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王胡宗南,蔣介石的三大打手之一,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2020-12-26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西北軍閥馬步芳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西北王胡宗南。認真地說,胡宗南、湯恩伯等人,是蔣介石的主要打手之一,一直唯蔣介石馬首是瞻。從1938年開始,胡宗南就長期駐紮西北,直到西北野戰軍席捲大西北以後,胡宗南才逃往四川地區。盤踞西北長達11年時間,那麼,西北王胡宗南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胡宗南崛起的經過。1896年5月12日,胡宗南出生於寧波鎮海縣陳家埔朱家塘樓。從家庭條件來說,胡宗南家屬於小地主或者富農家庭。因此,胡宗南的成長中,一直在讀書,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疾苦。1915年,20歲的胡宗南畢業以後,按照父親的安排,留在老家,成為了一名教師。而且幹了8年多時間,如果不出意外,胡宗南的人生不會有什麼波瀾。請大家注意當時的大時代,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各路軍閥你方唱罷我登臺,百姓們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20年代前期,著名的黃埔軍校建立了,全國各地眾多的有志青年紛紛南下,報考黃埔軍校。例如在解放軍部隊當年的將帥中,就有不少是黃埔科班出身。當時,已經29歲的胡宗南也離家南下。按照現代的觀念,三十而立,30歲的人應該追求穩定了。不過,胡宗南的條件,根本達不到黃埔軍校的標準。胡宗南的身高只有1.6米,而且已經29歲了。黃埔軍校的最高年齡是25歲,對此,胡宗南進行了極為慷慨激昂地反駁,這個反駁正好被當時黃埔軍校二把手廖仲愷聽到。廖仲愷破格同意胡宗南參加考試,胡宗南的文化成績,自然沒有問題,順利考入了黃埔軍校。

在黃埔軍校期間,胡宗南的表現非常出眾,出現了「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的說法。當時,擔任校長的蔣介石,地位並不算非常高。在地位排名中,估計排不到前五位。蔣介石深知槍桿子的重要性,開始在黃埔軍校中,拉攏、組建自己的親信團體。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距離胡宗南家並不算遠。就這樣,蔣介石與胡宗南出現了「師生加老鄉」的關係。胡宗南徹底投靠了蔣介石,並且逐步成為了蔣介石的主要打手之一。在北伐戰爭期間,胡宗南得到了蔣介石的一再提拔,先後擔任了團長、旅長、師長等官職。

由於自己屬於蔣介石的心腹,所在的部隊也是王牌嫡系部隊。30年代中期,紅軍長徵以後,胡宗南率領第1師開赴甘肅,圍堵陝北根據地。在此期間,在蔣介石的默許和支持下,雖然胡宗南的部隊僅僅是一個師的番號,卻不斷招兵買馬,兵力達到了三四萬人。截至1936年,胡宗南的第1師被擴編為第1軍,總計下轄了2個師、4個旅、8個團。從這個時候開始,第1軍(尤其是第1師)成為了胡宗南的基本部隊。作戰的時候,好處必須給第1師,例如進入延安的時候,胡宗南命令其他部隊原地待命,必須讓第1師先進入。

1937年,抗戰爆發以後,胡宗南曾經率領第1軍從甘肅開赴東南。先後,經歷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在日本軍隊佔領河南省會開封、交通樞紐鄭州以後,局勢迅速惡化。胡宗南被提升為第17軍團軍團長,部隊駐紮在西安,負責鎮守關中。第一,防止日本軍隊挺進關中。第二,防止陝北進一步擴大根據地。第三,防止青寧二馬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從1938年開始,胡宗南開始主政西北。因此,被稱為西北王。隨著戰爭局勢的變化,胡宗南的第17軍團,擴編了5個軍。蔣介石對胡宗南非常照顧,調撥了大量的裝備和物資,例如著名的德國榴彈炮,優先裝備了胡宗南的部隊。

第17軍團改編為第34集團軍以後,兵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進一步增加。胡宗南的第34集團軍,下轄了第1軍、第16軍、第90軍、第76軍、第42軍、第71軍、第27軍、第12軍、新7軍,總計9個軍的強大機動兵力。此外,還下轄了一個騎兵師。1944年,胡宗南被蔣介石提升為第1戰區司令官。由於同一年,日本軍隊剛剛佔領洛陽,試圖染指關中,第1戰區的責任非常中。因此,大量的部隊劃歸第1戰區指揮。那麼,當時的胡宗南,能夠指揮多少部隊呢?認真地說,足足好幾十萬人馬。

我們看一下第1戰區的部隊編制:第1軍、第16軍、第3軍、第90軍、第80軍、第36軍、第57軍、第17軍、第12軍、第13軍、第15軍、第27軍、第40軍、第38軍、第85軍、第78軍、第89軍、第96軍、暫編第1軍、暫編第9軍、暫編第15軍、騎兵第2軍。總計613942人,即便是存在空額的問題,最少也有50多萬人馬。在各個戰區的兵力中,胡宗南的兵力堪稱之最,管轄區包括了陝西、寧夏、青海、新疆、甘肅等地區。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以後,由於作戰需要,西北地區的很多部隊,被陸續調往了各個戰場。

即便如此,胡宗南仍然下轄了4個軍、20個旅、55個團的強大兵力,再加上地方部隊、後勤部隊等,胡宗南能夠指揮的兵力,仍然有30多萬。當時,西北野戰軍只有兩三萬兵力,不足胡宗南的十分之一。但是,彭德懷元帥對胡宗南的評價並不高,認為「這個人志大才疏。」1947年,胡宗南雖然氣勢洶洶地佔領了延安,卻僅僅是一座空城。彭德懷元帥率領兵力處於明顯劣勢的西北野戰軍,與胡宗南的30多萬大軍,進行了反覆較量。在宜川戰役、青化砭戰役,洋馬河戰役,蟠龍戰役、沙家店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胡宗南一敗再敗。

1948年,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在作戰過程中,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越打越壯。在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之後,胡宗南率領殘部退守陝西漢中一帶,試圖伺機染指關中。結果在扶眉戰役中,一口氣損失了4萬多人馬。根本在陝南站不住腳,不得不撤往四川固守。當時,第二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已經挺進了大西南。最終,在各個野戰軍的不斷打擊下,胡宗南集團全軍覆沒、土崩瓦解。1950年3月,喪失了所有地盤的胡宗南,狼狽逃走。蔣介石對胡宗南也是一肚子埋怨,評價「給他多少部隊,打光多少部隊,」關於近代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胡宗南佔領延安僅1年,麾下兵力仍是西北野戰軍3倍,為何主動放棄
    ▲胡宗南在延安1947年3月11日,國民黨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在陝北洛川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按照蔣介石重點進攻的原則,集中麾下34個旅25萬人,圍攻陝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三路大軍反攻中原此時,由於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相繼挺進中原,豫西、大別山等地區連連告急,胡宗南所部先後被調走近10萬精銳支援其他戰場,加上在陝北佔領區域的不斷擴大,胡部兵力逐漸捉襟見肘
  • 胡宗南:從矮個子到西北王,戎馬一生,卻換來無能之輩四字
    此人便是胡宗南,此時飛機下面的地方,曾幾何時,還在胡宗南大軍的腳下,胡宗南也得到了「西北王」的美名。胡宗南是浙江寧波鎮海人,蔣介石的小老鄉。很多人可能都聽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年輕時候的胡宗南,跑去報考黃埔軍校,因為身高的不足一米六而被淘汰,後來遇到一個貴人,那人也是小個子,臉上還留有引人注目的兩撇鬍子,此人便是廖仲愷。
  • 原創揭秘;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是多少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先後成立了五個剿匪區,東北剿匪區(衛立煌),華北剿匪區(傅作義),華中剿匪區(白崇禧),徐州剿匪區(劉峙),西北剿匪區(胡宗南),每一個剿匪區兵力人數都達到30萬以上,有些剿匪區人數達到50萬,其實和我軍的五大野戰軍的編制差不多。
  • 胡宗南號稱「西北王」,曾經攻入延安,到臺灣後卻被彈劾通共
    有「西北王」之稱的胡宗南是蔣介石門下最受器重的一個人了,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同時又是浙江人,符合蔣介石收嫡系的「三大原則」,所以胡宗南很快就一路高升,成為了黃埔軍校畢業的學員中唯一一個戰區司令長官。
  • 彭德懷和胡宗南在西北「鬥法」,彭總三戰三捷,胡宗南進退維谷
    比如西北野戰軍保衛延安的任務,也是由彭德懷來完成的。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的全面進攻被粉碎後,即改為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3月13日,胡宗南以第一、第二十九兩個整編軍、十五個旅的十四萬兵力,分左右兩路,從洛川、宜川地區向延安大舉進犯。
  • 「西北王」與「青寧二馬」
    解放大西北 一野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是由原西北野戰兵團發展而來的。胡宗南 一野的主要對手之一:「西北王」胡宗南。
  • 西北的馬氏軍閥,盤踞青海省40年,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認真地說,與中原各地的軍閥相比,西北三馬的勢力和兵力,都遠遠不如中原的大軍閥們。但是,由於全國局勢動蕩,各路軍閥都無力染指西北地區。青海軍閥控制青海省和甘肅省部分地區,總計長達40年,那麼,青海軍閥手下到底擁有多少軍隊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西北地區軍閥與中原地區軍閥的差異。
  • 「西北王」胡宗南,為何逃往臺灣後被蔣棄用,死後連葬禮都沒錢辦
    說起「西北王」胡宗南,對近代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抗日戰爭初期,他避隱西北坐擁幾十萬的軍隊,而被稱為「西北王」,是蔣介石手下一隻猛虎。然而,在國軍大敗撤退到臺灣之後,他卻直接被蔣介石棄用了,不僅掛名了許多空職,竟然家境貧寒到連葬禮都沒錢辦成。
  • 「紅軍長徵最後一戰」, 胡宗南敗在了哪裡?
    而國民黨軍的胡宗南、毛炳文和王均等卻誤以為紅軍已經喪失了戰鬥力,所以窮追不捨,繼續向陝北保安一帶深入,欲尋找中共中央所在地。形勢萬分危急。當時,擔任紅軍總指揮的彭德懷將軍也深感問題之嚴重,在之前的幾次和國民黨軍交手中,他曾經率部於直羅鎮一舉殲滅了東北軍第109師牛元峰部,促使東北軍主帥張學良由跟隨蔣介石「剿共」轉變為謀求聯合抗日。
  • 毛主席去重慶,蔣介石來延安,這一去一來,蔣介石終於明白了什麼
    實際上,蔣介石亡我之心不死,其自恃擁有美國現代化武器裝備,根本不把中國共產黨放在眼裡,置全國人民的反戰的聲音於不顧,決意要發動內戰。 這時蔣介石的兵力,包括陸軍的正規軍、非正規軍,海軍、空軍、特種部隊以及後方機關、軍事院校,總數高達430萬人;而中國共產黨方面,只有61萬的正規軍、66萬的地方部隊和後方機關人員,總數127萬,雙方兵力對比懸殊。 因此,蔣介石有資格驕傲和自負。
  • 馬鴻逵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何能夠統治寧夏17年,位列西北五馬?
    所以從清朝末年開始,西北地區就形成了以甘肅河州諸馬為首的馬家軍。西北馬家軍崛起於陝甘之亂,憑藉投靠清廷而獲得官位,並從此在西北地區崛起。自此之後,西北馬家軍以血脈宗教為紐帶,以家族為傳承,一直在西北地區保持著相當的兵力和勢力。到民國時期也不例外,民國時期,趁著中華大地軍閥割據混戰不斷,西北諸馬更是趁機崛起,從一個二三流的軍事力量逐步崛起成統治西北數省的馬家軍集團。
  • 胡宗南:坐最後一架飛機離開大陸,戎馬一生,卻換來無能之輩四字
    此人便是胡宗南,此時飛機下面的地方,曾幾何時,還在胡宗南大軍的腳下,胡宗南也得到了「西北王」的美名。胡宗南是浙江寧波鎮海人,蔣介石的小老鄉。很多人可能都聽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年輕時候的胡宗南,跑去報考黃埔軍校,因為身高的不足一米六而被淘汰,後來遇到一個貴人,那人也是小個子,臉上還留有引人注目的兩撇鬍子,此人便是廖仲愷。
  • 雲南王的滇軍集團,控制雲南省18年,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從1927年到1945年,這位雲南王控制雲南省,長達18年。在鼎盛時期,甚至染指了廣西和貴州兩個省。那麼,雲南王龍雲到底擁有多少兵力,能夠割據、控制雲南省18年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聊聊近代軍閥混戰的起因。因為這段歷史與清朝末期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起初,清朝的武裝力量分為八旗軍和綠營軍兩個體系。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在國軍中有個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這句話牽扯到兩個人,一個是「西北王」胡宗南,另一個則是「金門王」胡璉。
  • 這三人,被稱為胡宗南系的三大參謀長,那他們的結局各是如何?
    國民黨中央軍內有三大派系,陳誠(土木)系、胡宗南系、湯恩伯系。胡宗南是國民黨軍中最受老蔣寵信的人,有「天子門生第一生」之稱,後成為「西北王」。胡宗南系,以第1師、第1軍為主要班底發展而來,到抗戰時期發展成為第8戰區及第34集團軍,抗戰勝利後,胡系更是掌控了五十餘萬兵力,勢力範圍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晉東南等地區。胡宗南系能如此強大,作為輔佐胡宗南的參謀長們也一定不會弱。今天龍叔就和大家聊聊被稱胡宗南系三大參謀長都是誰?後來的結局如何?
  • 如果蔣介石在解放時期,把這三個戰區,交由這三位名將管理會怎樣
    在解放時期著名的淮海戰役中,出現了這樣一段情景,作為國軍大佬,一貫喜歡搞獨裁統治的蔣介石竟然,在為選派誰鎮守徐州而苦惱,最後實在是無將可派的情況下,讓劉峙擔任徐州剿總司令。要知道這位劉峙可是一位擁有逃跑將軍之稱的將領,在打仗方面並不是很出色。
  • 北伐戰爭;國民革命軍擁兵10萬,那麼,北洋軍閥當時擁有多少兵力
    那麼,這場近代史上由蔣介石領導的北伐戰爭能否成功?要知道,當時國民革命軍面對的對手,是盤踞中國北方已久的北洋軍閥集團。而且這場戰役,雙方實力懸殊很大,國民革命軍只擁有八個軍,約10萬餘人。而對手的兵力人數可是國民革命軍的10倍。
  • 29軍集團控制河北省,下轄了4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今天,我們聊聊西北系軍閥的餘脈29軍集團。截止1936年,29軍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和河北省,下轄了4個師。那麼,29軍集團到底擁有多少兵力?認真的說,29軍集團堪稱兵強馬壯,自身的實力並不算差,算30年代的大軍閥之一。首先,我們需要聊聊近代軍閥混戰的起因。因為這段歷史與清朝末期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
  • 拔掉阻擋解放西北的長釘(蘭州戰役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仍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集團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盤踞西北的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部和退縮西南的白崇禧身上,企圖保住西北和西南地區,待機捲土重來。4月28日,毛澤東把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員兼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從太原前線召回北京,商討制定了「鉗馬打胡、先胡後馬」的戰略決戰方針。
  • 縱橫西北十多年的馬家軍,為何會被第一野戰軍殲滅
    馬家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馬家軍雖然投靠蔣介石,但是並不聽從蔣介石的調派,還是各自為政,當自己的土皇帝,當時我軍的西北野戰軍正面和要胡宗南作戰,還要擔心被馬家軍偷襲,一度讓西北野戰軍首尾不顧,這樣的局面終於在1949年發生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