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
說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肯定都不會忘記那段歷史。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灰暗的時代——晚清。
回看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始末,我們會有一種非常痛恨和仇恨的感覺。一方面我們仇恨當時的英法聯軍踐踏我中華文明,殺害我中華國民。另一方面,我們又對晚清政府"不作為",軟弱的態度而十分痛恨。
圓明園早在康熙年間就開始修建,歷時幾代王朝才將其修建而成。因此,圓明園也被稱為萬園之園!圓明園裡有著數以萬計的財寶,也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圓明園被燒,不僅是讓清廷蒙羞,更是對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踐踏!
然而,當圓明園被燒之後,鹹豐並沒有義憤填膺地與英法開戰。即使老祖宗的臉面都被列強踩到了腳底下,他們也只會委曲求全,整個大清上下,仿佛都是一片軟弱,一片哀鳴,不敢打仗。
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立下赫赫戰功的曾國藩,他對這件事又是怎麼看呢?曾國藩的反應,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關於當時曾國藩的反應,《曾國藩傳》是這樣描寫的。
"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傷毀我宗廟社稷,目下在上海、寧波等處助我攻剿髮匪,二者皆有德於我。我中國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
也就是說,曾國藩認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一件小事。比起他們曾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對大清的幫助,這些不足掛齒。況且英法聯軍還沒有損傷大清的宗廟以及社稷,我們應該對它們心懷感激!"
這就是被稱作"國人之精神典範"的偉人所說出的話!當筆者看到這段話的時候,都不相信是曾國藩說的。那個"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善於修身養性的曾大總督,竟然能把這件事也看得這麼開!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筆者除了憤怒就是憤怒。雖然曾國藩說出這句話,也是事出有因。因為曾國藩一直在江南對抗太平軍。或許是對北方列強的殘暴不知情,也或許是奉行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準則,曾國藩都把剿滅太平軍,作為頭等要事,而對於英法聯軍的兇殘,他卻想要"以德服人",這不是東郭先生嗎?
雖然我們也不足以評論曾國藩,但是在這件事上,筆者的確不太認同曾國藩的說法。再來看一下當時在曾國藩手下的一個"四品京堂候補"的反應吧!
左宗棠聽聞圓明園被毀之後,"悲憤不已,不得安眠",同時還上書朝廷,請求朝廷給自己一個軍職,他要帶兵回去!
從左宗棠的話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中華民族應有的熱血!或許左宗棠在思想上沒有曾國藩那麼高端,但是在對待列強以及愛國情懷上,他肯定是要甩曾國藩幾條街的!曾國藩的那種修身養性,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顯然不適合於晚清!
其實,左宗棠和曾國藩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分歧,也和兩者所處的環境有關。曾國藩一直都是在江南"剿匪"的,他靠著圍剿太平軍升官發財,雖有匡扶大清之心,但是在一些大是大非上,難免有些局限,鼠目寸光。
但是左宗棠不一樣,他雖然職位在曾國藩之下,能力或許也不及曾國藩。但是他卻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鐵血男兒。從左宗棠對外的鐵血手腕,我們就能看出,他是晚清政府中少有的鐵血真漢子,敢於列強硬碰硬。
難怪就連英國人在對付左宗棠的問題上,都有一些畏懼。左宗棠在辦理洋務運動的時候,就堅持不僱用英國人。此後,在擔任兩江總督的時候,左宗棠讓部隊浩浩蕩蕩,荷槍實彈地開過英租界,但英國人連個屁都不敢放。英租界的高官看到對方是左宗棠,也是告誡屬下:"左公乃當時名將,諸位不要去惹他!"
可見,左宗棠的強硬手腕,更能讓列強服軟!也正因為如此,當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時,所謂的"國之棟梁"李鴻章覺得新疆是無疾之痛,棄之無妨。但是左宗棠卻誓死要去收復。結果左宗棠霸氣地抬棺開拔,不到兩年的功夫,就收復了新疆失地,打得叛軍落花流水。
可以說,在筆者心中,左宗棠才是清末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