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方言下的《冷眼觀》
文/何 平
《冷眼觀》是清末眾多諷刺譴責小說中的一部,其作者八寶王郎,真名是王浚卿,是江蘇寶應縣人氏。王浚卿出身官宦世家,博學多才,遊幕四方,卻懷才不遇。他在揚州、南京、北京、廣州等地都有流連,閱歷甚廣。他晚年困頓於上海,以鬻文度日。《冷眼觀》就是1907年左右由小說林社出版的。小說林社的創辦人是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孽海花》的作者曾樸。
王浚卿的小說對於市井底層、官場江湖的各種人物都有涉獵,而他對於各種不同身份人物語言的刻畫也是非常生動的,一個鮮明的特色就是融入了各種方言,有蘇白,有滬語,也有洋涇浜英語,更多的是其母語寶應方言,尤其在人物對話時或用平實的語言描寫時,就自覺不自覺地將寶應話中特有的詞彙或俚語運用其中。
試舉幾例:
【他那老姘頭在探夥名下,是拿不穩有出息的,全靠著這麼一隻活元寶,怎肯被他盡掯 !】
這裡的「掯」,音kèn,意思是按住、按壓。這是寶應話中常用的一個動詞,除了實指用手把某個物品按壓住了,如「你把我的衣裳角掯住了」,還可虛指將某種東西持有不放,如「他總是把錢掯得牢牢的」。寶應話中有「老掯」一說,是指比較豐厚的積蓄,我疑為可用「老掯」。
【都是我不好,要先把一聲素蘭的信,或是同小雅說明了,也不至於叫你們相對傷心。(第十回)】
這裡的「把信」,也是寶應話中常用的。意思是給個信息,傳個消息。其中的「把」是動詞,某種東西的轉移,遞交的意思,這和普通話中作為介詞的「把」用法與意義都是不一樣的。還可以說把錢、把物、把糧食,把機會、把好處,把臉不要臉等等。如果說「把人」可能是派遣人員,如「經理,再把幾個人吧,人手不夠呀!」也可能是指婚嫁,如「人都把你了,你要好好對待她呀!」
【怪不得那姓蔡的兩撇黃鬍子剪得齊濯濯的,一望我就疑他是摩罕默德(回教始祖名)的子孫。(第十二回)】
這裡的「齊濯濯」是標準的寶應話,表示整齊、一致,與普通話中的「齊刷刷」同義,寶應話中還有一個詞「齊偡偡」(偡,音zhàn),也是同樣的意思。但這裡的「濯」似乎只是諧音,並不能表示其意義,這個入聲字究竟應該怎樣寫,是「齊斫斫」,還是「齊琢琢」,或是其他的寫法,有待再考。
【如此不消幾個磨磨旋,就含糊保釋了。(第二十八回)】
這裡的「磨磨旋」,也可說成「磨磨轉」,在寶應話中的意思是轉了幾圈,也可引申為幾經周折,表示好不容易。如:找你多難找啊,下午我轉了幾個磨麻旋,也沒看到你的影子。
【我如明明的來夥你去騙人,你又怎能知道是我夥人來騙你呢?(第十二回)】
這裡的「夥」字也很典型,在寶應話中是夥同、一起的意思。我對這個字有特別的印象。六十多年前,我從北京到寶應,在實驗小學讀書。剛來時,住在幹部招待所,同學吳乃慶家住在西三元巷,他上學出巷口就是幹部招待所。他對我很熱情,說:「以後我去夥你,一起上學。」這個「夥」字我當時是不懂的,後來才知道是來叫我、陪伴我一起去上學。普通話中很難找到一個字對其完全對應,既有邀請通知的意思,也有以之為伴,相伴相從的意思,是涵義很豐富的一個動詞。
【所以至今江北小兒夜哭者,紿以麻虎子來吃人了,則哭聲頓止。可知隱痛在民,迄今未已。(第十六回)】
這裡的「麻虎子」,寶應五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聽說過,這是大人常用來嚇唬孩子時說的,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沒聽說過了。《冷眼觀》裡也對這話對了解釋:「他說的是煬帝時,因欲赴廣陵巡幸,乃詔使麻叔謀為開河總管。不意叔謀有個奇癖,他專喜蒸食小兒肋肉,美其名曰『人參果』。不到一年,竟聚積小兒的骸骨有一百餘擔之多。其時民間失兒之案,已成數見不鮮,迄未一破。只得大家公議,自相守備。每晚用木櫃將小兒藏著過夜,父母則吆吆喝喝敲鑼擊鼓的保護。及至第二日早上,開櫃見兒無恙,親友群相走賀,如獲至寶。因此淮河一帶被他鬧得人心恐懼,舉國若狂。」
【我也是同他會少離多,又何必認真計較呢?不如乖乖糊乖乖的,大家胡混一場罷了,當下就一向無話。(第十九回)】
這裡的「乖乖糊乖乖」也是寶應人常在口語中使用的俗語,意思是大家明明知道是假話,但也不說破,糊弄過去算數,有不計較、不認真的意思在裡面。
【又有人說他是先帝的舊臣,今上不過一時氣忿而已,哪是真心想去辦他呢!不料皆是刁三不著兩的話。(第十七回)】
這裡的「刁三不著兩」也是一句俗語,也作「道三不著兩」或「著三不著兩」,意思是三件事,就有兩件說得不確實。形容說話顧此失彼,不知輕重,語無倫次,不著邊際。唐司空圖《詩品》附錄:「爰就各首之所會意者,姑為箋注,其是與否,未敢定也。諺雲『道三不著兩』,其餘臆說之謂矣。」《紅樓夢》四五回:「那珍大哥管兒子倒也像當日老祖宗的規矩,只是管的道三不著兩的。」
【小雅君,你如果不相信,好在刻下天色尚早,我們的船,適才到泰興碼頭,不妨尋一兩件證據出來,給你評論評論,你就不好再笑我是有嘴說人,無嘴說自己了。(第十六回)】
這裡的「有嘴說人,無嘴說自己」同樣是一句俗語,在寶應人的口語中經常使用,意義不言自明。
【那人帶應不應的道:「你試說我聽。」】
這裡的「帶應不應」在寶應人口語中也是常用的,相似的還有「帶睬不睬」、「帶理不理」,都是表示態度的一種曖昧,你說他搭理你吧,他是有口無心的;你說他沒搭理你吧,他也還回答你了。這是一種蔑視與冷漠的態度。普通話中有「愛理不理」、「帶搭不理」的成語,與其同義。
這些寶應話中的詞語,有的可能不太常聽到了,可大多還在使用,而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與感染力。方言的生動性在此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
本文系運河兒女(ID:yunhernv)出品,寶應生活網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