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從矮個子到西北王,戎馬一生,卻換來無能之輩四字

2020-12-18 騰訊網

1950年3月27日,一架軍用運輸機悄悄地從西昌機場起飛,凌晨時西昌機場格外的寂靜,運輸機的引擎卻劃破了西昌的夜空,飛機上的人員望著天外的滿天星,心情卻是格外的沉重,後來歷史告訴我們,這是國民黨最後一架逃離大陸的運輸機,飛機將先飛去海南島,然後再去往臺灣。

最後一架飛機,裡面坐著的必然是一些國民黨大員,前天之前,他們還帶著殘軍在大西南遊蕩,做一些無謂的抵抗,現在,面對解放軍如山倒般的湧進大西南,解放在即,他們的末日也來了。

機上有一人神情格外的沉重,此人中等身材,微胖,身穿一身將官服,依然是眾人的頭。此人便是胡宗南,此時飛機下面的地方,曾幾何時,還在胡宗南大軍的腳下,胡宗南也得到了「西北王」的美名。

胡宗南是浙江寧波鎮海人,蔣介石的小老鄉。很多人可能都聽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年輕時候的胡宗南,跑去報考黃埔軍校,因為身高的不足一米六而被淘汰,後來遇到一個貴人,那人也是小個子,臉上還留有引人注目的兩撇鬍子,此人便是廖仲愷。

胡宗南拿著廖仲愷寫的一張字條,特許參加了接下來的考試,就這樣,胡宗南有些波折的帶著運氣進入了黃埔一期學習。

在黃埔一期中,胡宗南最大的收穫,也許就是結識了同為浙江人的蔣介石。這個胡宗南後來一直稱他為校長的人,提攜了他大半生,蔣介石一向喜歡用浙江人,親信中也多是浙江人,而胡宗南就是這批人之中的佼佼者。

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後,胡宗南跟著蔣介石東徵北戰。從第一師師長到第一軍軍長,後來又成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足見蔣介石對他的信任。淞滬會戰開始之前,胡宗南被任命為第17軍軍團長,成為黃埔系中,第一個成為軍團長的人。

淞滬會戰結束之後,胡宗南長期活躍在西北一帶,身上肩負著蔣介石交託的所謂特殊任務,那便是防共。面對黃河對面的敵人不打,而是專心的窩在一邊防自己人。胡宗南也招來不少罵名,蔣介石可不止在乎這些,在他看來,共似乎比日軍更需要防範。

既然這樣,胡宗南便也投其所好,一邊積極防共,一邊積極的擴充自己的力量,由於有黃河天險的保護,胡宗南的部隊,一直沒有和日軍發生大規模的戰鬥,同時胡宗南的防區之廣,到處都頭南下的流散的各路軍隊,胡宗南便乘此機會,大量的擴充自己的實力。到了抗戰後期,胡宗南手中已經握有五十萬的軍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然而解放戰爭的時候,解放軍專打的就是這些「王」。胡宗南的軍隊也很快隨著解放軍攻勢,迅速的瓦解。在敗退臺灣的時候,胡宗南已經由「西北王」變成了「光杆司令」了。

有了槍說話才能硬氣,這是胡宗南多年來懂得的道理,他知道,現在的他一無所有。沒有槍沒有炮,更沒有一兵一卒,去到臺灣,這個曾經蔣介石最愛的戰將,也會失寵。此情此景,或許是胡宗南自黃埔一路高歌一來,第一次感到失魂落魄,感到無所適從。

胡宗南到了臺灣之後,經歷很多人都有的被攻擊。俗話說虎落平陽被犬欺,胡宗南曾是不可一世的額「西北王」,當時自然是和不少人產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現在來到臺灣一無所有,自然成了這些人攻擊胡宗南的最好時候。

胡宗南這個時候的經歷,可以說是頗為曲折,有些人想他東山再起,有些人想他徹底的消失,在這旋渦之中,胡宗南跌跌撞撞的行走了一年。還是蔣介石伸出手來,拉了一把他這個昔日的愛將。

1951年九月開始,胡宗南再次出任軍職,他化名為「秦東昌」,帶兵駐守大陳島。這個時候的胡宗南早已經沒了以前的意氣風發,手裡的兵也更不是幾年之前的五十萬大軍,腳下的這個大陳島,也不能和之前的大西北相比了,總之一切都物是人非。

1953年五月底,對岸的解放軍再次出動,迅速攻下了羊嶼、雞山、大鹿山、小鹿山四島。蔣介石知道之後,自然是先心痛,然後是震怒。蔣介石當即命令胡宗南,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這個四個島拿回來。

昔日的西北王就帶著1600多人組成的國民黨軍官訓練團出發了。海面上集結了17艘軍艦,胡宗南乘坐著「陽」字號驅逐艦,開在最前面,準備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奪回四個島,好在蔣介石面前,拿回一些面子來。

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胡宗南帶著人衝上島,眼看就要拿回來,看著茫茫的大海,海面上又開來好幾艘軍艦,一看,是解放軍的援軍,此時不跑,等對方援軍靠近了,想跑都跑不了,保不齊這個昔日的「西北王」還會被抓,於是胡宗南大手一揮,撤退。

這一撤退可不好,解放軍乘勝追擊,直搗黃龍,把胡宗南的老巢也給端了,胡宗南的指揮部,大陳島也失守了,胡宗南帶著殘軍再次狼狽的回到了臺灣。

蔣介石看著帶著殘兵敗將回來的胡宗南,心中頓時對他失去了最後的一點信心,胡宗南對自己現在的表現也是感到羞愧,是呀!

胡宗南從黃埔出來,先是東徵然後是北伐,一生打過的仗無數,雖說也吃過敗仗,可是卻從沒沒有嘗過敗仗的滋味,現在胡宗南算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敗仗的滋味,他心灰意冷了。

胡宗南向蔣介石遞交了辭呈,這個時候的臺灣,已經幾乎被一群新人在做事,他的老對手陳誠現在也很受蔣介石的看中,胡宗南現在提出辭呈,也算是明哲保身之舉,現在走了還能給新人空出一個位置來,以後萬一有什麼事情發生,自己被別人絆倒了再走,那就不體面了。想著這一切,胡宗南親手把辭呈交給了蔣介石。

不料蔣介石一看,怒火中燒,竟大罵胡宗南是無能之輩。胡宗南仍由這位老校長罵,自己一聲不吭。挨蔣介石一頓罵,胡宗南最後還是在辭呈上面看到了「同意」二字。胡宗南就這樣,不是特別體面的,淡出了大家的視線。

在這之後,胡宗南就像消失了一般,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當有記者經過多方打聽,找到胡宗南的住處,想要採訪他時,胡宗南也是拒絕,甚至想要給他拍一張照片,胡宗南也是擺擺手拒絕。這個曾經的額「西北王」的晚年變得模糊起來。人們也漸漸的淡忘了胡宗南的存在。

1961年胡宗南出現了高血糖的症狀,第二年,病情進一步惡化,胡宗南不得不整日的出入醫院,慢慢的醫院成為了胡宗南最常去的地方。這個情況被蔣介石知道之後,他想起往事,派蔣經國代自己去看望了已經在病榻之中的胡宗南。

幾天之後,胡宗南又親自去看望胡宗南,師生二人,現在都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兩人自知此次見面之後,可能就是永別,談話間,胡宗南老淚縱橫,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四天之後的凌晨,胡宗南突發心臟病,以67歲的年齡告離人世間。幾天之後,蔣介石親臨祭奠現場,為胡宗南送上了「功著旂常」的輓聯。蔣介石還當場說了許多懷念的話,最後蔣介石還追封胡宗南為一級陸軍上將。

相關焦點

  • 胡宗南:坐最後一架飛機離開大陸,戎馬一生,卻換來無能之輩四字
    到了抗戰後期,胡宗南手中已經握有五十萬的軍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然而解放戰爭的時候,解放軍專打的就是這些「王」。胡宗南的軍隊也很快隨著解放軍攻勢,迅速的瓦解。在敗退臺灣的時候,胡宗南已經由「西北王」變成了「光杆司令」了。有了槍說話才能硬氣,這是胡宗南多年來懂得的道理,他知道,現在的他一無所有。
  • 「西北王」胡宗南,為何逃往臺灣後被蔣棄用,死後連葬禮都沒錢辦
    說起「西北王」胡宗南,對近代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抗日戰爭初期,他避隱西北坐擁幾十萬的軍隊,而被稱為「西北王」,是蔣介石手下一隻猛虎。然而,在國軍大敗撤退到臺灣之後,他卻直接被蔣介石棄用了,不僅掛名了許多空職,竟然家境貧寒到連葬禮都沒錢辦成。
  • 西北王胡宗南,蔣介石的三大打手之一,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西北軍閥馬步芳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西北王胡宗南。認真地說,胡宗南、湯恩伯等人,是蔣介石的主要打手之一,一直唯蔣介石馬首是瞻。從1938年開始,胡宗南就長期駐紮西北,直到西北野戰軍席捲大西北以後,胡宗南才逃往四川地區。
  • 胡宗南號稱「西北王」,曾經攻入延安,到臺灣後卻被彈劾通共
    有「西北王」之稱的胡宗南是蔣介石門下最受器重的一個人了,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同時又是浙江人,符合蔣介石收嫡系的「三大原則」,所以胡宗南很快就一路高升,成為了黃埔軍校畢業的學員中唯一一個戰區司令長官。
  • 戎馬一生 矢志不渝 開國中將黃新廷(侯玉田二女婿)
    這孩子就是黃新廷——最初,他的名字叫新亭,後來,洪湖來了共產黨後,才改名新廷,表達新的希望。1928年春,賀龍、周逸群領導荊江兩岸農民舉行了年關暴動,也在洪湖邊掀起了巨浪。黃新廷的父親黃登庸擔任農會負責人,黃新廷加入了共青團組織,並成了區裡的少年先鋒隊大隊長。從那時起,黃新廷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蘇區的革命鬥爭中,從此揭開了戎馬一生、矢志不渝的序幕。
  • 彭德懷和胡宗南在西北「鬥法」,彭總三戰三捷,胡宗南進退維谷
    彭大將軍一生戰功赫赫,一直戰鬥在艱苦的地區,在艱苦的環境和艱苦的條件下,承擔重要的任務。比如西北野戰軍保衛延安的任務,也是由彭德懷來完成的。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的全面進攻被粉碎後,即改為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3月13日,胡宗南以第一、第二十九兩個整編軍、十五個旅的十四萬兵力,分左右兩路,從洛川、宜川地區向延安大舉進犯。
  • 十個西北王比不上一個金門王為何給予胡璉如此高的評價?
    ——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659字,閱讀約2分鐘胡璉,陝西人,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他畢業於黃埔四期,陳誠是得力助手。民國後期與黃埔一期胡宗南並稱二胡。胡宗南稱霸西北時,被稱為西北王,但國民黨軍中流傳著十個西北王不如一個金門王的說法,這個金門王就是胡璉。胡璉畢業於黃埔四期,因北伐時戰功卓著,被調到陳誠十八軍。抗戰爆發前,胡璉任十八軍十一師六十六團團長。在淞滬會戰慘烈的羅店會戰中,胡璉多次組織敢死隊與敵人肉搏戰,有時一夜之間打退日軍十幾次進攻。
  • 戎馬一生的十大元帥之一, 彭德懷晚年自述平生的四大敗仗(下篇)
    圖:解放戰爭中的彭德懷第三次.解放戰爭之隴東戰役解放戰爭時期,西北野戰軍發起了西府戰役,長驅直入西北國民黨軍縱深。一舉攻克了胡宗南的後勤重鎮寶雞,繳獲了大量軍械輜重。被打急了眼的「西北王」胡宗南聯和青海軍閥馬步芳聯手反撲,集結重兵向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打了過來。情況危急,彭德懷命令主力迅速搶運物資,然後撤出寶雞轉移,然後在收復隴東,尋找機會在給敵軍致命一擊。當時第4縱隊警3旅,在杏林、扶風一帶阻擊裴昌會兵團,卻沒有擋住敵人。第4縱隊的司令員王世泰見勢不妙,居然率主力撤退,致使扶風、岐山接連失守!
  • 胡宗南佔領延安僅1年,麾下兵力仍是西北野戰軍3倍,為何主動放棄
    ——延安,「企圖在3—6個月時間內解決陝北問題,把中共中央和解放軍逐出西北」。1947年8月的沙家店戰役中,在西北戰場最活躍的第29軍36師鍾松部被殲滅6000餘人,兩個旅遭到重創,失去戰鬥力。雖然損失巨大,但胡宗南為了維護自己的「良將」形象,對蔣介石和南京國防部仍堅持「報喜不報憂」,結果西安綏靖公署部隊非但沒有得到任何補充,反而被當成「救火隊」四處抽調。
  • 「西北王」與「青寧二馬」
    一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晉綏野戰軍和晉綏軍區野戰縱隊,它們是為適應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的需要而成立的。194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西北野戰兵團,撤銷陝甘寧野戰集團軍番號,下轄第1、第2縱隊、教導旅和新編第4旅,共2.6萬餘人。
  • 戎馬一生馮劍平
    千餘年來,這裡英才輩出。為國為民戎馬一生不幸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馮劍平,就是被人們記頌至今的英雄之一。  馮劍平,1913年出生於河北省蔚縣,1932年考入宣化中學,求學期間接受馬列主義,投身革命。  1935年7月,馮劍平與進步同學秘密組織抗日同盟軍,發動學生呼應北平,聲援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 他雖一生戎馬,詩文也不差,一首千古絕唱家喻戶曉
    今天說的這首詩就是戚繼光的代表作,也基本上是他一生的寫照,全詩如下: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這首詩的名字叫馬上作。詩中通過他對自己一生戎馬生涯的回顧,表明了自己對國家的熱愛,以及不畏辛苦的壯懷之情。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我在一生轉戰南北,主要是為了報答皇帝對我的知遇之恩,不論是南國江畔的鮮花,還是北方邊境的荒草,都在笑我一生忙碌。南北驅馳,僅僅四個字,不僅寫出了自己轉戰南北,而且寫出了自己的忙碌之感。
  • 胡宗南連二馬 約面享堂會議
    到蘭州時,聽郭寄嶠談說,蔣介石、胡宗南於一九四九年三、四月間即已著眼於把青海、寧夏的二馬回軍放出來(蔣介石、胡宗南過去對二馬一向持抑制態度),使他們入陝協同胡宗南的部隊對解放軍作戰。張鍅他們到蘭州之後,郭寄嶠把馬鴻逵請到蘭州,要求由馬鴻逵親自去說馬步芳共同出兵。郭寄嶠承蔣介石、胡宗南指示並允許把西北的軍政全權都交給馬家。
  • 胡宗南濫招軍校學員,找中學生代考過關,不料臨時改考了軍事技能
    全面抗戰爆發後,胡宗南歷任第17軍團軍團長、第34集團軍總司令、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務,麾下掌握數十萬部隊,掌控著陝西、甘肅等西北多個省份,號稱「西北王」。白是新桂系將領,自然看不慣黃埔系的胡宗南,更要命的是白崇禧兼任著軍訓部長一職,有權管七分校。這天,白崇禧突然帶了一批考核官來到西安,準備對七分校學員進行考試甄別。胡宗南聞訊後非常焦急,他知道自己招收的這些老兵油子要論操槍開炮,的確有些本事,但身為軍校學員畢竟還要有文化知識,可這幫傢伙裡不少人估計連字都認不全。
  • 周子昆:戎馬一生為革命
    周子昆像。(資料照片)   周子昆,原名周維寬,字仲和。祖籍湖南,1901年出生於廣西桂林一個中學教員家庭。早年曾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在廣西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後,入桂軍劉震寰部當號兵,後任上士、事務長、排長。1925年6月投身革命,入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任班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任葉挺獨立團2營4連排長。
  • 【微黨課】第三十六講:戎馬一生的柔情速寫
    【微黨課】第三十六講:戎馬一生的柔情速寫 2020-12-07 0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三人,被稱為胡宗南系的三大參謀長,那他們的結局各是如何?
    國民黨中央軍內有三大派系,陳誠(土木)系、胡宗南系、湯恩伯系。胡宗南是國民黨軍中最受老蔣寵信的人,有「天子門生第一生」之稱,後成為「西北王」。胡宗南系,以第1師、第1軍為主要班底發展而來,到抗戰時期發展成為第8戰區及第34集團軍,抗戰勝利後,胡系更是掌控了五十餘萬兵力,勢力範圍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晉東南等地區。胡宗南系能如此強大,作為輔佐胡宗南的參謀長們也一定不會弱。今天龍叔就和大家聊聊被稱胡宗南系三大參謀長都是誰?後來的結局如何?
  • 「紅軍長徵最後一戰」, 胡宗南敗在了哪裡?
    01紅軍主力會師,胡宗南尾隨追擊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與紅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誌著長徵使命的勝利完成。
  • 戎馬一生的曹操名詩
    曹操一生的成就有很多。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戎馬一生為北方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不得不提的就是曹操在詩歌上的造詣。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除此之外,他的兒子曹植和曹丕和他並稱為三曹。曹操無疑是一位全才,能文能武。
  • 胡宗南興奮得一躍而起:共軍主力讓我逮著了!不料一戰被殲一個旅
    1947年3月,面對胡宗南的大軍進攻,西北解放軍主動撤離延安,讓胡宗南佔領了延安一座空城。胡宗南雖然沒放幾槍就佔領了延安,但是,解放軍主力幾乎沒受一點損傷。奇怪的是,胡宗南怎麼也找不到他們的蹤影了。胡宗南只好天天派飛機偵察,地面部隊也進行拉網式搜索,可還是不見西北解放軍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