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味中草藥--王不留行、車前、蒺藜

2021-02-07 良醫烏託邦

王不留行:亦名禁宮花、剪金花、金盞銀臺。

性味:(苗、子)苦、平、無毒。

主治:

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連莖、葉陰乾,煎成濃汁溫服。很快見效。

大便後下血。用王不留行研為末,每服一錢,水送下。

刀傷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葉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黃芩、乾薑、芍藥、厚樸各二分,前三味,燒存性,後六味,研為末。兩組和勻。治在傷。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傷,只須用末敷傷處即可。婦女產後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婦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龍骨、瞿麥穗、麥門冬,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服藥後再吃豬蹄湯,並一日數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湧泉散」。

頭風白屑 。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為末,幹搽頭上。第二天清晨篦去。

癰疽諸瘡。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兩,蛇床子、牡荊子、苦竹葉、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頭號半,煮取一鬥,多次洗患處。此方名「王不留行湯」。

疔腫初起。用王不留不行子研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附方:王不留行以善於行血知名「雖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叫「王不留行」,但流血不止者,它又可以止血。在婦科,王不留行又是髮乳的良藥,常與穿山甲同用,俗諺有「穿出甲,王不留,婦人服了乳長流」的說法,可見本品通乳汁的作用是很顯著的。

車前:亦名當道、浮以、馬昔、牛遺、牛舌、車輪草、地衣、蛤蟆衣。

性味:甘、寒、無毒。

主治:

血淋作痛。用車前子曬乾研細,每服二錢,車前葉煎湯送下。

老人淋病(身體發熱)。用車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有效。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妊婦熱淋。用車前子五兩、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容易小產,用車前子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飲酒者,可改用水送下。

陰囊冷痛。腫滿即成險症,用車前子研細,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久患內障。用車前子、幹地黃、麥門冬,等分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常服有效。

補虛明目(肝腎均虛,眼發黑共,或生障翳,迎風流淚)。用車前子、熟地黃(酒蒸後火焙)各三兩,菟絲子(酒浸)五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駐景丸」。

小便不通。用車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葉汁。

小便尿血。用車前草搗汁五合,空心服。

鼻血不止。用車前葉搗汁飲下。

刀作。用車前葉搗爛敷傷處。

溼氣腰痛。和車前葉連根七棵、蔥白連須七棵,棗七枚,煮酒一瓶常服。

喉痺、乳蛾。用車前草、鳳尾草搗爛,加霜梅肉少許煮酒,共研取汁。雞乞求蘸取刷喉。

兩眼紅痛。用車前草汗調眩硝末,臨星時塗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目翳初起。用車前葉、敬楊葉等分,揉出汁,裹入兩層桑葉中,懸陰處一夜。次日打開桑葉,以汁點眼。

附方:車前功用是清熱利悄、祛痰明目。草和子的作用相仿。

蒺藜:亦名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性味:(子)苦、溫、無毒。(白蒺藜:甘、溫、無毒)

主治:

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通身浮腫。有杜蒺藜每日煎湯洗。

大便風秘。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

月經不通。有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難產(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貝母各四兩,共研為末,米湯衝服三錢。過一會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藥。

蛔蟲病。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多年失明。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搗成散,生前了一匙,飯後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牙齒動搖。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錢,加水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溫時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燒灰貼牙,亦能固齒。

鼻塞多年,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臥。滿口含飯。隨好以藥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噴出一、兩個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塗臉上,清晨洗去。

白癜風。用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後斷根。服至半月時,白處見紅點,即預示有效。

疔腫。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搗爛,以醋調勻封瘡上。拔根即愈。

蠼螋尿瘡。用蒺藜葉搗爛敷患處。如無葉,可用子代替。

(放到您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

以後還想每天收到類似的文章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王不留行的功效與作用
    傳播中藥知識,弘揚傳統中醫文化每天分享一味中草藥,歡迎加百草中醫微信:bczys12王不留行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成熟種子
  • 《中草藥常識》軟蒺藜的功效與作用:清肝明目,祛風止癢,活血消腫,通乳.
    點上方「中草藥常識」,然後點「關注」中醫教你識中藥
  • 每日一經方--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中。具有《普濟方》:出膿血,暖肌生肉之功效。主治①《金匱要略》:金瘡。②《普濟方》:癰疽發背,一切瘡腫。【組成】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蒴茬細葉七分(七月七日採),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除目及閉口者,汗),黃芩二分,乾薑二分,芍藥,厚樸各二分。【用法】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燒灰存性,勿令灰過,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
  • 王不留行散方證學習筆記
    王不留行八月八採,十分(30g),蒴藋細葉七月七採,十分(30g)  桑東南根白皮三月三採,十分(30g),甘草十八分(54g),川椒除目及閉口,去汗,三分(9g),黃芩二分(6g),乾薑二分(6g),厚樸二分(6g),芍藥二分(6g)。傷科、瘍科、婦科血瘀氣鬱證。
  • 每天學一味中草藥——鬼箭羽
    (《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2.治經閉,瘀血腹痛:鬼箭羽9g,丹參15g,赤芍12g,益母草30g,香附9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3.治月經不調:衛矛莖枝15g。水煎,兌紅糖服。(《湖南藥物志》)4.治血崩:衛矛10g,當歸10g,甘草10g。水煎,口服2次。
  • 每天學一味中藥,蒺藜!
    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成熟果實。狗娃刺、茨、旁通、硬蒺藜、血見愁、野菱角、刺蒺藜,三角蒺藜。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果實和葉含刺蒺藜苷( tribuloside)、紫雲英苷(astragalin)、山柰素-3-芸香糖苷(kaempferol-3-rutinoside)及山柰素;並含生物鹼哈爾滿鹼和哈爾明鹼、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芸香糖苷、刺蒺藜苷、木犀草素、薯蕷皂苷元、海可皂苷元、哈爾明鹼等成分,以及少量揮髮油和油脂。血虛氣弱及孕婦慎服。
  • 「自行車胎殺手」-蒺藜
    說起蒺藜,相信很多喜歡去野外騎自行車的人或多或少都被它連累過,因為它的果實有著堅硬的果刺,在騎自行車過程中如果碰巧路邊有蒺藜生長,那麼在騎行通過時很有可能就會被它的果刺扎破輪胎,導致自己不能繼續騎行,只能推著自行車走了。
  • 中草藥現代臨床參考一覽六
    6.抗利尿:棉團威靈仙、洋金花、人參、南五加皮、桑螵蛸、沙苑子、菟絲子、覆盆子、補骨脂、益智仁、甘草(大量)、陳皮(腎血管收縮入紅花(腎血管收縮)、淫羊藿、雞內金(作用於膀胱括約肌)(十五)對生殖系統有作用的中草藥    1.興奮子宮收縮:枳殼、枳實、貫眾、益母草、茺蔚子、鮮馬齒莧、檵木、王不留行、蒲黃、薯莨、山楂、薏苡仁、五味子、急性子、紅花、大黃
  • [鹿苑健康] 常用中草藥(6) 白蒺藜
    ,請轉發和分享給你的朋友們更多健康和醫學文章,請訪問原文按:補益藥沙苑子又名潼蒺藜、沙苑蒺藜,系豆科植物扁莖黃芪的種子,文字功能補腎固精,養肝明目,與白蒺藜不可混用。[性狀] 果實由5個分果瓣組成,呈放射狀排列,直徑7-12mm。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狀,長3—6mm;背部黃綠色,隆起,有縱稜及多數小刺,並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l對。質堅硬。味苦、辛。蒺藜子入藥有兩種。
  • 每天一味中藥——蒺藜
    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成熟果實。狗娃刺、茨、旁通、硬蒺藜、血見愁、野菱角、刺蒺藜,三角蒺藜。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果實和葉含刺蒺藜苷( tribuloside)、紫雲英苷(astragalin)、山柰素-3-芸香糖苷(kaempferol-3-rutinoside)及山柰素;並含生物鹼哈爾滿鹼和哈爾明鹼、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芸香糖苷、刺蒺藜苷、木犀草素、薯蕷皂苷元、海可皂苷元、哈爾明鹼等成分,以及少量揮髮油和油脂。血虛氣弱及孕婦慎服。
  • 每天一味中藥(蒺藜)
    狗娃刺、茨、旁通、硬蒺藜、血見愁、野菱角、刺蒺藜,三角蒺藜。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羽狀複葉互生或對生,小葉5~7對,長橢圓形,長6~15毫米,寬2~5毫米,基部常偏斜,有託葉。花單生於葉腋;萼片5;花瓣5,黃色,早落;雄蕊10,5長5短;子房上位,5室,柱頭5裂。果實由4~5個分果瓣組成,每果瓣有長短棘刺各1對。種子卵狀三角形。
  • 每天學一味——刺蒺藜!
    蒺藜,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 每天學一味——刺蒺藜
    蒺藜,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 芝味本草——「健康中國」科普系列第40期(蒺藜)千萬注意:蒺藜不是沙苑子!
    蒺藜,為蒺藜科蒺藜屬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的乾燥成熟果實。別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值得指出的是,另外一種中藥——沙苑子,也被稱為沙蒺藜、潼蒺藜,為豆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扁莖黃芪或華黃芪的種子。中藥處方開出蒺藜時,是指刺蒺藜,如果開出潼蒺藜,則指沙苑子。蒺藜是平抑肝陽的藥物,沙苑子屬補益藥,二者萬萬不可搞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刺蒺藜!
    蒺藜,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乾燥成熟果實。
  • 王不留行:走而不守,通乳聖藥!
    王不留行,中藥名。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乾燥成熟種子。在許多地方,王不留行常被喚作「大麥牛」,因為它極喜在大麥地裡繁衍,年年拔年年生 。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王不留行和穿山甲二味藥物的通乳作用。在鄉間,一些有經驗的接產婦都知道王不留行催乳有特效,針對產婦不下奶,用王不留行和豬蹄一起燉著吃,一般吃上個兩三天就都會下奶。
  • 【白蒺藜】白蒺藜的功效與作用
    我對她「霸王硬上弓」的經歷我的鄰居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女性,獨立、漂亮、幹練,就是我心目中女神的形象,自從見了她第一面之後我就再也無法自拔,每天滿腦子都是她
  • 王不留行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王不留行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王不留行是一個別名,這個名稱來源於《本草綱目》;它的正式中名叫麥藍菜,這個名稱來源於《救荒本草》,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它的別名還有麥籃子、奶米、王不留
  • 蒺藜----功效與作用
  • 蒺藜 及其 功效
    炮製炒蒺藜:取淨蒺藜,炒至微黃色,碾去刺即可。鹽蒺藜:取去刺蒺藜,用鹽水拌勻,悶透,用小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乾。②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後三錢,白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