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我們每天使用的漢字嗎?雖然語言具有共通性,但放眼全世界,沒有一種文字能夠與我們的漢字相媲美,現在很多國家的語言大多都是表音,也就是看著這個字或者這個單詞,你就能知道它怎麼讀,但是漢字不同,你看著某一個字有時候不能知道它的讀音,因為字所表示的是本身的意思,很少與之相類似的文字形式,以至於很多外國人都表示中文太難學了。
可能對於我們母語是中文的人來說,沒有什麼難度,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要只是平時的交流與寫作,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是要是涉及到古代漢語或者詩詞對於很多人大概就有一定難度了吧。就比如說我們今天要分享的這個故事。
外國人表示中文難學,主要是因為大家它不像別的語言沒有音調,而中文不同,同樣一個音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字,有一個人就用這一點寫了一篇很有意思的小文章。
原文是這樣的: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大家可以試著讀一讀,是不是覺得很拗口,從來沒有想到漢字居然可以這樣神奇,居然還挺有趣的,雖然這篇文章有點難讀,稍微一個不注意就容易讀錯,儘管如此還是挺通俗易懂的,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石頭屋子裡有個詩人,這個人姓施,他有個很奇怪的癖好,居然很喜愛獅子,他還立下重誓,一定要吃十頭獅子。所以這個人有時間就去市集裡看有沒有獅子,結果他居然等到了,一天上午十點,正好有十頭獅子來到市場,這時恰逢施某去逛市場,他一看這正合自己的意,於是用箭將它們殺了。這個人抬著這獅子回到石頭屋子裡。房間裡很潮,所以他讓下人擦屋子處理一下,完了他試著去吃。開始以為是真的獅子,但結果卻是石獅子。大家嘗試解釋下這件事。
這樣的一篇"神奇"的文章,這也只有漢語能夠做到了吧,其實不光這篇,還有《於瑜與餘欲漁遇雨》、《季姬擊雞記》等,也是同樣的套路,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行去搜索下,我們回到上面說的這篇,作者僅僅是覺得這樣有意思嗎,還是有什麼別的用意呢?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趙元任,他生於清朝末年,受到了父母親的影響,從小就成績優異,那個時候外國的一些思想瘋狂湧入,他也受到了這些影響,後來還在很多國外的名校學習並任教,人家都是術業有專攻,但他卻門門精通,不僅是個理工男,也是個文學家藝術家,物理數學不在話下,還學習研究語言學,甚至還精通音樂,這可以算是個學神級別的人物了吧。
這篇文章是他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寫的,當時有很多學者想要推廣漢字拼音化,他們覺得這種特殊的文字不利於對外交流,但大家知道漢字有很多同音不同字的現象,所以這篇文章出來時,都認為這正好是一個反面教材,其實這正好曲解了作者的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這篇文章屬於文言文,那時國家已經在推廣白話文了,所以文章中的情況在平時日常的交流中是很少出現的,甚至不可能出現,這樣就從反面證明了這件事是可行的。
當然最後當然是沒有實行,其實漢字拼音化有好處也有弊端,畢竟漢字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對於我們來說需要好好地保護並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