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趙元任,大家對這個人可能不熟悉。如果對清華大學歷史比較了解的話,就會知道這個人。當年趙元任和胡適、梁啓超、陳寅恪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可見他在清華的地位之高。簡單的說,趙元任最主要的頭銜就是語言學家了。他對漢字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其他的我們先不說,我們看一下兩篇文章就可以了。
第一篇文章是《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第二篇文章是《季姬擊雞記》:「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看一下就能發現,這兩篇文章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全篇所有的字都只有一個音。但是讀起來卻非常連貫,也是一片文章的文章。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做不到的。
其實這兩篇文章是趙元任先生在討論是否廢除漢字的時候寫的。民國時期有段時間很多學者都認為漢字應該廢除,我們應該向西方國家那樣使用羅馬字母來取代漢字。當時的趙元任也是支持廢除漢字的,所以就寫了這兩篇文章。不過沒想到的是這兩篇文章恰恰成為漢字無法廢除的最好佐證了。因為如果全部用字母來表示漢字的話,這兩篇文章讀起來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這兩篇文章在我國漢字史上地位非常高。在國際上也是,1960年,《施氏食獅史》被大英百科全書收集在有關中國語言項內。
不管怎麼說,這種聽不懂卻能看得懂的文章確實非常罕見,也是漢字史上一大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