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寧願說龐青雲是好人,也不會認可趙姜二人是好人

2020-12-23 一段安靜的旋律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投名狀》,電影的主人公龐青雲,他千算萬算算錯了一點。他其實壓根就不信投名狀,也就是說他壓根不信什麼兄弟承諾,情義這玩意。相對趙姜二人的匪氣,他其實還是比趙姜二人有些道德意識,他打仗是為了做官為窮人做主,他殺路人納投名狀時是三兄弟中唯一一個有猶豫的人,因為他知道他殺的是路人,是窮人,是無辜者,這違背了他的理念,但又迫於無奈不得不為之,才有了那句告訴路人投胎來報仇,他不想這麼做,不想殺路人,但他又是一個可以為了實現目的,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願做的事的人。

從電影開頭,龐青雲承認自己裝死撿回一條命,他是一個可以為了實現目的忍辱負重之人,他其實也覺得裝死苟活有辱名聲但他不在乎,只有活下去才能翻身,他其實對殺害無辜窮人納投名狀也於心不忍,但他還是功利性戰勝了感性,選擇走上了這條無法回頭的路,所以,同樣,他也不喜歡殺降,但為了戰爭勝利,搶奪南京,他還是殺了。如果非要說三兄弟裡誰是好人,我寧願說龐青雲是好人,也不會認可趙姜二人是好人,但其實三人都不算好人。

所以需要提一下,電影院和網上的投名狀是閹割版,很多人看閹割版確實被誤導了自己的認識,建議看原版。與原版不同的地方都有哪些,一,搶錢搶糧搶娘們這句口號給改成了搶錢搶糧搶地盤,這點兒影響不大。主要被刪了兩段,第一段開頭,姜武陽被凌遲處死,足足演了五分鐘,很震撼很殘酷,所以慘遭和諧,導致看了閹割版的有些人還以為姜武陽最後沒死,他是最後的贏家。其實歷史上刺馬案的原型張紋祥也是被凌遲處死的。

第二段被刪除的也是本片的靈魂,直接導致閹割版的本片掉了一個檔次,就是對應片名的納投名狀情節,三兄弟抓了三個村口過路人,一人一刀捅死一個,算是納投名狀,這才是投名狀的意義所在,也就是三兄弟每個人都背上了血債,都成了有罪之人,別無其他路徑可走,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牢牢捆綁在一條戰船上,也就是片中的那句從此兄弟的命是命,其他人皆可殺。

這才是本片的靈魂和精髓所在,納投名狀是姜武陽提出的,他有想法,第一個衝上去殺人的是趙二虎,沒有絲毫猶豫,然後姜武陽也是一刀結果一個,把最後一個人丟給了龐青雲,由此可見,趙姜二人本來就是那種不在乎人命的匪,現在找機會把龐捆綁在一起,沒有絲毫猶豫,唯獨龐青雲不信投名狀,但呆在牆腳裡沒有其他路可走,也只能硬著頭皮幹了,臨了他還對被他殺之人說要他記住自己的臉,投胎再報仇,由此可見,龐青雲的內心對自己還是有所譴責的。今天為大家分享了電影《投名狀》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會喜歡。

相關焦點

  • 《投名狀》:龐青雲是如何一步步做死,將一手好牌徹底打爛的
    龐青雲立威可是轉眼之間龐青雲碰上兩個姦淫民女的士兵,就召集眾人將他們二人就地正法。趙二虎隻身獨闖龍潭,以保全城中將士為由說動天王投降,蘇州城隨即被龐青雲的山字營接管。龐青雲寧願背信棄義也要除掉他們,這背後藏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
  • 《投名狀》:三觀不同,怎麼做兄弟?
    「投名狀」這個定義來自《水滸傳》,林衝投奔梁山結義,被要求殺人表忠心。劇中,三兄弟立下「投名狀」,各殺掉一個陌生人以示誠心。從此,「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必殺之」,也就是說,兄弟的命就是自己的命,亂兄弟者皆可殺。
  • 13年後再看《投名狀》,龐青云為什麼必須死?
    作為少有的晚清政治軍事題材的電影,《投名狀》是頗為經典的,即使上映13年,也值得細細品味。本片主角是清軍將領龐青雲,龐青雲最後離江蘇巡撫寶座咫尺之遙被殺,原因耐人尋味。首先要明確,投名狀故事雖取材於「刺馬案」,但只是借了個殼,龐青雲並不是馬新貽,兩人一點邊都沾不上,這點陳可辛導演也早就說過,兩個故事沒有關聯性,因此不能用「刺馬案」去套《投名狀》。
  • 如何理解《投名狀》中龐青雲和連生的關係?
    《投名狀》中,龐青雲(李連杰飾演)和蓮生(徐靜蕾飾演)的關係是這部電影的一條暗線,理順了這條暗線關係的始末,整部電影的劇情也就好理解了。結尾處,午陽(金城武飾演)要殺蓮生阻止大哥殺二哥,結果蓮生異常平靜地反問午陽:「殺了我,就能救二虎嗎?」。可見蓮生已經提前知道了龐青雲要殺二虎,而且毫無疑問是龐青雲親口告訴她的。
  • 電影「投名狀」中訓斥龐青雲的三位軍機大臣
    按理說,成為封疆大吏應該都權力很大了,怎麼還會有人敢斥責像龐青雲這樣的大官呢? 《投名狀》龐青雲劇照 在清廷的體制中設立了三殿大學士: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大學士,級別最高,也是十分難得,保和殿大學士從傅恆之後就再無人染指了,還有三閣大學士:
  • 《投名狀》:龐青云為什麼要勾搭二嫂
    《投名狀》是部好電影,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是個悲劇英雄,他死於自己的理想。 但不少觀眾對龐青雲這個角色並不認同,原因有兩個:殺趙二虎、勾搭二嫂。 殺趙二虎是對是錯,小院之前有詳細寫過,這裡不再複述。
  • 大家都看過《投名狀》,但是你知道歷史上的龐青雲麼?
    龐青雲是2007年上映的港產電影《投名狀》中的主要人物,由 李連杰出演。龐青雲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性格複雜的清軍將領,後來與結義兄弟反目被殺死。2008年,該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等獎項,李連杰憑此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 投名狀影評,逃過了戰場上刀光劍影,卻逃不過朝堂內的含沙射影
    今天介紹的電影叫《投名狀》。話說清朝末年,時局動蕩,天下紛亂不堪。龐青雲本是一名官兵,後來被太平軍打敗,流離失所,困頓街頭。他巧遇土匪出身的趙二虎、姜午陽二人,跟隨他們打劫軍糧。過程中,龐青雲的好身手和精明的頭腦被趙二虎、姜午陽二人佩服。
  • 《投名狀》的晚清戰場兄弟情
    不然也不會上出現,1852年太平軍由桂入湘,1853年就沿著長江順流而下佔領南京。午陽認為:納了投名狀,結成異姓兄弟,絕不會出賣彼此!與太平軍作戰失敗的龐青雲僥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為了活下去,他開始流浪。最後,碰到了趙二虎和姜午陽率領的民間武裝伏擊太平軍,只為奪取糧草求生。
  • 《投名狀》不是《刺馬》!強大的歷史戰爭片,刪減版殺掉了靈魂
    陳可辛說,他的古裝戲若與他人有異,關鍵在於走「實」不走「虛」。《投名狀》片有武打、沒輕功,有軍事排場、沒有壯麗謳歌,拿清末太平軍起義為背景,陳可辛的故事從鄙視貧窮開始,以政治現實告終。他描繪亂世梟雄龐青雲透過徵戰崛起,從其解放貧農的理想,一路追蹤到其為謀功利賤取人命的算計,臺子上是忠義背叛、人心驟變、情義矛盾的通俗情節,臺子下,各幕戰事、刺殺操演則暴露暴力之為一切人事運轉的基底,不論名目是生存、正義、遠大信仰或個人名利,人的謀劃沒有不以血腥或犧牲為代價。穿戴古裝假面的《投名狀》其實說的是現代的故事,其呈現於是更引人深思。
  • 《投名狀》影評,兩種價值觀念的對抗,兄弟情脆弱的不堪一擊
    就在就職大典上,就在權勢如日中天的最輝煌時刻,龐青雲竟橫死於刺客之手。《投名狀》——每個人都是棋子看完《投名狀》,走出影院,一輪冬日暖陽掛在天上,白花花的有些刺眼,身上卻泛起刺骨的寒意。心底簌簌,仿佛有雪飄落。古龍說:兄弟是用來背叛的。趙二虎的身軀在暗夜長街轟然倒下,三兄弟中,他死的最窩囊,卻也最幸福。
  • 好人—巴拿巴
    巴拿巴:本名叫約瑟,使徒送他一個名字"巴拿巴",是"勸慰子"之意,可能是他在教會中擅長作"勸慰"的工作而得名,這是他生命改變和通過服侍而得到的名字,也說明他的服侍得到使徒們的認可。所以,我們信主之後生命也要改變,通過我們的見證使人歸榮耀給我們的神。
  • 投名狀的原型?晚清四大迷案之一的刺馬案至今未水落石出!安以諾1
    今有龐青雲、趙二虎、姜武陽納名投狀、結兄弟義,死生相託、生死相救,禍福相依、患難相扶。「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天地作證,以此為盟,有違此誓,天地誅之。」2007年末,隨著電影《投名狀》上映,「刺馬案」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在影片中兩江總督馬新貽被改名為龐青雲,刺客張汶祥變成了姜武陽,而三兄弟間的恩怨情仇則成了故事的主線。
  • 宋江:拿兄弟生命作投名狀的官迷
    梁山老主天王晁蓋早就看透了宋江,所以才說誰殺了史文恭誰就是梁山之主。後來,宋江仗著幫派勢力坐上梁山之主的位置後,大舉反攻倒算,把晁天王的政策翻了個底朝天……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暴露了宋江的小心思:草寇的名聲太差了,我還是要回衙門當差,我還要效忠皇帝,早晚有一天,我要改頭換面,投降朝廷。
  • 《投名狀》:忠於朝廷的龐青雲終究失去了一切
    但後來龐青雲來到了村子,姜午陽的內心發生了變化,他和二哥以及村子裡其他人的命運由此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龐青雲一心為官,他心系黎民百姓,想要以戰爭的方式謀求天下太平,姜午陽的偶像變成了龐青雲,這種蛻變是人生的正常階段,發生於你我每一個人身上。
  • 龐青雲不惜一切代價,爬上高位;為何換來的卻是「人頭落地」
    龐青云:我想成為大人物,哪怕背叛兄弟,哪怕堵上這條命陳可辛《投名狀》是一部非常殘酷的小人物奮鬥史主角龐青雲,是一名從死人堆裡活下來的殘兵可以說是卑微到塵土裡的人,可偏偏這樣的小人物卻有著一顆兼濟天下的野心在清末那樣的貪墨官場上,一個素人想要爬上去,替百姓說一句話!
  • 老天不會為難好人
    時間吃緊,我來不及細想,趕忙做好早餐,等兒子起床洗涑完畢,我們一起用好餐後,我把剛才的擔心跟兒子說了。他眨巴著明亮的大眼睛,調皮地說:「爸爸,您不用擔心,看在您這麼勤快的份上,老天是不會為難好人的!」我微笑著點點頭,覺得兒子說得很對。抬頭再看窗外,陽光悄然露出來,我們收拾好東西,開心快樂地出發啦!
  • 好人是什麼?和爛好人意義是不是一樣的
    好人是什麼?和爛好人意義是不是一樣的好人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不是說別人說什麼他都答應就是好人,也不是說對你好就是好人。好人的定義非常清晰:符合仁義禮智信的人。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是最的善法,叫做人乘善法。好人的概念,就是行為舉止符合仁義禮智信,同時沒有大的德行虧欠。老好人的意義是別人說什麼他都說好,在某些時候符合仁的意義,可能就是因為這個被稱為好人。但是如果那個人的本意是惡的,有害的,這個時候還說好就是壞義了。所以這也是仁失效而用義的時候。比如一個人要你放行而害一個城市的人,這就不是好人。所以老好人並不完全是好人。符合仁義禮智信為好人。
  • 《投名狀》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古裝大片,李連杰演技之巔峰
    01、龐青雲並不是自私自利之輩,他是個理想主義者     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李連杰飾演被刺人馬新貽,改名龐青雲.劉德華飾演慘遭奪妻謀殺的趙二虎(曹二虎/黃縱),金城武則是「刺馬」人張汶祥,改名姜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