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喜歡吃麵食,饅頭作為麵食中的一種,上至老人下至兒童,都很喜歡。和其他很多美食一樣,日本的饅頭(日語:マントウ)最初也是從中國引入的。
這種饅頭最初是帶餡兒的,純肉餡兒(多為羊肉、牛肉)。過去的中國沒有饅頭與包子之分。而現在的中國,包子與饅頭的區別是人人皆知的常識。現在的饅頭是指純麵粉製作,運用蒸籠蒸製而成的食物,不帶餡兒。帶餡兒的被稱為包子(日語:パオズ)。
關於饅頭傳入日本的說法,最令人熟知的是,在鎌倉時代至室町時代期間通過在中國留學的禪僧傳入日本的。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三種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說法。
說法一:仁治2年(1241年,對應中國宋朝時期),去中國留學的聖一國師學成歸國,將「酒饅頭」的製作方法教給了福岡茶屋的老闆。
說法二:貞和5年(1341年,對應中國元朝時期),從中國返回日本的林浄因開始了「薬饅頭」的製作。
說法三:仁治2年(1241年,對應中國宋朝時期),道元(日本曹洞宗的開山鼻祖)在《正法眼蔵》的著作中記載了「饅頭六七箇、羮一分、毎僧に行ずるなり」。從這句描述中可以得知,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有饅頭的存在了。
葛饅頭,日語讀作:くずまんじゅう。
是用葛根粉製作而成的,因此外皮呈透明狀。但因為葛根粉價格昂貴,所以也有馬鈴薯粉與葛根粉混合製作而成的葛根饅頭,混合蒸製而成的葛根饅頭呈半透明狀。
慄饅頭,日語讀作くりまんじゅう。
食用小麥粉烤制而成的饅頭,內加板慄餡兒。
酒饅頭,日語讀作:さかまんじゅう。
酒饅頭其實與中國的酒釀餅類似,裡面夾著紅豆餡。有些地區的酒饅頭內部是沒有餡兒的,因此在食用的時候通常會蘸著黑糖和蜂蜜。
そば饅頭,日語讀作:そばまんじゅう。
和名字一樣,蕎麥饅頭是用蕎麥粉製成的。內部通常加入紅豆餡和板慄餡。
麩饅頭,日語讀作:ふまんじゅう。
麩饅頭是使用糯米製成的,蒸製的時候通常將麩饅頭放在粽子葉上或包裹在粽子葉裡。
看到圖片大家可能就認出來了,其實麩饅頭就是中國的青團。但,兩者不同的是中國的青團餡兒的種類多,而日本基本都是以紅豆餡為主。
日本的饅頭,與作為主食的中國不同,它更趨向於一種甜品。內部的餡兒都是以豆沙,板慄等為主的甜餡兒。對於喜歡吃甜食的朋友來說,算是個福利。因為,真的很甜!
微信:CherryMori
微博:日本情報通
郵箱:go-en@morikosan.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