觀內大殿讀書一年。至今揮之不去的就是早晚開門鎖門時,看到觀的四周雜草叢生,悽冷異常,石階又陡又窄又破,內心很是恐慌。每當課件休息時,我常常看著簷下走廊的盤龍石柱發呆:『為什麼會有龍呢?』。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就是這些鏤空的盤龍石柱,才給行宮主人朱柏帶來殺身之禍。太暉觀原蓋銅瓦,有『小金頂』之稱,很多當地老人說曾經還是剩下幾片銅瓦的,在文革時被砸被盜,浩劫殆盡。以後仔細講講太暉觀,今天不能跑題了。

開元觀始建於唐朝,在西門荊州博物館隔壁,是現存保存完整的唐代開元年間的建築,也是這篇文章的主角。開元觀布局精巧,紫竹茂密。後人將開元觀觀內名勝及掌故歸納為『荊州小八景』。有詩為證:乾隆御筆開元觀,雷神顯真盆水中。紫竹林藏玉兔影,彩雲池現祖師容。青獅賞月攀仙桂,黑虎抬頭望景仲。護國天師朝教主,洞中古井響叮咚。

目前開元觀大多是明清建築,觀內珍藏著元明時期的部分碑刻及一些道教文物。其中中軸線建築山門、雷神殿、三清殿、天門、祖師殿保存完好。

山門為木結構、樓式建築,紅牆綠瓦,有石獅一對。繞竹林而行,逐漸能看見三清殿。

三清殿在兩三米臺基上修建,前簷是五棲重翹鬥拱,兩側和後簷木製挑簷,有雲飾。和太暉觀的石階一樣,石階兩側有各種瑞獸花草的石雕圖案。上到石階的最上面,可拜眾神。出現一門樓,就是天門。天門磚石結構,雕有一飛沖天的蟠龍一對,非常醒目。

走進門樓就是祖師殿。正面似正方形,大殿為重簷歇山頂。飛簷都有龍頭,有的龍頭上插著寶劍,寓意降龍伏虎、法力無邊。大殿中央天花板上的藻井有彩色龍鳳圖案,纏繞盤旋,形態各異。原來去數過幾次,還是聽當時的人講,說是有15條金龍和20隻鳳凰,還有一口古井,盈盈有水,祖師殿四周有石圍欄,五棲重翹鬥拱。殿頂的綠色琉璃瓦與紅色殿壁非常醒目。

至於雷神殿的結構為清式無拱硬山建築,七根木樑,撘接在前後四個柱子上。

原來荊州博物館與開元觀相通,每次逛累了就來這裡的紫竹林歇腳,夏季非常幽靜清涼。一縷陽光從竹林中穿進來,配以雕梁畫棟的建築,景色非常雅致。現在在開元觀的西面,依院牆修建了古碑廊和古鐘廊。現在的開元觀,已經關閉很多年,希望荊州的文物古蹟早一點成為荊州的新名片。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本人,馬上刪除!

相關焦點

  • 荊州古城
    南雅中學初1910班 卞楷銘指導老師:曾素雲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或許如今的你聽到這個名字會感到陌生,但我若是換一個說法,叫「江陵」呢?沿著湘江,一路向北,終於來到了九曲迴腸的荊江河段。渡河之後,就進入了荊州管轄地帶。翌日,我翻過石橋,到了城下。
  • 荊州古城,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一部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中,有七十二回提到荊州,演繹出了曹操奪荊州、劉備借荊州、孫權討荊州、關羽守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荊州古城穿行在荊州古城的青石板路上,隨意地俯下身去,都能採擷一段歷史,一個傳奇。
  • 了不起的大荊州:今後可以乘坐以「荊州古城」命名的高鐵啦!
    6月6日上午,由荊州市人民政府主辦,荊州市文物旅遊委員會和南京永達傳媒公司承辦的「行走中國·暢遊荊州」——「荊州古城號」高鐵冠名列車首發儀式在武漢站隆重舉行。通過高鐵全方位、多形式的媒介,包括海報、語音播報、LED顯示屏、行李架貼、車門貼、小桌貼、頭枕巾、杯貼等有機組合,搭建一個讓更多人士進一步了解荊州、熟知荊州、體驗荊州的新窗口。
  • 荊州古城怎麼玩?請往這裡看
    三國時期,荊州是群雄逐鹿之地,境內三國遺蹟遍布,也因此留下了獨一無二的三國文化。荊州古城盛名在外,是許多人到荊州市打卡的第一站。荊州古城共有六座城門,巍峨氣勢的古城牆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曾是楚國的官船碼頭和渚宮。如今現存著的這座城牆大部分是明末清初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
  • 荊州古城牆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裡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今天你可以在荊州乘坐專門公交到紀南城參觀。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裡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 兩處名勝古蹟,古寧河八景之一的「赤壁晚照」和「和政」古城
    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旅行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在旅行中感受祖國的自然風景,風土人情。而「中國速度」直接推動了人們去旅行的欲望,人民出行方便的同時,也為國家經濟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 重慶這個古鎮,三面都是懸崖,堪比鳳凰古城,門票免費卻少為人知
    近些年來關於重慶的話題熱度也一直在上升,這裡不僅僅經濟發展迅速,而且旅遊業也是發展的不粗,成為了熱門打卡地,作為我國少有的直轄市,在我國的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中都佔據著重要地位,而作為一個旅遊網紅城市,這裡有的不僅僅有洪崖洞、朝天門這些著名的旅遊景點,還有很多充滿特色的古村古鎮。
  • 荊州古城有了"護身符"!
    微信商務合作: 13085117579 15927922278荊州古城範圍內的建築限高;如果在城牆本體修建與城牆保護和管理無關的建築物和構築物,最高可處50萬元罰款。昨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批准《荊州古城保護條例》。荊州古城總面積4.5平方公裡,現有常住人口10.7萬,人口密度過大。城內交通擁堵,基礎設施落後,部分古建築被拆除或遭受破壞,現有建築密集,城市建設困難較多,壓力較大。該條例的制定,將大大有助於解決好制約古城保護發展的突出問題。
  • 湖北荊州有世界上最大的巨型關公雕像,卻因破壞古城而即將被整改
    說到湖北荊州這座歷史古城,相信很多人都會馬上聯想到三國裡關於「大意失荊州」的故事,因此,如果你去過荊州旅遊的話,就會發現荊州有很多關於三國的歷史遺蹟,同時,荊州也藉助三國文化展開旅遊宣傳
  • 開學觀察 荊州:好老師「動」起來 讀書未必「擠」古城
    開學觀察 荊州:好老師「動」起來 讀書未必「擠」古城您當前的位置 :縣市頻道 > 荊州區 > 本地 正文 來源:長江雲 時間:2020-09-18 09:57 荊州市荊州區,通過實行教師區管校聘,讓優質教學資源「流動」起來,以往讓家長擠破頭的荊州古城內的中小學,不再一位難求
  • 荊州古城即將大變樣:重建城樓、新增多座公園、規劃堪比麗江古城;沙市也要...
    根據荊州古城歷史城區和沙市歷史城區內傳統街巷、文物古蹟和歷史建築的保存、分布狀況,荊州有關部門劃定了三義街-得勝街歷史文化街區、荊州古城南門歷史文化街區、勝利街西段歷史文化街區和中山路-崇文街歷史文化街區4片歷史文化街區。
  • 瀟湘古城永州八景
    永州八景——朝陽旭日 、回龍夕照、萍洲春漲、香零煙雨、恩院風荷、愚溪眺雪、綠天蕉影、山寺晚鐘。永州八景融合了自然風光與宗教、教育、書法、石刻等文化景觀於一體,基本囊括了永州古城區的全部文化,是永州城市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朝陽旭日朝陽巖,又名西巖,是唐中期由元結開創的一處摩崖石刻群。
  • 舌尖上的荊州:盤點荊州古城著名小吃
    (記者侯燁華易凡琦)盤點荊州著名小吃  荊州新聞網綜合消息:荊州是美食的天堂,荊州人愛吃、懂吃、捨得吃。從早到晚,大街小巷遍布覓食的人,無論是裝修豪華的酒店,還是布局簡單的小館子,從來都不缺少人捧場。說到美食,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極具特色的荊州「過早」,荊州人過早,過的是一種生活,過的是一種文化,過得更是一種精神。
  • 我國很「落魄」的古城,身處一線城市,但人流量少之又少
    各地方古城古鎮一直是人們旅行時必去的地方,古城一般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是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我國已經批准的古城有123座,荊州古城、大理古城、中古城等人們熟悉的地方總是對古色古香的風貌、悠久的歷史非常了解,但有這樣的古城,即使經過千年的歷史,依然低調。
  • [郢都故事·詩韻荊州] 第二屆「中國荊州·屈原詩詞大會」評選揭曉,王崇慶、王學美等獲獎
    良佐曾經知江陵⑤,妙詠八景佳境呈。後世騷客相繼賦,韻飛楚天遏雲停。名賢才俊嘆詠之,文物名勝亦稱奇。西漢古墓夫男臥,千載未枯骨和肌。戰國絲綢色猶鮮,巧手織得文錦娟。陶器玉飾琳琅賞,恍見佳人撫鸞弦。寒光閃閃越王劍,虎座鳳架鼓繪妍。楚簡漢牘書歷史,編鐘楚調韻未殘。紀山南側存故址,文王遷都遠到此。從茲繁盛四百年,依稀猶見魁雄勢。離宮遺蹟何處尋?章華古寺寒森森。當年多少細腰女,強咽悲淚慢簪金。
  • 在荊州古城內,每一片磚,每一片瓦,每一堵牆都訴說著曾經的故事
    荊州古城【中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位於江漢平原的西沿。三國時期,「劉備哭荊州」、「關公大意失荊州」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荊州的城牆始於秦始皇時,為抵禦外敵而修建,後幾經損毀。東晉以後,好幾個皇帝在這裡建都,使這座城池成了歷代王朝屯兵置府的重鎮和兵家必爭之地。幾個朝代的修建,使荊州城固若金湯,有「鐵打荊州」之說法。荊州除了城牆和城門,還有藏兵洞和炮臺。
  • 荊州將啟用12處「不禮讓行人」抓拍點,全在古城內,沙市也有很多
    荊州啟動最大規模不禮讓行人抓拍,具體12處地址為:一、黃金堂路東方紅中學二、荊中路寶安商業街三、荊中路愛民路口四、荊中路荊州小學五、荊中路育才巷十二、荊南路東方紅中學南校區從以上地址可以看出,首先抓拍的地點全部在荊州區,尤其是荊州古城內;其次大部分地點在學校、醫院的大門口。
  • 荊州「名人堂」,你去過幾個?
    上古時代,禹劃九州,咱荊州便是九州之一,這鐵打的荊州城,自然少不了幾位故事流傳坊間的人物、幾處盛載著歷史的古蹟,至此,您且隨我,尋古蹟,說歷史。咱先說這荊州博物館,這裡承載的不是某個人物的故事,是一方人的故事。
  • 自古以來,我們自以為是平民百姓,卻不知道黎民,黎侯古城的含義
    自古以來,我們自以為是平民百姓,卻不知道黎民的意思。在上古時期,在黃河流域、神農氏炎帝和熊氏黃帝,九黎氏蚩尤與炎黃二帝聯手擊敗九黎族蚩尤,九黎族部落歸順炎黃。當時九黎族的人沒有姓氏,所以叫黎民,但在同一時期,帝王氏族卻有姓,隨著戰爭的不斷融合,逐漸演變為華夏民族的俗名。
  • 傳說中的陝西關中八景 說的都是哪兒?
    清代每天清晨薦福寺寺內的僧人會定時敲鐘,清脆悠揚的鐘聲響徹西安古城上空,數十裡內都可聽到。鐘聲清亮,塔影秀麗,在古城中別有一番韻味。清亮的鐘聲從塔院深處傳來。因此小雁塔及其古鐘即「雁塔晨鐘」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歷史故事寺內的大雄寶殿是明代重建的。奇怪的是大殿土瓦的顏色不一樣,這裡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明英宗時,西域番僧勺思吉任主持。為籌資修葺薦福寺,資金不夠,於是他帶頭從唐代以來的殿址瓦礫堆中挖揀能用的磚瓦,用在新修的殿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