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景泰縣蘆陽鎮石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走訪見聞

2020-12-23 每日甘肅

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

——蘆陽鎮石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走訪見聞

白銀日報記者 貴富堂

易地扶貧搬遷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問題的根本之策。「十三五」期間,景泰縣對2396戶996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搬遷,一大批群眾開啟了致富新篇章,過上了幸福生活。這其中,就包括搬遷到蘆陽鎮石城安置點的1000多戶困難群眾。

孫治秀是蘆陽鎮石城安置點的搬遷戶,家裡有6口人。搬遷前,她家住在20公裡以外的山裡,靠天吃飯,種的是旱沙地,住的是破舊房子,全家年收入不到一萬元,感到生活沒盼頭。2019年,孫治秀一家搬遷後,生活發生了巨變。

「以前做夢都想不到有這麼好的房子住,兩室兩廳88.6平方米,公攤小、結構好,對於我們全家人來說,真的是打心底裡覺得滿意幸福!」孫治秀特別愛惜現在的家,她每天都將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走進蘆陽鎮石城安置點,一排排整齊劃一的住宅樓,加上整潔乾淨的小區環境讓人眼前一亮。據了解,該安置點屬城區規劃範圍內,規劃建設19幢住宅樓,共安置1242戶5367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116戶4807人。主要安置來自蘆陽鎮、草窩灘鎮、喜泉鎮等6個鄉鎮的山區貧困村民。截至2019年10月,貧困戶已全部完成搬遷。

易地扶貧搬遷最大的難題就是收入問題,為了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景泰縣多措並舉讓搬遷群眾穩定脫貧。蘆陽鎮副鎮長安松山告訴記者,距離安置點小區100多米的扶貧車間製衣廠即將建成投入生產,到時可吸納200名工人。

除了扶貧車間,石城安置點所在的石城村還大力發展生態綠色蔬菜大棚農業,為搬遷戶打下產業基礎,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穿過環境優美的安置點小區,來到石城村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只見一排排農業蔬菜大棚錯落有致。「石城村通過流轉土地300畝,建設大棚62座,以種植草莓、番茄、聖女果等,建成現代設施農業基地。後期還將計劃流轉土地1500畝,建設設施農業綜合示範園區和觀光體驗區。屆時將能吸納1400人進園務工,為石城及其周邊各行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易地搬遷戶提供產業致富的平臺和就業崗位。」石城村黨支部書記、集體經濟法人李天澤告訴記者。

離家近、能就業、有收入,易地扶貧搬遷讓石城安置點的廣大搬遷群眾不斷從中收穫著幸福。如今,他們正譜寫著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篇章。

相關焦點

  • 景泰:易地扶貧搬遷教育先行 扶貧扶智點亮農村學子新夢想
    易地扶貧搬遷,必須實現貧困群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目標,確保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而「拔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出路,關鍵在於教育。自精準扶貧開展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系列講話精神,一面狠抓易地扶貧搬遷促脫貧,一面加快安置區配套小學及幼兒園高質量建設,全力推動教育優先發展,優質教學不僅點亮了農村學子的「新夢想」,也成為易地搬遷群眾想搬出、要發展的力量源泉。
  • 易地搬遷幸福來
    易地扶貧搬遷考核連續兩年並列全省第一,「寧遠速度」受到省委書記點讚並批示在全省推廣;首創的「四引四促」後續幫扶經驗在全省全面推介;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科學謀劃 繪就美好藍圖    寧遠縣地處湘南,毗鄰兩廣,四面環山,2002年被列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2017年底脫貧摘帽。
  • 景泰縣蘆陽鎮:石城又見草莓紅
    石城又見草莓紅王鈺琴 謝志剛時值初冬,室外天氣寒冷,走進景泰縣蘆陽鎮石城經濟合作社種植區,一排排高標準溫室大棚整齊有序,道路、溝渠、電力配套完備。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石城經濟合作社種植區走上了產銷一體發展之路,周邊老百姓都搭上了這趟致富「順風車」。
  • 鄄城縣左南安置區: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新生活
    2020年5月,記者再次前往菏澤,探訪鄄城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左南安置區。再訪鄄城,此次的目的地為左營鄉的左南安置區——鄄城黃河灘區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3個安置區之一。2018年9月,鄄城縣丁楊寺、官寺2個行政村(6個自然村)的1955戶村民搬遷來此,結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沒想到這輩子能住上樓房。」村民吳修德告訴記者。吳修德一家五口住在左南安置區一套119平方米的新房裡。
  • 永州江華:把扶貧車間建在易地搬遷安置點旁邊
    4月8日,瑞森電子有限公司扶貧車間被評為第一批「湖南省示範性就業扶貧車間」,趙明金希望進一步加大崗位開發力度,吸納更多貧困人口就業,實現公司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2018年,趙明金返鄉投資建立瑞森電子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和銷售電子產品,耳機線,耳機配件,五金配件。
  • 三臺: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美好生活
    2019年,在當地黨委政府易地搬遷政策扶持下,吳天壽老人一家搬進了新居。新房子緊挨著村水泥路,出入方便。說起如今的生活,老人連連感嘆「享了政策的福」。寨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三臺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一個縮影。
  • 廣西50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有455個黨支部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社區治理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廣西共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506個,有7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入住。全區各級各部門著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治理工作,精準聚焦,多點發力,有效促進了搬遷群眾安心入住、和諧相處。
  • 玉山創新易地扶貧搬遷模式
    玉山訊 裁剪、壓膜、電車、打包、發貨……新年伊始,走進玉山縣南山鄉飛洋箱包加工廠扶貧車間,數十名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趕製外貿訂單。「早上把孩子送到學校,就過來上班,下班後又可以去接孩子回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我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今年41歲的港口村脫貧戶張面枝笑著告訴筆者。  張面枝原先住在港口村五梅山大山深處,距離集鎮街道有10多裡山路,生產生活很不方便。
  • 新家園裡的「五心」幸福生活——鐘山區水月園區易扶搬遷安置點見聞
    5月6日,記者與市易扶辦工作人員來到鐘山區水月園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到鐘山區貧困五鄉鎮金盆鄉村民楊忠英正在苗族文化傳承工作室製作苗族服飾。  「工作室裡的每件苗族服裝,都是她們自己設計、自己製作的,用料特別考究,染料也是她們從山林裡取來的植物熬製的。手繡配合縫紉機,一件衣服要5到10天才能夠做好。在這裡,我們能夠真正看到苗族文化得以傳承。」
  • ...大山的孩子 貴州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
    關嶺第三中學是關嶺最大的易地扶貧安置點——同康社區的配套學校。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建成後可以解決搬遷點1122名學生和周邊村寨678名學生入學問題,保障隨遷子女就近入學。  當前,加快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統籌保障搬遷戶適齡子女就學需求,是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教育保障硬仗的重大任務。
  • 永平鎮易地移民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
    「我從大山老村搬到了新社區,現在生活發生大變樣,買東西、出行、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近日,永壽縣永平鎮裕豐社區胡芳芳說道。自從搬到了新社區,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她對現在的居住環境和條件特別滿意。胡芳芳一家原本住在蘇興村,老村地處槐林深處,溝壑縱橫,道路、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落後,生活條件異常艱苦。2018年,在省、市、縣及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永平鎮建成裕豐社區暨貧困群眾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胡芳芳一家成為這項惠民政策的第一批搬遷戶。
  • 雲南鶴慶: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優勢,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路子,切實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更幸福。鶴慶縣黃坪鎮馬家壩易地扶貧搬遷點強化組織推動 確保群眾「搬得出」充分發揮縣委統一領導,鄉鎮黨委具體實施,基層組織宣傳發動和黨員帶頭參與的作用,建成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安置357戶13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777人。
  • 搬出窮山窩 走向新生活——新化縣紮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在易地幫扶安置工作中,新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096戶34436人,搬遷人口和工程建設量居全省之最。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時,實施搬遷是最好的脫貧之策。「十三五」期間,新化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求,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創新機制,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在承德圍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幸福安居小區的院兒裡,灰白格調的二層小樓在藍天白雲、綠草紅花的映襯下更顯清新靚麗,透過明亮的窗戶
  • 【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有了「穩穩的幸福」
    【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有了「穩穩的幸福」 2020-11-15 13: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湖南江華:易地搬遷搬出民眾幸福生活
    中新網湖南新聞5月15日電(通訊員 劉波 楊丁香 朱國卿)初夏的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四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斜坡屋面、紅牆青瓦馬頭牆的瑤族風貌建築,在陽光的照射下,與周圍涔天河水庫擴建移民安置區交相輝映。
  • 【你笑起來真好看】搬進全國最大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 昭通貧困...
    昭通市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位於昭陽區靖安鎮洪家營村,距離主城區28公裡,規劃用地2177畝,計劃安置昭陽區、大關縣、永善縣、彝良縣、鹽津縣、鎮雄縣等6縣區搬遷群眾9256戶40549人,是全國最大的跨縣區安置區。
  • ...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貴州「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全面...
    1月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貴州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全面收官,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92萬人,帶動全省城鎮化率增長
  • 只要你過得比我好——隆回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隆回易地扶貧搬遷興業小區。鄉鎮安置點。為易扶貧搬遷戶子女舉辦免費培訓班報名。隆回發改人用艱辛和汗水書寫易地扶貧搬遷答卷,用幹部們過苦日子,換來了搬遷戶的好日子。「十三五」期間,隆回縣共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9631人。所有搬遷戶都興高採烈地遷入新居,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入住率100%。
  • 會寧縣:易地扶貧搬遷 有家有業有幸福
    會寧縣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堅持易地搬遷與基礎設施同步建設、與就業創業同步實施,讓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住進了高樓大廈,開啟了新生活。房間寬敞明亮,沙發、茶几、冰箱、洗衣機等家居用品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