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你,60歲的關節,是什麼讓膝蓋未老先衰?

2020-12-23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漫畫/範英蘭

一吹空調就膝蓋痛、因為各種關節損傷能問津的體育運動只有象棋圍棋了、各種保守治療都已嘗試過離關節手術只有一步之遙……說的是你嗎?

年紀輕輕,關節卻已經未老先衰!是什麼原因讓你在透支膝關節的壽命?聽聽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骨科(關節專科)主任醫師陳鎮秋為你詳解。

【專家介紹】

陳鎮秋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骨科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何偉教授學術繼承人。

專業擅長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發育不良精準診斷和中西醫結合保髖治療,省內率先開展伯爾尼手術技術在髖關節發育不良與股骨頭壞死保髖中的應用,包括髖臼周圍截骨術、骨盆三聯截骨、股骨頸基底部旋轉截骨、髖關節外科脫位等技術的應用;人工關節置換治療晚期骨關節病;關節鏡微創技術等。在髖、膝關節疾病診療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

關節的「三重保護」

讓我們先來說說關節正常運作過程中的「三重保護」。

一重保護:關節囊裡的滑液,可以緩衝來自骨頭方向的主要衝擊。

二重保護:骨頭之間都各自有一層關節軟骨,它能減少相鄰兩骨之間的摩擦,緩衝運動時產生的震動,讓每一次骨頭與骨頭的撞擊都成為「軟著陸」。

三重保護: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可以保護關節的穩定性,保護關節防止其向各個方向過度運動。

我們說到透支關節健康的元兇們往往與這三重保護有關係。

NO1:美麗「凍」人

和其他部位不同,關節腔沒有血液供應,只是靠關節滑液來提供滋養,因此關節非常怕冷,寒冷的刺激會加速關節變性,民間「老寒腿」的說法也是由此而來。

所以說要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天,如果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內,最好穿長褲、長裙,或是避免空調口正對著腿部吹。

NO2:選錯了運動

運動是件好事,但選錯了運動項目非但不能強身,反而傷身。膝關節的老化是從「第二重保護」——軟骨開始的,和其他組織相比,軟骨的自我修復能力差,可以說是用一次就磨損一次,但也不是說,完全不用就是最好的保護。

要避免選擇膝蓋負荷重的運動,比如爬樓梯、爬山、深下蹲。我們在平地上走路時,膝蓋本身是要承受一定的負荷的,但當我們爬樓梯時,對膝蓋的負荷是平地走路的3倍;深下蹲對膝蓋的負荷是平地走路的5倍。

如果你是那種一天不運動就會腳癢的人,運動項目的選擇更要謹慎,建議選擇遊泳、快步走、慢跑,這些項目對膝關節的負荷輕、磨損小,更適宜作為日常鍛鍊項目。

運動項目的選擇還要與年齡相匹配,人到中年後,體能有所下降,肌肉韌帶的力量不足,對骨骼的保護力度就降低了,再進行諸如打籃球等劇烈運動就容易受傷,所以建議選擇較溫和的運動。

NO3:「周末戰士」

關節的穩定性離不開「第三重保護」——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那些平時不運動、周末劇烈運動的「周末戰士」最容易關節受傷。那是因為平時沒有運動,下肢肌肉力量不足,膝關節穩定性差,當周末的劇烈運動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時,便容易導致受傷。

建議這部分人群平時抽點時間進行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可以大大降低受傷機率。

NO4:運動前不熱身

不熱身就運動,等於不給關節自然的潤滑,膝關節運轉當然不順。

熱身以後肌肉的靈活性、韌帶的彈性以及人的協調性都會得到改善,很多損傷可以預防。

NO5:過度運動

適量有規律的運動,比如健步走對關節的磨損和損傷幾乎為零,因為這種運動使得軟骨細胞不斷得到壓應力刺激,擠壓關節液,關節軟骨才得到營養,讓我們關節的第一重保護、第二重保護不會失守。

為了霸佔「微信運動」的封面,有的人每天走兩萬多步,甚至三萬多步。這種過度的、過量的、不正確的運動方式除了影響局部軟組織,還會加重軟骨磨損,而這種微磨損一方面刺激滑膜分泌關節液,表現為急性滑膜炎(膝關節的紅、腫、熱、痛);另一方面,微磨損在關節液中改變局部微環境,不利於軟骨的修復,甚至導致了骨關節炎的發生。

如果現在不注意,也許三五年後膝關節會受損嚴重,無法行走,甚至需要關節置換,你就不得不為膝關節埋單了!

NO6:肥胖

很多人都知道,肥胖能夠引起一系列的代謝性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肥胖還很傷膝蓋。而膝關節是人體中負重最大、運動最多的關節,所以膝軟骨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關節軟骨。膝軟骨是不可再生的,幾乎一生都處在磨損的狀態,我們的日常行為會對它產生不同程度上的消耗。

這也就是說,我們的體重越高,對關節的磨損越嚴重,在做跑步、跳躍這些動作時會更加明顯,所以醫生們都不建議那些比較胖的人通過跑步等運動方式來減肥。

NO7:選對運動鞋

有些人願意花幾百元或上千元請個專業教練陪練,卻不願意花上幾百元選擇一雙適合這項運動的運動鞋,而是一雙運動鞋,既用來跑步也穿著打籃球、打羽毛球。

不同的運動項目對鞋的要求是不同的,就以慢跑為例,市面的鞋有支撐型和緩震型,它是根據我們走路時的速度著力點進行區分。如果選擇一雙比較好的跑鞋,你會在行走和慢跑的過程中適當提升舒適性,增強保護,減輕腳和膝關節等部位的受傷機會。

別再一雙鞋走天下了!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敏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吳可

相關焦點

  • 「漫畫」30歲的你,60歲的關節,是什麼讓膝蓋未老先衰?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漫畫/範英蘭一吹空調就膝蓋痛、因為各種關節損傷能問津的體育運動只有象棋圍棋了、各種保守治療都已嘗試過離關節手術只有一步之遙……說的是你嗎?年紀輕輕,關節卻已經未老先衰!是什麼原因讓你在透支膝關節的壽命?
  • 40歲的年齡,60歲的膝蓋,什麼在傷害你的膝蓋。
    爬樓梯、爬山容易磨損膝關節爬樓梯和爬山都屬於負重運動,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我們向上抬腿走路的時候,身體的重量就會壓在腰以下的關節,尤其是膝關節受力最多,膝蓋的負擔會瞬間增大為平時的4倍之多。有人這樣打比方,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平時走路,兩邊膝關節承重60公斤,當爬樓梯或爬山時,膝關節瞬間負重變成240斤,相當於左右膝蓋各扛了一架鋼琴,而且,速度越快,對膝蓋壓力就越大。這麼一比方,突然覺得膝關節真是太辛苦了。
  • 人老腿先衰?50歲後,堅持做這三個動作,幫你有效緩解膝蓋疼痛
    人老腿先衰?據統計,我國60歲-75歲人群中其發病率超過50%,即,每兩個60歲以上老人中就有一個是關節炎患者。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腿距離心臟比較遠,當人老了,血液循環機能下降,腿汲取的能量就會減少,而腿的功能又十分重要,所以,人還沒老腿先老了。
  • 人未老膝先衰?你的膝蓋還好嗎?10個瑜伽動作幫你保養膝蓋
    都說人未老膝先衰,比腿更容易老化的是我們的膝關節!你有沒試過在跑完步之後膝關節特別酸痛?有沒試過上下樓梯膝蓋疼痛?即使你膝關節沒有問題,也建議納入你日常的練習當中保養膝關節!準備好長形泡沫軸,身體側身位將泡沫軸放在左腿外側來回滾動滾動大概60
  • 60歲以後膝蓋軟骨磨到只剩一半 記住6個「一」護好膝
    2018-03-29 09:34圖文來源:人民網-健康時報 60歲以上,近八成人的膝蓋軟骨只磨剩一半了。而關節軟骨磨掉後,是吃什麼都補不回來的。試想想,如果人活了80年,但膝關節用了60年就先「死」了,那後面的20年,就得深受其苦了。 60歲以上,近八成人的膝蓋軟骨只磨剩一半了。而關節軟骨磨掉後,是吃什麼都補不回來的。
  • 60歲後,總是感覺膝蓋疼,說明哪些問題?保護膝蓋,做什麼好?
    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有個問題十分顯著,那就是膝蓋方面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過了60歲,總是感覺到膝蓋疼,是很多老年人的難言之隱,那種疼痛感加重,甚至影響到正常走路,不由納悶,導致膝蓋疼痛,與哪些原因有關,希望你別做錯了。
  • 女子每月跑步200公裡,膝蓋總疼,檢查後發現:已磨成60歲的膝蓋
    有位年輕女子每月跑步200公裡,膝蓋總疼,經過檢查後發現,她的膝蓋已經磨成了60歲人的膝蓋,跑步卻跑出了膝蓋損傷,這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正確跑步?接下來就跟大家好好說說,望你能避開誤區。女子每月跑步200公裡,半月板和髖骨關節都受到了嚴重的磨損這位女子每月跑200公裡,按30天一個平均每天算下來,一天跑將近7公裡,這個習慣她堅持了3年。
  • 關節損傷,膝蓋受傷,最好在運動中恢復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說法深入民心。很多初跑者,在剛開始跑步時,由於跑步知識和跑步技術的缺乏,往往會導致傷病,一遇到傷病,很容易產生恐慌感,之後就談「跑」色變,對跑步敬而遠之。那麼,跑步一定傷膝蓋嘛?一、為什麼跑步膝蓋會受傷?有數據統計,每年基本上有30%~60%的人在跑步時受傷,而這些損傷中的30%~50%與膝蓋相關。
  • 跑步很傷膝蓋?提醒:45歲之後,這4類運動真的傷膝蓋!儘量少做
    那對於經常久坐不跑的人,以及高強度跑步的人,都會引發關節問題。而保護膝關節的原則就是:不能不運動,也不能過量運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炎患病率與年齡是成正比的。而我國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約有一半是有骨關節炎的,而骨關節炎中,膝關節受累最普遍,而膝關節疼痛又最常見。所以有不少專家指出: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以為關節痛沒什麼,忍忍就過去了。
  • 有一些運動,即使再喜歡,也不建議60歲之後的人做,或會傷膝蓋
    對於60歲之前可以做很多的運動,比如常見的快跑以及劇烈運動等,這些都是可以做的。但是要是過了60歲,,上了年紀,身體器官功能都在逐漸下降,有些運動就不建議做了,避免損傷膝蓋。 第一種,長跑 跑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運動,也是最常見的。
  • 60歲的人上下樓梯膝蓋疼,是怎麼回事?教你一個動作測膝蓋好壞
    除了血管老化比較常見以外,還有膝蓋受到磨損也很常見,尤其是在年輕時不注意保護膝蓋,經常運動、做重體力活動、體重過重(BMI超過24),都將會影響膝蓋的健康。當膝蓋處那層軟骨被磨損掉,周圍的骨頭再次長出,還容易出現骨刺。
  • 25歲年齡30歲膝蓋 傷病給丁彥雨航造成什麼影響?
    傷病究竟給他造成什麼影響?他的NBA之路還能否延續?記者採訪了與丁彥雨航相熟的中國男籃隊醫李大鵬以及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從他們的口中,還原丁彥雨航目前的真實情況。「25歲的年齡,30歲的膝蓋」傷病,成為丁彥雨航衝擊NBA的最大「絆腳石」。今年整個夏天,丁彥雨航一直留在美國養傷。
  • 60歲後,八成人軟骨磨得只剩一半!簡單一招,養關節,護骨骼
    文章開始前,我們先看一個案例:劉老太向來身體很好,走路也特別快,平時有空還喜歡爬爬山、跳跳廣場舞,精神抖擻完全不輸年輕人。骨關節炎在中老年中也越來越普遍,60歲的人群發病率接近80%。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膝關節,預防關節炎?30歲以後,關節每天都在退化很多中老年人是否都有這樣的感受:看手機看電腦太久,頸椎特別酸痛?坐太久,腰痛到站不起來?
  • 39歲男子日均跑步10公裡後受傷,醫生說:膝蓋已磨成60歲狀態
    50、60歲人的狀況了,今後這名「大神」不適宜進行對膝關節有負擔的運動,但可以遊泳。30年,堅決不做這些動作!尤其是50歲以後,人的膝關節多少都會有些磨損的情況。對於有些有過膝關節損傷的朋友40歲以後就要特別注意了。
  • 膝蓋比你老得快!一個動作測試膝蓋年齡
    膝蓋比你老得快!尤其是到了冬天,受涼了、走多了、用勁兒大了,都是膝蓋疼痛的誘因。而骨關節炎也真的非常普遍。據調查,這類病人在我國達到了1.2億,幾乎10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至少有7個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疾病。膝蓋疼分三個階段隨著年齡增大,膝蓋容易出問題。
  • 天氣轉冷,你的膝蓋還好嗎?
    有人將「跑馬」看成挑戰自我的運動,而專家提醒,「跑馬」不是人人適合,參與者們除了要具備一顆「強心臟」,還要看肌肉、關節和脊柱是否「吃得消」,尤其是膝關節。49歲藝人黃磊也透露了自己的「跑馬」計劃,並宣布在今年達成了年初定下的小目標「跑1000公裡」,引來6萬+點讚之餘,有人留言」獻上膝蓋「之餘,亦有人關心「你的膝蓋還好嗎?"
  • 膝蓋壽命只有60年,是真的?醫生教你保護膝蓋的好方法,建議收藏
    人的膝蓋是身體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任何的活動都要依靠膝關節。而研究證明,膝蓋平均壽命只有60年,那是否就意味著60歲之後,膝蓋就不能使用了呢?你還會發現,人到了60歲之後,膝蓋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比如關節炎,膝關節積液等。有些人膝蓋使用不恰當,可能沒到60歲就面臨膝蓋功能退化。
  • 60歲大爺堅持日行萬步,沒到兩個月,膝蓋卻「壞」了,是何原因?
    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今年60歲的張大爺,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出門走路。但是堅持了兩個月以後,最近膝蓋變得紅腫疼痛,連正常的走路也受到了影響。大爺來到醫院做檢查,醫生告訴他,膝關節磨損嚴重,膝蓋壞了。大爺疑惑,表示每天都日行萬步,應該達到鍛鍊了呀,這膝蓋怎麼會壞?
  • 告誡大家:每周吃1次,讓膝蓋年輕20歲,補關節、活血脈、強筋骨!
    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老年人越老,腳就越有問題 不僅如此老年人容易生病,也有不能走路的人 到底是什麼原因?
  • 37歲男子月跑200裡,醫生搖頭:已磨成60歲膝蓋,再難恢復
    但他沒有料到自己會在37歲這一年再一次生病,甚至還上了手術臺準備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醫生面對他的狀況,也只能搖頭。原來陶先生跑步每個月能跑200公裡,膝蓋嚴重受損,已經是60、70歲人的狀況了,只能通過置換人工關節來恢復行動。並且今後不能再給膝蓋施加過重的壓力,以免再度受損。其實像陶先生這樣過度運動的人並不在少數,並不知不覺中損傷了自己的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