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義教授,天堂裡是否不用「每日起舞」

2020-12-26 瀟湘晨報

圖為傅高義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對外溝通專員James Evans提供。

海外網12月23日電 驚聞傅高義教授去世的噩耗,心裡不願相信,這位哈佛大學裡的「中國先生」、美國學界唯一的「中國通」加「日本通」真就這樣走了。坐在電腦前,點開以往的採訪實錄,仿佛又看到,一位駝背、體瘦的老人,彎腰開門納客,一臉的慈祥微笑,全身的謙和低調。

2020年12月20日,天寒地冷。美國東北部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降雪尚未消融,全美當日近22萬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著疫情的嚴峻。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奧本山醫院,90歲的傅高義因術後併發症辭世。月光下,白雪覆蓋的大地靜悄悄的。內心裡,我為而駕鶴西去的老教授默默送行。

認識傅高義教授,源於5年前完成報社布置的一個任務。彼時,他十年磨一劍完成的《鄧小平時代》被視為向西方客觀介紹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的重要著作,人民日報做過多次報導。春節前,文藝部「足音」欄目年終回顧版為此約寫一篇人物近況。

於是,2015年1月一個飄雨的周末,我驅車從紐約趕赴他位於哈佛大學的家中採訪。老教授煮水泡茶,溫和有禮,話語輕柔。談起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老人目光閃亮,臉上漾起孩子般的笑容。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長一次對他的專訪,1小時40分鐘的時間裡,他談中國的改革開放、談中美關係、談寫《鄧小平時代》一書的動因和寫作過程,談中日留學生、談他的求學經歷和當下研究------他積累豐厚,見解深刻,治學勤勉,70歲退休後,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工作8到10個小時。望著他頭向一側肩膀傾斜、頸椎似有問題的狀況,我不禁對他的健康狀況感到一絲擔憂。時年85歲的他卻樂觀地說,自己40歲開始慢跑運動,67歲改騎自行車鍛鍊,除了關節炎外身體尚無大病。

隨後幾年,我又就南海問題、川普當選、中美貿易爭端和中美關係摩擦等問題陸續採訪過他。他樣貌變化不大,依然潛心研究、著書立說,依然活躍於學界,發揮影響力。記得2016年6月下旬,針對南海仲裁問題約訪他時,恰逢他應邀去杭州出席一個研討會。返回美國2天後,他即接受我的採訪,而後又馬不停蹄飛赴日本。儘管年事已高,他仍舊堅持一個習慣——每年至少一次到中國和日本走訪交流。

他在中國和日本都有廣泛的影響力。他1979年出版的《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在日本掀起一股熱潮,日本各大報紙、電視臺、論壇峰會紛紛將他奉為座上賓頻頻邀請他去演講,火爆程度不亞於當今大咖的人氣。他傾注10年心血撰寫的《鄧小平時代》在中國一經推出,迅速佔領各大書店的學術類暢銷書榜首,令他在中國聲名鵲起。2019年,他出版了《中國與日本》一書,全面回顧了中國和日本自公元600年以來的交往和互動,增進了兩國之間的相互了解。他去世的消息在中國上了熱搜,日本媒體也第一時間發布報導,兩國民眾以各自方式表達哀悼與致敬。

在記者採訪過的中國問題專家中,他是唯一一位面對鏡頭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表達觀點的美國學者。他也以此感到自豪。這個語言優勢成就了他的研究與寫作不獨賴於資料和書籍,而更注重實地訪談的鮮活信息,幾十年的積累和思考,使他對中國乃至日本等東亞國家產生深入而獨到的認識。

可惜的是,這位研究東亞事務半個世紀、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走了,而且走得如此突然,以至於他的同行故交們也頗感意外。兩天前,他的學生、美國智庫昆西負責任治國研究會東亞項目主任史文(Michael D. Swaine)還發郵件給他。記者日前也曾發郵件預約採訪,但不同以往很快收到答覆的是,這次一直沒有回音,也無緣再有回音了。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日晚間發推特宣布「前主任傅高義教授去世」。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21日郵件回復記者說,12月13日,傅高義教授在醫院接受了小型手術,本周晚些時候遇到了併發症,「他沒有痛苦,平和地走了」。「他的去世,對哈佛和世界各地的亞洲研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該中心的聲明滿含惋惜與不舍,「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一位博學的學者,一位很好的朋友。」

這種惋惜與不舍,不僅因為他的成就,還因為他的為人。今年59歲的史文接受記者採訪追憶道:「自從在哈佛大學讀博士研究生以來,我認識傅高義已有40年了。從那時起,他就是一個出色的導師和榜樣:總是友善而親切,非常支持我的研究和活動。」史文至今記得,1985年東京國際會議期間與導師的一次談話。那時,對於他寫畢業論文花費太長時間,傅高義堅定而溫和地敦促他儘快完成,這對他以後的治學態度產生深刻影響,「他是我的良師益友」。

在宋怡明眼裡,老主任既有「高度」又有「溫度」。「他是一位彬彬有禮的學者,禮貌、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無論對方資歷或地位的高低。」宋怡明舉例說,該中心每周都組織一場有關中國問題的午餐會,餐前交流環節,每當有人到場,不管是高級學者還是研究生,亦或是作為演講嘉賓的知名學者或官員,傅高義都會中斷談話,向大家介紹新來的人——他用實際行動宣示,每個人在中心都是平等的。「每當向別人介紹我時,他總會說:『宋怡明(Mike Szonyi)是一位年輕的學者,專門研究明朝,但對當代中國也感興趣,寫過相關文章。』他對我的興趣記憶猶新,即便我韶華不再,他仍然稱我年輕,這令我感動。」細微之處見精神,傅高義對他人的體貼與尊重,贏來人們的敬重與友誼。宋怡明感慨道:「我深感悲痛地失去了我的朋友、同事和導師。認識他是我的榮幸。」

「傅高義教授去世前,仍在牽掛中美關係。」宋怡明說,「一周前,我們最後一次的郵件交流中,他同意為我正在編輯的書寫其中一章內容,並擬定章節標題:我們如何在兩國之間建立信任?」住院前2周,他通過視頻參加12月1日在中國召開的香山論壇研討會,就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發表看法。7月22日,他在美國《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署名文章《美國的政策正在把我們的中國朋友推向反美民族主義》;4月,他與近百位美國前政府高官、專家學者一同呼籲美國與中國開展合作,共同抗擊新冠疫情;去年7月,他與史文等人共同執筆在《華盛頓郵報》網站上刊登題為「中國不是敵人」的公開信-----

「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在21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稱傅高義「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

這也印證兒子史蒂文心中父親的形象:「一位孜孜不倦、一生都保持活躍的學者」。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記得他第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喜歡『苦幹』加『謙虛』——『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那次發稿的標題是《傅高義:不辜負每個起舞的日子》。

傅教授,90載「謙虛」「苦幹」,您不辜負走過的歲月,願您在天堂裡可以安息,不用再每日起舞。(記者 李曉宏)

責編:張振、扈嘉翼

【來源:海外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憶與傅高義教授的一次專訪
    憶與傅高義教授的一次專訪 薛雍樂 2020-12-23 19:26 來源:澎湃新聞
  • 與傅高義教授的一次珍貴會面
    《紅巖春秋》2021年第1期推出了傅高義系列稿件。以下為西南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博士生、美國丹佛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訪問學者劉婧雨撰寫的《與傅高義教授的一次珍貴會面》全文。2019年,我在美國中部城市丹佛訪學研究。7月,我的博士生導師周勇教授到訪美國,我有幸全程陪同。行程中的重要一站就是美國東部城市波士頓。
  •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逝世,生前著有《鄧小平時代》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逝世,生前著有《鄧小平時代》 2020-12-22 1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深切緬懷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Ezra F.Vogel)
    紀念傅高義教授,1930-2020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日表示,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逝世,享年90歲。
  • 上遊薦書|「日本通」+「中國通」哈佛教授傅高義的經典代表作...
    在享譽學界的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裡,榮休教授傅高義一直都有兩個綽號:中國通、日本通。7年前,他的那部《鄧小平時代》在中國首發,風靡一時;而他對日本的觀察、研究及推出文字成果則要更早:其代表作《日本第一》早在41年前就在日、美兩國引發了熱議。多年後,日本的變化全球有目共睹,傅高義的研究也更見精深。
  • 傅高義,與中國結緣的一生
    1960年11月,剛在耶魯大學任教不久的他回到哈佛大學探望一位朋友,東亞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問他是否願意研究中國,傅高義老老實實地回答:「沒想過。」這位教授告訴他:哈佛大學最近獲得一筆基金,想專門培養研究中國的年輕學者,如果學了兩三年成功,便可以留在哈佛教書。
  • 傅高義逝世,中方:哀悼,銘記
    ▲汪文斌(資料圖)對此,發言人汪文斌回應道,傅高義教授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於他的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汪文斌說。
  • 林泉忠:「中日通吃」——傅高義的冶學之道
    堪稱「中日通吃」的傅高義,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驚聞恩師傅高義教授猝逝,筆者陷入了一陣深深的哀慟之中。據傅家公子轉述,傅高義是患上大腸癌。對於是否做手術,他有兩個選擇,不做的話,仍然可以多活一段時間,不過無法完成他晚年想完成的最後一本大型著作——胡耀邦研究。傅高義選擇了做手術。筆耕不輟的傅高義在進手術室之前還在工作,也沒中斷與外界的聯繫。
  • 傅高義去世,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謝幕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傅高義教授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他的家人表示誠摯慰問,「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作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作的貢獻。」
  • 傅高義逝世,他是怎樣的「中國先生」?
    該機構在推文中寫道:「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我們的前主任傅高義教授去世。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1975年和1995-19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會非常想念他。」
  • 傅高義去世
    資料圖傅高義是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著有《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和政治(1949-1968年)》、《鄧小平時代》、《中國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等。「我的一位教授對我說:你如果想要搞好美國社會學研究,就應該到國外去,先了解國外不同的文化;做比較研究,應該去相對現代化的國家,如果去非洲的話,情況差距太大,而歐洲文化又太接近,最好的選擇是去日本。」傅高義與妻子商量了一下,都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在哈佛大學著名學者費正清鼓勵下,傅高義於1961年至1964年曾苦讀中國歷史,並由此開始了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 「中國通」傅高義去世,曾說美國應公平對待中國
    北京時間12月21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表推文稱,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逝世,1973年至1995年,傅高義教授在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擔任主任,他是我們心中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極好的朋友,我們將永遠懷念他。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推特截圖。
  • 東亞的審讀與傅高義的人生 | 哈佛「中國先生」傅高義逝世
    今天的微信為讀者推送周曉虹的文章《東亞的審讀與傅高義的人生》,周曉虹與傅高義交往深厚,文章對傅高義的人生經歷、研究歷程和著作宏旨都有細密梳理,可以讓我們理解傅高義和那一代的美國人如何審視並解讀東亞。因為自己的專業是社會學的緣故,更因為當時正在撰寫《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一書,這以後,就像我常常會去Francis街65號看望丹尼爾·貝爾教授一樣,我也常常會去叩開不遠處的Sumner街14號傅高義教授的家門,或邀他去哈佛廣場上那家著名的燕京飯店小酌,聽他聊哈佛大學社會學的歷史,尤其是憑結構功能主義君臨天下的帕森斯教授的其人其事。
  • 傅高義去世 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傅高義去世,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環球網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連發多條推文,就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凱發推說:「聽聞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畢生致力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對中美人民友誼及中美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中國(研究)上的智慧和見解不僅對該領域研究者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世界而言也是如此。」
  • 「中國先生」傅高義:必須想辦法合作,不應該把中國當做敵人
    撰文 | 董鑫 高語陽12月21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消息表示:「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去世。開始研究中國是在他30歲那年,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傅高義前往哈佛大學訪友,當時哈佛東亞研究中心獲得一筆基金,想培養研究中國的年輕學者,學成後可以留校任教。東亞研究中心教授向傅高義發出邀請,他就這樣走上了中國研究之路。「傅高義」是他在從事中國研究後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
  • 傅高義去世,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環球網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連發多條推文,就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凱發推說:「聽聞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 專家:傅高義去世,可能代表一個研究中國的範式結束,即「理解中國」
    當地時間20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 21日,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表推文稱,「他是我們心中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極好的朋友,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 知名學者傅高義去世,生前被稱為「中國先生」
    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負責人克裡斯蒂娜·戴維斯(Christina Davis)對《朝日新聞》證實了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戴維斯稱,傅高義在接受外科手術後恢復不佳,於劍橋奧本山醫院離世。傅高義後來在一本書的序言裡寫道:「在美國的很多大學裡,儘管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和文學家都在教授關於中國的課程,但卻都對1949年之後的中國大陸沒有多少了解。」圖說:傅高義到了上世紀50年代後期,傅高義說,當時哈佛大學已經有中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研究,但是在政治、社會、經濟、法律這些專業上,還沒有人做中國的研究。
  • 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去世
    全文1730字,閱讀約需3分鐘 北京時間12月21日,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表推文稱,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去世,1973年至1995年,傅高義教授在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擔任主任,他是我們心中一位博學的學者
  • 世界觀|我和傅高義先生的緣分
    攝影:陳衛華半夜三點鐘醒來,順手拿手機看了一下推特新聞,美國中國學者史文(Michael Swaine)的推文讓我震驚:傅高義(Ezra Vogel)教授當天去世了。我在美國工作近九年,採訪了數十位著名中國通,傅高義是最值得尊敬的學者之一。第一次見到傅高義是2011年10月4日晚在紐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講座上,他介紹自己剛出版的巨著《鄧小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