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島奇襲:算無遺策的戰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

2020-12-23 指尖看日本

天文十二年(1543年),出雲遠徵失敗以後,毛利元就的主君大內義隆瞬間一蹶不振,荒廢了軍政不說,還從京都找來了許多藝人與公卿,整日沉迷研究藝能以及文學等公卿文化。作為一個武士,特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戰國大名,大內義隆的做法自然引起了許多家臣的不滿,其中就包括了大內家的「武斷派」家臣陶隆房。

大內義隆

在大內家的譜代家臣中,以陶氏、杉氏、內藤氏三家地位最高,原本在大內家中,杉氏的家督杉重矩與陶氏的家督陶隆房二人因政見不合對立,但是二人同屬大內家的「武斷派」行列。而自出雲國遠徵之後,大內義隆開始重用外樣家臣出身的「文治派」家臣,引起了陶隆房與杉重矩的不滿,導致二人走向了聯合。

此時的毛利元就沒有意識到大內家的變化,天文十三年(1544年)時,與毛利家關係親密的竹原小早川家因為家督絕嗣的緣故,竹原小早川家的家臣們請求迎接毛利元就的三子德壽丸入嗣,但是毛利元就卻以德壽丸年幼為由拒絕了這項提議。小早川家的家臣們不得不請大內義隆做說客,在大內義隆的倡議下,毛利元就最終將三子送入竹原小早川家,元服後大內義隆親自下賜一字,取名「小早川隆景」。後來,小早川氏的宗家沼田小早川家家督小早川繁平染了重病,被家臣們廢黜,小早川隆景便統一了竹原小早川家與沼田小早川家,當然這是後話了。

天文十五年(1545年),毛利元就將家督讓給了嫡子毛利隆元,自己退居二線。次年,吉川家家督吉川興經與吉川氏一族內訌,吉川氏一族與家臣們迎接了毛利元就的次子吉川元春入嗣吉川家。

吉川元春

就在毛利家不斷地發展壯大之際,毛利家的主家大內家隱忍多年的矛盾終於爆發了。天文十九年(1550年),大內家的三個家老陶氏、杉氏、內藤氏組成同盟,決定廢黜大內義隆的家督之位,擁立大內義隆之子大內義尊為家督。陶隆房還在這時候將此事通報給了毛利元就,說明毛利元就早就知道陶隆房準備發動政變,並且對沉迷文化的大內義隆感到不滿的毛利元就也默認了這項行動。陶隆房在十一月二十七日返回領地後就一直稱病不出,大內義隆對此有些防備,還特意寫信給毛利元就,表示萬一大內館發生內亂,希望毛利元就能夠派兵前來保護自己。可是,大內義隆不知道毛利元就早就已經被陶隆房給收買了。

天文二十年(1551年)八月,陶隆房突然舉兵攻向山口大內館,毛利元就也起兵響應,攻擊大內義隆麾下的城池。然而,毛利元就原本只是想廢掉大內義隆,改立大內義尊為主,並沒有殺死大內義隆父子的意願,而陶隆房卻早已與大友家商議好,迎接大友宗麟的弟弟大友晴英前來大內家出任家督,因而擅自在大寧寺殺死了大內義隆父子。陶隆房的做法讓毛利元就背上了弒主的惡名,同時也埋下了陶氏與毛利氏決裂的伏筆。

大寧寺之變後,大內家迎接了大友晴英出任家督,改名大內義長,陶隆房也拋棄了舊名改名為陶晴賢,此時大內家的實權已經落到了陶晴賢的手中。不過,在此期間尼子家又開始活躍,因而毛利元就便隱忍不發,繼續與陶氏交好,以便應對尼子家的攻勢。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因為尼子家不再構成威脅,毛利元就便舉兵與陶晴賢決裂,毛利家從已經是空殼的大內家獨立,開始謀求自己的戰國大名之道。六月五日,陶晴賢派遣猛將宮川房長率軍三千人出陣,毛利元就誤以為這是大內軍主力來襲,動員起全領軍勢,將其擊敗。得知先鋒失利後,陶晴賢開始動員周防、長門、豐前、筑前四國兵馬共兩萬人,準備侵入安藝國討伐毛利家,但是由於陸路的隘口都被毛利元就布兵駐防,因而陶晴賢決定走海路進軍。然而陶晴賢沒想到的是,毛利元就一開始就是準備在海面上迎戰大內軍的。

陶晴賢(陶隆房)

弘治元年(1555年)春,毛利元就派人在嚴島修築了宮野城,此地乃是海上的交通要道,毛利元就判斷陶晴賢不可能對這座城池坐視不理。果然,七月七日,陶晴賢派遣白井賢胤率領大內家水軍對宮野城發起攻擊。九月二十一日,陶晴賢率領大內軍本陣登陸嚴島,大內家的家臣弘中隆兼與毛利元就曾經是好友,他深知毛利元就的聰明才智,認為宮野城是毛利元就的誘敵之計,因此堅決反對在嚴島登陸。

但是,掌握大內家實權多年的陶晴賢早已膨脹,他根本聽不進他人的進言,認為只有五百守軍的宮野城彈指可滅,縱使毛利元就再怎麼神機妙算,丟失了城池以後又能有什麼作為呢?因此,陶晴賢根本沒將宮野城放在眼裡,嚴島的大內軍以及停靠在岸邊的戰船,全都是朝著安藝國布陣,大內軍隨時都準備著渡過海峽登陸安藝國。

另外一邊,毛利元就得知陶晴賢中計後,在吉田郡山城留下了八百守軍,然後親自率領毛利家、吉川家、小早川家三家以及熊谷等安藝國國眾組成的聯軍,朝著嚴島進軍。此時毛利元就麾下的軍勢只有四千人,與大內軍有著五倍的差距,但是這早就在他的計算之中了。以陸路對決大內軍,毛利軍絕無勝算,但是如果交戰地在嚴島的話,毛利元就可以利用與大內家實力差距不大的水軍決勝負,自己這支陸路的軍勢充其量只是水軍的偏師而已。

毛利元就

當然,陶晴賢不是沒有察覺到毛利元就的想法的。在陶晴賢看來,大內家的水軍戰船數量遠在毛利家水軍之上,他還派遣了使者想要拉攏能島、來島兩家水軍。即便兩家水軍不來參陣,只要他們不加入毛利軍而是作壁上觀的話,大內家水軍在戰場上還是佔有絕對的優勢的。因此無論是陶晴賢還是毛利元就,都在賭能島、來島水軍會不會參戰。

九月二十七日,宮野城危在旦夕,能島、來島水軍依舊沒有趕赴戰場。毛利元就已經不能再等了,如果宮野城陷落,大內軍就會立即渡海登陸安藝國,那麼自己的計劃便會被全盤打亂,滿盤皆輸。因此,毛利元就命令小早川隆景做好獨自率領小早川水軍救援宮野城的心理準備,此時小早川隆景麾下的水軍只有一百多艘戰船,而大內軍則有五百多艘。

九月二十八日,能島、來島水軍眾終於率軍趕到了嚴島,兩家水軍共帶來了三百艘左右的戰船,這讓毛利元就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促使兩家水軍眾加入毛利軍的不是別人,正是陶晴賢自己。原來,來島、能島、因島三家水軍原本有權在嚴島向在瀨戶內海往來的船隻徵收被稱為「警固費」的保護費,但是這個特權卻在陶晴賢主政時被廢除,改由陶晴賢的代官進行徵收,過路費也落入了陶氏的個人腰包裡,引起了水軍眾的不滿。

嚴島合戰

九月三十日,這天夜裡嚴島下起了暴風雨,毛利元就、毛利隆元、吉川元春借著暴雨的掩護渡海,率領兩千人在嚴島東北岸登陸。毛利元就命令吉川元春率領前鋒朝著陶晴賢本陣後方的尾之丘進軍,而小早川隆景則率領水軍眾繞著嚴島迂迴了一圈,來到了嚴島西北部的海面上,偽裝成九州大友家派來支援的水軍。

十月一日拂曉,毛利元就一聲令下,嚴島立即響起了毛利軍的太鼓聲,吉川元春以及宮野城的守軍立即對大內軍的陣地發起攻擊。由於大內軍本沒有在嚴島長期駐紮的打算,因而營地分布得非常混亂,在遭到毛利軍的奇襲之後,大內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擊,瞬間陷入了混亂,連忙朝著在嚴島西岸停靠的水軍戰船潰退。

與此同時,小早川隆景也對大內家水軍發起奇襲。能島、來島水軍眾在參陣時給毛利軍送了一份大禮,調略了許多從屬大內家的水軍,因而開戰以後,許多大內家的水軍臨陣倒戈,反過來開始攻擊友軍,使得大內家水軍即刻戰敗,丟下了嚴島上的大內軍逃走了。而嚴島上的大內軍見到戰船敗走,士氣大跌亂作一團,根本無心再戰,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在絕望之中,陶晴賢自盡而死,大內家的精銳部隊也全部葬送在了嚴島。

嚴島合戰與桶狹間合戰、河越合戰一同被稱為「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但是與其說毛利家在這場合戰中是靠奇襲取勝,倒不如說是靠毛利元就算無遺策的精彩謀略獲勝。在這場合戰中,從陶晴賢起兵開始,就一步一步走進了毛利元就早已規劃好的口袋之中,直到大內軍戰敗為止,這場合戰的每一個細節,都在毛利元就的計劃之中,真是無愧於日本戰國第一智將之名。

弘治三年(1557年)四月,毛利元就率領軍隊攻陷了山口大內館,消滅了名門大內家。此後,毛利元就又侵入了石見國,毛利家也從當初的一個小國眾,成長為了佔據周防、長門、石見、安藝、備後五國的超級大名。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毛利家崛起:戰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先祖的發家史
    毛利元就崛起於日本戰國時代的本州島西部,毛利家本來只是一介國人而已,但是在毛利元就的領導之下,毛利家相繼滅亡了大內家與尼子家,成為了西國最強大的霸主。戰國時代結束以後,毛利家作為江戶幕府的大名一直延續到了幕末,並且成功主導了日本歷史的走向。
  • 日本戰國時代,沒有繼承權的毛利元就,為何成為毛利家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沒有繼承權的毛利元就,為何成為毛利家督?日本戰國時代,毛利元就是一位善用計謀離間對方,借他人之手除去敵對力量。特別是以計謀削弱尼子家的主要力量「新宮黨」,奇襲擊敗陶晴賢贏得嚴島之戰,為壯大毛利家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但讓人意外的是毛利元就原本並沒有毛利家的繼承權,為何最後又成為毛利家的家督呢?
  • 戰國頭號騎牆派:有能力統一日本的毛利家,是將自己如何越打越窮
    在鎌倉末期和戰國初期一直就是一個的小豪族,經常被隔壁的鄰居——西面的大內家和東面的尼子家欺負,不過毛利家到了戰國中期後開始崛起。而帶領毛利家崛起之人,正是號稱戰國第一智將的毛利元就。毛利元就在當上家主之後首先對曾經欺壓過自己的尼子家用兵,在聯合大內家的勢力之後,兵強馬壯的毛利元就對尼子晴久發起了進攻,通過火攻毛利聯軍大破的尼子軍。而毛利家又趁著大內家內亂,在著名的「嚴島合戰」中通過夜襲大破大內家,不僅佔領了大內家的領地,還控制了北九州地區,。
  • 毛利元就留下「三矢之訓」在《九州劫》中他能否再創「兩川體制」
    相比於同時代的其它人,毛利元就初陣時已經20歲了在當時是一個比較晚的年紀,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在此戰中的表現,毛利元就在這次戰鬥中顯示出了不同一般的、卓越的指揮才能,根據毛利軍的自身實力,採用謀略和奇襲並用的巧妙戰術取得了絕對的勝利。此戰以後,元就的勇名為天下所知。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三大謀將,有一位白手起家,後成為超級大名
    在日本戰國時期,由於常年的戰爭,所以還是誕生了相當一部分名將,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等人,這些人的確是當時的名將;不過持續了兩百多年的戰國,又豈止以上這幾位?可以說,每個強大的勢力,至少曾經都誕生過一位名將,而這裡要盤點的,就是戰國時期以智謀著稱的三位名將,來看看都有誰吧。
  • [特別篇]嚴島神社
    嚴島神社位於現廣島縣廿日市市內的嚴島(舊名宮島),是日本境內近五百座嚴島神社的本社。
  • 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第一名險些一統天下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這群雄割據的年代日本湧現了大量名將,其中功績最顯赫的被十人被統稱為「日本戰國十大名將」,日本古代名將排名誰最厲害?十、毛利元就毛利元就人稱「西國第一智將」,由安藝國小豪族起身,終統治西日本十國。在1517年的有田中井手之戰中,初次上陣的毛利元就以區區千餘眾擊殺武田元繁,名震天下。
  • 日本戰國時期10大名將,第一織田信長,第二武田信玄
    1、織田信長: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大將,可以說沒有之一,而且無論在日本國內還是國外,他都是最受人喜愛和尊敬的歷史人物。2、武田信玄:武田信玄被稱為日本戰國時代第一兵法家,而且心狠手辣,他流放自己的父親從而奪取權力。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8大梟雄,其中德川家康排第七,武田信玄第三
    本能寺之變後,在織田氏諸家臣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氏,後將關白職務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而自稱「太閤」。在位後期逐漸變得昏庸多疑,並發動文祿慶長之役(萬曆朝鮮戰爭),病逝後被部將德川家康趁機奪取政權。作為從最底層奮鬥上來的梟雄,豐臣秀吉在後世擁有極多的粉絲。
  • 西國桶狹間與出雲遠徵:智將毛利元就的初登場
    二十一歲的毛利元就以家督陣代的身份,率領毛利軍從猿懸城出陣,這是毛利元就第一次作為總大將出陣,也是他的初陣。同其他戰國武將比起來,毛利元就的初陣著實有些太晚了,因而武田軍也非常輕侮這個戰場上的新手,武田元繁派遣帶將熊谷元直率領幾百騎武士在冠川東岸的中井手布陣防禦。
  • 北條氏康的夜襲戰為什麼能成為日本戰國史上三大奇襲戰之一?
    河越合戰簡介河越合戰,是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其他兩個戰役分別是嚴島合戰、桶狹間合戰。河越城市位於整個武藏國的中心地帶,武藏野大平原的北部,它的西面和南面是地勢平坦的平原一直向遠方延伸與東邊荒川沿岸的低地相連接。河越合戰是小田原城的北條氏施展天下的第一步。
  • 第六天魔王參戰 光榮情懷粉必選 《真英雄薈萃》日本戰國勢力
    對於很多光榮的粉絲來說不論是此前的光榮株式會社還是現在的光榮特庫摩都在給玩家們提供消遣娛樂的同時,將三國和戰國的文化輸入給玩家們在日本古代軍事戰鬥的結果還是由武士之間的個人品質決定之時,源義經已經為即將發生的戰鬥進行了充足的思想準備,同時他也認為軍隊的戰鬥更多的是一個集體的得失,而非某一部分的得失之過,他也是最早將這種觀念引入日本戰爭中的人物。96 的統率是戰國大名之首,適性中擁有槍兵的神等級,而特技則為要擊、戰將和軍魂等設定也符合他協助其兄源賴朝獲得了對整個日本的統治權,成為日本聲名最為顯赫的武將。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十大名將,造是誰嘛?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 【歷史】盤點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
    一、織田信長,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真田幸隆之孫,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幸之弟。關原合戰與父親同在西軍,戰後被流放於紀伊九度山,逃脫後,投奔到大坂城。因其在大坂之戰以寡擊眾的英勇表現,被江戶幕府和諸國大名記錄下來, 後來以這些史料為腳本的小說將真田幸村以及虛構人物真田十勇士描繪成與德川家康大軍對抗的武將,而聞名於現世。島津忠恆稱譽他為「日本第一兵」。 與源平合戰的源義經、南北朝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 日本戰國武將大名綜合實力前十名
    1、織田信長日本戰國「戰國三英傑」之一,戰國時期第一個天下人,自號「第六天魔王」,被稱為尾張的大傻瓜。織田信長出生尾張國,繼承家督後打敗弟弟信行、以及其他的織田家勢力,完成了尾張的統一。桶狹間一戰逆襲今川義元,從此開啟擴張之路,先後擊敗美濃的齋藤家,近江的六角家並擁立足利義昭實現上洛。其後織田信長實力壯大,周邊勢力多次發起信長包圍網,但最終都被織田信長一一挫敗。
  • 毛利元就晚生30年,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能吃得下飯嗎
    毛利元就在日本戰國時代名氣很大,只可惜他和戰國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活躍的時間錯開了。毛利元就74歲病故之時,上杉謙信41歲,武田信玄50歲,明智光秀43歲,織田信長37歲,德川家康29歲,豐臣秀吉35歲,伊達政宗4歲。那麼,如果毛利元就晚生30年,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能吃得下飯嗎?
  • 「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日本戰國時代十大智將
    有了衝鋒陷陣的箭頭人物,當然少不了在後方出謀劃策的謀士,在弱肉強食的日本戰國時代,戰亂四起,而在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除了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猛將外,還有在本陣中隨機應變,移兵換陣的智將,接下來小編就盤點一下日本戰國時代的十位智將。
  • 織田信長在一夜之間改變日本戰國格局:奇襲桶狹間
    在日本戰國時代,就有一場顛覆各勢力認知,顛覆日本戰國格局的戰爭,被稱為「桶狹間之戰」。此戰是織田信長以極少的兵力奇襲今川義元,並將其誅殺,一夜之間破了對方幾萬大軍,讓日本戰國格局突變。織田信長出奇制勝,桶狹間奇襲大破今川義元決勝信息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