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篇文章全篇都只有一個讀音,看完就能發現漢語的偉大之處

2021-01-13 多邊形的歷史

說起趙元任,大家對這個人可能不熟悉。如果對清華大學歷史比較了解的話,就會知道這個人。當年趙元任和胡適、梁啓超、陳寅恪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可見他在清華的地位之高。簡單的說,趙元任最主要的頭銜就是語言學家了。他對漢字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其他的我們先不說,我們看一下兩篇文章就可以了。

第一篇文章是《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第二篇文章是《季姬擊雞記》:「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看一下就能發現,這兩篇文章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全篇所有的字都只有一個音。但是讀起來卻非常連貫,也是一片文章的文章。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做不到的。

其實這兩篇文章是趙元任先生在討論是否廢除漢字的時候寫的。民國時期有段時間很多學者都認為漢字應該廢除,我們應該向西方國家那樣使用羅馬字母來取代漢字。當時的趙元任也是支持廢除漢字的,所以就寫了這兩篇文章。不過沒想到的是這兩篇文章恰恰成為漢字無法廢除的最好佐證了。因為如果全部用字母來表示漢字的話,這兩篇文章讀起來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這兩篇文章在我國漢字史上地位非常高。在國際上也是,1960年,《施氏食獅史》被大英百科全書收集在有關中國語言項內。

不管怎麼說,這種聽不懂卻能看得懂的文章確實非常罕見,也是漢字史上一大傑作。

相關焦點

  • 有人想廢漢字,趙元任寫下2篇古文,且全文只有一個讀音予以回擊
    多才多藝的少年奇才趙元任,1892年生在天津一個官宦之家,原籍江蘇常州,這個歷史上多出才子的地區,也通過趙元任,來告訴當時的人們,江南才子應該是什麼樣子。楊步偉出生在南京的望族家庭,由於比較早接受新式文化與思想,她拒絕纏足,在入學考試文章中,還發出女子是國民之母的男女平權思想。後來更是成為中國第一個女子中學的校長,還是第一位留日的醫學女博士,在當時的民國時代,也算是「異類」。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兩篇奇文強烈反擊,通篇同一讀音實在解氣
    今天網上又爆出了漢語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通用語言,而日本多次申請將日語成為全球通用語言,均被駁回。雖然這一信息已是舊聞,但足以說明漢語的偉大。意思就是:有一個姓施的人住在石室裡,喜歡吃獅子肉,發誓要吃十隻獅子。他經常去市場上看獅子,有一天,十點時,他在市場看到了10隻獅子,用弓矢把它們全射死,回到了石室,石室太溼,命人把石室擦乾,準備吃著十頭獅子,結果卻發現這石頭獅子是石頭獅子。請解釋一下這件事?
  • 民國有專家提議廢漢字,才子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漢語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大家公認最難學的語言,特別是古代時期的文言文,就連我們自己國人都覺得很難,更不用說那些外國人了,看中文就跟看天書沒兩樣,相信有很多讀者在上學時期都被文言文刁難過。對於專家的這個提議,有一個人為此寫兩篇奇文進行反駁,更加奇葩的是,這兩篇文章全文讀音是一樣的,說到這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吧,別慌後面就會講到這兩篇文章的內容了。
  • 我國語言專家,用「ji」這個讀音,寫出了一篇文章,共78個字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篇文章卻非常獨特,在各所大學所使用的文學史中並沒有收入這篇文章,但是這篇文章卻被大家,看作是千古奇文,這問題究竟在哪裡呢?這篇文章究竟有何高妙之處?失落的中國古代語音原來啊,這篇文章字數篇幅非常之短,全文一共只有78個字,而妙就妙在這篇文章的讀音全部都是同一個讀音,人們拿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能夠看得懂,但是卻聽不懂,這也是很奇怪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篇千古奇文《季姬擊雞記》。
  • 神一般的文章,被大英百科收錄,96字讀音一致,能讀懂堪稱有大才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篇神一般的文章,就站在了繞口令的金字塔頂端。漢語對很多外國人來說堪稱「世上最難學的語言」,沒有之一。不要說外國人,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大部分也都沒認全漢字。但漢語雖然難學,卻也具備其他很多語言無法替代的趣味性。1960年,有一篇叫《施氏食獅史》的文章被《大英百科全書》收錄在有關中國語言的條項裡。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如果廢除了漢字,這樣的文章連神仙都難讀懂,不信來試!千古奇文,全篇78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卻講得很精彩!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這話並不誇張,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積澱,漢語言文字越來越博大精深。
  • 漢語真是博大精深!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漢語言是中國文化之瑰寶,中華民族之靈魂!在漢字的發展歷程中,湧現了同音異形字,多音字,通假字等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又充滿哲理的文字,這些充滿哲理的文字濃縮了漢字發展五千年的精華,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全文96字讀音都是「shi」,讀音相同,但是字不相同,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讀來一頭霧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解釋一下不同的字的意思。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全篇只有一個讀音!
    可以說,當時極具影響力的文壇名家和學者都站在了傳統文化的對立面。而有一人,身為語言之父,也很提倡,並寫下一篇奇文《施氏食獅史》,全篇96字,讀音皆為「shi」(當時沒有聲調之分)。這篇《施氏食獅史》講得是一個姓施的人喜歡吃獅子,於是想盡辦法要吃夠十隻獅子,最終他收集到十隻獅子,卻發現都是石獅子,故事簡單,奇在讀音上,若只耳聞而不見文字,想必沒有人能聽懂這個故事。
  • 全篇96個字讀音相同的曠古奇文,你見過嗎?漢語文化博大精深
    雖然語言具有共通性,但放眼全世界,沒有一種文字能夠與我們的漢字相媲美,現在很多國家的語言大多都是表音,也就是看著這個字或者這個單詞,你就能知道它怎麼讀,但是漢字不同,你看著某一個字有時候不能知道它的讀音,因為字所表示的是本身的意思,很少與之相類似的文字形式,以至於很多外國人都表示中文太難學了。
  • 神一般的文章,僅78字讀音卻都一樣,外國人表示沒法翻譯
    從小學方塊字長大的我們,對各種漢語早已爛熟於心,但對於外國人來說,漢語實在太難學了,有些人學了一輩子,水平可能還不如中國的一個小學生。漢語的魅力在於它的變化多樣、含義豐富、文字唯美,而許多古典詩詞的美,大概也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到。
  • 有人提倡廢除漢字,他寫下奇文反駁,文章全篇僅一個讀音
    我們的母語——漢語歷史悠久,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語言。目前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至少有15億佔到了全球人數的近1/5,是目前所有語言中使用人數是最多的。另外,《說文解字序》裡也有相關的說法:「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當然,這樣成系統的文字工具想要被造出來是十分浩大的工程,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 大師主張廢除中國6000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便抓住了漢語「拉丁化」的一個尷尬之處:有些詞語同音,但意思完全不同,就好比「攻擊」與「公雞」這樣的同音詞,就只能用漢字來區分。拉丁字母怎麼能拼出那麼多形式呢? 為此,趙元任還寫下了2篇奇文,讓主張廢除漢字的大師們看看,漢字的一些精妙特別之處是拉丁字母無法企及的。
  • 北大教授費盡心思寫篇神作,通篇96字都一個讀音,寫完就該後悔了
    或許因為他也深諳音律,所以他十分推崇漢語拼音,他認為完全可以用拼音代替漢字,這其實就是支持漢字字母化。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他費盡心思寫了篇神作,全文96個字都一個讀音,名字叫《施氏食獅史》。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說到底,趙先生這篇文章寫來就是為難讀者的。
  • 一篇曠古奇文,全文96個字同一個讀音,漢語言真的是博大精深
    比如一個「好讀書」就可以至少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讀書真好」,還有一種意思是「愛好讀書」。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篇文章,可以說是一篇曠古奇文,整篇文章把中國的漢字博大之處體現得淋漓盡致,全文96個字用同一個讀音,能讀懂的都是高手。
  •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學霸寫2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種讀音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學霸寫2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種讀音!漢字,又稱之為中文、中國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時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迄今為止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 民國的一篇奇文,全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讀下來的都是神人
    而他最為後世矚目的是他的語言天賦,他會講三十多種漢語方言,當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中國講學時,就是他全程陪同翻譯。 幾乎是每到一個地方就學習一種方言,現學現賣,足見他的語言天賦有多高。 雖然他在數學、物理、哲學、音樂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但最後卻選擇了語言學作為終身的學術事業。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讀音。這種現象只有在漢語當中存在,在其他的任何語言當中可能都找不到。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多音字一般都只有兩個讀音。比如說長,一般有很長(cháng)、長(zhǎng)大兩個讀音。又比如說降,一般有降(jiàng)落,投降(xiáng)兩個讀音。這都是一個字有兩個讀音,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意義不同,語言屬性、用法也存在差異。
  • 專家建議將漢字拼音化,趙元任:你讀下這篇奇文,96字讀音全一樣
    除此之外,錢玄同、陳獨秀、魯迅、劉半農、蔡元培等人都贊同,這些人相比他們的名字都不陌生,隨便一個拿出來都是民國時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的立意是好的,但漢字拼音化真的就行得通?有意思的是有這麼一個人寫了兩篇文章,全部的讀音都一模一樣,這兩篇文章便能很好的反駁漢字拼音化。此人名叫趙元任,他也說得上是一個天才級別的人物了,趙元任1892年出生於江蘇。
  • 看了36集《隱秘而偉大》,我平復完複雜的心情,寫下這篇文章
    燈光灰暗,一個人躺在沙發上哭了,在看完正在熱播的《隱秘而偉大》第36集之後。平時追劇的時候,笑得停不下來的時候很多,哭的時候很少。不是因為小編笑點高,淚點低,而是我平時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並不常看一些過分沉重的作品。《隱秘而偉大》這次能夠擊穿我的防線,完全是因為猝不及防!
  • 看完這篇文章,你也許就可能會遊泳了……
    這是我寫書的第11篇文章。前面寫過幾篇有關遊泳常識的文章,講了 。文章中講了她能夠靜漂的理論基礎,希望掌握自救知識的童鞋可以去看看這篇文章。於是我們都在玩一個遊戲,其實也是一個自救的技巧。就是把自己的褲腿給打個結,然後拿著褲子的上端,快速倒扣在水裡,這時候褲腿裡有很多空氣,相當於一個臨時的救生圈。我們就騎在褲襠處,能夠維持我們漂浮在水面上一段時間。我們這群小孩子都掌握了這個技巧,都會拿著自己的褲子當遊泳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