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筋圖文版

2021-02-12 小醫聞道

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趾,上結於踝,邪上結於膝,其下循足外側,結於踵,上循跟,結於膕;其別者,結於腨外,上膕中內廉,與膕中並上結於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其直者,結於枕骨,上頭,下顏,結於鼻;其支者,為目上網,下結於頄;其支者,從腋後外廉結於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於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於頄。其病小趾支跟腫痛,膕攣,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搖。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春痺也。

    足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上結外踝,上循脛外廉,結於膝外廉;其支者,別起外輔骨,上走髀,前者結於伏兔之上,後者,結於尻;其直者,上乘䏚季脅,上走腋前廉,繫於膺乳,結於缺盆;直者,上出腋,貫缺盆,出太陽之前,循耳後,上額角,交巔上,下走頷,上結於頄;支者,結於目眥,為外維。其病小指次指支轉筋,引膝外轉筋,膝不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䏚季脅痛,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從左之右,右目不開,上過右角,並蹺脈而行,左絡於右,故傷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維筋相交。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春痺也。

    足陽明之筋,起於中三指,結於跗上,邪外上加於輔骨,上結於膝外廉,直上結於髀樞,上循脅屬脊;其直者,上循骭,結於膝;其支者,結於外輔骨,合少陽;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上頸,上挾口,合於頄,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踵,㿉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塗其緩者,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敢美炙肉,不飲酒者,自強也,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春痺也。

    足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端內側,上結於內踝;其直者,結於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結於臍,循腹裡,結於肋,散於胸中;其內者,著於脊。其病足大指支內踝痛,轉筋痛,膝內輔骨痛,陰股引髀而痛,陰器紐痛上引臍,兩脅痛引膺中,脊內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孟秋痺也。

    足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下,並足太陰之筋,邪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於陰器,循脊內挾膂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病在此者,主癎瘈及痙,在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在內者熨引飲藥,此筋折紐,紐發數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痺也。

    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脛,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其病足大指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季秋痺也。

    手太陽之筋,起於小指之上,結於腕,上循臂內廉,結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入結於腋下;其支者,走後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走足太陽之筋前,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結於頷,上屬目外眥。其病小指支肘內銳骨後廉痛,循臂陰,入腋下,腋下痛,腋後廉痛,繞肩胛引頸而痛,應耳中鳴痛引頷,目瞑良久乃得視,頸筋急,則為筋瘻頸腫,寒熱在頸者。治在燔針劫刺之,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其為腫者,復而銳之。名曰仲夏痺也。

    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中循臂,結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手太陽;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即支轉筋,舌卷。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夏痺也。

    手陽明之筋,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上結於肘外,上臑,結於髃;其支者,繞肩胛,挾脊;直者,從肩髃上頸;其支者,上頰結於頄;直者,上出手太陽之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其病當所過者支痛及轉筋,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夏痺也。

    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脅急吐血。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冬痺也。

    手厥陰心包經主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挾脅;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賁。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痺也。

    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內側,結於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交太陰,挾乳裡,結於胸中,循賁下繫於臍。其病內急,心承伏梁,下為肘網。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筋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其成伏梁唾血膿者,死不治。名曰季冬痺也。

    經筋之病,寒則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陽急則反折,陰急則俯不伸。焠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縱不收,無用燔針。

    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噼,眥軌跡急不能卒視,治皆如右方也。

相關焦點

  • 十二經筋的分布
    5、足少陽經筋:起於足小趾的下邊,同足太陽經筋並斜行內踝下方,結於足跟,與足太陽經筋會合,向上結於脛骨內踝下,同足太陰經筋一起向上,沿大腿內側,結於陰部,沿脊裡,挾膂,向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經會合。  6、足厥陰經筋:起於足大趾上邊向上結於內踝之前。
  • 十二經筋——足太陽經筋
    足太陽經筋足太陽經筋為十二經筋之一。出《黃帝內經靈樞·經筋》。
  • 經筋,坐立行走都靠它!
    經筋是十二經脈聯屬於筋的體系,它的作用有賴於經絡氣血的潤養,並受十二經脈的調節,所以也劃分為十二個系統,稱為十二經筋。《素問·痿論》記載:「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也就是說,十二經筋主要的作用就是約束骨骼,主司全身關節的屈伸運動,支撐人體的坐立行走,或相互協同以產生運動。
  • 朱燕中 | 皮部、筋經、經水、經別、經脈概念解釋
    《靈樞·經筋第十三》:「足太陽之筋,……以痛為輸,名曰仲春痺也。足少陽之筋,……名曰孟春痺也。足陽明之筋,……名曰季春痺也。足太陰之筋,……命曰孟秋痺也。足少陰之筋,……名曰仲秋痺也。足厥陰之筋,……名曰季秋痺也。手太陽之筋,……名曰仲夏痺也。手少陽之筋,……名曰季夏痺也。手陽明之筋,……名曰孟夏痺也。手太陰之筋,……名曰仲冬痺也。手心主之筋,……名曰孟冬痺也。
  • 遠離膝蓋疼痛 需解開筋經之結
    古時人們主要從事重體力勞動,狩獵,打魚,田間勞作,勞動損傷比較多,當時的醫者在實際的診療過程中,總結出了一套經筋的診治方法。《黃帝內經·靈樞》第十三「經筋」篇,該篇近三千字,與第十二篇「經絡」篇字數相近,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見。遺憾的是後代對「經筋」篇一直比較忽略,現代中醫教科書中甚至沒有提及。
  • 足太陽經筋
    本篇主要敘述了經筋的循行、經筋的發病、病證特點、病名和治療時對針具的選用、針刺方法的選擇和穴位的選取。
  • 陽明經、絡、別、筋
    《足臂十一脈灸經》:足陽明脈循胻中,上貫膝中,出股,夾少腹,上出乳內廉,出嗌,夾口,以上之鼻。
  • 黃帝內經(帶朗讀)| 經筋(十三)
    其病小趾支跟腫痛,膕攣,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搖″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春痺也。  【翻譯】足太陽膀胱經的筋,起於足小趾,上行結聚於足外踝,再斜行向上結聚於膝部。它在足跗下行的那支,沿足外踝的外側,結聚於踵部,上沿足跟,結聚於膕窩部。
  • 太陽經、絡、別、筋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腨、腳皆痛,小趾不用。      足太陽之別,名曰飛揚。去踝七寸,別走少陰。實則鼽窒,頭背痛;虛則鼽衄。取之所別也。《經別》:足太陽之正,別入於膕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別入於肛,屬於膀胱,散之腎,循膂,當心入散;直者,從膂上出於項,復屬於太陽。
  • 【經典】《黃帝內經·靈樞·經筋》
    足少陰腎經之筋,起於足小趾的下面,與足太陰經之筋相合,斜從上至內踝的下方,結聚於足跟,與足太陽經之筋相合,上行結於內輔骨的下面,與足太陰經之筋相合,沿大腿內側上行,結於陰器,又沿脊內,夾脊柱骨,上行至項部,結聚於枕骨,與足太陽經之經相合。本經之筋所發生的病症有:足下轉筋,本經所循行和結聚的部位都感到疼痛和轉筋。病在這方面的,以癲癇、拘攣和痙症為主。
  • 十二經穴歌
    二、手陽明大腸經二十大腸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溫溜濟,下廉上廉三裡長,曲池肘髎五裡近,臂臑肩髃巨骨當,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六、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經小腸穴,少澤先行小指末,前谷後溪腕骨間,陽穀須同養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貞,臑俞天宗秉風合,曲垣肩外復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經穴數一十九,還有顴髎入聽宮。
  • 【學習內經】靈樞·第十三篇 經筋篇
    足少陽經筋的一條分支,從外輔骨處分出,向上行至大腿部,在此又分為兩支。足少陽經的經筋發病時,見足第四趾掣引轉筋,並牽扯膝部外側轉筋,膝部不能屈伸;胭窩部位筋脈拘急,前面牽引髀部疼痛,後面牽引尻部疼痛,向上則牽引脅下空軟處及軟肋部作痛,向上牽引缺盆、胸側乳部、頸部所維繫的筋發生拘急。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筋篇第十三
    黃帝內經 | 靈樞·經筋篇第十三【原文】    足太陽之筋
  • 身體基本的筋(勁)路系統——何靜寒
    「騎文」主要在談兩腿內側的一條大筋,它不但連貫整條腿三大關節,而且可以透過胯骨經會陰而相互連結成一個拱形結構,我們稱為「襠」,這個拱形的襠除了把兩條腿合而為一併與骨盆連結之外,二、筋脈與經脈針灸流行之後,大家都知道人體有「十二經脈」,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十二筋脈」的系統,「經脈」走「氣」屬「陰」,「筋脈」走「力」屬「陽」,如果說「經脈」是電纜裡面傳輸電流的銅線,「筋脈」就是包覆在外厚厚的橡膠和鋼絲,承受電纜牽引的拉力。
  • 經脈之十二經別
    十二經脈的分支,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具有「離,入,出,合」等特點的別行部分。十二經別根據其陰陽表裡的配合共分為六組,簡稱為「六合」,其中的陽經經別合於本經,陰經經別合於相表裡的陽經。十二經別加強了十二經脈表裡兩經在體內的聯繫,補充了十二經脈在體內外循行的不足。
  • 十二老母對經
    王母娘娘坐天庭,十二老母來對經各人來說個人心,各人要對各人經王母端碗笑盈盈,眾位老母來對經這個茶碗勝來蘭,誰人用它把茶餐誰人用它來喝酒,誰人陪他坐桌邊大仙奶奶喜盈盈,我與王母對真經這個茶碗勝來鮮,外邊白來裡邊蘭碗內盛的真茶水,玉皇老爺把茶喝你也用它喝過酒,你倆陪它坐桌邊
  • 黃帝內經·靈樞·經筋+骨度+(補)經脈+五十營+營氣+脈度+營衛生會
    足少陰之筋,起於小趾之下,並足太陰之筋,邪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於陰器,循脊內,挾膂,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病在此者,主癎瘈及痙,在外者不能俛,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陰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在內者熨引飲藥,此筋折紐,紐發數甚者死不治。
  • 湯普森經核磁共振檢查證實腿筋拉傷,勇士隊雪上加霜
    湯普森經核磁共振檢查證實腿筋拉傷,勇士隊雪上加霜那麼,湯普森能在第三場比賽上場嗎?聯盟消息人士透露,湯普森受傷後,第一時間接受了核磁共振檢查,結果證實湯普森腿部拉傷,勇士隊第三場比賽他很有可能不能參加,不過依球隊目前的情況,進攻端又缺少一員大將,無疑是雪上加霜。湯普森能不能上場比賽,最終還得取決於他的身體在接下來的兩天裡的恢復情況。
  • 一味祛風溼中藥既能祛風溼又能通經脈,號稱「大能通十二經穴」
    我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味號稱能通十二經脈的中藥,它的名字叫路路通。那觀其名字我們也可以記住它的主要功效,路路通,大致可以理解為全身各路都能通。在祛風寒溼藥裡有好多常見常用的藥,如獨活,威靈仙,川烏,蘄蛇,烏梢蛇,伸筋草等等。臨床中這些常用藥效果也不錯。
  • 少林易筋洗髓功首度登陸武漢
    8月8日,南方少林易筋洗髓功訓練基地教練團隊講來漢傳授包含《易筋經》和《洗髓經》精髓的」少林易筋洗髓功」,將這套一向只傳內不傳外、具有醫療功效的內功心法推廣至武漢三鎮,為少林易筋洗髓功入鄂踏出第一步。        結合《易筋經》及《洗髓經》的」易筋洗髓功」其實皆為少林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