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市姑蘇區雙塔街道13個長效管理小區的物業迎來了一次「期末大考」。除了小區整體環境、治安案件發生率、居民滿意度等常規考評內容,垃圾分類、「331」整治、「紅色物業」「共享物業」等重點工作成效也成了考評的重要指標。考評分數較高的物業公司將獲得更多的長效管理補貼,而考評分數較低的也將被酌情更換。
「不僅在物業管理方面,今年以來,雙塔街道在『3+N』基層治理模式的基礎上,堅持黨建引領,升級打造了『子城益家』服務品牌,切實發揮社區黨組織、物業、居民和業委會等主體作用,形成治理合力,讓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益處。」雙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孫強生說。
馮文歡 攝
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強化黨組織「治家引領」
「在這裡換個衣服拉鏈只要一塊錢服務費,而且就在家門口,真的便宜又實惠。」近日,家住裡河新村的趙文霞在裡河社區便民服務站只花了一塊錢,就修好了一個拉鏈壞了很久的包,她開心地和鄰居分享這個便民優惠。
據悉,在裡河社區便民服務站,除了「一元裁縫鋪」,還有收費都相對便宜的修車、配鑰匙、磨刀等服務。「很多類似服務攤以前都設在街頭,因不符合市容環境標準被取締,但是他們提供的服務也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社區黨委決定設立一個統一的便民服務站。」裡河社區黨委書記胡晨表示,在服務站設立之前,社區黨委組織召開居民座談會,徵集了居民對於這些「老手藝」的需求,並在社區中專門騰出一個房間作服務站場地。之後由社區邀請有相應手藝且收入較低的「手藝人」入駐服務站為居民提供服務。
便民服務站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同時,解決了低收入「手藝人」的再就業問題,這是雙塔街道各黨組織堅持需求導向,積極服務群眾,發揮「治家引領」作用的有力體現。前不久,翠園社區黨委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為契機,聯合物業公司更新了辦公區域,設立了「物業黨員責任崗」,開放了「紅色議事廳」,讓居民「跑一次」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推動居民和業委會「當家自治」
位於裡河一村的「心鄰」廣場是居民鍛鍊、聊天、遛狗的好去處,而在不久前,這裡還是一個讓居民忍不住搖頭的臭水塘。水質差、周邊環境髒亂、車輛停放不規範等問題曾經一度困擾著社區,也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在今年的裡河片區改造過程中,裡河社區引導成立了「老管家」行動支部,行動支部全部由居民中的黨員骨幹組成。行動支部成立後,就將這片臭水塘的改造作為重點民主協商項目。前期,行動支部的黨員一次次上門走訪並徵集居民意見,將臭水塘改造納入片區整體改造計劃中。如今,「老管家」行動支部還主動承擔起「心鄰」廣場的日常維護,發動黨員骨幹、業委會成員和熱心居民加入到文明遛狗、環境整治和垃圾分類宣教中。
行動支部發揮模範作用,帶動居民和業委會自治熱情,這樣的情況在雙塔街道並不少見。和裡河社區「心鄰」廣場的建設維護一樣,鐘樓新村封閉式管理中涉及的管理規劃、人員車輛排摸、設施落地安裝等居民協調工作,也全部由社區引導成立的「小區是我家」行動支部成員認領。行動支部的投入、熱心居民的加入、共建力量的融入使鐘樓新村的協調工作在半個月就全部完成。
彭化成 攝
創新服務模式,提升物業公司「管家水平」
今年年初,隨著翠園湖改造的完成,湖周邊環境發生了質的提升,但是與此同時,湖邊的兩家物業公司都反映日常衛生、安全等管理壓力大。為此,雙塔街道決定以翠園新村為試點,成立永金物業新村項目黨支部,建成紅色物業,以支部為紐帶,實現物業、業委會、社區、共建單位多方紅色聯動,補齊老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短板。
「依託物業公司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經費及共建力量的多維參與,幫助小區解決了如停車位設置、綠化修剪、分類垃圾亭建設等實際問題,實現了物業公司專業水平、居民滿意度和小區整體環境提升的多贏。」翠園社區黨委書記賀成介紹,結合街道網格化工作,物業公司黨支部還選任黨員志願者擔任社區網格兼職副網格長、網格員,開展網格巡查、問題處理。
在「紅色物業」之外,「共享物業」管理模式在雙塔街道也實現了進一步發展。在今年的鐘樓新村智能化改造中,聯誼物業作為「大物業」承擔起鐘樓新村的管理職責。不到一個月,聯誼物業先後幫助在新村中安裝了道閘,重新施劃了停車位,同時還給所有的居民都錄入人臉識別門禁信息。「現在小區改造好了,有了物業管理,物業費也不貴,真的讓我們很舒心。」在鐘樓新村住了近30年的劉文表示,現在幸福感滿滿。(蘇報見習記者 劉達 蘇報通訊員 巴舜蕾)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