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默瞭然
01
電影《投名狀》由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三人主演,塑造了亂世三兄弟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結義,從一百多人的草莽翻身做了正規軍,最後卻兄弟反目的故事。
「投名狀」這個定義來自《水滸傳》,林衝投奔梁山結義,被要求殺人表忠心。劇中,三兄弟立下「投名狀」,各殺掉一個陌生人以示誠心。
從此,「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必殺之」,也就是說,兄弟的命就是自己的命,亂兄弟者皆可殺。
然而,這個電影並不是講述兄弟情堅不可摧的故事。
龐青雲和趙二虎他們,一邊是沒落軍官,一邊是底層土匪,在三觀上有著根本的對立,壓根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龐青雲想做封疆大吏,以大局為重;趙二虎只想老鄉和兄弟,以義氣為先。兩種觀念的對抗,兄弟情脆弱的不堪一擊
而姜午陽一開始和趙二虎一樣,後來慢慢受龐青雲影響,成了龐趙二人的結合體不斷搖擺,最終發生衝突,導致悲劇。
我們先從大哥龐青雲說起。
02
龐青云: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幻滅
龐青雲這個名字,暗示他是個胸懷大志,追求高官厚祿的人。
一個漢籍出身的武將,靠軍功一步步爬上來。可惜朝中無人,被同僚出賣當了炮灰,所帶軍隊無一生還,自己靠裝死躲過一劫,淪為一介流民。
在清末這樣一個混亂的年代,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人們唯一想的就是怎麼吃飽肚子活下去。
龐青云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鼓動趙二虎他們投軍;為了得到二虎的信任,納了投名狀。
然而,他的心思,趙二虎和姜午陽是看不透的。
龐青雲雖然英勇善戰,智勇雙全,但他殘忍狡詐,利慾薰心。他和趙二虎的主要矛盾,歸根結底都是三觀差異造成的。
具體表現在三次衝突上。
第一次衝突,兩名進城士兵欺凌民女,龐青雲要嚴肅軍紀,處死這兩名兄弟。
趙二虎勸龐青雲說,「進城搶三天,這是規矩。」那時打戰的口號是,「搶錢搶糧搶娘們」。
龐青雲堅持己見,最終姜午陽把他們殺了。
第二次是,趙二虎招降蘇州4000名太平軍,承諾要讓降軍活。因軍糧不夠,龐青雲要坑殺降兵,與趙二虎發生了強烈衝突。
龐青雲認為「兵不厭詐」,而趙二虎認為「人無信就是畜生」,而這時姜午陽只會說:「大哥說得對」。
失信於人的趙二虎與龐青雲決裂,要帶著家鄉子弟兵回家,龐青雲跪地挽留,才免了一場禍事。
第三次衝突,趙二虎在南京私分軍餉,犯下大忌。一山不容二虎,最終導致龐青雲對他起了殺心。
龐青雲,是三兄弟中最複雜的人。他既想飛黃騰達,又在乎百姓生死,他重情重義,又趕盡殺絕。
在攻下南京城後,他向慈禧請求減免江蘇百姓三年的賦稅。在他看來,讓百姓安居樂業,解決這亂世,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是讓趙二虎死。
他對趙二虎無情,但對姜午陽有義,面對揮刀砍來的姜午陽,他始終下不了殺手。
電影中有個情節,龐青雲接受太后賞賜並決定殺掉趙二虎時,路過一片冰面。下屬提醒他冰太薄不要走過去,但是龐青雲停留片刻,說了一句發自肺腑的話,「我這一生,如履薄冰。你說我能走到對岸嗎?」
龐青雲以為只要爬到高位,便可以造福一方,為了這個目的可以不惜一切。他不懂,對慈禧來說他終究是個外人,連上賭桌的資格都沒有。
所謂「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所以,龐青雲最終沒能走過那片薄冰。
03
趙二虎:兄弟第一,吃了沒文化的虧
趙二虎是個粗人,重情重義。開頭他就對龐青雲說:「天大地大,沒有兄弟情大。這年頭沒有兄弟,活不下去。」
他沒什麼遠大理想,只想讓村裡人吃一頓飽飯,帶全村人過上好日子是他的終極目標。
趙二虎善良忠誠,是個大丈夫,他只知道兄弟情分,可惜他不懂,當野心佔上風時,兄弟感情不過是為了實現目標的棋子。
在趙二虎心中,龐青雲救了他的命,結拜了兄弟,就永遠是他的大哥。他可以為龐青雲殺人,為龐青雲犧牲自己,最後被龐青雲暗殺,致死還念念不忘大哥的安危。
趙二虎除了情義,其它一概不知,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他捨命救出了童年的青梅竹馬,卻不知學了琴棋書畫的蓮生心變了,她渴望富貴的生活,不想回山村受窮了。
還有,趙二虎的道德是建立在血統關係上的,他的感情僅限於親人,除了不能殺老鄉外,可以殺任何人。
納投名狀時殺陌生人是眼睛也不眨一下的,受他影響的姜午陽見到龐青雲的靴子好看,一刀就砍過去,是典型的土匪思維。
第一次看到劉德華演這麼虎頭虎腦的角色,趙二虎,真的很虎。
04
姜午陽:翻版龐青雲,只認自己的理
姜午陽本是趙二虎的小弟,單純耿直,忠心不二。後來變成龐青雲的翻版,又是非不分,助紂為虐。
他信奉投名狀法則,以為納了投名狀,就是自己弟兄。他不懂,龐青雲根本不相信這套,這種民間規則約束不了他。
他很聰明,從龐青雲身上學到了打蛇打七分,擒賊先擒王這個理,之後姜午陽開始崇拜龐青雲。
當大哥二哥發生矛盾,姜午陽在理性上支持大哥,感性上支持二哥,成了兩人的潤滑劑。
掛在他嘴邊的一句話是,「大哥是對的。」他殺了欺凌民女的兄弟,下令放箭屠城,阻止二哥回家,因為他相信大哥是對的,大哥是他的希望。
雖然他深受龐青雲影響,但他沒有改變愚昧和依賴的本性。他不了解龐青雲殺趙二虎的真正用意,卻本能地以為龐青雲殺趙二虎是為了蓮生。為了兄弟和睦,他殺了蓮生,因為「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
要說這裡邊的兄弟情,姜午陽跟趙二虎是最真誠的,他們可以為對方犧牲。
因為蘇州的事,二虎再也不跟姜午陽說話。但每次二虎受到傷害時,第一個站出來的就是姜午陽,「誰動我二哥,我跟他拼了」。
最後姜午陽為了給二哥報仇,真的去跟龐青雲拼了,因為「兄弟殺我兄弟者,必殺之」。
姜午陽認為,只要是對的事情,做了就是對的,就是理。但這只是他自己的理而已,最後,成了替罪羊。
05
蓮生:兄弟糾葛的犧牲品
徐靜蕾扮演的二嫂蓮生,是兄弟矛盾升級的推動者,是個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可憐女子。
她7歲被賣到揚州,從小被教導琴棋書畫,見過一定世面。15歲那年,被趙二虎救出來跟著他落草為寇。
她心地比較善良,覺得趙二虎是個好人,會為他流淚。可是好人不等於愛人,趙二虎不識字,只知道打打殺殺,兩個人沒有共同語言,她很難對趙二虎付出真心。
蓮生不甘於這種朝不保夕的日子,她想擺脫這種命運,曾經幾次出逃。但她不知道能去哪裡,每次都回來了。
龐青雲的出現,讓蓮生看到了希望,二人發生了情愫,龐青雲答應日後娶她。但她又不能忘記趙二虎對自己的恩情,內心處在矛盾之中。
後來,龐青雲終於成了封疆大吏,榮華富貴似乎唾手可得。
就在這時,姜午陽認為她是兄弟二人反目的原因,認為殺了她就能救二哥,於是跑去殺蓮生。
蓮生臨死前說,「我都十幾年沒見過這麼好看的紗簾了……明年我還要掛紅色的……」,這就是她嚮往的生活。
她只是想過上好日子罷了,期盼多年,眼見夢想觸手可及,就這麼破碎了。
06
《投名狀》全程講的都是一個悲劇故事,看完讓人感覺心涼。
趙二虎是龐青雲飛黃騰達的犧牲品,蓮生是兄弟糾葛的犧牲品,龐青雲成為安撫叛亂、排除異己的犧牲品,而姜午陽成為替罪羊。
投名狀法則中「生不同生,死必同死」的兄弟情,事實上是有前提的:當目標一致時,兄弟三人可以同仇敵愾;而當目標不同時,就成了你死我活。
所謂投名狀,只能約束信奉它的人,對於不相信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一紙空言。
· END ·
作者:壹默瞭然,文字裡詩意,煙火中成長。喜歡用電影解說世間百態,希望寫的文章有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