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將自己的軟弱,展現給別人看!因為三觀不同

2021-01-19 新見識

願你餘生跟三觀相同的人在一起,不負此生。

俗話說: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處,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也有一定的隔閡。

孩子喜歡吃喝玩樂,父母總是說孩子亂花錢,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而孩子卻總是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總是強迫自己接受他們的想法,為此針鋒相對,認為父母操之過急。

不是同一輩人,三觀就有不同。也是在所難免,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家常便飯。

即使同一輩人,三觀也有差異。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會有天壤之別。

我們常說: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導致了三觀也會有所區別。對於同一樣事物的看法就會大相逕庭,其實並無好壞與對錯之分。

但是,三觀不同,會發生什麼呢?

不要將自己的軟弱,展現給別人。

尋常的日子裡,每天都會遇到五花八門的人,經歷難以預料的事情,難免內心會有起伏。

祥林嫂是魯迅短篇小說《祝福》裡的人物,裡面有一段這樣的故事:

祥林嫂的丈夫先是死於風暴,後來兒子又慘死於狼口,生活的重擔真要壓垮祥林嫂。為了維持生活,祥林嫂再次來到了魯鎮,又一次在魯四爺家做工。可是,祥林嫂沒有了之前的靈活,記性也壞了不少,臉上總是一副面如死灰的樣子,沒有一絲的笑容。她見人就講起兒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慘遭遇,鄉親們當初都特地過來湊熱鬧,聽聽祥林嫂講故事。時間久了,聽多了逐漸被鄉親們所厭惡。魯四爺認為祥林嫂這樣的作風,已經敗壞了風俗。以後祭祀不再讓她參與,這對祥林嫂來說真是雪上加霜。從此之後,她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

在那個封建思想的社會裡,祥林嫂的倒黴經歷接二連三,悲慘的遭遇令人唏噓。

但是祥林嫂把自己的軟弱,纖悉無遺地展現給鄉親們看。少數人為之而動容,多數人覺得她很沒用。

祥林嫂以為把自己的不幸分享給大家,會博得內心上的共鳴,那就是同情。結果適得其反,反遭大家的嫌棄。

正所謂: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受之處,有的人覺得習以為常,有的人覺得不值一提,有的人覺得矯揉造作……

總想著困難的時候,有人替你分擔憂愁。殊不知,他們非但沒有如願地理解你,而且還會當成茶餘飯後的笑點。因為彼此的三觀有所不同,此事古難全。

生活便是如此現實,世上沒有太多的感同身受,更多的則是自我安慰。

日子不管過得多辛苦,也不要輕易訴說自己的軟弱給別人聽,因為沒有意義。

很多時候,沒人與你患難與共,沒人與你將心比心,沒人與你分擔煩惱……

正如《詩經》所說: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活著,就需要一個人堅強起來,學會接受日常的不如意。學會消化不良的情緒,並讓自己成長,才能走向成熟。

生活的強者,從不向困難低頭,也不會向別人展現自己的軟弱。因為他們明白,與其改變他們的三觀,不如行動起來。靠自己的努力,欣賞路上的風景,品嘗成功的喜悅感。

三觀不同,註定不會走到一起。

很喜歡歌曲《走著走著就散了》裡的一段話:

「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人,想著想著就忘了。'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天才鋼琴師傳奇的一生,從他的朋友回憶起:

1900年,在一艘豪華遊輪上。水手在頭等艙裡發現一名被遺棄的孤兒,並帶回去撫養,取名叫1900。1900在成長的路上,表現出無師自通的卓越鋼琴天賦。在船上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彈奏的人,無不嘖嘖稱奇,他的琴聲動聽且富有感染力。就連爵士樂大師傑尼,都被這高超的本領所折服,自嘆不如,默然離去。1900一輩子都在海上,從沒踏上過陸地。直到有一天,他邂逅了一個女孩,真情實意流露在琴鍵之間。雖然心有動搖,但是依舊不願走下船去,一段美好的愛情,從此也一去不復返。過了好多年,遊輪也到了報廢的階段,朋友好心上船去勸1900離開,可是他最終都沒有離開。隨著連續的爆炸聲,1900與之同歸於盡,一切化為烏有。

朋友曾問1900:

「為什麼不下船看看?一次,就一次,親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00望著無邊無際的大海,回答: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你問我為什麼,我想你們岸上的人。把時間都浪費在問為什麼了,冬天將至就等不及夏天,夏天來臨又擔心冬天的降臨。總是在尋找不屬於你的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我想這並不適合我。」

1900的選擇就是留在船上,因為這裡已經習慣。從最後一次朋友上船勸告1900中不難看出,他的選擇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話裡充滿了對於陸地的恐懼。

古語有云: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對於1900人生的選擇,我們沒有他的經歷。不能妄加評論,只能尊重他的做法。因為他活出了自己的價值,堅持自己所熱愛的事情,沒有遺憾,沒有後悔。

1900是個超凡脫俗的人,他的一生異乎常人。一船一世界,一琴一人生。他沒有成家立業的想法,不用結婚、工作、養家餬口……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彈鋼琴。

尋常人的三觀,當然是活著比什麼都重要,其餘都是小事。我們注重世俗的一切,包括人情世故,我們善於改變,他的朋友便是這樣的尋常人。

一個把船上的生活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人,跟一個靈活變通,尋求更好生活的人。他們的三觀差異很大,只能分道揚鑣,註定不會走在一起。這樣的結局,也是理所當然的。

正如莊子說的那句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有時候勉強走在一起,對誰來說都不會快樂。於是彼此相互分開,放下執著,靈活應對。去迎接更美好的世界,對大家都有好處,便是不錯的選擇。

李白曾說:

「如何同枝葉,各自有枯榮。」

為什麼同一棵樹上的枝葉,命運卻有枯榮的不同?

人也一樣,世上的人那麼多。為什麼他們看待同一樣事情,看法不盡相同,因為三觀不同。

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大的世界?一片大陸?還是一艘船?每個人的三觀如此千差萬別,造就了世間的多樣性,如此有趣和豐富。

三觀不同,解釋也是白費。

說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事,也是與人溝通的橋梁。

解釋,是對每件事情處理的說明,為了消除存在的誤解。

為人處世,解釋並不是什麼情況下都會有用,遇到三觀不同的人,解釋是最沒用的做法。

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就知道玩,孩子也不管,算什麼母親?憑什麼我會認識你這樣的人,這麼沒用!一點遠大夢想都沒有,整天就只有吃……」

三觀不同,真的難以相處,特別容易吵起來,而且吵得很激烈。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選擇解釋,可是解釋經常被誤認為掩飾,顯得蒼白無力,覺得你故意說假話。

有句古話說:

「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只有明白人,知道我的辛勤勞苦。

那些糊塗蟲,說我餘閒發起牢騷。

與人交往中,對於三觀不同的人,太難跟他們解釋自己了。

你說生活就是追求詩和遠方,他就是說衣食無憂足夠。想法想不到一處,心靈沒有相通。與其喋喋不休,語無倫次,不如保持沉默,互不作聲。

了解你的人,不需要多說,因為心有靈犀,心裡自然清楚。

不懂你的人,解釋也多餘,因為對牛彈琴,心裡不會明白。

經歷的事情多了,跟三觀不同的人解釋,真的沒有必要,因為都是白費。

跟誰在一起,其實早有安排。

蘇軾在《臨江仙》中寫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就像一座旅店,我也是個匆匆的過客。

《千與千尋》裡有一段話,寫得通俗易懂:

人生就譬如一輛馬車,途中會有很多個路口。沒有一個人可以自始自終陪你走完,你會看到來來往往的人、上上下下的人,絡繹不絕。

茫茫人海裡,相遇就是一種緣分。雖然大部分人都會與你擦肩而過,但是總有少數人會在你的生命裡長相廝守。

你會遇到誰,其實早有安排。世上的久處不厭,從來都不是巧合。你有怎樣的三觀,便會遇到怎樣的人。

俗話說: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同類的事物經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總是結伴成群,相反就會分開。

擁有一樣三觀的人,往往可以一起共事,相輔相成,然後走到理想的高度。

擁有不同三觀的人,往往不會走到一起,無話可說,然後各自分開來發展。

正如《論語》說的那般:

「道不同,不相為謀。」

即使彼此的三觀不同,那也是天經地義。也不要有怨言,因為對方並不欠你。生命裡的過客,都不要虧待他們。

有些人對你真誠相待,有些人對你虛情假意,有些人對你體貼入微,有的人對你漠不關心……

幫助過你的人,記住他們的名字,不忘他們的好心。

對你不好的人,沒必要斤斤計較,不理他們就足矣。

珍惜那些對你好的人,不輕易辜負他們的好意,餘生好好善待他們。

看淡那些對你差的人,學會放下不愉快的事情,好好過自己的生活。

遇上三觀相同的人,會給你帶來快樂與滿足,請你懂得感恩;

遇上三觀不同的人,會給你帶來分歧與教訓,也用不著抱怨。

只要你心態放好,就沒有人可以使你難受。

只要你懂得看輕,就沒有人可以使你受傷。

世上的每個人,都是不容易,相遇需要運氣,相離也別糾結,且行且珍惜。

往後餘生,做好自己,善待別人,便是對此生最好的交代。

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

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個圈。

對於三觀不同的人,不必勉強相處,也不用試著改變他人,也不要心有不甘。

我們只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交往一些「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有著相同三觀的人,如此一來對誰都舒服。

握不住的沙子,不如揚了它。

交不來的朋友,不如忘了它。

留不住的愛情,不如棄了它。

別人愛怎麼想,隨他想去;別人愛怎麼做,我也改變不了。

我只能改變自己,不因別人的言行舉止而內心有所波動,心平氣和過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記住,不要將自己的軟弱,展現給別人看;不要跟三觀不同的人解釋,時間總會證明一切。

願你能夠活出自我,跟喜歡的人在一起,風雨兼程,心想事成!

相關焦點

  • 不但要「看」別人比自己強,更要「顧」別人的事
    相反,上帝為基督「平反」,將羞辱變成榮耀、將降卑變成升高、將死亡變成復活、將捨棄變為加添。保羅希望腓立比教會明白,向神溫柔、順服,這是基督的生命,是每個基督徒應該效法的。同樣,這樣的生命,最終帶來的是生命、榮耀、喜樂。回看教會歷史,教會何時自義、剛硬,何時就充滿爭競和分離,最終都是自己蒙羞受辱,因自己的罪而敗亡。教會何時溫柔自卑,何時就經歷上帝的復興和重建。
  • 這輩子一定不要和三觀不合的人談戀愛
    願你有個其樂無窮的人生」想愛容易,因為五官,相處不易,因為三觀。在這個充滿偏見,不理解,甚至一言不合就惡語相向的時代,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活法,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問什麼叫三觀正,我是這樣理解的:有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一份理解,但可以接受別人不同的三觀,合理對待。
  • 性格軟弱的人,如何避免自己被瞧不起,這兩步你需要牢記
    面多繁華的大千世界,我們感到很無力,有時候受委屈了,也只想找一方安靜的土地,獨自一人思前想後,不用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是啊,也許目前的你,正在被人瞧不起!但請記住,那將是短暫的、不持續的,我們應該努力改變現狀,與其活在那樣的陰霾中,不如換一種更加美好的方式活下去,要相信你自己,可以做到的。那一個性格軟弱的人,該如何避免自己被瞧不起呢?這兩步你需要牢記!
  • 很有格局的三大星座:三觀很正,自己再拔尖也從不會輕視別人
    每個人做人做事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做事方式很圓滑,可以讓每個人喜歡他們的做事方式,有些人的做事方式很果斷,不考慮別人,而這三個星座的人做事,做人都是很有層次的,不會輕易的決定,他們會想著自己處於什麼位置,你處於什麼位置,他們三觀是很正的,從來都不會看不起別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三個星座吧
  • 尼採:不要做聰明人,要做軟弱的人
    尼採:不要做聰明人,要做軟弱的人大家都知道,德國思想家、哲學家提出了「超人哲學」。尼採在《權力意志》中指出:「人是非動物和超動物;較高級的人是非人和超人。」尼採本人也是想做「超人」的,他認為上帝根本就不存在,他說:「如果真有上帝存在的話,我怎麼能夠容忍自己不是上帝呢?因為我不是上帝,所以上帝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尼採還說:「一個人必須聽命於自己」。
  • 為什麼不要和三觀不合在一起?
    那麼三觀大家也都知道,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別人都會說,三觀不合不就是想的差別太大麼,說的做的都和對方不同,感覺兩個人的世界就像沒有交集一樣,都不是一個類型的人,朋友也都不一樣。但其實不是的,就算你們區別再大,你知道他所做的,他明白你想的,兩個人互相理解,就算再沒有交集,也不是三觀不合。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這裡「秀才」所遇到的「兵」,就是指遇到了三觀不同的人。人與人三觀不同,難以同道而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靠譜的人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離譜的人會誘導你走向泥潭或深淵。若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如果你是一隻雄鷹,就不要在乎麻雀怎麼看你;如果他是一隻家雀,就不要勉強其與你雲天高飛。
  • 謝娜提問,康輝尬笑:面對嘲諷,尊重別人就是最有力的回擊
    佛印無話可說,蘇東坡覺得自己佔了上風,哈哈大笑,回家便把事情告訴了蘇小妹。結果蘇小妹卻說:哥哥你可輸慘了。為什麼呢?蘇小妹連忙說道:因為內心有什麼,外在就看到什麼。心中有佛,看別人才是佛,心中有屎,看別人就是屎。
  • 當你評判別人三觀不正時有沒有被反問:什麼是三觀正?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被別人批評三觀不正的時候,即使你自認為自己的三觀沒問題,在生活中也是一個能夠五講四美的好公民,但依舊躲不開被別人噴三觀不正的時候。這是為什麼?其實很簡單,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三觀。
  • 三觀不同的人,可以閒聊,卻不能交心,交心則友盡
    三觀不同的人,可以閒聊,卻不能交心,交心則友盡。有些事知道了就好,不必多說。有些人認識了就好,不必深交。早安!人的一生,過得好是精彩,過得不好是經歷。輸也罷、贏也罷,又何必在意別人的看法。找準你的路,堅定你的心,走下去,活精彩。早安!
  • 不要小看自己,不要高估別人
    做人,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高估別人。生命無分貴賤,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命運,去爭取更大進步的權利。一個人,可能會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但是不妨礙大家有同樣的奮鬥權利。有些人家境優越,身邊資源多,成功的捷徑多;而有些人出生在平凡又普通的家庭,則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但是,不管我們的出身如何,我們都要努力做好自己,不要看小自己,也不要高估別人。
  • 什麼是真正的三觀一致?都理解錯了,你那是愛好不同
    和三觀不合的人在一起真的很累,速食時代的我們在一起相愛很容易,是因為五官,相處不易是因為三觀。真的三觀不合不是簡單地理解包容和尊重就可以解決的,這個過程其實雙方都會非常非常的痛苦。不是說我喜歡讀書,他喜歡遊戲;我愛旅遊,他愛宅家;我想出去吃飯,他非說家裡吃健康,這些就叫做三觀不合。這些事情與其說是三觀不合,不如說是性格不一樣,你們的愛好不同罷了。
  • 時隔兩年再次聊聊「三觀」
    兩年前我曾專門寫過「三觀」。雖然平時經常聽到這兩個字,但我其實很排斥把這兩個字掛在口上。因為事實證明很多人愛聊三觀,恰恰也是最毀三觀的人。真要有心,只要用行動去踐行就夠了。元旦假期,看了很多評論,特別是發現很多互相攻擊,很有戾氣的評論,我覺得應該再聊聊三觀。
  • 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固然重要,但不要因此而活得太累哦
    在傳統的中國歷史文化中,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所謂的社會輿論,會被看得特別重要。其實在人的一生裡,只要自己有明確的人生理念,即比較正確的「三觀」,方方面面也做得比較好,能讓自己過得輕鬆愉快一點,又何必要太多地顧及別人的眼光和感受呢?
  • 人活一世,心裡再苦,也不要對別人說
    軟弱者,面對生活的變故,多會一蹶不振,繼而四處訴苦。當然,跟別人傾訴自己生活裡的苦難,的確有寬慰人心的作用。可那個感動,共情的瞬間過了,你的苦難還是會存在。更何況,尋人訴苦,說的大都是消極的話,你總給別人帶去負能量,誰還願意搭理你?
  • 孩子太過於善良軟弱,父母應該怎樣委婉地幫助他?有必要記住3點
    生活中我們的孩子都非常的善良,而善良的孩子會被自己的父母疼愛,也會被自己的老師喜歡,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過於善良就會變成軟弱。身為他們的父母,應該怎樣委婉地去幫助他走出這樣的困境,讓他變得更加強壯起來呢?
  • 我們常說的「三觀不合」,很少人知道是哪三觀
    「三觀不合」一詞能開解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困擾,但首先,我們需要先搞清楚「三觀」指的是哪三觀。世界觀世界觀指的其實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看法。世界觀往往是通過不同的社會地位造成了對於世界的不同認知。其實這就是世界觀不同所造成的原因,對於從小就需要為物質奔波的那些人來說,即使他將來賺錢了,富有了,骨子裡的那份節儉(或者說精打細算)也是改不了的。因為三觀往往會在一個人青少年的時期定型,長大以後就很難再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覺得越老的人越固執一樣。
  • 你知道愛情裡的三觀是哪三觀嗎?
    其實愛情中的三觀也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相識到相知相愛,兩個人走到一起絕不是偶然!大千世界,她為何偏偏與你臭味相投,相親相愛呢?聊得來太重要了 愛情裡的三觀是哪三觀 愛情中的三觀也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愛情中三觀合不合要看五點。
  • 「三觀不同」,什麼時候成了特立獨行的代名詞?
    所以我看到了一個離譜的言論,一個女生在一段視頻中自述道,「我是一個大學畢業生,我永遠也不會找一個初中畢業學歷的人做另一半,因為我們的三觀註定不同」,說完瀟灑轉身,彈幕也紛紛為她的態度點讚,隨後還有人在下面留言評論,「在十層樓看到的風景,是二層樓這輩子也看不到的。」
  • 不要在別人的眼光裡,否定自己
    你這個人怎麼樣不用看別人對你的評價你是為自己而活又不是為了別人01昨天我無聊時打電話給發小聊天,剛好她心情不好,我問她很久,她才說是因為領導昨天嚴厲批評她了很多人看你只是用他自己的想法,而且他們大多數時候都是只看結果,並沒有從實際出發以及徹底去了解你,就對你進行主觀臆斷的。倘若你就因為別人這樣的偏見而自我懷疑,自我否定,那就太不值得了。更何況,他們說什麼,覺得你這個人怎麼樣,很重要嗎?即使他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可你自己的生活並不需要別人來左右你的想法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