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變局

2021-02-07 思想者讀書會

本文編選自袁偉時《晚清大變局》序言

制度決定盛衰。

 

滿族入關後迅速漢化,大清帝國可以說是漢族傳統文化和傳統制度的結晶。就疆域而言,它締造了一個空前絕後的最大的中國,直到它坍塌,面積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俄羅斯。海外學者近年熱衷宣揚大清帝國的富裕,國內有些讀者跟在他們後面揚揚得意,以此證明中西差別只是文明類型不同,不存在文明的差距。

 

不過,他們賴以立論的有些數據並不可靠。有位中國學者經過仔細梳理後終於得出嚴肅的結論:「按當期購買力評價法計算,1600年中國佔世界GDP的比重約為四分之一。1840年下降到了不到五分之一。」「中國人均GDP在1600年時大約只有英國的40%,與美國比較接近;1700年不到英國的三分之一,略超過美國的70%;1820年不到英國的五分之一,略超過美國的四分之一;1840年為英國的16%,美國的五分之一。」(劉逖:《1600—184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估算》,《經濟研究》2009年第10期,北京)

 

國人沾沾自喜的「乾隆盛世」,在馬嘎爾尼筆下不過是一尊「泥足巨人」

 

大清帝國號稱盛世之時的經濟,實際已每況愈下。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中國依靠傳統的內在因素,沒有完成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化的歷史任務。早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王韜、郭嵩燾已經坦陳:不吸取外來的現代文明,中國就擺脫不了「無道之國」的困境。

 

歷史包袱太沉重了!中國人開始認真接受現代文明竟然是以六次內外戰爭(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太平天國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義和團事件與八國聯軍入侵)為代價!早在1851年,中國人口已達4.3億,直到20世紀初,才恢復到這個水平。換句話說,60年間一億多人的非正常死亡,才迫使中國人睜開眼睛!

 

外來侵略者的罪責當然應該譴責。但是,內在的腐朽因素才是這個東方大國在迷宮中打轉的主要原因:第一,傳統頑固地抗拒現代文明。傳統觀念、傳統社會制度與現代文明的矛盾得不到合理的解決,是19世紀中國轉型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二,經受不住世界範圍內用最華麗的道德外衣包裝的激進主義思潮衝擊。畢其功於一役!受苦受難的大多數人的利益!剷除一切不平,在人間建造一座美輪美奐的天堂!驚天動地的呼喊,震懾庸眾,容不得半點質疑,更不用說反對。

 

我們學習西方的時機非常不幸,恰好趕上西方文明的墮落時期。——馮克利

 

回顧百年中國,愚昧招致外敵兵臨城下,令人痛心疾首;先驅的救國良方頻頻被蔑視,更讓人不忍卒讀!魏源大聲疾呼必須與世界通商,在虎門設立由私商主導的特區,摸著石頭過河。郭嵩燾、鄭觀應呼籲把官辦企業交給私商經營,要辦學校、辦報館、開國會。李鴻章主張「外須和戎,內須變法」。嚴復在甲午戰爭後破門而出,直指「身貴自由,國貴自主」,盛衰的關鍵在「自由不自由」!……警鐘長鳴,睿智閃光,採擇其一,面目立變。無奈體制阻隔,思想壁壘森嚴,上不能達天聽,下不為庶眾所理解!中國在遭受歷史積垢的懲罰!

 

企盼歷史悲劇不要重演。縱觀歷史,橫看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要從傳統向現代轉化,有三個主要環節:

 

第一,自由。從個人的獨立自主到社會各領域的自由。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說得好:「擴展人類自由既是發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它的主要手段。」(《以自由看待發展》,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頁)

 

第二,以法治為基礎的穩定。

 

第三,融入世界。

 

這三點既是現代社會的主要標誌,又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化的基本途徑。只要了解世界的歷史和全局,這些都是很樸素簡單的道理。

 

但是,為了阻隔這些現代文明常識的傳播,100多年來一些政治家及其追隨者把歷史作為實現其政治圖謀的工具,不惜編造謊言、偽造歷史,讓追隨者如醉如痴。在他們筆下,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的啟蒙思想家是「買辦文人」,合該成為批判對象!曾國藩是「漢奸」、「劊子手」!李鴻章更是如假包換的「賣國賊」!19世紀的在華外國人都是「帝國主義分子」!……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李鴻章會見俾斯麥

 

35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歷史進入了新階段。可是,野蠻和文明的纏鬥並未結束。

 

展望世界,人類當前面臨新的三岔口。通過區域聯合走向世界一體化,是當下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歐洲再次成為文明的領路人,法、德化解世仇成為歐盟公認的核心。中、美、日能否步他們的後塵攜手合作,已經成為東亞和亞洲太平洋自由貿易區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反而刻意加深仇恨和矛盾,其實質是抗拒歷史潮流,拒絕、拖延自己融入世界的契機。

 

俯覽國內,一場遲來的改革正在叩門:在社會生活的每一領域都確立自由、民主和法治。一個科長可以決定一個企業的命運,何來經濟自由?某個官員的好惡成為學術成果或影視作品能不能「通過」的關卡,學術和創作自由必然化為烏有!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官員。自由、法治制度在社會生活各個角落生根,對念念不忘專政和鬥爭的官員來說,這是一場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徹底變革。沒有朝野互動、持久博弈,這個大變革不可能完成。困難倒逼改革,任何人都擋不住這個歷史趨勢。

 

「戴口罩防霧霾」的觀念在中國得以普及,前後約8年時間

 

歷史正在迫使中國人做出新的選擇。生活在各個領域的知識階層面臨新的考驗。大批現代公民的生長是國家不再誤墮魔嶂的基礎。

 

多年來中國知識階層遍體鱗傷,視線被遮蔽,思想被禁錮,在生死線上掙扎,有話不敢說,想說也無處說!

 

傳承浩然正氣的豪傑值得人們永遠尊敬,但不必因此痛斥被迫低眉噤聲的知識人。只有一個僱主,一家老小的生命線握在他人手上,斯時斯地,說幾句心裡話往往要付出難以想像的代價。捨生取義談何容易?除了陷害別人的奸佞之徒,都應得到人們的諒解。

 

時移世易。生活來源和思想文化多元化已成為不爭的現實。時代呼喚公民覺醒,環境和性格決定命運!

 

「千霜萬雪。受盡寒磨折。賴是生來瘦硬,渾不怕、角吹徹。

清絕。影也別。知心惟有月。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

(宋 蕭泰來《霜天曉月•梅》)

 

古舊詩詞無意中成了當代中國知識階層的歷史寫照和新的期許。

 

知識分子除了轉變觀念,別無選擇。——楊奎松

 

受盡千霜萬雪的沉默者該說話了!

 

我們的文化傳統迫使人們恭順、宗經、尊上,按照統一的模子生活;而眾說紛紜、自由選擇、鄙薄奴顏婢膝是現代社會的常態。「清絕。影也別」!「一花一世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發展更是標新立異。尊重個性,就是尊重自由,珍惜社會和國家的生機,維護正常的社會生活。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僅供思考】

思想者讀書會

購書可以長按上面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大變局下中國的「變」與「不變」——讀《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
    ▲《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  遲福林主編  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以來,雲譎波詭的國際形勢推動大變局加速演變。如何認識當前的大變局,如何擺正中國的定位,於驚濤駭浪中把握「變」與「不變」,是當前的重要課題。  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主編的《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一書,於紛繁的線索種提供了諸多有益的思考。書中的文章都由大家寫就,雖未帶入疫情的發展背景(從內容來看書稿很可能成於疫情之前),但一些對於大變局的思考和判斷仍有深刻的洞察力。
  • 晚清變局中的隴西祁氏家族
    晚清變局中的隴西祁氏家族王長華 顧頡剛先生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在甘肅隴西考查古文化遺址時,為鞏昌《汪氏宗譜》題詞,並認為,欲研究國史,同時須注意家史。它的內容,涵蓋了那個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時代,成了晚清大變局時代風雲的忠實記錄!其間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歷史信息,為我們重新認識那個時代,提供了多樣的證據!
  •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關於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研究述評
    (二)關於「大變局」的主要特徵  晚清末造,面對內憂外患,李鴻章曾有「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慨嘆。那麼,李鴻章所言「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今天我們所說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何異同?有不少人懷有這樣的疑問。
  • 鄭永年: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創新的未來
    世界大變局未來發展的之一是中美兩國的技術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我們今天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我們的國家、企業、技術創新意味著什麼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由中美關係的變動引起的。大家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現實是中美已經陷入了一種深刻的新型冷戰狀態。上一個冷戰,即美蘇之間的冷戰,經歷了半個世紀。所以我們要思考接下來至少半個世紀的事情,而不僅是五年十年的事情。
  • 專家學者研討「大變局之際的世界史研究」
    【信息與動態】  作者:周曉菲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歐美近現代史學科主辦的「大變局之際的世界史研究」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上海舉行。來自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的30多位世界史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並就大變局下我國世界史學者的責任擔當、世界史學科建設、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 人民論壇網評|大變局下的青年責任與擔當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新時代中國青年有必要堅持歷史思維和辯證思維,對當前「大變局」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知和把握,並重新思索自身的責任與擔當。新時代中國青年應歷史地看待當前「大變局」。放眼人類歷史長河,幾乎每一部歷史都是由變革推動並組成。
  • 金燦榮: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
    導讀9月26日,金燦榮教授在觀學院做了題為「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的演講。在他看來,近些年世界亂象叢生,而在經歷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對當今國際局勢最好的概括。
  • 應對百年大變局從厚德載物開始
    應對百年大變局從厚德載物開始文|劉佔鋒歷經數千年的發展,黃河精神已逐步發展為中華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柱石。然而,我們面對的也已不是昨日之世界,而是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根據新的時代要求,重鑄中華民族的黃河精神,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更加迫切。
  • 全面認識和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全面深刻認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關係到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國能否踏上現代化強國之路,關係到近代以來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能否順利實現偉大復興之夢,關係到揭示人類社會前進方向的科學社會主義能否在21世紀綻放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 世界大變局迎來中國時刻!
    當今世界正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大國戰略博弈全面加劇, 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基於對世界大勢的敏銳洞察和深刻分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個重大判斷 :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走向何方?中國是否具備足夠的「抗壓能力」?
  • 馬建標、徐暢:評《劍橋中國晚清史》《劍橋中華民國史》
    其中《劍橋中國晚清史》和《劍橋中華民國史》兩本所涉及的時間段,又與通常所稱的「中國近代史」大致相當。這兩本書也繼承了該系列的一貫特點,即站在西方研究者的立場上,以一種「域外」和「他者」的視角,觀察審視發生在中國特定歷史時期的各種現象,並自成一套評價體系和結論。這種體系和結論,雖然「獨特」和「新穎」,但卻未必合理與正確。先以《劍橋中國晚清史》為例。
  • 晚清時期,絕世大俠的真實形象,與小說、電視劇中的差別非常大
    晚清時期,絕世大俠的真實形象,與小說、電視劇中的差別非常大 晚清時期,絕世大俠的真實形象,與小說、電視劇中的差別非常大
  • 穿越大變局——中國高端智庫領軍人物的銳視角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關係是決定變局走向的關鍵變量之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指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在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發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文玲同志是其中的重要一員。他強調,"她長期主持中美關係和經貿合作課題的研究工作,經常參加雙邊交流活動,和美方重要人士對話,一些建議和策略獲得有關方面的積極評價。"
  • 大變局下中國外交如何破局?
    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外交如何破局?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中國外交研究所所長、教授羅建波日前在《人民論壇》刊文指出,中國既要突出「隨勢」「順勢」,又要強調「謀勢」和「塑勢」,主動塑造中國與外部世界關係。具體內容,請看全文。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歷史意義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具有深刻的世界歷史意義。百年前,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五四愛國運動風起雲湧之時。百年過去,當今世界最大的變化莫過於中國的發展。1874年,李鴻章在給同治皇帝的奏摺上曾說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 新冠疫情背景的大變局之下,新聞傳播如何變革?
    新冠疫情背景的大變局之下,新聞傳播如何變革?,而傳播正在成為這一變局中的重要動因。在開幕式上,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德忠發表致辭,他提出如今在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網際網路大國,將在傳播體系的變革中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正如今年在全世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交流活動,但也極大地改變了新的信息交流體系和交流方式的轉變。
  • 晚清大纛:左宗棠與李鴻章
    左宗棠狂,一生以諸葛亮自詡,大話連篇,連左夫人都聽不下去而取笑他;左宗棠「二」,罵一手提攜自己的曾國藩,和李鴻章對著幹,連親家郭嵩燾(晚清外交名家左宗棠脾氣大得不得了,甚至蓋過了他的名氣和才氣,人稱「左騾子」。  李鴻章小左宗棠整整十一歲,自謂「生平不解空言高論,只知以實心辦實事」,比左宗棠要成熟穩重得多。他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時人稱為「坐鎮北洋,遙執朝政」,死後梁啓超為之立傳,書名「晚清四十年史」,可見其一生功業命運與晚清相始終。
  • 晚清女性照片,窮人衣不遮體富人錦衣玉食,貧富差距有點大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階級制度是非常嚴格的,貧富差距也是比較大。從晚清遺留下來的照片可以看出,貧苦人家過得非常辛苦,但是富人卻過得比較奢侈。其實不管是哪一個朝代,又或者是現代社會,窮人的生活都是比較疾苦的,而富人卻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
  • 魏愛蓮:《小說之家:詹熙、詹塏兄弟與晚清新女性》
    《小說之家:詹熙、詹塏兄弟與晚清新女性》,魏愛蓮著,陳暢湧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7月版。內容簡介該書通過分析浙江衢州詹氏家族的文學書寫,探討了家族脈絡中的文學薰染和代際聯繫,彰顯了文學書寫與大時代的互動。
  •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蘊嶺:百年大變局,中國是最有影響的因素之一
    如今,本世紀已過去20年,他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張」,對於國際關係變化趨勢的深刻研究,使他對於「百年大變局」的命題有了一種縱橫兩種坐標的理解。日前,他主編的《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一書出版,書中集合了十多位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就是想以全球維度和大歷史視野解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如何應對大變局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