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投名狀》,電影的主人公龐青雲,他千算萬算算錯了一點。他其實壓根就不信投名狀,也就是說他壓根不信什麼兄弟承諾,情義這玩意。相對趙姜二人的匪氣,他其實還是比趙姜二人有些道德意識,他打仗是為了做官為窮人做主,他殺路人納投名狀時是三兄弟中唯一一個有猶豫的人,因為他知道他殺的是路人,是窮人,是無辜者,這違背了他的理念,但又迫於無奈不得不為之,才有了那句告訴路人投胎來報仇,他不想這麼做,不想殺路人,但他又是一個可以為了實現目的,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願做的事的人。
從電影開頭,龐青雲承認自己裝死撿回一條命,他是一個可以為了實現目的忍辱負重之人,他其實也覺得裝死苟活有辱名聲但他不在乎,只有活下去才能翻身,他其實對殺害無辜窮人納投名狀也於心不忍,但他還是功利性戰勝了感性,選擇走上了這條無法回頭的路,所以,同樣,他也不喜歡殺降,但為了戰爭勝利,搶奪南京,他還是殺了。如果非要說三兄弟裡誰是好人,我寧願說龐青雲是好人,也不會認可趙姜二人是好人,但其實三人都不算好人。
所以需要提一下,電影院和網上的投名狀是閹割版,很多人看閹割版確實被誤導了自己的認識,建議看原版。與原版不同的地方都有哪些,一,搶錢搶糧搶娘們這句口號給改成了搶錢搶糧搶地盤,這點兒影響不大。主要被刪了兩段,第一段開頭,姜武陽被凌遲處死,足足演了五分鐘,很震撼很殘酷,所以慘遭和諧,導致看了閹割版的有些人還以為姜武陽最後沒死,他是最後的贏家。其實歷史上刺馬案的原型張紋祥也是被凌遲處死的。
第二段被刪除的也是本片的靈魂,直接導致閹割版的本片掉了一個檔次,就是對應片名的納投名狀情節,三兄弟抓了三個村口過路人,一人一刀捅死一個,算是納投名狀,這才是投名狀的意義所在,也就是三兄弟每個人都背上了血債,都成了有罪之人,別無其他路徑可走,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牢牢捆綁在一條戰船上,也就是片中的那句從此兄弟的命是命,其他人皆可殺。
這才是本片的靈魂和精髓所在,納投名狀是姜武陽提出的,他有想法,第一個衝上去殺人的是趙二虎,沒有絲毫猶豫,然後姜武陽也是一刀結果一個,把最後一個人丟給了龐青雲,由此可見,趙姜二人本來就是那種不在乎人命的匪,現在找機會把龐捆綁在一起,沒有絲毫猶豫,唯獨龐青雲不信投名狀,但呆在牆腳裡沒有其他路可走,也只能硬著頭皮幹了,臨了他還對被他殺之人說要他記住自己的臉,投胎再報仇,由此可見,龐青雲的內心對自己還是有所譴責的。今天為大家分享了電影《投名狀》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