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長角恐龍,連古生物學家都分不清!

2020-12-14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奇特長角恐龍,連古生物學家都分不清!

恐龍是最著名的古生物,其種類之多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們僅僅發現了冰山一角罷了。許多恐龍長得非常相似,有限的化石發現更容易迷惑我們,讓我們傻傻分不清楚。

令人迷惑的頭盾

牛奶河自然保護區(Milk River Natural Area)位於美國西部蒙大拿州的希爾縣(Hill County),因為牛奶河從這裡流過而得名。在保護區中有一條以甘迺迪命名的峽谷——甘迺迪峽谷(Kennedy Coulee),峽谷兩側有大面積的中生代地層露出,該地層便是著名的朱迪斯河組(Judith River Formation)。恐龍愛好者們對於朱迪斯河組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因為懼龍、蛇發女怪龍、短冠龍、馳龍等著名恐龍都是在該地層中被發現的。

圖註:牛奶河自然保護區的景色,照片中的河流就是牛奶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古生物學家正在遠遠的指出朱迪斯河組地層,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懼龍正在追殺棘面龍母子,它們都發現於朱迪斯河組地層,圖片來自網絡

1993年,斯維尼(Sweeney)和博伊登(Boyden)在甘迺迪峽谷中發現了一具大型角龍類的化石,他們根據頭盾邊緣的皺邊結構,判斷這是一隻戟龍(Styracosaurus)。1995年,斯維尼與特雷克斯勒(Trexler)重新研究了角龍類化石,並且判斷化石並不屬於戟龍,而與同一區域發現的未定種角龍類化石非常相似,他們將化石發現地命名為「曼斯菲爾德的骨床」(Mansfield Bonebed),以紀念化石出土地的所有者——曼斯菲爾德家族。

就在此後幾年,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未知角龍類化石,其中一些較為完整的化石都保存在懷俄明恐龍中心(Wyoming Dinosaur Center)。對於在蒙大拿州發現的角龍化石,加拿大人顯然更感興趣。加拿大化石公司(Canada Fossils, Ltd)從懷俄明恐龍中心購買了角龍化石,之後著名的皇家泰勒古生物博物館(Royal Tyrrell Museum of Palaeontology)也購買了其他化石。

圖註:懷俄明恐龍中心的恐龍展示,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戟龍,圖片來自網絡

2003年,在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任職的加拿大古生物學家麥克·瑞恩(Michael J. Ryan)指出在「曼斯菲爾德骨床」中發現的角龍是一個全新的種類,並且首次提出了梅杜莎角龍(Medusaceratops)這個名字。2007年,瑞恩等人命名了阿爾伯塔角龍(Albertaceratops),因為阿爾伯塔角龍與梅杜莎角龍來自同一地層,化石特徵都非常相似,因此就連瑞恩自己也糊塗了,他認為之前自己提到的梅杜莎角龍就是阿爾伯塔角龍。

圖註:梅杜莎角龍的命名者麥克·瑞恩,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由麥克·瑞恩命名的阿爾伯塔角龍,圖片來自網絡

得出結論的瑞恩在仔細對比化石特徵的時候發現來自「曼斯菲爾德骨床」的化石與阿爾伯塔角龍依然存在不同,他與斯科特·哈特曼(Scott Hartman)研究之後確認了自己在2003年的判斷,正式發表了梅杜莎角龍,研究論文「來自蒙大拿州朱迪斯河組一新開角龍亞科角龍類」(A New Chasmosaurine Ceratopsid from the Judith River Formation, Montana")發表在《長角恐龍新視角:皇家泰勒博物館角龍研討會論文集》上。

來自兩大神話體系的聚合

梅杜莎角龍(Medusaceratops)的屬名來自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妖梅杜莎(Medusa),傳說她的頭髮全部由毒蛇組成,只要與她對視就會瞬間被石化。之所以用梅杜莎來命名這種角龍,是因為梅杜莎角龍頭盾頂部向兩側延伸的骨質褶邊結構就好像梅杜莎的蛇發一般。

梅杜莎角龍的模式名為洛基神梅杜莎角龍(Medusaceratops lokii),模式種名來自北歐神話中的洛基神(Loki),看過漫威電影《雷神》系列的朋友們對洛基一定不陌生。洛基神狡詐喜歡惡作劇,能夠通過隨意變形來混淆視聽,而美杜莎角龍在正式被命名前也因為不同的觀點造成混亂,它向後與戟龍和阿爾伯塔角龍混淆。

梅杜莎角龍的名字中有來自兩大神話體系中的神與魔,還真是非常特別。

圖註:蛇發女怪梅杜莎,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漫威電影《雷神》中的洛基,圖片來自網絡

看頭頂認親戚

瑞恩等人對於梅杜莎角龍有效性的判斷是基於其頭盾邊緣的皺邊結構,根據正模標本(WDC DJR 001),梅杜莎角龍的頭頂每側有三個明顯的上頂骨,其中第一和第二上頂骨較大,基部寬,頂部向前向下強烈彎曲,第三上頂骨較小且呈三角形,與鱗狀骨兩側的皺邊結構相似。整體看梅杜莎角龍的頭盾兩側,一共具有七對皺邊突出,其中三對是上頂骨結構,這可是確定梅杜莎角龍有效性的重要標誌。

圖註:梅杜莎角龍的頭骨,圖片來自網絡

在梅杜莎角龍的命名論文中,瑞恩等人將其歸入開角龍亞科(Chasmosaurine),而且是當時發現最原始的開角龍亞科恐龍。在開角龍亞科中,梅杜莎角龍因為其獨特的皺邊結構顯得非常特別。正是由於梅杜莎角龍的獨特性,古生物學家對其分類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並且在2017年關於角龍類的一項系統發育分析中,將梅杜莎角龍歸入了尖角龍亞科(Centrosaurinae),尖角龍亞科的明星物種則包括了尖角龍、棘龍、厚鼻龍等等。

圖註:尖角龍亞科的部分成員,圖片來自網絡

梅杜莎角龍的命名和分類可謂是一波三折,正是基於不斷更新的化石材料和對於恐龍新的認識,我們才能夠從迷霧中突圍而出,揭示這些史前巨龍的真實面目。

下一篇將會為大家介紹梅杜莎角龍到底長什麼樣子,以及它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之中。

參考資料:

1.Ryan, Michael J.; Russell, Anthony P., and Hartman, Scott. (2010). "A New Chasmosaurine Ceratopsid from the Judith River Formation, Montana", In: Michael J. Ryan, Brenda J. Chinnery-Allgeier, and David A. Eberth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Horned Dinosaurs: The Royal Tyrrell Museum Ceratopsian Symposiu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656 pp. ISBN 0-253-35358-0.

2.Longrich, N. R. (2013). "Judiceratops tigris, a New Horned Dinosaur from the Middle Campanian Judith River Formation of Montana". Bulletin of th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54: 51–65. doi:10.3374/014.054.0103.

3.Kentaro Chiba; Michael J. Ryan; Federico Fanti; Mark A. Loewen; David C. Evans (2018). "New material and systematic re-evaluation of Medusaceratops lokii (Dinosauria, Ceratopsidae) from the Judith River Formation (Campanian, Montan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in press. doi:10.1017/jpa.2017.62.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罕見恐龍胚胎化石證實恐龍出生時鼻尖長角
    「娃娃臉」小恐龍的鼻尖上竟然長角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陸生動物是誰?毫無疑問是恐龍,但是對於這些龐然大物剛出生時的樣子,我們卻並不確定。最近,古生物學家研究了一枚來自8000萬年前的神奇恐龍蛋化石,幫助我們還原了超級巨龍破殼時的真正模樣。
  • 在一座神秘島上,古生物學家意外發現了恐龍的新物種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8月14號的科學報告中指出,古生物學家在考察英國的島嶼時,意外地在一座名為懷特的島嶼上面,發現了恐龍的新物種,而這一新物種之所以能夠被發現,完全是因為歷史長河遺留下來的恐龍化石,而這一發現也被古生物學家,發表在了「古生物學論文」中。
  • 連恐龍都懼怕的生物--帝鱷
    在它居住的河塘邊就連當時稱霸的恐龍都不敢擅自闖入它的領地!當恐龍口渴難忍來到河塘邊全神貫注的喝水的時候帝鱷會趁它不注意猛然張開它那張巨口一下子咬住恐龍的身體,直至恐龍沒有反抗之力在把恐龍吃掉!這類鱷魚之所以能捕食恐龍,主要因為它有著非常特殊的身體構造。它的鼻子末端長著一個巨大的、球根狀的突起,突起裡面有一個空腔。這使它的嗅覺異常靈敏,並能發出奇異的聲音。
  • 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恐龍物種,其外觀與科學家們所描述差異很大。 它有長矛狀的齊肩毛狀物和鬃毛。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白堊紀研究》期刊上。這種恐龍的個頭不超過現代的雞禽,大約於110萬年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境內。
  • 古生物學家在猶他州發現了新的食肉恐龍品種化石
    古生物學家宣布在猶他州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異特龍Jimmadseni,新物種是食肉動物,估計長約26至29英尺。異特龍Jimmadseni重約4000磅,大約在1.57億到1.52億年前在北美漫遊,是異龍的最古老物種。
  • 為了保護恐龍化石,古生物學家狀告川普政府!
    為了保護恐龍化石,古生物學家狀告川普政府!
  • 恐龍種族曾發生嚴重內訌?古生物學家發現新證據,化石上全是咬痕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是考古學家一直以來追尋真相的問題。提及「恐龍」這一物種,相信沒人會感到陌生。無論是在科普書籍還是影院熒幕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恐龍的身影。在體能方面與人類相比,恐龍無疑是強大的,同時也是極為殘暴的,曾一度在2億年前的白堊紀稱霸一時。然而,誰也意想不到,6500萬千年前,一場彌天大禍突然爆發了。
  • 恐龍家族中的「獨角獸」其實並不存在
    恐龍家族中的「獨角獸」其實並不存在青島龍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的標誌性特徵就是腦袋上的一隻「獨角」,這在恐龍家族中可是獨一無二的!最近研究人員運用最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證明青島龍的腦袋上其實長著一個更大更華麗的頭冠,而「獨角」只不過是頭冠的一部分。
  • 新研究表明青島龍並不是恐龍中的「獨角獸」
    新研究表明青島龍並不是恐龍中的「獨角獸」青島龍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的標誌性特徵就是腦袋上的一隻「獨角」,這在恐龍家族中可是獨一無二的!最近研究人員運用最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證明青島龍的腦袋上其實長著一個更大更華麗的頭冠,而「獨角」只不過是頭冠的一部分。
  • 棘龍的身份或許讓你驚訝,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它其實生活在水裡
    在龐大的恐龍家族中,霸王龍雖然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但它的名聲在如今全世界範圍內應該是最大的。根據考古發現,成年的霸王龍體長至少可以長到10米以上,而且奔跑速度比其他種類的肉食恐龍要快,這些優勢都為它登上食物鏈頂端奠定基礎。那麼霸王龍真的是最強的肉食性恐龍嗎?
  • 神奇恐龍木乃伊留下7800萬年前最後晚餐!
    神奇恐龍木乃伊留下7800萬年前最後晚餐!提起「木乃伊」,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雄偉的埃及金字塔以及關於法老們的神秘傳說。恐龍的遺體也能變成木乃伊,不信?那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最著名的一具恐龍木乃伊「萊昂納多」( Leonardo)。
  • 遠古時期的3大鱷魚種類,每一種都很兇猛,連恐龍都是它們的食物
    一直以來,鱷魚都是人人害怕的動物,即使我們現在有很強大的熱武器,但是遇到這種大型、身上覆蓋一生硬甲的怪物,我們難免有些怯場。但其實現在的鱷魚已經不算是最強大的鱷魚了,曾經的鱷魚家族才是最為輝煌的時候,那個時候指的是遠古時期,很多人說到遠古時期,想到的就是恐龍,但其實在遠古時期中,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真的是太多了。
  • 我們終於知道恐龍的菊花長什麼樣了!
    目前,布萊克終於有了更清晰的觀點,這與10月初一篇關於描述鸚鵡龍化石的研究報告密切相關,鸚鵡龍是一種角形恐龍,它們生活在1億多年前的中國東北地區,是一種奇特的小型恐龍。雖然這些體型與拉布拉多獵犬大小相近的恐龍和三角龍同屬恐龍家族的一個分支,但它們是兩條腿直立行走,長著像鸚鵡一樣的喙,面頰兩側各長一個各外突起的角,尾部長著羽毛狀的鬃毛。
  • 重新定義恐龍:是什麼特徵讓一種恐龍區別於另一種?
    在研究了構成恐龍臀部的骨頭的朝向後,古生物學家哈裡·西利(Harry Seeley)提出,根據骨盆的結構,所有的恐龍都可以歸為兩類。與所有四足動物一樣,恐龍骨盆由三塊骨頭組成:髂骨、坐骨和恥骨。西利發現,在某些物種,比如蜥腳類恐龍中,恥骨指向身體的前部,而對於其他物種,比如鴨嘴龍,恥骨則指向背部,與坐骨平行。
  • 恐龍來了!恐龍介紹之雙冠龍
    雙脊龍曾多次出現在大眾文化之中,最著名的是在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被描述為會噴毒液的恐龍。雙脊龍的最明顯特徵是頭顱骨頂端有一對圓形頭冠,這些圓冠相當脆弱,不可能作為武器,可能是種視覺辨識物。一份2001年的研究,指出圓冠的大小與兩性異形有關。頭顱骨的另一個特徵是前上頜骨與上頜骨之間有個凹陷區段,形成前上頜骨牙齒與上頜骨牙齒之間的缺口,類似棘龍科、鱷魚。它們的牙齒長,但齒根短。
  •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2012年,在中國常州舉辦了首屆國際恐龍節。在這次恐龍節上,由著名古生物學家董枝明等12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恐龍科普科研專家團公布了「中國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龍」。小盜龍就將為大家介紹這十種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恐龍,第一種介紹青島龍。
  • 恐龍百科:恐龍的化石故事
    恐龍化石的聲調十分悲哀。一隻青蛙壯壯膽,爬上前問:「您這麼高大,怎麼會絕了種呢?」「這正是我要問你的。你們小得比不上我的一顆牙齒,可是,卻代代相傳,直到今天,你們有什麼絕招嗎?」小動物們一陣驚喜。還是那隻青蛙說:「要說我的絕招,那是冬眠,我們藏入地下,躲避嚴寒。
  • 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發現新的小型暴龍類
    古生物學家發現原始暴龍,長著小腦袋和三個手指暴龍類是中生代最霸氣的食肉恐龍家族,這個家族中從來都不缺體型巨大的傢伙。暴龍類是如何變得高大強壯,它們是怎樣演化來的,其中一直充滿了各種謎團。最近古生物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了一種小型的暴龍超科恐龍,它的發現將有助於幫助我們填補暴龍家族演化鏈條上的空缺。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 鳥類真是恐龍後裔嗎?如果被證實,恐龍算不算是滅絕動物?
    《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是恐龍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電影,它們讓恐龍迷們看到了目前人們能夠識別的恐龍世界。人們總是對恐龍的滅絕感到遺憾。作為最受歡迎的古生物學,恐龍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們都希望看到真正的恐龍。即使你看不到恐龍,你也想知道它們的「親戚」長什麼樣。
  • 恐龍是被自己滅掉的?異特龍就是答案,它的骨骼上都是咬痕
    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恐龍化石報告是古生物學家關注的重點,尤其是那些出土大量化石的地區,同樣被古生物學家認為具有較大的科學價值,美國著名的邁哈特採石場就是其中之一。令古生物學家感到遺憾的是,這些恐龍化石其實並不完整,從破碎的骨骼化石中很難找到有利的信息。不過這也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因為古生物學家發現,這些骨骼化石中還有大量咬痕,解開這些謎團也有助於幫助人們了解真正的恐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