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逵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何能夠統治寧夏17年,位列西北五馬?

2021-02-13 鳶飛九天

民國時期,諸侯遍地,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在諸多割據一地的軍閥之中,有大字不識一個的草頭王;也有軍校出身的科班生;有大世家大族出身的富二代;也有白手起家的梟雄。

軍閥割據

不過,民國時期軍閥雖多,但是絕大多數都屬於「創一代」,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的地盤兒和軍隊都是自己一手建立的,不過,凡事都有例外。

民國時期,也有不少軍閥的地盤和軍隊並非自己一手創立,而是繼承而來的,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少帥」張學良。而除了張學良之外,西北五馬,也是這樣的情況。

中國西北地區雖然地域廣闊,但是由於環境惡劣,人煙稀少,因此很少天下成為紛爭的重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西北地區就一片寧靜,恰恰相反,從清朝末年開始,西北地區就從未平靜下來。

中原大戰三巨頭

丁卯奇荒,同治之亂,都使得本就貧瘠的西北地區人民生活更加苦難。當然,同樣由於西北地區惡劣的環境,西北地區的紛爭遠沒有中原等富庶地區那麼激烈,這就給軍閥的傳承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所以從清朝末年開始,西北地區就形成了以甘肅河州諸馬為首的馬家軍。西北馬家軍崛起於陝甘之亂,憑藉投靠清廷而獲得官位,並從此在西北地區崛起。

自此之後,西北馬家軍以血脈宗教為紐帶,以家族為傳承,一直在西北地區保持著相當的兵力和勢力。到民國時期也不例外,民國時期,趁著中華大地軍閥割據混戰不斷,西北諸馬更是趁機崛起,從一個二三流的軍事力量逐步崛起成統治西北數省的馬家軍集團。

西北五馬之馬鴻逵

到了國民黨統治時期,西北馬家軍逐漸發展成大名鼎鼎的西北五馬,他們分別是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馬鴻賓、馬仲英。這其中,尤其以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的實力最強,地盤最廣。而馬鴻逵由於佔據甘肅長達17年之久,因此,他也被稱為民國寧夏王。

如同民國時期所有的馬家軍將領一樣,馬鴻逵也出生於甘肅河州馬氏家族。他的父親馬福祥得益於父親馬千齡和哥哥馬福祿的餘蔭,早在清朝末年時就曾擔任靖遠協副將、西寧鎮總兵兼馬步第二標統等職。

而在民國成立之後,馬福祥更曾先後擔任寧夏鎮總兵、綏遠都統、國民政府委員、青島市市長、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職務。因此,正是得益於馬福祥屢次身居要職,作為長子的馬鴻逵一出生就堪稱一帆風順。

馬福祥

自幼頑劣、不愛讀書的馬鴻逵雖然屢次令馬福祥十分失望,但是在他12歲的時候,馬福祥依然為他買了一個知縣的虛缺。民國成立之後,馬鴻逵先是被父親安排在昭武軍中擔任幫帶,1914年,馬鴻逵被袁世凱留在北京當起了侍衛。

袁世凱死後,馬鴻逵返回寧夏。1920年,馬福祥在擔任綏遠督統期間成立了第5混成旅,而作為長子的馬鴻逵,則成為這個旅的旅長。

雖然這個由土匪、地主武裝、宗教勢力組成的混成旅十分混亂,幾乎與烏合之眾無異,但是,這畢竟是馬鴻逵第1次掌握的一支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而這個混成旅,也成為馬鴻逵起家的老本兒。

馬鴻逵

不過,雖然擁有了一定的勢力,但是,僅憑一個混成旅,遠不足讓馬鴻逵、馬福祥父子在亂世之中笑傲群雄。

因此,在軍閥混戰之中,馬鴻逵父子曾投靠直系軍閥吳佩孚,被委任為討逆軍前敵副總指揮兼綏遠援軍司令,參與北洋軍閥混戰,也曾歸入馮玉祥的麾下,而不敢有絲毫怨言。

1927年,馮玉祥的西北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而馬福祥父子所擁有的部隊則被編為第2集團軍第4軍,毫不意外的,馬鴻逵成為這個軍的軍長。

馬鴻逵

不過,雖然有了一個軍的番號,但實際上馬鴻逵所屬的部隊人數並不多,戰鬥力更乏善可陳。1929年,馮玉祥和蔣介石之間的蔣馮大戰爆發。麾下部隊被縮編為暫編第17師的馬鴻逵對於軍隊人數和官位下降十分不滿,因此,他選擇和石友三、韓復榘一起叛馮投蔣。

戰爭之時馬鴻逵的倒戈自然令蔣介石十分開心,他對於馬鴻逵禮遇有加,如同千金馬骨一般,將馬鴻逵任命為鄭州警備司令,所屬部隊也被改編為陸軍第2師,後又改為陸軍第11軍。

1930年,率部參加中原大戰的馬鴻逵由於奉蔣介石命攻克泰安,被蔣介石任命為討逆軍第十五路軍總指揮,當時的第十五路軍下轄兩個師。

蔣介石

中原大戰結束之後,雖然蔣介石取得了極為輝煌的勝利,但是,忙於圍剿紅軍,又對西北地區鞭長莫及的蔣介石,決定將馬福祥、馬鴻逵作為控制西北地區的觸手。

因此,在徵詢馬福祥的意見之後,他將馬福祥的侄子馬鴻賓任命為甘肅省主席,馬鴻逵則為寧夏省主席。然而,馬鴻逵對於父親重視馬鴻賓的舉措十分不滿,並未就任寧夏省主席之位。他一直率部留在河南,並曾奉命進攻鄂豫邊蘇區。

1932年9月,馬鴻逵再次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寧夏省政府主席。此時,馬鴻逵的父親馬福祥已去世,因此,在中原並無立足之地的馬鴻逵決定接受任命,返回西北老家。

民國寧夏地圖

不過,雖然已經將其任命為省政府主席,但蔣介石並沒有允許馬鴻逵將所屬部隊全部帶走,馬鴻逵麾下的第15路軍一共擁有1個師5個旅的兵力,而蔣介石只允許他帶兩個團的兵力前往寧夏上任。

在這種情況之下,並無反抗能力的馬鴻逵將全軍挑選出素質最為優異的青壯編為一個獨立旅和一個特務團,前往寧夏上任。

然而,就任寧夏省主席之位之後,馬鴻逵並沒有過上高枕無憂的土皇帝生活,相反,還沒確立對寧夏統治超過一年,擁兵7萬餘人的軍閥孫殿英就開始率大軍開赴寧夏,計劃前往青海地區。

孫殿英

因為,當時孫殿英的職位為青海西區屯墾督辦。而蔣介石之所以給孫殿英這個職位,目的更是昭然若揭,因為他想將讓孫殿英和西北諸馬拼個兩敗俱傷,從而漁翁得利。

對於馬鴻逵而言,孫殿英的目的地雖然是青海,但是前往青海的路上,必經之地卻是寧夏。因此,為了保護自己的地盤,也為了馬家軍共同的利益,馬鴻逵被迫率部與孫殿英展開激戰。

當然,由於孫殿英的到來威脅到了所有馬家軍的利益,阻擋孫殿英進軍青海並不只有馬鴻逵一個人。當時,馬鴻逵集結了自己所有的兵力第15路軍三個獨立旅、兩個騎兵團、一個特務團和一個教導團,總兵力約2萬餘人。

馬家軍

其他馬家軍軍閥部隊還有馬鴻賓第35師1萬餘人,再加上青海馬步芳、馬步青所部11000餘人,總計約4萬餘人,與孫殿英部在寧夏等地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終,四馬拒孫之戰,以馬家軍的勝利宣布告終。

從此之後,馬鴻逵徹底坐穩了寧夏省主席之位,集寧夏軍政大權於一身的馬鴻逵,儼然就是寧夏說一不二的土皇帝。他將寧夏當做家族傳承的地盤兒,對於軍隊更是不容他人絲毫染指。

例如,他將自己十一軍軍長的職務交給了次子馬敦靜,他的孫子馬家驊剛滿18歲,就成為了上校團長。

當然,對於軍閥而言,最為核心的依然是手下的軍隊,所以,馬鴻逵一直想方設法增強軍隊的人數,據不完全統計,在馬鴻逵統治寧夏的17年間,僅馬鴻逵抓的壯丁就超過10萬人。

馬鴻逵

而民國時期的寧夏省,最巔峰之時也才有12萬戶,也就是說,馬鴻逵在寧夏統治期間,幾乎每戶都會抓一名青壯年男子作為補充軍隊的壯丁。

這支軍隊也完全成了馬鴻逵統治寧夏的私人武裝力量。即便是8年抗戰期間,雖然馬鴻逵抽調過兩個旅到達綏西,但是,馬鴻逵的軍隊並沒有跟日寇打過多少仗。反倒是為了實現擴張地盤和權力的野心,馬鴻逵的武裝力量始終衝鋒在前。

1948年10月,國民黨在東北、華北等地節節敗退,此時的馬鴻逵卻做起了「西北王」的美夢。不過,隨著西北解放軍的進攻,馬家軍對西北的統治被徹底推翻,馬鴻逵仰仗作威作福的軍隊也被徹底消滅。

彭帥解放西北

而從1932年到1949年,統治寧夏長達17年之久的馬鴻逵,深知自身罪大惡極,所以,在解放軍解放寧夏之際,馬鴻逵乘坐飛機逃離寧夏。

而在馬鴻逵逃離時,隨行的除了他的親屬,還有大量搜刮的財物,據說,當時僅運送的黃金就高達七噸半,也可見統治寧夏十幾年馬鴻逵對於寧夏民眾的壓榨之狠,貪心之重。

相關焦點

  • 馬鴻逵在寧夏暴政徵兵往事
    是馬鴻逵徵兵暴政逼得老百姓傾家蕩產而無力反抗的自嘲,也是中衛人民對馬鴻逵徵兵暴政發自內心深處的血淚控訴。馬鴻逵對寧夏的統治,靠的是兵,「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這是馬鴻逵軍事專制統治的基本信條。兵是馬鴻逵的命根子,所以自1933年他當上寧夏省主席,到1949年被人民解放軍推翻,在統治寧夏的17年中,年年徵兵擴軍。
  • 「寧夏王」馬鴻逵
    :「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       馬鴻逵,西北軍閥「 四馬」之一,先依附馮玉祥,後投靠蔣介石,任寧夏省主席長達十七年,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被人稱為寧夏的「 土皇帝」。加授陸軍上將銜,曾獲得一等雲麾勳章,勝利勳章。抗戰時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7集團軍總司令,後任西北軍政副長官、西北行轅副主任。
  • 寧夏王馬鴻逵帶著7.5噸黃金逃往美國,晚年卻說:想回家了
    ——科林伍德(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92,閱讀約2分鐘民國歷史上,相對偏遠落後的西北地區先後出現了許多軍閥。其中,「西北四馬」廣為人知,即馬步青,馬步芳,馬洪斌,馬洪魁。四大軍閥統治西北十餘年,其中以寧夏「土皇帝」馬鴻逵最為著名。
  • 歷史鉤沉‖揭秘〖西北三馬結局〗之馬鴻逵Ⅱ
    負隅頑抗的馬鴻逵敗逃臺灣,最後為何無奈去了美國當寓公?儒將馬鴻賓,關鍵時刻又做出了怎樣的抉擇?本期歷史鉤沉為您講述:民國軍閥「西北三馬」之馬鴻逵的人生歸宿。馬鴻逵,字少雲,甘肅河州(今臨夏)人,1892年出生。1910年畢業於蘭州陸軍學校後,長期在其父親馬福祥統率的寧夏地方軍事集團供職。
  • 民國初期各軍閥的代表人物及控制範圍和兵力
    從清朝滅亡到新中國成立的這三十八年的時間裡,「民國政府」是名義上的中央政府形式上統治中國,實權則歸屬於控制中央政府的各軍閥。尤其在張學良將軍「東北易幟」前的十幾年時間裡(1912-1928),各大小軍閥連年混戰民不聊生,實力強勁的軍閥先後控制北京政府,成為民國政府的實際控制人。
  • 西北的馬氏軍閥,盤踞青海省40年,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認真地說,與中原各地的軍閥相比,西北三馬的勢力和兵力,都遠遠不如中原的大軍閥們。但是,由於全國局勢動蕩,各路軍閥都無力染指西北地區。青海軍閥控制青海省和甘肅省部分地區,總計長達40年,那麼,青海軍閥手下到底擁有多少軍隊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西北地區軍閥與中原地區軍閥的差異。
  • 「寧馬」馬鴻逵:帶3個老婆8噸黃金逃往美國,遺囑歸葬骸骨於故國
    而在這種混亂的大背景下,可以說有人在失敗,也有人在獲勝,甚至還有人在偷懶,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這位偷懶的大軍閥,西北四馬之一的馬鴻逵。 馬鴻逵,字少雲,1892年出生於寧夏河州(今臨夏)。年少時的馬鴻逵受到當時學習新思想浪潮的影響,便在很早之前就加入了同盟會。並且由於馬鴻逵家中世代習武,所以從小便追隨父親習武的馬鴻逵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
  • 西北「二馬」馬步芳、馬鴻逵最後的堪悲結局
    馬步芳的墓地      比較起來,馬鴻逵的際遇,似乎要差一些。      他於1949年9月住在重慶歌樂山下連家花園。寧夏解放之後,他處境艱難,只好稱病不出。到馬鴻逵出來送客時,蔣經國才過來應酬了幾句。蔣介石臨上車時,吩咐馬鴻逵到臺灣去。(馬振宇《逃離寧夏前後的馬鴻逵》)
  • 寧夏土皇帝馬鴻逵,帶著3個老婆和8噸黃金逃亡美國,結局怎樣?
    月13日,馬鴻逵席捲了9月份寧夏省政府經費總計1700餘兩黃金,其中包括得有全省官員的工資,登上了花費1700塊銀元包租的60人座的「空中行宮」式客機,帶著全家及自己的警衛等人由重慶飛往臺灣。馬鴻逵馬鴻逵是西北軍閥「四馬」之一,早年依附馮玉祥,後來則投靠了蔣介石。1933年初,馬鴻逵正式就任寧夏省主席;1936年9月,蔣介石授予他陸軍中將軍銜,從此在寧夏地區名聲大噪。
  • 胡宗南佔領延安僅1年,麾下兵力仍是西北野戰軍3倍,為何主動放棄
    3月13 日,國民黨軍兵分6路對陝甘寧邊區實施全面進攻,其中整編第1軍第1、27、90師共7 個旅組成左翼兵團,從宜川攻佔臨真、金盆灣等地,爾後沿金(盆灣)延(安) 大道突擊延安;整編29軍第17、36師和第15師135旅及38師一部共8個旅組成左翼兵團,從洛川進攻廊縣、甘泉等地,後沿鹹(陽)榆(林)公路向延安攻擊;寧夏省主席馬鴻逵所屬整編第
  • 抗戰中的馬鴻逵
    又將馬鴻逵的十五路軍和馬鴻賓的三十五師合編為第十七集團軍,以馬鴻逵為總司令,馬鴻賓為副總司令兼八十一軍軍長和綏西防守司令。      1940年1月,日寇為策應對華中方面的攻勢,以二十六師團為主力,向綏西五原、臨河進犯。      馬鴻逵部僅騎兵一旅與馬鴻賓的八十一軍在烏鎮、五原梅令廟一帶,進行抵抗,後撤至磴口、三盛公一帶。
  • 馬鴻逵趣事
    馬鴻逵,西北軍閥「 四馬」之一,任寧夏省主席長達十七年,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被人稱為寧夏的「土皇帝」。抗戰時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7集團軍總司令,後任西北軍政副長官、西北行轅副主任。二是,寧夏這個地方過去交通落後,生產極不發達,加上位置邊遠,一些礦產資源開發有限,馬鴻逵為了弄錢用於自己消費並養活軍隊,真正的信條就是他常說的一句話:「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他的一切活動無不是以「抓兵」、「抓權」、「刮錢」為目的展開的。他在寧夏辦了不少「工廠」, 「工廠」辦成後他就讓自己的老婆前去管理,必要的時候自己親自出馬。
  • 西安事變,「寧夏王」馬鴻逵通電倒填日期?中央軍將領豈能唱和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資料組曾經撰寫過一篇文章《馬鴻逵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內容大概:馬鴻逵擔心如果依附張學良、楊虎城,勢必遭到中央軍胡宗南、關麟徴等部進攻;又害怕張、楊得勢,自己地處西北,日子難過。所以事變數日未敢表明態度,後來得知何應欽就任「討逆軍」總司令,宋子文、宋美齡相繼赴陝的消息,方於12月16日倒填日期為12月13日,通電「討伐」西安。
  • 西北系軍閥控制了6個省,下轄9個軍,到底有多少兵力?
    今天,我們聊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北系軍閥。為何是西北系軍閥呢?因此,此路軍閥的控制區以西北為主。在西北系軍閥鼎盛時期,先後控制了青海省、甘肅省、陝西省、河南省、山東省等6個省,從東到西一字排開。那麼,西北系軍閥到底擁有多少兵力?為何會迅速敗亡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各路軍閥情況。1912年,已經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我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階段。
  • 西北王胡宗南,蔣介石的三大打手之一,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盤踞西北長達11年時間,那麼,西北王胡宗南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胡宗南崛起的經過。1896年5月12日,胡宗南出生於寧波鎮海縣陳家埔朱家塘樓。從家庭條件來說,胡宗南家屬於小地主或者富農家庭。因此,胡宗南的成長中,一直在讀書,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疾苦。
  • 馬鴻逵:攜帶7.5噸黃金出逃,死後魂歸中國
    1949年10月,原國民黨國民黨軍西北軍高級將領馬鴻逵逃到了臺灣,但他的生活並沒有平靜。郭寄嶠、馬步芳父子對其進行指控,認為他應該承擔起西北戰局大敗的重要責任。隨之,臺灣當局開始對他開展調查、撤職和處分。
  • 「西北三馬」的後半生
    1945年當選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1948年9月兼任西北軍政副長官。馬步芳家族統治青海40年,尤以馬步芳最為殘忍兇狠、荒淫橫暴,人稱「土皇帝」。1949年5月,華北、華東地區的戰爭形勢一日千裡,西北地區也解放在際。李宗仁一面在作倉皇南逃的準備,一面還強打精神與馬鴻逵共商改組西北軍政長官公署的計劃。
  • 縱橫西北十多年的馬家軍,為何會被第一野戰軍殲滅
    關注近代史的朋友們對馬家軍一定不會陌生,馬家軍指的是一直盤踞甘肅、寧夏、青海的軍閥,主要指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這支部隊主要以騎兵為主,在那個重武器缺乏的年代,騎兵的衝鋒是無敵的,馬家軍的偷襲和伏擊也讓各方勢力頭疼。
  • 馬鴻逵與銀川中山公園
    1939年7月,羅時寧大學畢業,經院長鄒樹文的推舉介紹(鄒樹文為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院長,馬鴻逵五姨太鄒德一的至親),羅時寧於1939年10月,手持介紹信,長途跋涉來到西北邊陲民國寧夏省城銀川。1940年1月,經民國寧夏省政府主席馬鴻逵批准,任命羅時寧為「中山公園」管理處主任兼農事試驗場場長。
  • 西北三馬,馬步芳逃往沙特,馬鴻逵逃去洛杉磯,此人留了下來,當了副...
    民國時期,青年、寧夏、甘肅三地皆被馬家軍控制,而這三地的主要代表人物則是馬鴻賓、馬鴻逵、馬步芳,在所有軍閥當中,只有馬家軍閥臭名最為昭著,因為他們有狠、毒、辣等特徵,對自己同胞痛下殺手,而且殺法極為兇殘,婦女被折辱至死,男的被虐殺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