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西北軍閥馬步芳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西北王胡宗南。認真地說,胡宗南、湯恩伯等人,是蔣介石的主要打手之一,一直唯蔣介石馬首是瞻。從1938年開始,胡宗南就長期駐紮西北,直到西北野戰軍席捲大西北以後,胡宗南才逃往四川地區。盤踞西北長達11年時間,那麼,西北王胡宗南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胡宗南崛起的經過。1896年5月12日,胡宗南出生於寧波鎮海縣陳家埔朱家塘樓。從家庭條件來說,胡宗南家屬於小地主或者富農家庭。因此,胡宗南的成長中,一直在讀書,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疾苦。1915年,20歲的胡宗南畢業以後,按照父親的安排,留在老家,成為了一名教師。而且幹了8年多時間,如果不出意外,胡宗南的人生不會有什麼波瀾。請大家注意當時的大時代,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各路軍閥你方唱罷我登臺,百姓們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20年代前期,著名的黃埔軍校建立了,全國各地眾多的有志青年紛紛南下,報考黃埔軍校。例如在解放軍部隊當年的將帥中,就有不少是黃埔科班出身。當時,已經29歲的胡宗南也離家南下。按照現代的觀念,三十而立,30歲的人應該追求穩定了。不過,胡宗南的條件,根本達不到黃埔軍校的標準。胡宗南的身高只有1.6米,而且已經29歲了。黃埔軍校的最高年齡是25歲,對此,胡宗南進行了極為慷慨激昂地反駁,這個反駁正好被當時黃埔軍校二把手廖仲愷聽到。廖仲愷破格同意胡宗南參加考試,胡宗南的文化成績,自然沒有問題,順利考入了黃埔軍校。
在黃埔軍校期間,胡宗南的表現非常出眾,出現了「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的說法。當時,擔任校長的蔣介石,地位並不算非常高。在地位排名中,估計排不到前五位。蔣介石深知槍桿子的重要性,開始在黃埔軍校中,拉攏、組建自己的親信團體。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距離胡宗南家並不算遠。就這樣,蔣介石與胡宗南出現了「師生加老鄉」的關係。胡宗南徹底投靠了蔣介石,並且逐步成為了蔣介石的主要打手之一。在北伐戰爭期間,胡宗南得到了蔣介石的一再提拔,先後擔任了團長、旅長、師長等官職。
由於自己屬於蔣介石的心腹,所在的部隊也是王牌嫡系部隊。30年代中期,紅軍長徵以後,胡宗南率領第1師開赴甘肅,圍堵陝北根據地。在此期間,在蔣介石的默許和支持下,雖然胡宗南的部隊僅僅是一個師的番號,卻不斷招兵買馬,兵力達到了三四萬人。截至1936年,胡宗南的第1師被擴編為第1軍,總計下轄了2個師、4個旅、8個團。從這個時候開始,第1軍(尤其是第1師)成為了胡宗南的基本部隊。作戰的時候,好處必須給第1師,例如進入延安的時候,胡宗南命令其他部隊原地待命,必須讓第1師先進入。
1937年,抗戰爆發以後,胡宗南曾經率領第1軍從甘肅開赴東南。先後,經歷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在日本軍隊佔領河南省會開封、交通樞紐鄭州以後,局勢迅速惡化。胡宗南被提升為第17軍團軍團長,部隊駐紮在西安,負責鎮守關中。第一,防止日本軍隊挺進關中。第二,防止陝北進一步擴大根據地。第三,防止青寧二馬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從1938年開始,胡宗南開始主政西北。因此,被稱為西北王。隨著戰爭局勢的變化,胡宗南的第17軍團,擴編了5個軍。蔣介石對胡宗南非常照顧,調撥了大量的裝備和物資,例如著名的德國榴彈炮,優先裝備了胡宗南的部隊。
第17軍團改編為第34集團軍以後,兵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進一步增加。胡宗南的第34集團軍,下轄了第1軍、第16軍、第90軍、第76軍、第42軍、第71軍、第27軍、第12軍、新7軍,總計9個軍的強大機動兵力。此外,還下轄了一個騎兵師。1944年,胡宗南被蔣介石提升為第1戰區司令官。由於同一年,日本軍隊剛剛佔領洛陽,試圖染指關中,第1戰區的責任非常中。因此,大量的部隊劃歸第1戰區指揮。那麼,當時的胡宗南,能夠指揮多少部隊呢?認真地說,足足好幾十萬人馬。
我們看一下第1戰區的部隊編制:第1軍、第16軍、第3軍、第90軍、第80軍、第36軍、第57軍、第17軍、第12軍、第13軍、第15軍、第27軍、第40軍、第38軍、第85軍、第78軍、第89軍、第96軍、暫編第1軍、暫編第9軍、暫編第15軍、騎兵第2軍。總計613942人,即便是存在空額的問題,最少也有50多萬人馬。在各個戰區的兵力中,胡宗南的兵力堪稱之最,管轄區包括了陝西、寧夏、青海、新疆、甘肅等地區。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以後,由於作戰需要,西北地區的很多部隊,被陸續調往了各個戰場。
即便如此,胡宗南仍然下轄了4個軍、20個旅、55個團的強大兵力,再加上地方部隊、後勤部隊等,胡宗南能夠指揮的兵力,仍然有30多萬。當時,西北野戰軍只有兩三萬兵力,不足胡宗南的十分之一。但是,彭德懷元帥對胡宗南的評價並不高,認為「這個人志大才疏。」1947年,胡宗南雖然氣勢洶洶地佔領了延安,卻僅僅是一座空城。彭德懷元帥率領兵力處於明顯劣勢的西北野戰軍,與胡宗南的30多萬大軍,進行了反覆較量。在宜川戰役、青化砭戰役,洋馬河戰役,蟠龍戰役、沙家店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胡宗南一敗再敗。
1948年,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在作戰過程中,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越打越壯。在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之後,胡宗南率領殘部退守陝西漢中一帶,試圖伺機染指關中。結果在扶眉戰役中,一口氣損失了4萬多人馬。根本在陝南站不住腳,不得不撤往四川固守。當時,第二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已經挺進了大西南。最終,在各個野戰軍的不斷打擊下,胡宗南集團全軍覆沒、土崩瓦解。1950年3月,喪失了所有地盤的胡宗南,狼狽逃走。蔣介石對胡宗南也是一肚子埋怨,評價「給他多少部隊,打光多少部隊,」關於近代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