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川普想用臺灣問題挾持拜登,中國要遏制其冒險行為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美國經歷了史上最驚心動魄的總統大選,新冠陰影仍籠罩全球,適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詭譎的國際風雲變幻中,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現狀如何?最大風險點是什麼?

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外交分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當前中美關係存在川普卸任前「訪臺」等風險,對此中國應該非常理性的冷靜判斷,一方面要遏制川普的非理性的冒險行為,第二方面更不要跟川普起舞。

川普希望設置好這些議程來挾持拜登,另外川普希望通過這些議程提升他的社會影響力。中國一定要非常理性的冷靜的去判斷,一方面要遏制川普非理性的冒險行為,第二方面更不要跟川普起舞。

以下為對話實錄:

主持人:您覺得近期中美之間最大的風險點會在哪裡?

鄭永年:我覺得風險點還是一個臺灣問題,因為其他的風險假如說中美之間川普時期講的貿易,這些國際組織,這些方面川普怎麼做都不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那麼現在大家討論的就是因為川普他的不可預測性,那麼也有人預測,也有人去討論川普派高官,比如派蓬佩奧去訪問臺灣,甚至他自己歷史性的突破要去訪問臺灣。因為實際上他以前也是做過的,假如說他突然決定要去訪問朝鮮,跟朝鮮的領袖跨過三八線去見面了。這些東西我們覺得我是覺得還是很棘手的。那麼這是對美國來說也是可控的,對我們來說這方面可能會失控,但是對美國來說他反正快下臺的總統了,我去臺灣做一個訪問,他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這個方面會對我們這邊創造無限的危機,因為我們不得不回應。

那麼臺灣問題實際上為什麼要這麼做呢?臺灣問題在美國國內他民主共和兩黨還是有相當共識的,整個社會也是對臺灣問題基本上跟精英層面沒有多少差異,尤其這段時間以來,共和黨川普、蓬佩奧他們一直妖魔化中國,把臺灣問題張揚的很大。所以他利用這樣一個所謂的困境,如果在臺灣問題上給中國製造麻煩,他還是能得到國內的不少支持。那麼國內的民意也是會向著他的,所以這一點我是覺得當然要特別小心,就是臺灣問題。

還有一塊是南海問題,南海問題我倒不覺得像臺灣問題那麼嚴重,美國的軍方不至於那麼愚昧的像美國的智庫所說的把中國造的島礁去炸了,或者怎麼樣,這是不會的。所以我是覺得如果是要發生突然的危機就產生在臺灣問題上,其他的問題上即使發生了,中國也是可控的。

當然臺灣問題上是不是川普想做,軍方是不是配合,照川普的意思去做,我們也是要冷靜觀察。那麼軍方作為美國一個建制精英,實際上在臺灣問題上,對南海問題上,我們可以觀察到,他實際上還是比較理性的。所以我們也還要把川普他本人的個人意志跟美國軍方的比較理性的態度,我覺得還是要區分開來,不要把他們兩個隨便等同。但是危機是有的,因為美國的總統在外交、軍事上擁有無限的權力,這種我們歷屆美國總統可以看出來。

我以前也一直強調,從現在開始到美國下一任總統正式登臺,中美關係的模式是危機管理模式。儘管川普馬上下臺了,但是他還是緊鑼密鼓的針對中國的,這裡我認為至少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因為他還不甘心就這樣離開白宮。在法律上他還是訴諸於法律武器,給拜登製造麻煩。他就要為拜登留下一個很難處理的局面,就是他要挾持拜登,需要把這些議程,他是先設置好這些議程讓拜登下不來,這個也是一方面他考慮到他的反華反共,制約中國的目標。

第二方面我是覺得他還是考慮他提升他政治影響力,因為無論是臺灣問題也好,南海問題也好,如果川普把它做成議程了,並且有深刻影響的,民主共和兩黨有相當共識的,社會也蠻支持的議程,可以提升他的社會影響力。

所以我是覺得從現在開始到下一任總統正式登臺的話,中國一定要非常理性的冷靜的去判斷,一方面要遏制川普的非理性的冒險行為,第二方面更不要跟川普起舞。

相關焦點

  • 拜登顧問:川普對中國遏制完全正確,但這還不夠
    拜登的幕僚、美國前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近日公開表示:美國必須在人工智慧、5G以及機器人這3個尖端領域中領先中國,為了不讓中國超越美國必須想盡辦法加以遏制。坎貝爾的這次表態解讀為,美國想把中國產品禁錮於低端,讓廉價的中國製造降低美國的通脹壓力,同時用美國的高科技產品的剪刀差先薅一遍;再讓中國用血汗錢買美國國債,用資本收益差再薅一遍。美國政府當然巴不得中國的工業產品一直在低端,因為這樣意味著中國社會發展程度會一直低於美國,以確保美國的霸權之夢。
  • 鄭永年:應對中美關係最好的方式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第二,拜登政府的官員多是歐巴馬時代的舊部。在過去的四年,他們也可以看到川普挑起的貿易戰非但沒有解決美國的問題,反而在惡化美國的問題。因此,雖然拜登政府不會一下子改變川普時代對華的強硬政策,即使拜登政府對華採取強硬政策,也會採取比較理性的強硬政策,不會像川普那樣搞非理性的強行脫鉤。
  • 蔡英文押寶川普,得罪拜登;以後日子不好過
    有美媒披露,為了給川普「伸張正義」,由8個民兵組織和右翼團體所組成「美國愛國者行動」組織,日前發表聲明稱,他們將組織1.5萬成員,從15日開始分三路進入首都華盛頓,以此迫使美國會在16日之前,就選舉「欺詐問題」進行公正調查。此前,大批川普支持者在社交媒體上放言,他們將會攜帶槍枝進入華盛頓,並揚言「殺死警察、保安人員和聯邦特工」。
  • 拜登最新談話:應該謹慎遏制中國
    拜登自問自答道:「我想,我非常慶幸,非常慶幸,川普沒法再當四年總統了,這真好,我覺得我為這個國家做了件大好事。」「但是,但是我沒有片刻得意,因為我沒有任何理由得意,等待我的將是一長串極為困難的工作,我唯有把精力全放在那些麻煩事上面。」
  • 川普用實力掠奪中國 拜登會聯合盟友圍剿
    面對美國患新冠肺炎確診已超過1千萬、死亡人數超過24萬的現實,拜登會採取強力措施進行防疫和救治;會禁止各種苛刻言論和過激行動,讓美國的社會局勢降溫;會全力以赴迎戰川普的法律訴訟;會對川普政府的各種遺留問題進行逐一清算。但他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出臺完善的新政策。  在對華政策上。拜登認為對中國直接對抗並不可取,應通過防範、塑造和選擇性來對華施壓,提出要從新的視角來考慮和規劃中美關係。
  • 拜登:中國最好遵守規則,美國不會取消川普對中國施加的關稅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近日首次回應了是否會因新冠疫情報復中國這一問題。拜登表示暫時不會取消川普時期對中國追加的關稅,並表示這並非是因為疫情報復中國的行為,而是希望中國能好好遵守國際規則,還威脅稱如果中國不遵守規則就要讓其付出經濟代價。
  • 國會通過新國防法案,川普為何要「賴」中國?
    對此,川普一個字也沒有說。而《華盛頓郵報》等美媒將該法案稱為國會給下一屆也就是拜登政府「對抗崛起中國的新框架」,正如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所稱,法案將有助於「遏制中國的侵略」。「太平洋威懾倡議」劍指中國?
  • 鄭永年解讀
    在美國面臨治理危機的情況下,鄭永年教授指出,目前川普尚未承認敗選,美國大選面臨司法戰和局部示威,美國社會分裂的深層結構性問題非總統能解決,接下來,需要密切關注美國精英階層、社會爭議和司法三條線的發展與變數。在鄭永年看來,拜登如果入主白宮,仍會維持對華強硬政策,大趨勢不會改變,但因為走精英路線,拜登如果順利上臺,他將會比川普更容易預測。
  • 國民黨「立委」:對臺灣來說,川普政府要比拜登更危險
    針對此事,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表示,「對臺灣來說,川普政府明顯要比拜登更危險。」 除此外,馬文君還提到,在美國看守政府這段時間,臺灣地區務必要保持高度警惕。她也認為,民進黨當局現在不應該花大筆價錢採購有著極高相似度的美制武器裝備。
  • 美國國會通過新國防法案 川普為何要「賴」中國?
    中國因為啥會成為「最大贏家」?引發多方關注。對此,川普一個字也沒有說。而《華盛頓郵報》等美媒將該法案稱為國會給下一屆也就是拜登政府「對抗崛起中國的新框架」,正如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所稱,法案將有助於「遏制中國的侵略」。
  • 鄭永年:川普將把美國帶向何處?
    但是大家沒有時間去反思社會根本的問題。現在整個社會科學、知識分子的心態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大家很難看到社會真實的一面,大家拼命說話,去參與政治,而不是認真地去研究問題。這樣,大家自然就沒有判斷能力。   當你用一個特定的意識形態,或者從特定的利益或者權力視角來看問題的話,你肯定會失敗。所以這次誰贏了?當然,川普贏了,支持川普的人贏了。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會贏。
  • 賈慶國: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大國,需要國際秩序維護自身利益丨外交分...
    拜登在何種程度上願意扭轉方向改善同中國的關係?」對此,約瑟夫·奈又把球拋到了中國一方,他表示,重要的北京如何應對。北京只要耐心一些,不要上川普的當,之後中美關係就有改善的機會。二、雖然還想再平衡,但拜登再也回不到歐巴馬時代了論壇第二個討論話題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如何轉向? 「亞太再平衡」會否捲土重來?」
  • 和川普諸事不合的拜登,為何在反華上卻穿一條褲子
    然而,在這麼多事情上與川普意見不合的拜登,在一件事情上似乎和川普達成共識,那就是繼續對抗中國。美國總統拜登宣示就職後不久,中國宣布對在涉華問題上嚴重侵犯中國主權、負有主要責任的28位美國高級官員實施制裁。
  • 川普把臺灣當人肉炸彈要撞中國
    對於中美對抗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還有雙方軍事角力持續升級的狀況,邱進益說,這主要還是美國要進行選舉的因素,但未來不管是川普連任,或是民主黨的拜登當選,美國要遏止中國崛起,看來已是美國朝野一致的政策,所以中美的對抗情勢短期內不會結束。
  • 川普丟下5個爛攤子,臺灣問題變「棘手」?
    而拜登會發現,在過去四年裡,現任的川普政府有過些許的成就,但更多的是破壞以及五個爛攤子,拜登將要面臨的是一個混亂無序的美國。在疫情、經濟、衛生以及外交、氣候變遷等方面的問題時,拜登政府將會忙得焦頭爛額,可以預見的是,新一任政府一定會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內政上,穩定國內的形勢將會是新任政府上臺後很長一段時間的優先項。
  • 美國大選:拜登 vs 川普
    川普在健康狀況和演講能力上都強於拜登。拜登的年齡和健康問題一直飽受質疑。拜登今年78歲,若成功當選,將成為史上年齡最大的美國總統,其能否勝任繁雜的總統職責、是否還能在四年後競選連任等都是選民擔憂的問題。相較之下,74歲的川普只需再連任一屆,且精力更為旺盛。此外,川普的演講和煽動能力更強,而拜登此前則多次在公開發言中出現張冠李戴、口齒不清等問題,可能會在之後的總統電視辯論中落入下風。川普最大的優勢在於他是現任總統。
  • 「拜登當選,對臺灣而言是個災難」
    在島內網絡上,「蔡英文選錯邊」「臺灣得罪拜登」等標籤成為熱門。而在分析人士看來,為了對抗大陸,甘心給人當棋子,「押錯寶」後一切又得重來,何嘗不是一種莫大悲哀?蔡英文想跟拜登「裝熟」8日,蔡英文在推特上發文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 日本高官呼籲拜登:像川普一樣對中國強硬!日本人竟把臺灣當自己...
    這樣的大背景下,日本副防衛大臣中山泰秀在12月25日接受路透社採訪的時候表示,拜登總統應當像川普總統一樣堅定支持臺灣。中山泰秀毫不忌諱地表示:亞洲有條紅線,中國大陸和臺灣;美國作為民主國家的領袖,要堅定!
  • 渲染「中國威脅」設置障礙,川普團隊忙著給拜登下套
    對於拉特克利夫此時渲染「中國威脅」的意圖,美國媒體看得清清楚楚——他想給當選總統拜登今後緩和對華關係設置障礙,留下川普的外交遺產。最近,白宮都在為此目標積極活動,國務院、國防部、國土安全部等部門本周集體出動,宣布一系列打壓中國的措施。川普執政團隊給拜登瘋狂下套會對今後中美關係產生多大影響?這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不過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3日提醒道,沒有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後疫情世界」不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