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學習任正非,正確的姿勢是什麼?提高認知,修煉底層邏輯!

2020-12-26 老方說

「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信中表示,與輕薄庸俗鄙陋無志向的人交往,不惟無益,且大有損。

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人生在世,對於要跟什麼人在一起,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要知道,人生或事業的成敗,有三大因素,一是歷史進程,一是個人奮鬥,一是群體環境對你的轉化。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核心就是這個「化」字。

如果你身邊人腦袋裡天天都想得是錢多錢少、人有人無、家長裡短、雞毛蒜皮,那你不知不覺就會把人生瑣碎化了,「小事」不是不重要,但如果你有創業雄心的話,是顧不上這些的。

我一直推薦創業者要學習任正非,但為什麼要學任正非?核心也是一個「化」字。

其實我們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與頂尖人物對話的過程,這就像是讀書,讓我們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與智慧的思想交流,在不知不覺中開闊眼界,提高認知水平。

過去任正非雖然很少公開露面,但他的文章一直受到企業界的關注,比如《華為的冬天》出來的時候就廣為流傳,引發眾多老闆的深思。

任正非曾表示,華為的很多問題他在文章中已經回答了,「二十幾年來,我寫了多少文章,全部都是我思考和執筆的,完全代表我的心聲。這些文章,是全開放在公司網上,外部也能透明看到的……」

他還說以文會友也是可以的,他的思想越多人知道越好,華為沒有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學,都能學得會。

特別是在創業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是你不知道的,關鍵是你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此有些老闆成功之後覺得是自己能力強,失敗之後認為是運氣不好。

這都是視野狹隘、認知水平低的緣故。

相關焦點

  • 灰度認知社曹升: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
    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是什麼?以下,Enjoy:學習正念領導力,對提升我們的個人績效,達到人生的巔峰體驗,是很有幫助的。很多中國人一聽正念,就覺得是佛教。其實不然,現在企業界講的正念來自美國,美國正念已經去宗教化,它一個非常好用的領導力工具。估計很多人都很疑惑,正念怎麼會是從美國傳過來的呢?一、什麼是美國正念?
  • 一個人的底層邏輯決定了他的未來
    因為底層邏輯的不同,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一、底層邏輯影響著我們的未來很多人都聽過「底層邏輯」這個概念,但是可能對他的實際意義並不了解。所謂底層邏輯,就是從事物的底層、本質出發,尋找解決問題路徑的思維方法。底層邏輯越堅固,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越強。底層邏輯也可以理解為:是否能夠用最佳的解決方案,來解決我們的原始需求。
  • 灰度認知社曹升:江小白營銷破局的底層邏輯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案例,江小白是如何做認知營銷的。   江小白開創了一個白酒新品類。   它是怎麼開創的呢?跟用戶觸點之間有什麼關係?跟認知營銷之間又是什麼關係?   2.江小白:破局的底層邏輯   白酒行業的人都是很能幹的,否則不會到5000多億的市場規模。為什麼這麼多能幹的人都想不出來破局方法?想要破局,一定得想到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邏輯。   很可能是年輕人覺得白酒在這種場合下喝有點土;   很可能年輕人不怎麼愛喝現有的白酒。
  • 精明無用,人在年輕時,儘早建立底層認知系統
    和出版社趙濤老師聊天的時候,我問,現在什麼書賣的好,讀書的都是什麼人群呢?他們說:「買書的人還是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居多,他們大多購買的是功能性書籍,例如《人際交往技能》、《如何修煉高情商》等等。不夠,還需要有底層系統,也就是生命早期,年輕時候學習的東西。你可以把人腦想像成是一臺電腦,這臺電腦出廠時只有硬體,沒預裝系統。有的人是90年代的286機,有的人是APPLE最新的的配置。更多的人的大腦,介於二者中間。
  • 灰度認知社曹升:青春小酒的底層邏輯
    (原標題:灰度認知社曹升:青春小酒的底層邏輯)
  • 灰度認知社曹升:廣告的底層邏輯
    今天從認知心理學的視角,來解析一下廣告的底層邏輯。為什麼要做廣告?廣告的本質是什麼?廣告的本質是傳播和轉化。通常,廣告=傳播學+營銷學。隨著信息傳播底層設施的徹底改變,廣告也經歷大洗牌,顯然僅融合傳播學與營銷學已不足夠。我們提出新公式:廣告=傳播學+營銷學+認知心理學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廣告是一個動態的客戶認知管理的過程,最終目標是和目標客戶建立一種品牌偏好的客戶關係。情人眼裡出西施,說的正是這種品牌偏好。一句話,廣告始於認知管理,終於品牌偏好。
  • 修習茶道,從訓練認知思維邏輯入手
    讓茶湯淌過之後,那顆物慾之心獲得升華,從什麼都要的動物性,變成什麼都可以不要,什麼都可以不起心動念的德性、空性。此便是茶道,也是世間之道。01茶的體驗體悟:每增加一個指標要求,提高茶品質的一個維度,都要有相應的高維技藝相匹配。以技悟道,便是人生之理。
  • 淺談學習對創業者的重要性
    時間過的真快,不知不覺創業已經6年了,開過地產公司、經營過水果店、目前經營著網際網路公司,在這麼多年的創業過程中,如果說有什麼經驗值得分享的,我認為以下三點值得和所有人分享:虎哥創業隨筆學習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許當下的學習不會產生價值,學習是一個疊加的過程,也許在那個階段就會產生其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 從增長認知模型,解析增長底層邏輯
    本文從增長認知模型的層面,來解析不同階段的產品/企業,其背後的增長應該是怎樣的底層邏輯?這些年,大家都說增長很難。似乎大家的苦逼,都是從增長失速開始。就連兩年前廢除CMO,擁抱CGO的可口可樂都反悔了,重新設立了CMO職位。其實很多人眼裡的增長失效,只是因為忽略了增長的底層邏輯,在做無用功而已。
  • 遊戲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把內心的苦水一吐為快:「我寒窗十幾年,起早摸黑地學習,最後才考上個大學,畢業出來艱難地找一份工作,去報考、應聘國家單位工作,千方百計還進不了,憑什麼丁真一個小學文化的小子,普通話都說不好,卻輕輕鬆鬆被聘入了國家單位,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我不服!」  令人酸的還有楊超越被新興的上海臨港新片區以特殊人才引進落戶。
  • 減肥強身健體的底層邏輯是
    今天是日日新的第312天像我說的方法不管是誰都可以做到,除非是你自己不想,最難的就是不想做,然後各種理由就出現了,別去看那些翻跟頭秀肌肉的視頻,和你沒關係,你要學習自己能做到的,自己和自己比才對。誇人和被人誇都沒有什麼意義,那天同事說:「你真不錯啊!」我說:「拿多少個「不錯」也換不了一碗麵,這有什麼用呢!
  • 少兒編程黃金賽道擁擠 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與此同時,童程童美的毛利率也從2019年同期的-4.1%提高到39.3%。童程童美的表現值得關注。2020年GET2020教育大會上,童程童美首席教育官孫瑩發表了題為《預見未來,解碼數字時代的教育》的演講。
  • 解鎖對話「Z世代年輕人」的正確姿勢,康巴赫的品牌破局邏輯
    (原標題:解鎖對話「Z世代年輕人」的正確姿勢,康巴赫的品牌破局邏輯)
  • 用能量守恆定律,刷新人生底層邏輯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從能量守恆定律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底層邏輯。以前,我們琢磨的是,怎樣才能跟上這個時代的「變」,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傳統零售到新零售,從首席市場官(CMO)到首席增長官(CGO)。然而現在,我們要思考的是:在這個世界上,究竟什麼才是隱藏在諸多變化背後的那個「不變」?
  • 任正非的核心價值是什麼?華為成功與任正非有什麼關係?深度分析
    在企業界,任正非是一個非常讓人敬仰的名字。特別是這兩年,無數企業老闆都在議論華為和任正非,想要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論。第一次知道華為大概是2003年左右,當時有朋友就對華為很羨慕,他們以能進入華為工作為榮。
  • 「梗」流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梗流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在進入正文之前,咱們先做個小測試。 你知道奧利給、一起爬山吧、腳趾摳出三室兩廳、茶藝大師是什麼意思嗎?你是否知道他們的出處?如果你都能答上來,恭喜你成為網絡衝浪十級選手。
  • 增長型產品的底層邏輯
    2020年10月16日,曹升老師在新潮傳媒和創業邦主辦的增長實驗室分享《增長型產品的底層邏輯》,本文整理自分享內容。我修生活禪,經常會有人問我,禪究竟有沒有神通? 有沒有神通?我只能笑而不答。什麼意思呢?他們都善於把一個問題,從一個整體,拆解成無數個細節,然後,又能把這些細節,靈活運用到一氣呵成的整體動作中去。所以,神一樣的企業家或者創業者,都是有自己的思維框架的。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增長框架,產品型增長與增長型產品。
  • 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但就是做不好:底層邏輯是什麼
    首先說接受思想,你聽過別人說的一個道理,就比如從小家長老師教育我們的「做事要認真,不要三心二意」,這是一句正確的不能再正確的話,你接受嗎,你真的接受嗎?其實很多人只是認同這個道理,就像說地球是圓的一樣,之後呢,沒有之後了,這話就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在你的腦子裡消失了,然後等到下一個人跟你再說一遍。
  • 廣告的底層邏輯:客戶認知看板、廣告運營五步法、廣告投放九策略
    今天從認知心理學的視角,來解析一下廣告的底層邏輯。為什麼要做廣告?廣告的本質是什麼?廣告的本質是傳播和轉化。通常,廣告=傳播學+營銷學。這裡需要格外注意:大眾認知的缺點就是產品同質化競爭。把品牌去掉,換成另一個品牌,完全感覺不到有什麼差別。所以,大眾認知的要點就是要建立品類區隔,就是我在這個品類中,與其它的對手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這個非常重要。
  • 「委曲求全是人生最偉大的美德」,任正非:年輕人應該學習兩個人
    到了辦事處看不起維修工作,就急著要做市場,要當副主任、主任,結果什麼也沒幹好,理想也沒實現。」1994年,隨著華為自己研發的C&C08萬門機大獲成功,公司也開始迅猛發展,華為每年都有千軍萬馬湧進來,其中大多是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