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27日,一架軍用運輸機悄悄地從西昌機場起飛,凌晨時西昌機場格外的寂靜,運輸機的引擎卻劃破了西昌的夜空,飛機上的人員望著天外的滿天星,心情卻是格外的沉重,後來歷史告訴我們,這是國民黨最後一架逃離大陸的運輸機,飛機將先飛去海南島,然後再去往臺灣。
最後一架飛機,裡面坐著的必然是一些國民黨大員,前天之前,他們還帶著殘軍在大西南遊蕩,做一些無謂的抵抗,現在,面對解放軍如山倒般的湧進大西南,解放在即,他們的末日也來了。
機上有一人神情格外的沉重,此人中等身材,微胖,身穿一身將官服,依然是眾人的頭。此人便是胡宗南,此時飛機下面的地方,曾幾何時,還在胡宗南大軍的腳下,胡宗南也得到了「西北王」的美名。
胡宗南是浙江寧波鎮海人,蔣介石的小老鄉。很多人可能都聽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年輕時候的胡宗南,跑去報考黃埔軍校,因為身高的不足一米六而被淘汰,後來遇到一個貴人,那人也是小個子,臉上還留有引人注目的兩撇鬍子,此人便是廖仲愷。
胡宗南拿著廖仲愷寫的一張字條,特許參加了接下來的考試,就這樣,胡宗南有些波折的帶著運氣進入了黃埔一期學習。
在黃埔一期中,胡宗南最大的收穫,也許就是結識了同為浙江人的蔣介石。這個胡宗南後來一直稱他為校長的人,提攜了他大半生,蔣介石一向喜歡用浙江人,親信中也多是浙江人,而胡宗南就是這批人之中的佼佼者。
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後,胡宗南跟著蔣介石東徵北戰。從第一師師長到第一軍軍長,後來又成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足見蔣介石對他的信任。淞滬會戰開始之前,胡宗南被任命為第17軍軍團長,成為黃埔系中,第一個成為軍團長的人。
淞滬會戰結束之後,胡宗南長期活躍在西北一帶,身上肩負著蔣介石交託的所謂特殊任務,那便是防共。面對黃河對面的敵人不打,而是專心的窩在一邊防自己人。胡宗南也招來不少罵名,蔣介石可不止在乎這些,在他看來,共似乎比日軍更需要防範。
既然這樣,胡宗南便也投其所好,一邊積極防共,一邊積極的擴充自己的力量,由於有黃河天險的保護,胡宗南的部隊,一直沒有和日軍發生大規模的戰鬥,同時胡宗南的防區之廣,到處都頭南下的流散的各路軍隊,胡宗南便乘此機會,大量的擴充自己的實力。到了抗戰後期,胡宗南手中已經握有五十萬的軍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然而解放戰爭的時候,解放軍專打的就是這些「王」。胡宗南的軍隊也很快隨著解放軍攻勢,迅速的瓦解。在敗退臺灣的時候,胡宗南已經由「西北王」變成了「光杆司令」了。
有了槍說話才能硬氣,這是胡宗南多年來懂得的道理,他知道,現在的他一無所有。沒有槍沒有炮,更沒有一兵一卒,去到臺灣,這個曾經蔣介石最愛的戰將,也會失寵。此情此景,或許是胡宗南自黃埔一路高歌一來,第一次感到失魂落魄,感到無所適從。
胡宗南到了臺灣之後,經歷很多人都有的被攻擊。俗話說虎落平陽被犬欺,胡宗南曾是不可一世的額「西北王」,當時自然是和不少人產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現在來到臺灣一無所有,自然成了這些人攻擊胡宗南的最好時候。
胡宗南這個時候的經歷,可以說是頗為曲折,有些人想他東山再起,有些人想他徹底的消失,在這旋渦之中,胡宗南跌跌撞撞的行走了一年。還是蔣介石伸出手來,拉了一把他這個昔日的愛將。
1951年九月開始,胡宗南再次出任軍職,他化名為「秦東昌」,帶兵駐守大陳島。這個時候的胡宗南早已經沒了以前的意氣風發,手裡的兵也更不是幾年之前的五十萬大軍,腳下的這個大陳島,也不能和之前的大西北相比了,總之一切都物是人非。
1953年五月底,對岸的解放軍再次出動,迅速攻下了羊嶼、雞山、大鹿山、小鹿山四島。蔣介石知道之後,自然是先心痛,然後是震怒。蔣介石當即命令胡宗南,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這個四個島拿回來。
昔日的西北王就帶著1600多人組成的國民黨軍官訓練團出發了。海面上集結了17艘軍艦,胡宗南乘坐著「陽」字號驅逐艦,開在最前面,準備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奪回四個島,好在蔣介石面前,拿回一些面子來。
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胡宗南帶著人衝上島,眼看就要拿回來,看著茫茫的大海,海面上又開來好幾艘軍艦,一看,是解放軍的援軍,此時不跑,等對方援軍靠近了,想跑都跑不了,保不齊這個昔日的「西北王」還會被抓,於是胡宗南大手一揮,撤退。
這一撤退可不好,解放軍乘勝追擊,直搗黃龍,把胡宗南的老巢也給端了,胡宗南的指揮部,大陳島也失守了,胡宗南帶著殘軍再次狼狽的回到了臺灣。
蔣介石看著帶著殘兵敗將回來的胡宗南,心中頓時對他失去了最後的一點信心,胡宗南對自己現在的表現也是感到羞愧,是呀!
胡宗南從黃埔出來,先是東徵然後是北伐,一生打過的仗無數,雖說也吃過敗仗,可是卻從沒沒有嘗過敗仗的滋味,現在胡宗南算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敗仗的滋味,他心灰意冷了。
胡宗南向蔣介石遞交了辭呈,這個時候的臺灣,已經幾乎被一群新人在做事,他的老對手陳誠現在也很受蔣介石的看中,胡宗南現在提出辭呈,也算是明哲保身之舉,現在走了還能給新人空出一個位置來,以後萬一有什麼事情發生,自己被別人絆倒了再走,那就不體面了。想著這一切,胡宗南親手把辭呈交給了蔣介石。
不料蔣介石一看,怒火中燒,竟大罵胡宗南是無能之輩。胡宗南仍由這位老校長罵,自己一聲不吭。挨蔣介石一頓罵,胡宗南最後還是在辭呈上面看到了「同意」二字。胡宗南就這樣,不是特別體面的,淡出了大家的視線。
在這之後,胡宗南就像消失了一般,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當有記者經過多方打聽,找到胡宗南的住處,想要採訪他時,胡宗南也是拒絕,甚至想要給他拍一張照片,胡宗南也是擺擺手拒絕。這個曾經的額「西北王」的晚年變得模糊起來。人們也漸漸的淡忘了胡宗南的存在。
1961年胡宗南出現了高血糖的症狀,第二年,病情進一步惡化,胡宗南不得不整日的出入醫院,慢慢的醫院成為了胡宗南最常去的地方。這個情況被蔣介石知道之後,他想起往事,派蔣經國代自己去看望了已經在病榻之中的胡宗南。
幾天之後,胡宗南又親自去看望胡宗南,師生二人,現在都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兩人自知此次見面之後,可能就是永別,談話間,胡宗南老淚縱橫,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四天之後的凌晨,胡宗南突發心臟病,以67歲的年齡告離人世間。幾天之後,蔣介石親臨祭奠現場,為胡宗南送上了「功著旂常」的輓聯。蔣介石還當場說了許多懷念的話,最後蔣介石還追封胡宗南為一級陸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