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天地會和陳近南到底是怎樣的?

2020-12-15 騰訊網

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的第一回,顧炎武、黃宗羲、呂留良三人在船艙中大談清廷迫害東南士子,並秘密商量抗清之事,被喬裝成艄夫的清廷密探竊聽到,當場將他們抓獲。危機時刻,一個書生出現,將清廷爪牙殺死,解除了顧、黃、呂三人的滅門之憂。這位書生就是天地會的總舵主陳近南,「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柱然」。陳近南在《鹿鼎記》中一出場,就先聲奪人,氣概不凡,令人印象深刻。陳近南有雄才大略,一切以反清復明為大局,運籌帷幄,顯示出了非凡的領袖才能。

上述所說,畢竟是小說裡的內容,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天地會以及陳近南其人呢?

《鹿鼎記》中的蔡德忠向人介紹天地會時,說:「本會的創始祖師,便是國姓爺,原姓鄧,大名上成下功。天地會又稱為洪門,我洪門尊萬雲龍為始祖,那萬雲龍,就是國姓爺了。」小說中所說的天地會,據歷史文獻,的確存在,而且是一個影響非常大的秘密組織。因「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故稱天地會,又因它最初以反清復明為宗旨,朱元障姓朱,朱即紅,紅、洪同音,或說朱元璋以洪武為年號,因此又被稱作洪門。

關於天地會的起源以及創始時間,目前有多種說法。有的說起於明末清初,殷洪盛同眾豪傑輾轉各地,投入抗清鬥爭,其門人部屬如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李式開、馬超興後皆歸屬鄭成功,相約聯絡時,以「洪」字為暗號,此為洪門之始,上述五人被稱作「洪門五祖」。

有的說,天地會起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起因是康熙年間,西魯番入侵中原,官兵失利。朝廷招募能人,少林僧人應召,打敗西魯,得勝回來,不慕榮利,仍回寺為僧,但為好人暗害,少林寺被焚毀。少林僧人蔡德忠等五人逃到廣東惠州長要寺,巧遇萬雲龍、朱洪竹、陳近南等人,在紅花亭結拜,歃血為盟,立志抗清。這一說法,被金庸所採用,而加以變化。

還有的說天地會始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創始人是漳浦縣僧人提喜,又名洪二和尚,他的秘密組織稱為天地會,又稱洪門。

關於陳近南,歷史上確有其人,但他只是一介書生,並不會武功。陳近南,又名陳水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陳近南之父陳鼎,乃是明朝天啟七年的舉人。鄭成功攻佔同安後,提拔陳鼎為教諭。一年後,清兵攻佔同安,陳鼎自盡。陳鼎死後,陳近南僥倖逃脫,後跟隨鄭成功,深得鄭成功賞識,1658年,鄭成功攻佔廈門,委派陳近南為留守,並輔佐其子鄭經。鄭成功經營臺灣期間,陳近南任建軍御史,先是幫助鄭成功管理政務,後又協助鄭經治理臺灣,建衙署、劃分城區、定保甲、推行屯田制、勸農墾田、種植農桑。在此基礎上,還發展文教,設立學院、府學、州學和社學,對發展臺灣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三藩之亂時,鄭經率軍北伐,陳近南任東寧總制使,總管臺灣政務,遭到馮錫範、劉國軒的排擠迫害,憂鬱成疾,不久病死。後鄭經死,繼承人鄭克塽在馮錫範、劉國軒的操弄下,腐敗橫行,荒廢政務,最終一敗塗地,以向清廷投降而告終。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陳近南以文武全才的面目出現,武功也超群拔萃,但最終也在馮錫範、鄭克塽等人的暗算迫害下,含恨而死,這跟歷史上陳近南的結局,多少有些相似。

天地會最初的勢力在福建較大,也同鄭成功的抗清鬥爭有著緊密聯繫。鄭成功失敗後,天地會又秘密發展,勢力遍及江南各地。乾隆五十一年,林文爽領導的天地會在臺灣起義,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太平天國起義時,三合會、小刀會、青幫等幫會組織,也加入天地會,共同反清;孫中山領導民主革命時,天地會也參與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天地會從發展至今,連綿了數百年,作為一種秘密社會組織,它對歷史的發展起過巨大的影響。它的存在,反映了歷史的複雜性,也反映出非正統文化以外的另一種文化的存在。縱觀它的歷史,雖有陰暗面,但對社會是有積極的貢獻和影響的,這一點不容抹煞。金庸的《鹿鼎記》雖為虛構的傳奇故事,但天地會的忠義俠士堅貞不屈、前僕後繼、不畏強權、反抗清廷,其精神是偉大的。他們的浩然正氣,應當長留於天地之間。

相關焦點

  •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的存在麼?總舵主陳近南的真面目又是什麼
    「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兩句話是因為作家金庸的小說《鹿鼎記》,而流傳了好幾個世代。今天就來扒扒這個小說裡面的傳奇人物一一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真面目。相傳這個天地會的創辦人總舵主,江湖人稱陳近南。是個武功蓋世、盡忠報國、急公好義的好漢子。偏偏陳總舵主在小說裡面收了一個徒弟,卻是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潑皮無賴韋小寶。這對個性截然不同的師徒,相處起來那真是歡喜冤家,非常有趣。那麼陳近南的出生來歷,到底是何方神聖?
  • 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歷史中的陳近南其實功績更大
    他的故事設定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中,故事中很多人和事也是真實存在的,然而具體如何就是真真假假了。比如說《鹿鼎記》中的天地會是真的,那麼總舵主大英雄陳近南確有其人嗎? 天地會並不是陳近南所創造 《鹿鼎記》的故事是在康熙年間,而據考證,史料中正式出現天地會字樣是在乾隆年間,他的創始人是福建的一個叫洪二和尚的人
  • 鹿鼎記:天地會去搞鰲拜,這是陳近南的失策,然而又非搞不可
    而且,鰲少保對漢人有著滿滿的敵意,不僅嘴上說漢人的書屁用沒有,而且不止一次揚言說,在朝為官的漢人都應該咔嚓掉。鰲拜的折騰幾乎要把皇太極和順治在漢人中建立的一點點滿人好形象給敗光,一時間,民怨沸騰,滿漢對立情緒再次高漲。這樣的鰲拜其實很有用。
  • 《鹿鼎記》裡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在正史裡是怎樣的
    當然,還有天地會,天地會本只是尋常的秘密結社,在古今中外結社史上算得上是「泯然眾人」,畢竟光是清朝一朝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團體就不僅它一家。 但歷史就是這麼奇妙,1969年,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在明報刊登。一句「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再加上一句天地會的接頭暗號「地震高岡,一脈溪水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
  • 影視中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到底什麼來歷?真實存在,有據可查
    那麼清朝時期是否真的存在「天地會」這個組織?真實的「天地會」又是什麼樣的?關於是否存在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在影視劇中關於天地會的來源是這樣的:當年鄭成功圍困江寧,最後卻功敗垂成、功虧一簣,留存大明朝的最後希望破滅。
  • 東西方歷史上的神秘組織,天地會只是其中之一
    有些神秘組織被影視作品汲取為素材,如《秦時明月》中的墨家、《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等,這些都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組織。墨家產生於戰國時期,由墨子創立,其門人稱為「墨徒」,歷代領導人都被稱為「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成員來自各行各業,也有不少人在各國任官,影響力非常大。墨家前期研究哲學,後期專注於科學技術研究,製造了許多匪夷所思的機關和武器。
  • 《新少林五祖》中秒領盒飯的陳總舵主是陳近南還是陳家洛
    當年一上映就創下了很高的票房收入和觀眾好評。《新少林五祖》講述少林俗家弟子洪熙官(李連杰飾),遭同門師弟馬寧兒(計春華飾)出賣,落得家破人亡。後洪熙官與小兒子洪文定(謝苗飾)保護背上印有藏寶圖的少林五祖送往天地會,最終大戰馬寧兒的故事。
  • 歷史上真有天地會和紅花會這樣的秘密反清復明組織嗎?
    歷史上真有天地會、紅花會嗎?通俗的說法是,紅花會是金庸杜撰出來的,天地會在現實中存在……紅花會管事的成為「當家的」,共十五個當家的;天地會分成前五房五堂,後五房五堂,管事的被稱為「香主」;「紅花」與「天地會」,其實淵源甚深。
  • 歷史上真實的陳近南 輔佐鄭成功父子32年 功比諸葛亮
    「平生不見陳近南,再稱英雄也枉然」,在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峯執導,梁朝偉、劉德華、劉嘉玲、吳君如等主演的古裝電視劇《鹿鼎記》中,出現了一位武藝高強、義薄雲天的英雄人物,即天地會的創辦人兼總舵主陳近南,給人留下深刻的映象。金庸武俠小說人物,大多數都有原型。陳近南也不例外。陳近南的原型來自抗清名將陳永華。
  • 英雄遲暮,俠客輓歌,金庸小說中最憋屈的大俠-陳近南
    那麼陳近南,就是金庸先生的封俠之俠。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從《書劍恩仇錄》的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到《鹿鼎記》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但是整本書,想要表達的,其實是陳近南的天地會和康熙的大清朝,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為國為民。大俠和朝廷,到底哪一個才是對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實存在嗎?不僅存在,還建立了個國家
    引言 著名作家金庸在武俠小說《鹿鼎記》中寫道:「 平生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 「天地會」是金庸筆下的一個江湖門派,而這個幫派的「總舵主」,正是陳近南。
  • 歷史上,真正的陳近南,號稱臺灣諸葛亮,曾幫助鄭成功拿下臺灣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947字,閱讀約2分鐘「平生不見陳近南,再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在金庸的小說《鹿鼎記》中熟知的,其中陳近南不光是一個武林高手,還是劇中韋小寶的師傅,並且還是天地會的創始人以及總舵主
  • 韋小寶的天地會至今還在,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不得不提的是,韋小寶雖是虛構人物,但小說裡的神秘組織——天地會,在歷史上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個神秘龐大的組織對整個近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你知道天地會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嗎?今天就來聊一聊天地會的前世今生。
  • 歷史上真實的天地會,反清復明重建漢人政權,堅持十一年最終失敗
    想必很多人第一次聽說天地會這個組織,都來自小說《鹿鼎記》。小說中的天地會由國姓爺鄭成功和陳近南創建,以反清復明的口號,組織反對清朝統治的破壞活動,例如陳近南派韋小寶入宮做臥底。——《鹿鼎記》中天地會入會誓詞(部分)陳近南、韋小寶雖然是小說杜撰的人物,但天地會這個組織確確實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並且發動過數次反清復明大起義,建立了好幾個漢人政權,但令人遺憾的是,天地會的反清復明運動雖然轟轟烈烈,但都沒能修成正果,被滿清統治者殘酷鎮壓。
  • 大清都亡了,韋小寶的天地會還在?
    提起《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就不能忽略他背後的那個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韋小寶智殺奸相鰲拜,大清皇帝龍顏大悅,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十三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
  • 《鹿鼎記》之義薄雲天的總舵主——陳近南
    之前一直在說《鹿鼎記》裡的女人,今天說一說裡面的男人,先說一說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吧。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準確概括了陳近南的社會知名度。陳近南生平吶,陳近南呢,就是清朝初年開始存在於民間的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的總舵主啦!是不是想起了在周星馳版《鹿鼎記》中劉松仁扮演的陳總舵主啦,哈哈,這個版本對於天地會的本質做了徹底的揭露:搶回屬於漢人的財寶和女人。
  • 「天地會陳近南」,劉松仁火遍全國,身為搖滾教父的他為何無人知
    夏韶聲,香港搖滾教父,觀眾根本不記得他的名字,恐怕觀眾只知道他是天地會的掌門人陳近南。夏韶聲出生於平民家庭,年幼輟學,為了養家餬口,外出打工,19歲時當保安,經常經過一所學校,他看到一所學校的琴房裡有鋼琴,便混跡其中,嘗試彈奏,沒想到自己無師自通,雖然學習的機會不多,但他卻自學了大量的音樂知識,有的還真有某方面的天賦,這是一種天生的天賦。
  • 狂風巨浪中吳六奇高歌這一曲,預示了天地會和陳建南的悲情結局
    《鹿鼎記》作為金庸老先生最後一部武俠小說,寫作手法已達巔峰狀態,武俠、武功漸漸走下神壇,通過一個卑微的「小混混」韋小寶的傳奇人生,調侃與諷刺了官場制度,它更像一部演義類的歷史小說,一系列的人物都更加真實,貼近於生活,十足的一幅市井素描。
  • 鹿鼎記讓孫中山假借的天地會廣泛傳播 洪門致公堂和致公黨很不同
    」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 在小說鹿鼎記所述的康熙年間,金庸塑造了一個陳近南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物。在介紹陳近南時,金庸寫到:那天地會是臺灣國姓爺鄭大帥手下謀主陳先生陳永華所創....... 總舵主道:「我姓陳,名字叫作近南。這『陳近南』三字,乃是會中所用。
  • 「天地會」和南明在清朝之初是怎樣的存在,最終命運又是怎樣的?
    金庸筆下的「天地會」是國姓爺鄭成功創立的,他進攻江南,圍困江寧功敗垂成,接納陳近南的創儀,創立了「天地會」。然而「天地會」興起與清乾隆中後期,由僧人鄭洪二創立,倡議反清復明,處處尋釁滋事,甚至糾結一些人攻擊清政府衙門,遭到清政府的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