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熱點——維新變法運動

2020-12-14 範總說歷史

維新變法運動

1.早期維新思想

【選修1】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出現了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韜、鄭觀應等,他們在經濟上主張發展民族工商業,與外國進行商戰;在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在政治上主張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但他們的思想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

2.維新思潮的興起

19世紀90年代,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為、粱啟超、嚴復等。

(1) 康有為的維新思想

康有為,廣東南海人,早年接受嚴格的儒家傳統教育.後來接觸了許多西方社會學說。他在廣州辦萬木草堂,聚徒講學,宣傳維新改革理論。他把西學中的有關政治學說與儒家經史相結合,撰寫了《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

他借孔子的改革來論證當時改革的合理性,預言人類社會必經「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三個階段,只有實行維新變法,中國才能由「據亂世」進入「太平世」。他也是借用經學的外衣和孔子的亡靈,否定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傳播西學.為維新變法提供了合乎傳統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在當時的思想界產生了」大颼風」和「火山大噴火」般的巨大影響

(2 ) 梁啓超的維新思想

梁啓超發表《變法通議》.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的危害,宣傳興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他說「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他還把「伸民權」與「開民智」聯繫起來,認為「今日欲伸民權,必以廣民智為第一義」.並且把開學校、廣民智視為設議院的必要條件。

(3) 嚴復的維新思想

他是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和翻譯家。他主張國家屬於人民,人民應享有自由和權利、他譯介了《天演論》《法意》等許多重要的西方社會科學名著,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天演論》。

他借達爾文的進化論,闡明白己的維新變法主張,認為只要實行變法,就會「自強保種」,符合「天演」和進化,否則就會走向滅亡。他是系統地將近代西方文化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人。

(4)譚嗣同的維新思想

譚嗣同是衝決綱常禮教網羅的勇士,發表《仁學》,深刻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倫理觀,表達了對君主專制統治的義憤。

3.維新運動的蓬勃展開【選修1】

(1) 公車上書

1895年春,日本逼籤《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康有為、梁啓超等人聞訊,立即發動各省舉人聯名上書,提出「拒和、遷都、變法」的主張,並徵集到1300多名舉人籤名歷史上把這次活動稱為「公車上書」。

它使維新思潮發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甲午戰後,時局危機,人心思變,維新派提出旗幟鮮明的變法口號.明確提出要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

(2) 維新運動的蓬勃展開

1895年七八月間.康有為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同年12月起改名為《中外紀聞》,由梁啓超等人編寫文稿,介紹西學,分析國際形勢,宣傳變法維新。

1895年8月,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強學會在北京成立 強學會以研習西學、交流變法思想為宗旨.得到了文廷式和張之洞等中央和地方要員的支持。一些外國傳教士也加入了強學會。l896年8月.《時務報》在上海創刊.梁啓超擔任主筆短短兩年間,該報成為宣揚維新思想的重要陣地,

維新派通過開學會、辦報刊的方式.宣揚維新變法,使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政治。議論時政、集會結社蔚然成風,維新變法的新局面逐漸形成。

4.戊戌變法

(1) 變法的開始【選修1】

1897年11月,德國強佔腔州灣。康有為聞訊後.連續向光緒帝上書,痛陳時局危機,請求變法康有為的主張引起光緒帝的強烈共鳴。光緒帝下決心變法維新。1898年4月,康有為在北京發起組織救亡團體——保國會;保國會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在北京、上海設立總套,各地設立分會。在保國會影響下.保滇會,保浙會、保川會相繼成立,維新變法的浪潮激蕩全國。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親臨天安門,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戊戌變法歷時113天,史稱「百日維新」。

(2)變法的法令【選修l】

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維新派將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較為激進的措施擱置起來。從6月11日到9月21日,在康有為、梁啟起等人的提議下.光緒帝先後頒布了一系列變法詔書。改革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政治方面:鼓勵官紳士民上書言事;精簡機構,裁減冗員等。

經濟方面:京師設立礦務鐵路總局、農工商總局,保護和獎勵發展農工商業發展;提倡興辦農學會等民間團體;提倡私人開辦工廠,採用機器生產;獎勵創新發明;編制國家預算和決算。

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改試策論;在各地成立中小學堂,在京師設立大學堂;準許民間創辦報館、學會;設立譯書局,組織翻譯外國的書刊。

軍事方面:精練陸軍,改習洋操;添置船艦,擴建海軍;裁汰舊軍。

(3) 變法的失敗

【選修1】新政之初.慈禧雖沒有表示異議,但為了防止大權旁落,她早就做好了隨時鎮壓的準備。變法的第四天,慈禧太后將事先擬好的三條上諭交給光緒帝,要求革除翁同鋅的一切職務,逐回原籍;授任新職的二品大臣須到皇太后面前謝恩;任命榮祿署理直隸總督,統帥北洋三軍。

由於維新變法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社會上反對勢力很大,這些人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反對變法的勢力。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重新「訓政」,繼而大肆搜捕維新派,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和康廣仁等六人被殺於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其他維新人士、參與或同情變法的官員被罷官、監禁和戍邊。

新政內容除設立京師大學堂和中小學堂得以保留外,其餘全部被廢除。康有為和粱啟超在政變的前一天,分別成功逃亡香港和日本。譚嗣同甘為變法獻身,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令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被捕後,他視死如歸。

(4) 變法的意義【選修1】

戊戌變法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時刻,維新派以變法圖強、救亡圖存為目標,希望通過改革,使中國走向獨立、民主和富強.從而擺脫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與欺凌.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變君主專制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提倡興辦近代工業、交通運輸業,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

戊戌變法也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康有為、粱啟超、譚嗣同、嚴復等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猛烈的抨擊,為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蓬勃興起開闢了道路。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維新運動留下的許多遺產.諸如解放思想、變革觀念、建立社團、共辦學堂、創辦報刊、提倡女學、改易風俗等.更成為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寶貴財富。

相關焦點

  • 又到戊戌年,說說當年光緒皇帝進行的維新變法
    影視劇裡的光緒皇帝形象在很多人的固有觀念裡,維新變法是以光緒為代表的維新派和慈禧為代表的守舊派之間的鬥爭。但其實在變法之初,慈禧太后並不反對,甚至是支持變法的。在維新變法之前,慈禧太后曾面告光緒帝「今宜專講西學,明白宣示。」在慈禧太后表明態度之後,才有了光緒帝頒布的變法詔書《明定國是》。可以說如果沒有慈禧太后在背後支持,維新變法是不可能啟動的。
  •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兩個國家都進行過維新變法,但是卻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最後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把中國打敗了。在研究晚清和日本的近代史時,會發現明治天皇和光緒帝都是年輕即位,都曾主導過維新變法,但是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其中原因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光緒帝和明治天皇都是年輕即位,為何晚清和日本會相差如此之大。
  • 廣為人知的維新運動領袖——北京西城粉房琉璃街手機速寫
    廣為人知的維新運動領袖——北京西城粉房琉璃街手機速寫
  • 維新變法才開始,正是用人之際,光緒為什麼罷免帝師翁同龢?
    也是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光緒頒布了《定國是詔》,然後才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翁同龢作為光緒帝師,又一向站在光緒這一邊。可是,當時變法才拉開序幕,光緒為什麼卻要在用人之際將翁同龢開缺回籍?維新變法展開了之後,翁同龢遭到了很多人的彈劾。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所頒布的上諭批評翁同龢「近來辦事多不允協,以致眾論不服,屢經有人參奏」,「每於召對時諮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樞機之任」。對於翁同龢的批評,其實並非虛言。
  • 維新變法領袖突然暴斃家中,兇手之謎至今無解,會是慈禧嗎?
    導讀:1927年3月29日下午,變法維新地領袖康為,在參加一個同鄉聚會之後的第二天凌晨,七竅流血而死。康有為的突然暴斃,一度引發了社會上的很多種傳言。有說他是被國民黨毒殺的,也人說是被日本人毒殺的,還有一種說法,說他住的是兇宅,是被剋死的等等。雖然當時的說法有很多,但是後來大家認為最有可能的兇手是她,慈禧太后。
  • 歷史上明治維新時期「維新三傑」的下場
    小編最近在讀《日本史》,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維新三傑」的結局,「維新三傑」分別是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他們的結局和歷史上主持維新變法的人物一樣,有喜有悲。
  • 「和而不同」——維新三傑不同的孔子觀念
    而在眾多欲使近代中國強大起來的運動中,戊戌維新運動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全面開啟近代化的開端。戊戌維新雖然短短百餘天就以失敗而告終了,但維新志士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卻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為華夏復興而奮鬥。在整個維新運動前後,雖然有諸多有識之士參與其中,但真正稱得上是領袖人物的只有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三人,他們三人可謂是中國的"維新三傑"了。
  • 《浪客劍心》: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激烈爭鋒
    其實,《浪客劍心》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高度還原漫迷心目中的緋村劍心,更在於不遺餘力地展現出日本維新變法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維新變法貫穿主人公緋村劍心坎坷波折的前半生,劍心的個人經歷也成為激烈變法中武士的真實狀態。
  • 洋務運動為何成不了明治維新?
    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又稱晚清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860到18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一、基礎不同雖然是同時期的改革,但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在開始時所具有的基礎就大為不同。雙方在起跑線上就拉開了差距。
  • 百日維新和明治維新都自上而下,為何明治成功了,光緒卻失敗了
    光緒帝的「百日維新」和明治天皇的「明治維新」一比的話,那毫無疑問就是一個假冒偽劣產品。光緒的百日維新為什麼不能像明治維新一樣成功?原因就在於雖然百日維新和明治維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變革,但是光緒的「上」和明治的「上」卻有天壤之別。
  •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運動屢次失敗,為何還會有人組織變法?
    商鞅變法是很出名的,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令人痛心的是商鞅變法運動在秦孝公死去以後,就沒有多大的進展,甚至連主張和推動變法的商鞅,也遭受了車裂之刑。還有,吳起為了讓國家儘快強大起來,也開始主張變法運動,但是也沒有取得成功,而且最終也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可以看得出來,在這一時期主張變法的政治家或者軍事家,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但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算有人為了變法運動付出了生命代價,但卻依舊有人前僕後繼,推動變法運動的開展,這是為什麼呢?
  • 明治維新使日本強大,為何戊戌變法卻100多天就失敗?原因在自身
    近代中國落後挨打,日本也落後挨打;然後喪權辱國,日本也差不多;接著就是維新變法,日本也來了個明治維新。但是中日兩國的命運就在變法這裡分道揚鑣了。日本通過維新變法,很快就走上了富強的道路,從當時一個不起眼的彈丸之國變成了稱霸東亞的超級強國;而清朝的戊戌變法並沒有給中國帶來什麼發展,不到100多天變法就不得不宣告失敗,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戊戌變法還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發生。為什麼前面相似的歷史,走到這裡就分道揚鑣了呢?
  • 康有為提出的四個變法主張,別說是慈禧,換成誰也不會放過他
    戊戌變法是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維新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但這次維新運動僅僅維持了一百零三天便宣告失敗了,人們將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反對。事實固然如此,但種種跡象表明,慈禧太后起初對變法維新並不反對。
  • 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這十大差別,註定了變法的失敗
    梁啓超,光緒帝和康有為「戊戌變法」又叫「百日維新」。1898年1月,康有為上書皇帝,提出三條變法綱領:立即宣布實行變法;廣開才路,各級官吏都有權向皇帝上奏摺;全盤改革政權機關。上書以後,康有為等維新派到處組織學會,創辦報紙,宣傳變法主張。
  • 中國歷代變法為啥大多失敗:變法領導者的私德有問題?
    春秋時期有桓管改革、初稅畝改革和伍子胥變法;戰國時期有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鄒忌變法、申不害變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和燕昭王變法;西漢末年有王莽改制;南北朝有魏孝文帝改革;唐朝有兩稅法改革和王叔文變法;北宋有慶曆革新和王安石變法;明朝有一條鞭法改革(即張居正變法);清朝有攤丁入畝改革和戊戌變法。
  • 高考作文輔導240:哲理與生活熱點話題大盤點
    高考作文哲理與生活熱點話題大盤點語文特級教師 焦文林【關注依據】1.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20修訂版)將「思維發展與提升」確定為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考試說明》對高考作文的「發展等級」要求「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的要求,涉及到了哲理與生活的關係,重視對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的培養。2. 從高考作文命題的實際來看,話題或材料中融入哲學思想,是一個重要的命題趨向。
  • 高考地理熱點:挖掘高考試題中的「太陽」
    高考地理熱點:挖掘高考試題中的「太陽」 2020-03-30 17:34 來源:高中地理 作者:
  • NBA版「維新運動」的失敗
    宣告「維新運動」正式失敗。整個事件的導火索是幾日前美國發生的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案件,當地時間8月23日,美國威斯康星州基諾沙的警察朝一名非裔男子的背部連開了7槍,致其重傷,該事件導致當地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據悉,當警察開槍時,他的3個孩子,分別是3歲、5歲和8歲,在車上也目睹了這一切。
  • 助力2020年高考,2015屆歷史考題分析!
    (2)從理論來源看,他們都主張回歸孔子孟子所編定原典,從中探尋儒學的精神實質,都認為後人的附會、杜撰之說導致儒學傳道的斷絕;從目的看,他們的認識都是為現實服務,韓愈是為了復興儒學,康有為是為變法製造理論依據。(3)對待孔子與儒學的態度,應該歷史的、辯證的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2課 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課標解讀思路】1、通過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動,理解戰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⑴政治變動:從周朝的歷史分期開始,層層剖析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形成。⑵經濟變動:通過圖片材料分析生產力水平發展的表現,通過思維導圖勾勒出整個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概況,並引導學生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認識到是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變法運動的到來。2、了解老子、孔子學說⑴用歷史解釋的方式,說明春秋時期新思想出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