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

2020-12-16 歷史的韻尾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

說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肯定都不會忘記那段歷史。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灰暗的時代——晚清。

回看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始末,我們會有一種非常痛恨和仇恨的感覺。一方面我們仇恨當時的英法聯軍踐踏我中華文明,殺害我中華國民。另一方面,我們又對晚清政府"不作為",軟弱的態度而十分痛恨。

圓明園早在康熙年間就開始修建,歷時幾代王朝才將其修建而成。因此,圓明園也被稱為萬園之園!圓明園裡有著數以萬計的財寶,也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圓明園被燒,不僅是讓清廷蒙羞,更是對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踐踏!

然而,當圓明園被燒之後,鹹豐並沒有義憤填膺地與英法開戰。即使老祖宗的臉面都被列強踩到了腳底下,他們也只會委曲求全,整個大清上下,仿佛都是一片軟弱,一片哀鳴,不敢打仗。

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立下赫赫戰功的曾國藩,他對這件事又是怎麼看呢?曾國藩的反應,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關於當時曾國藩的反應,《曾國藩傳》是這樣描寫的。

"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傷毀我宗廟社稷,目下在上海、寧波等處助我攻剿髮匪,二者皆有德於我。我中國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

也就是說,曾國藩認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一件小事。比起他們曾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對大清的幫助,這些不足掛齒。況且英法聯軍還沒有損傷大清的宗廟以及社稷,我們應該對它們心懷感激!"

這就是被稱作"國人之精神典範"的偉人所說出的話!當筆者看到這段話的時候,都不相信是曾國藩說的。那個"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善於修身養性的曾大總督,竟然能把這件事也看得這麼開!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筆者除了憤怒就是憤怒。雖然曾國藩說出這句話,也是事出有因。因為曾國藩一直在江南對抗太平軍。或許是對北方列強的殘暴不知情,也或許是奉行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準則,曾國藩都把剿滅太平軍,作為頭等要事,而對於英法聯軍的兇殘,他卻想要"以德服人",這不是東郭先生嗎?

雖然我們也不足以評論曾國藩,但是在這件事上,筆者的確不太認同曾國藩的說法。再來看一下當時在曾國藩手下的一個"四品京堂候補"的反應吧!

左宗棠聽聞圓明園被毀之後,"悲憤不已,不得安眠",同時還上書朝廷,請求朝廷給自己一個軍職,他要帶兵回去!

從左宗棠的話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中華民族應有的熱血!或許左宗棠在思想上沒有曾國藩那麼高端,但是在對待列強以及愛國情懷上,他肯定是要甩曾國藩幾條街的!曾國藩的那種修身養性,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顯然不適合於晚清!

其實,左宗棠和曾國藩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分歧,也和兩者所處的環境有關。曾國藩一直都是在江南"剿匪"的,他靠著圍剿太平軍升官發財,雖有匡扶大清之心,但是在一些大是大非上,難免有些局限,鼠目寸光。

但是左宗棠不一樣,他雖然職位在曾國藩之下,能力或許也不及曾國藩。但是他卻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鐵血男兒。從左宗棠對外的鐵血手腕,我們就能看出,他是晚清政府中少有的鐵血真漢子,敢於列強硬碰硬。

難怪就連英國人在對付左宗棠的問題上,都有一些畏懼。左宗棠在辦理洋務運動的時候,就堅持不僱用英國人。此後,在擔任兩江總督的時候,左宗棠讓部隊浩浩蕩蕩,荷槍實彈地開過英租界,但英國人連個屁都不敢放。英租界的高官看到對方是左宗棠,也是告誡屬下:"左公乃當時名將,諸位不要去惹他!"

可見,左宗棠的強硬手腕,更能讓列強服軟!也正因為如此,當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時,所謂的"國之棟梁"李鴻章覺得新疆是無疾之痛,棄之無妨。但是左宗棠卻誓死要去收復。結果左宗棠霸氣地抬棺開拔,不到兩年的功夫,就收復了新疆失地,打得叛軍落花流水。

可以說,在筆者心中,左宗棠才是清末的民族英雄!

相關焦點

  •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與左宗棠有截然不同的反應,誰愛國一目了然
    一八六○年(鹹豐十年),英法聯軍抵達北京,鹹豐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隨即對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展開了猛烈的搶掠。為摧毀罪孽,他們還放了一把火,搶走了上百萬的財寶,並將這座空曠的園林之寶燒成灰燼。在圓明園燒毀的這一年裡,左宗棠還只是「四品京堂候補」的一個小官。這位小官,當然是相對的,左宗棠,現在還沒有多少影響力。
  • 英法聯軍為何只燒圓明園,不燒紫禁城?
    圓明園遺蹟近日流行一篇名為《為什麼英法聯軍燒的是圓明園,而沒燒紫禁城》的文章。英法聯軍摧毀圓明園,確有「報復虐俘」的因素火燒圓明園,其實有兩次。第一次被焚第一次是1860年10月6日~9日,當時英法聯軍追擊清軍並為補充水源,來到京郊的圓明園。
  • 為什麼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後,燒的是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
    在英、法兩國的政府看來,要先保證自己不要陷在對華戰爭中無法抽身,接著要保證清政府的統治是穩定的,最後還要保證這個帝國還有油水可榨,否則此番動刀動槍搞出那麼大動靜,那就是賠本買賣。而且,英法聯軍在進入北京城之前,與清廷有約定,即清軍應將安定門交給聯軍,但聯軍不得破壞城市,也不得令大量士兵進城,於是紫禁城得以保全。
  • 為何英法聯軍都打入北京了,忠君愛國的曾國藩還不派兵支援?
    然而到了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燒毀圓明園時,當時風光無二的湘軍為何沒有派兵前去支援?其實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剛開始時,大清最後一位八旗王爺將軍僧格林沁還是阻止過一次英法聯軍的登陸戰的。就這點讓鹹豐皇帝對滿人又有了信心,就沒有立即下詔讓湘軍勤王。然而,戰爭很快就失控了,英法聯軍一路攻入北京,落荒而逃的鹹豐趕緊下詔讓曾國藩帶著湘軍前來勤王。
  • 提拔左宗棠後,面對李鴻章的責怪,曾國藩只淡淡地說了一句話
    而左宗棠則是不甘心當他人幕僚,科舉失意後,才到了曾國藩處,希望能通過戰亂,直接謀得官位。李鴻章和左宗棠的性格迥異。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弟子,雖然也很想早日出人頭地,但理智讓他不能急躁,耐心地幫助曾國藩處理各種繁瑣事務,毫無怨言。而左宗棠作為曾國藩的同窗,兩人年齡只相差一歲,說話就十分直率。
  • 左宗棠為何看不慣曾國藩?70歲掛帥收復新疆,不願做明哲保身之人
    左宗棠和曾國藩,不僅不是死對頭,曾經還是很重要的戰友。但是因為處事風格的差異,使得兩人逐漸分道揚鑣。曾國藩在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來的問題,使得左宗棠越來越看不上他。尤其是他在功成身退以後的表現,更讓左宗棠覺得曾國藩是個上不了臺面的人。個個都在誇曾國藩有多牛,可是平定太平軍的時候,曾國藩可是多次要跳河自殺。
  • 英法聯軍兩次火燒圓明園時,還燒毀了哪些園林?
    提到火燒圓明園,很多人會說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的惡行。實際上,早在1860年,英法聯軍就將圓明園燒毀殆盡。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再次搶劫了圓明園,致使圓明園徹底毀壞。  另外,從當時的史實來看,英法聯軍燒毀的不只是圓明園一處,還包括三山五園的其他園林。這些行為是人類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 圓明園不是英法聯軍所燒?百年後,一英國人給出了答案,令人憤慨
    那些小偷小盜可能都容易被原諒,但是如果要觸犯國家利益的強盜性行為,不可能會被人們短時間內遺忘的。比如說1860年所發生的英法聯軍對於我國圓明園進行搶奪並焚燒的事件,直到現在,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150年之久,但是依然成為了國人心中的痛。當然這段歷史也鞭策著國人,在現代生活中一定要提高國家防禦能力,要提高國家對於歷史的尊重程度,鞭策著人們更好的生活。
  • 曾國藩,曾國藩才是戰壕戰的發明者
    在這個刺激下,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特別是西方的資料。結果我發現:關於晚清清軍的真相,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都不是事實。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興起了一陣學習曾國藩的熱潮,其中關於曾國藩的帶兵打仗有一個很奇怪的事兒,就是所謂的結硬陣、打呆仗,所有的書都把這事兒上升到了一個道德高度,意思是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要想投機取巧。
  •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坐擁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1860年9月21日,在北京郊外的八裡橋,僧格林沁所率領的1.7萬蒙古騎兵與英法聯軍展開了最激烈的廝殺。為了消滅這群入侵者,蒙古騎兵們揮舞著馬刀,手持落後的火繩槍,對英法聯軍的陣地展開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 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城,火燒圓明園的真相,歷史教授說出了真相
    《大水法》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城,火燒圓明園。那麼,他們為什麼在搶劫後燒毀圓明園呢?當時,大家都很清楚,英法兩國希望開放中國的通商口岸,並表示要和我們做生意。然後他們從中國得到鴉片,一步步侵佔中國領土。這是殖民者的野心。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一步步讓位,讓修建工程延續了二百多年,致使所造成的損失,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文化藝術價值,都是難以用數字估量。
  • 火燒圓明園左宗棠在哪?若清廷調其鎮守,京師是否會被攻破
    即使真守,在當時軍心渙散下,在英法優勢武器下左宗棠也守不住北京城。左宗棠確實善守,左宗棠協助張亮基、駱秉章兩任巡撫守湖南長沙的時候,面對的太平軍以及清軍的武器都比較落後。面對英法聯軍的時候,因為皇帝已經跑了,鎮守也不堅決。
  • 左宗棠曾國藩晚年決裂的背後,是兩人相愛相殺卻又相輔相成的30年
    後清政府曾有意調左宗棠前往四川督辦軍務,徵求曾國落意見,曾國藩認為左宗棠「思力精專,識量遠大,勇敢任事,可以獨當一面。」但突然調走左宗棠,又無異於斷其臂膀,曾國藩考慮再三竟然婉言謝絕了清廷的諭旨,從中可見曾國藩對左宗棠多麼器重。
  • 英法聯軍為何要燒毀圓明園,聯軍總司令日記揭秘殘酷歷史真相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並攻入圓明園。面對種類繁多的奇珍異寶,貪婪之心大作,開始肆意搶奪打劫園內一切可以拿走的東西。隨後,鹹豐皇帝得知了圓明園的情況後龍顏大怒,決定儘快和談,結束這場戰爭。但英法聯軍總指揮額爾金似乎並不滿足僅僅靠談判解決問題。
  •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鹹豐要曾國藩大軍勤王,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英法聯軍從天津大沽口殺入中國,兵鋒直指滿清的京城北京。當時滿清的皇帝鹹豐非常的驚慌失措,他除了命令當時滿清的重要將領僧格林沁和勝保率軍在北京到天津的沿途抵抗英法聯軍之外,還下旨給在江南和太平天國作戰的曾國藩派出大軍北上勤王。
  • 曾國藩遭左宗棠大罵,其心底生怨氣。專家:還是曾的成就比較大
    左宗棠大罵曾國藩:湘軍10戰10勝屢破太平軍,但在第一場大戰中,湘軍被太平軍殺得打敗,弄得曾國藩差點跳河自盡,此時看到曾國藩有難,左宗棠特來探望,大罵曾國藩,甚至直接說他腦子轉不過來,實在是笨得像豬。後來很快,湘潭大捷的戰報傳來,曾國藩雖然在九江被打敗,但另一路湘軍卻打了勝仗,這下讓曾國藩轉悲為喜,恢復了鬥志。看曾國藩打了勝仗,皇帝給了嘉獎,長沙巡撫駱秉章也很會來事,把曾國藩請回了長沙,此後曾國藩又跟左宗棠在一起了,不過左宗棠在這期間,還是一如既往的各種批評曾國藩。這讓曾國藩也生了不少悶氣。
  • 英法聯軍入京,曾國藩手握12萬湘軍,為何置若罔聞,視若無睹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朝正規軍無法抵禦,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湘軍就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除了鎮壓太平天國時期的曾國藩創建的湘軍,還包括該部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軍隊。直到何鍵下臺,蔣介石才把湘軍改造為半中央軍。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軍全部被解放軍消滅,湘軍的歷史至此終結。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闖進北京,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肆的掠奪。
  • 曾國藩與左宗棠恩怨交織的一生!
    曾國藩一生朋友眾多,與朋友相處大多融洽。但是,有一個朋友卻不一樣,他讓曾國藩屢屢渡過難關,卻又時常說曾國藩的壞話,甚至大罵曾國藩,讓曾國藩又愛又恨,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左宗棠。曾國藩與左宗棠初次見面是在鹹豐二年十二月,這時曾國藩奉旨在長沙辦團練。這月的二十一日傍晚,曾國藩處理完軍務回到館舍休息。湖南巡撫張亮基帶著他的師爺左宗棠來訪。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並致三山五園被毀,奕訢上奏稱「痛心慘目不忍言」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再次搶劫了圓明園,致使圓明園徹底毀壞。另外,從當時的史實來看,英法聯軍燒毀的不只是圓明園一處,還包括三山五園的其他園林。這些行為是人類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曾經的皇家園林,如今有的被修復,有的只剩遺址,這些遺蹟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
  • 鹹豐皇帝被英法聯軍打出京城,曾國藩12萬湘軍,為何見死不救
    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城。1860年9月,鹹豐皇帝為了消滅英法聯軍的囂張焰火,親派手中的王牌軍隊前去應戰。僧格林沁率領的上萬蒙古騎兵,與英法聯軍展開了英勇的廝殺。不幸的是,僧格林沁揮舞著馬刀的騎兵團,在英法聯軍的洋槍洋炮下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