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前段時間,閨蜜跟我視頻說孩子現在睡覺會打呼,聲音還挺大的,不知道怎麼回事,畢竟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成年男子身上,她問我小孩子打呼嚕正常嗎?
這時聽到閨蜜家裡的婆婆說:沒什麼奇怪的,小孩子白天玩了一天,晚上太累了就會打呼嚕,以後大白天可不能這麼瘋了。
生活中睡覺時打呼嚕,大家都會認為是太過勞累,但小孩打呼嚕也是如此嗎?
01什麼是打呼嚕?
打呼嚕也叫打鼾,是種正常又很普遍的睡眠現象,嚴格來說不能算作疾病,類似於睡覺時候翻身。
打呼嚕的機制是什麼呢?可能是某些原因,也可能是天生的。
人的氣管狹窄,因此空氣進入時會產生渦流,加之舌頭的動作和軟顎,從而形成鼾聲。
據了解,男性群體中有30% --50%存在打鼾的現象,女性比例較低,年齡也主要在中晚年期間。
當然,這項數據並不完全準確,只要滿足了打鼾的條件,無論性別還是年紀,甚至有的寵物也會打呼嚕,聲音還很大。
02打呼嚕有什麼危害?
從形成機理上講,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也叫作單純性鼾病,另一種則是病理性的。
1)單純性鼾病
這種情況下,除了會口乾、嗓子疼之外,基本是沒有什麼危害的,主要的負面表現是會吵得身邊人睡不著覺。
當然,身邊的人若長期想睡睡不著,便會出現內心躁動、憤怒和不滿情緒,而後通過其他方式反饋給打呼嚕的人,這樣也輕鬆不了。
畢竟睡覺時聽到打呼嚕這樣的雜音,大部分人的內心都是崩潰的。
2)病理性打鼾
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種疾病,和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有關,也叫作OSAHS,危害很大。
它的顯著表現是,睡眠時會突然出現沒有鼾聲也沒有呼吸的行為,打鼾者會處在短暫的窒息狀態下,甚至長達一分鐘,直到醒過來。
這有一個標準:睡眠呼吸7小時內暫停30次,或睡眠1小時內呼吸暫停+呼吸不足≥5次。
怎麼說呢?這就像睡著睡著就沒了氣,算是非常可怕了吧。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病理性打鼾存在致死性,甚至和心源性猝死相仿,可以預防,但沒辦法避免。
但幸運的是,這種情況的人群不多,不到總數的10%,有的會隨著時間流逝自己痊癒。
最後,無論嬰兒打鼾屬於哪一種情況,都意味著睡眠質量下降。父母可別太輕視,及時幫調整才行,要不會對生長發育不利。
03小孩睡覺打呼嚕,是怎麼回事?
美國睡眠協會在2007年發表的《睡眠質量調查報告》中,列出了以下這幾種原因。
1)機體太過興奮
人們在這一點上誤區很大,通常都會認為「太累」導致的,其實還真不一定,反而是太過活躍引起的。
正常情況下,孩子入睡後大腦活動減少,整個身體放鬆,神經也會進入休眠狀態。
但如果睡覺前玩耍、進行劇烈運動,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大腦和肌肉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平靜,孩子在體內神經指揮下便會認為還處於運動狀態中。
相應的,運動需要大量空氣,孩子便會不自覺地加快呼吸速度並收緊肌肉。正因如此,空氣進入氣管,而氣管又變窄,就出現了打呼嚕的現象。
睡覺前半個小時左右,一定要讓孩子處於安靜狀態,否則是會影響發育的。
2)錯誤的睡眠姿勢
其實仰著睡是不健康的睡姿,受地球重力作用影響,孩子內部器官被壓迫,氣管也會變窄,相對而言側睡比較安全,但家長要注意看護。
3)體型太胖
老人們都喜歡「大胖小子」,總認為把孩子餵得胖嘟嘟的才健康。
但肥胖是萬惡之源,危害很大,打鼾、發育緩慢、沒有體力都與其脫不開關係,甚至對顏值也有影響。
因此,想要孩子將來有個健康的身體,一定要合理餵食。
04家長如何幫孩子調整?
關於打呼嚕這件事,並沒有直接的治療辦法,最多也就只能採取幹預治療,家長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睡眠質量
研究表明,睡眠質量變好,孩子的肌肉也會放鬆,肌肉一放鬆,也就從側面擴大了氣管面積。
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上床睡覺前給孩子洗個熱水澡,播放舒緩一些的音樂,睡前按摩等。
2)注意睡眠姿勢
理論上講,右側睡眠是最安全的睡眠姿勢,但每個人的生理特徵以及喜好都不盡相同,以孩子感到最舒適為準,睡眠質量高了,也可以避免打鼾。
3)減肥
在女性眼裡減肥需要多管齊下,但孩子不一樣,他們主要從健康的方面考慮。平時注意多吃素食,不過度餵養,多運動,畢竟發育才是首要的。
4)考慮手術治療
如果孩子一直存在打呼嚕的情況,並且程度不輕,最好帶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呼吸道和咽喉有沒有問題。
如果醫生說需要手術,就要儘快配合。
孩子打呼嚕受多重因素影響,如果只是偶爾不用太擔心,幫孩子改正不良習慣就好了;若一直打鼾就要重視了,就醫是最穩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