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桂系軍閥和晉系軍閥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北系軍閥。為何是西北系軍閥呢?因此,此路軍閥的控制區以西北為主。在西北系軍閥鼎盛時期,先後控制了青海省、甘肅省、陝西省、河南省、山東省等6個省,從東到西一字排開。那麼,西北系軍閥到底擁有多少兵力?為何會迅速敗亡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各路軍閥情況。1912年,已經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我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階段。起初,大規模混戰並沒有開始。因為全國名義上在北洋軍閥集團的控制之下,各地小軍閥們還必須給北洋集團面子。但在1916年之後,北洋軍閥集團的大首領去世以後,再也沒有強有力的人物控制局面。北洋軍閥內部也開始分崩離析,分為了直系軍閥和皖系軍閥。兩大派系相互內鬥、混戰,這屬於北洋內部的鬥爭。
在北方地區,除了直系軍閥和皖系軍閥以外,還有晉系軍閥和奉系軍閥。晉系軍閥的主要控制區是山西省,奉系軍閥的主要控制區是東北三省,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講過這兩個軍閥的問題。除了上述大軍閥之外,還有鎮嵩軍集團盤踞河南省的西部地區,不過勢力並不大。南方地區的軍閥派系更複雜,分為了桂系軍閥、粵系軍閥、川系軍閥、滇系軍閥、黔系軍閥等等。其實,與北方軍閥相比,南方各路軍閥的勢力明顯弱一些。請注意,在軍閥混戰開始之後,當時根本沒有西北系軍閥。因為,西北系軍閥起家時間晚。
西北系軍閥在20年代初期才逐步崛起,起初,西北系軍閥隸屬於直系軍閥。但是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西北系軍閥反戈一擊,間接導致了直系軍閥的戰敗。隨後,奉系軍閥統帥大批東北官兵入關。在這一階段,西北系軍閥開始擴大自己的勢力,成為了北方地區的一路諸侯。此時,西北系軍閥以及達到了20多萬軍隊,與北方的奉系、晉系、直系軍閥,形成了四足鼎立的模式。
但形勢急轉直下,奉系軍閥入關以後,先後控制了河北省、山東省等大片地區,並且與晉系、直系軍閥達成了和解。直系軍閥甚至與奉系軍閥,組建了聯合政權。三大軍閥集團開始夾擊西北系軍閥,西北系軍閥腹背受敵,開始迅速敗亡。請注意,西北系內部也是問題重重。由於自己的勢力飛速擴大,西北系軍閥收編了其他軍閥很多部隊,造成了內部派系林立、編制雜亂。此外,西北系軍閥缺少自己的嫡系部隊,根本無法維持局面。因此,在第一次敗亡之後,西北系軍閥不得不出國,等待下一個機會。不得不說,機會很快就來了。
1926年,南方的北伐戰爭開始了。在半年的時間裡,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了長江流域,進駐上海、武漢等大城市。與此同時,西北系軍閥返回西北,收羅舊部,在外力的援助下,重新建立了西北集團。隨著北伐戰爭節節勝利,西北系軍閥、晉系軍閥陸續加入進來,夾擊奉系軍閥。由此可見,軍閥們之間根本沒有什麼友誼可言,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由於遭到了各路軍閥的夾擊,奉系軍閥敗退東北地區。老帥去世以後,少帥要忙的事情很多。
隨著奉系軍閥的敗退,整個北方地區需要重新洗牌,逐步形成了四大軍閥並立的局面。其中,晉系軍閥控制了河北省、山西省、綏遠省等地。桂系軍閥的地盤在南方,主要是兩湖、兩廣地區。至於西北系軍閥,在2年時間裡,勢力迅速膨脹。在鼎盛時期,控制了寧夏、青海、甘肅、陝西、河南、山東等6個省。西北系軍閥下轄了9個軍和2個騎兵軍團,總兵力達到了42萬多人。從總兵力來看,僅次於當時的朝廷。不過,和第一次擴張之後一樣,西北系軍閥內部的問題很多,龐大而不強大的局面,很難維持長久。
由於利益不均衡,1930年,四大軍閥上演了中原大戰,總計有上百萬軍隊參與。西北系軍隊是進攻的主力,西北系軍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作戰兇悍,但裝備太差、進攻後勁不足。最終,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奉系軍閥在一系列的許諾和拉攏下,率領20萬精銳入關助戰,三大軍閥迅速戰敗。晉系軍閥和桂系軍閥雖然都元氣大傷,但主體力量和地盤還在。西北系集團則直接土崩瓦解,擁有40多萬大軍的龐大集團,為何會迅速瓦解呢?
第一,對方採用了離間計,在一系列高官厚祿之下,西北系的幾位大將先後倒戈,致使西北系遭受重創。第二,西北系首領採用了封建家長的高壓式管理,部將們的怨氣很重。出現了出工不出力的情況,一旦戰敗,迅速投降或者倒戈。第三,西北系內部的派系太多,根本不是一個整體,出現戰敗跡象以後,迅速分崩離析。因此,在中原大戰之後,晉系和桂系元氣大傷,西北系直接土崩瓦解。最關鍵的問題是中原大戰之後,各路軍閥的勢力開始再次重新洗牌,西北系軍閥根本沒有第三次崛起的機會。
西北系集團土崩瓦解之後,西北系軍閥下轄的軍隊,被打散編入了各個部隊之中。其實,認真的說,30年代中期,控制華北地區的第29路軍集團,屬於西北系一脈。不過,已經自成體系,與原來的西北系不是一回事。從第一次的20多萬兵力,到第二次的40餘萬兵力,再到土崩瓦解,先後不到10年時間。關於軍閥混戰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