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麥斯基說:「音樂的樂趣就在於體會微妙的差異! 」

2021-03-03 每晚一張音樂CD

蕭士塔高維奇五重奏(阿格裡奇/貝爾/麥斯基)




米沙·麥斯基丨當代大提琴界的凱撒大帝

那天在臺下聽見一頭銀色捲髮的他,如痴如醉演奏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忽然覺得他那樣的演奏過程,是他在重溫自己的傳奇人生――壓抑、苦楚、瀕臨崩潰的嘶叫,鋃鐺入獄、逃離前蘇聯、轉投以色列的一幕幕躍然眼前。 本文作者寒一一,原載《時尚北京》 , 2015年第十期。——1、大提琴詩人麥斯基丨有人說他「太浪漫」,他卻說「霍洛維茨說過,所有音樂都是浪漫的,對此我深表贊同」;2、古典音樂會丨麥斯基大提琴演奏集錦丨「他的演奏將詩意、精緻的優雅感與強烈個性和輝煌技巧融為一體。」;3、宗柏講述大提琴的故事丨大提琴低沉、委婉的旋律往往能烘託出深深的失落和憂傷,而一旦快速演奏,又會產生讓人振奮的效果,尤其適合抒情;4、宗柏講述大提琴家的故事丨卡薩爾斯丨皮亞蒂戈爾斯基丨羅斯特洛波維奇丨馬友友丨杜普蕾說:」拉琴時的感覺,就像漫步青山碧水間。」

他是即將年過七十,仍然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米沙・麥斯基(Mischa Maisky,1948年1月10號)。 

他是傲然不群屹立樂壇的「大提琴神話」,初次登臺即贏得「未來羅斯特羅波維奇」的美名。他十八歲贏得莫斯科國際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弓弦之間傾瀉出輾轉迂迴的人生際遇,而傳奇經歷鑄造深刻悸動的音樂,點亮所有人的心扉。 

曹可凡探班古典樂大師麥斯基

其實你不知道,他演奏大提琴時,總愛穿一些鮮豔的服裝,有時候居然會是胸前開叉的鮮黃襯衫,或是星際大戰中黑武士的盔甲。這與他拉出大提琴深沉的音色,演奏大提琴時那份獨有優雅姿態,反差巨大。以至於他合作過的指揮泰爾傑・米蓋爾森開玩笑說他更像一個女高音,花樣這麼多。 

而其實那些打折卷的蓬亂銀髮,有的時候三宅一生的褶皺衣裳,倒是縮短了他和年輕人之間的差距。尤其是他演奏到激情勃發時,哪怕指揮示意停止,他都在禁不住激動地直跺腳,這和他雕塑般的外表,銀髮的深沉,形成強烈的反差,再加之素有硬漢之稱,要不獲得年輕一輩熱愛才怪。 

他已經袒露心扉,對於著裝這件事情,很早以前就從幾個方面思考過,燕尾服拘束了他拉琴的動作,古典音樂本身就和大家有相當遠的心理距離,若再穿上古裝,就更遙遠。可是,他樂於受到年輕人的接受。 

人人都在說,他是當今世界最好的大提琴家之一,並且他的個性和懾人風範,也不可模仿。作為皮亞蒂戈斯基和羅斯特羅波維奇兩位巨匠的接班人,他可謂以DG為首的歐系當家臺柱。 

他始終宣稱自己是最幸運的大提琴演奏家。如果你不曾翻看他的履歷,你會認為他是幸福澆灌下成長出來的藝術家。可是你錯了。 

和麥斯基看對面@歐陽不亂彈

他一九四八年出生在拉託維亞首都裡加的一個猶太裔家庭,受熱愛音樂的母親及哥哥姐姐的影響,他八歲時迷上大提琴。十七歲的麥斯基贏得全蘇大提琴比賽頭獎,第二年獲柴科夫斯基音樂比賽大提琴項目的金牌,遂被比賽評委、當時任教於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相中,收為入室弟子。 

可以說,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有幸隨當代兩位大提琴巨匠羅斯特羅波維奇和皮雅蒂戈爾斯基研習琴藝的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稱讚米沙・麥斯基為:「年輕一代大提琴家中最傑出的天才之一。他的演奏融詩意、優雅的精緻與高貴的氣質和輝煌的技巧於一體。」 

但是,他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誰也不曾知道,一切看似順遂的音樂演奏生涯,卻在麥斯基的姐姐投奔自由後戛然而止。他被送進勞改營,歷經近十八個月後釋放。 

不能觸碰大提琴的那些日子,其實音樂在他腦海裡。他講巴赫一直在那裡,在他心目中有著特殊的位置。巴赫的音樂具有普世性,不受任何時空局限,它是堅不可摧的。還有比如法國作曲家奧利維埃・梅西安,在他艱難的時候也會想念梅西安的作品。他時常夢到音樂。音樂是上天給他的厚禮。 

「那十八個月如同十八年」,然而音樂家的性情並沒有因此受到抑制,變得沉鬱不開,他像是被打開一扇天窗,天性中放達開朗的一面得到釋放,將坎坷與不平化為弦下的深沉。 

出獄後,他的家人移民到以色列,政府猜測他在莫斯科完成學業後也會移民,於是用莫須有的罪名將他關押入獄一年半,並提出一筆數額驚人的培養費作為賠償。後來一位美國商人贊助了他,一九七二年他離開了蘇聯,成為世界公民,開始了「第二次人生」。 

談到這段歷史,他坦言:「大提琴家皮亞蒂戈爾斯基是我第二次人生中的父親。近兩年沒有音樂的牢獄生活,讓我更加成熟,我的第二次人生完全是嶄新的,新的語言,新的環境。那時候,我遇到了生命瀕臨尾聲的皮亞蒂戈爾斯基,他的日子所剩無幾,碰到我這樣如饑似渴地吸取力量的年輕人,當然要把一生積累的豐富精神內涵與我分享。 」 

他在搬離蘇聯後短暫定居以色列,轉往美國追隨同樣投奔自由的大提琴宗師皮亞弟戈斯基,成為史上唯一一位同時接受皮氏與羅氏指導的大提琴家,精湛技法集兩家之大成,且過去流放的經歷更讓他學到人生的功課,麥斯基更不諱言承認其對自己職業演奏家的巨大影響。 

時至今日,那些傳奇的過往,都化成另外一種福祉,他忘記那些痛苦,而發酵成他藝術裡獨有的養分,他通過琴聲把情感噴湧出來。黑暗的確可怕,但是他知道,黎明正在前面。不遠處。 

任何藝術,到了後來,是藝術家自己的獨特的生命體驗,他通過藝術的載體,讓體驗化成藝術,緩緩地流淌出來。 

過去二十五年中一直他是德意志唱片公司專屬籤約藝術家,和維也納及柏林愛樂、倫敦交響樂團、以色列愛樂、巴黎管弦樂團、歐洲室內樂團等世界一流樂團合作,相繼發行了超過三十張唱片。 

他的唱片在全世界都備受好評,並五度榮獲聲望卓著的東京Record Academy Prize獎,三度獲得德國「經典回聲唱片獎」、巴黎「唱片大賞」、「年度金音叉大獎」及葛萊美獎提名。 

他在倫敦、巴黎、柏林、維也納、紐約、東京以及世界其他音樂中心均受到熱烈歡迎。 

他一直將自己看作一位世界公民:「我演奏的是義大利大提琴,用法國的弓子,琴弦是奧地利和德國的,我的女兒生在巴黎,大兒子生在布魯塞爾,小兒子生在義大利,我開著日本汽車,戴瑞士手錶和印度項鍊,我在任何地方都如同在家一樣,只要哪裡的人們欣賞和喜歡古典音樂。」 

他在告別青春年少之後,形象迅速地老去,老得如此英俊和有個性,使人覺得音樂家走向成熟是一件極其有吸引力的事情。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天賦和局限。最好的天賦就是能認清自己的特質與局限。 

偉大的音樂是不朽的,讓人滿懷希望,偉大的藝術家亦然。

往期大提琴:1、每一個沐浴在愛河中的人都是詩人丨王健演奏埃爾加《愛的致意》;2、王健做客《大風車》丨「你為何拉大提琴時總閉著眼睛? 」 3、王健丨我們耳中的巴赫,已經是我們眼中的巴赫!4、當被問及有沒有被自己的演奏感動到流淚時,大提琴家王健這樣說……5、王健丨談巴赫大提琴組曲丨它們成為我靈魂的避難所丨中國表演者已與西方最偉大的名字並列;6、敏銳的音樂直覺,深厚的藝術學養丨觀王健大提琴公開大師課有感;7、父親是我的大提琴丨身教是一首最美好的樂曲,深情寬廣,親切舒暢!8、技巧在大提琴演奏中的作用丨卡薩爾斯曾說:「音準是個責任心的問題」;9、「我每天的生活是從巴赫開始的」丨畢斯馬(Anner Bylsma)演奏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10、巴赫是最能創造奇蹟的作曲家丨羅斯特羅波維奇解說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文字幕);11、三代巴赫大師帶給我無限歡樂丨聆聽《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12、弟子回憶羅斯特羅波維奇丨鋼琴家神經質,小提琴家自負,而大提琴家則和藹、坦率。

相關焦點

  • 大提琴家麥斯基(Mischa Maisky)情感是音樂的最終目的
    總是瀟灑不羈的麥斯基大師說:"相較於巴赫、莫札特,我們每個人都是微小的昆蟲而已。"大師,您的琴看起來不大呢!"這把琴,在體型並不高大的麥斯基身邊,看起來還嫌小了一 點。這是蒙塔那那(Montagnana),琴身的確是 比一般的琴小些。
  • 米沙-麥斯基: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大提琴家
    我到任何地方,只要那裡的人賞識我和愛聽古典音樂,我都有回到家的感覺。」——米沙-麥斯基  雕塑般的外表,蓬亂卻不失優雅的銀髮,外加時尚的著裝,素有「硬漢」之稱的米沙-麥斯基雖已年屆七旬,仍被不少年輕樂迷追捧。
  • 她「對音樂有份與生俱來的反應,讓人感受到作曲家最微妙的理念」丨《杜普蕾傳》 (九)
    丨《杜普蕾傳》 (一)、(二)、杜普蕾說:「我要製造這個聲音」丨《杜普蕾傳》 (三)、 (四);杜普蕾的童年十歲就結束了丨《杜普蕾傳》 (五);15歲的杜普蕾「像一座隨時都會爆發的火山」丨《杜普蕾傳》 (六)「大提琴是我童年時的救命恩人」丨《杜普蕾傳》 (七)、卡薩爾斯說:「我喜歡她隨音樂而動!」
  • 大提琴視頻 | 大提琴傳奇大師麥斯基演奏久石讓《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大提琴精彩視頻分享米沙·麥斯基
  • 突然想學大提琴,因為麥斯基太帥
    此次中國巡演,麥斯基帶來的是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這首作品與另一位傳奇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註:其生平曾被改編成電影《她比煙花寂寞》)淵源頗深。「我還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求學時,埃爾加並不流行,後來偉大的杜普蕾來了,她在莫斯科演繹了埃爾加,令我們嘆為觀止。後來我收藏了她所有的專輯,我們還成了好友,我為她演奏,也常去看望她」。
  • 卡薩爾斯說:「我喜歡她隨音樂而動!」丨《杜普蕾傳》(八)
    這種音樂上的華麗是不可能出現在英國。    「你叫什麼名字?」    「賈桂琳.杜普蕾。」    「啊哈!」卡薩爾斯恍然大悟地說道。 根據威廉·普力茲的說法,杜普蕾演奏完了之後,有人問卡薩爾斯說:「她是不是動得太厲害了?」卡薩爾斯說道:「噢!我喜歡她隨音樂而動!」
  • 青島冬之旅夏日音樂節落幕 「大提琴的家」首次回家
    而針對無法到場的國際大提琴大師,組委會還特別安排了所有受邀的海外專家教授線上授課,大師們通過網絡視頻、通過屏幕和同聲翻譯,為學子們上課並交流。來自全國各大音樂學院的三十餘位大提琴名師與數百名學子歡聚一堂,在師生互動、知音參與、時時有活動、天天有特色的濃厚學術氛圍中,共同度過了一周的快樂音樂時光。
  • Top14女大提琴家(上)
    但話又說回來,當她嶄露頭角的時候還很年輕,只有十七歲。正如英國指揮家、大提琴家約翰·巴比羅利所認為的那樣:「當一個人年輕時,應該擁有一切。反之,又打算何時啟程遠航呢?」杜普蕾那令人敬畏的技巧把她置於了一個令人羨慕、嫉妒的境地,她能在瞬間完全進入音樂——在那個精確的時間裡,就像是她發現了音樂,或者是音樂發現了她。
  • 24小時瘋狂大提琴:不間斷的音樂饗宴《超級大提琴2016》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大提琴教研室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室內樂學會副主席,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特邀首席。自幼隨父朱永寧學習大提琴,法國大師讓德隆關門弟子,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一等獎畢業,1986年在日內瓦成為第一位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獲獎的中國大提琴家。旅居瑞士二十一年,擔任瑞士巴塞爾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同時客席擔任德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
  • 感動世界的華裔大提琴家
    馬友友是當今國際樂壇最有天賦的大提琴家。他1955年出生於巴黎,其父馬孝駿祖籍浙江寧波,是音樂學家;母親也是著名的聲樂家。當馬友友4歲時,父親就讓他由學小提琴改學大提琴,他自己也認為大提琴演奏起來很神氣。馬友友5歲時,在巴黎大學舉行了他的第一次公開演奏。 1962年,馬友友舉家遷至紐約。僅8歲的馬友友就參加了1963年的慈善演奏會,他的才氣獲得了全美國的矚目。一年後,在紐約市卡耐基音樂廳首次登臺演奏。馬友友15歲時,進入哥倫比亞大學。
  • 音色雍容華貴的大提琴,它是怎樣成為名副其實的「音樂皇后」
    而隨著古典音樂的發展,尤其是古典音樂由巴洛克主義逐漸向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演進,大提琴在維奧爾琴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大體積,弧形也變得更明顯,由此才有了今天我們熟悉的大提琴。回顧完大提琴的演變歷史,今天的大提琴,已經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中音或低音弦樂器。因其音色渾厚豐滿,擅長於表達抒情的旋律和複雜、深沉的感情,有「音樂貴婦」之稱。
  • 極致優雅的:品味古典音樂史上最深情的大提琴協奏曲
    當年勃拉姆斯聽到這首作品便羨慕地說:「早知道大提琴協奏曲能寫得這麼優美動聽,我也該提筆寫一首。」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B Minor)不僅是在樂思上渾然天成,作曲家在結構的設計配套上也相當傑出,德沃夏克天生對弦律性的敏銳加上他對古典樂派的樂曲造型,更提升本曲的經典性。
  • 無盡音源-「古典」王羽佳,高蒂埃·卡普松 合作蕭邦鋼琴大提琴曲...
    他們於幾年前建立了音樂合作夥伴關係,尤其是與瑞士Verbier 音樂節的演出合併在一起。多倫多之星繼續說道:「他們將他們的詮釋完美統一。」 「他們倆都擁有非凡的技巧:Wang的手指無休止地旋轉出最奢華的音樂絲線。Capuon優美的措辭體現在弓弦控制的無限層次之中。」
  • 大提琴家的集結|評論家張丹眼中的方崬清大提琴作品輯II《使命》
    《使命》也是作曲家方崬清2018年創作的最新一部大提琴作品,這部作品問世短短1年多時間,已經有超過7支國內職業交響樂團陸續上演,並亮相「良渚國際大提琴藝術節」;「夢橋——致敬港珠澳大橋交響音樂會」;「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中央電視臺CCTV-15頻道「2019秋季音樂劇場」等重大音樂慶典。
  • 王健:交響樂像「小說」,巴赫大提琴無伴奏就像「三字經」
    巴赫為大提琴寫的六首無伴奏組曲歷來是大提琴家的「試金石」,因為難度太高,有人甚至將之與巴赫小無並列,並稱大提琴家和小提琴家的「噩夢」。這些年來,大提琴家王健在國內外舞臺演奏全套巴赫大無十幾次,其獨具一格的演繹,成了不少人心裡的白月光。
  • 瀋陽晨光——孫赫晨大提琴專場音樂分享會圓滿舉行
    「我還是曾經那個少年,對音樂熱愛的心沒有一絲絲改變,我希望通過這次音樂分享會,不僅分享音樂,更分享我對音樂的理解。」瀋陽大提琴青年音樂人才孫赫晨說。現場一位專業樂迷說:「2個小時候內,能夠完成7首中外名曲,還要面對臺下的觀眾,對於一個18歲的青年人來說,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據了解,孫赫晨4歲開始學習鋼琴,8歲起師從瀋陽音樂學院王基福教授正式學習大提琴,10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師從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劉美娟教授。
  • 輕鬆玩古典(七十三)-「捷克音樂之父」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和其它經典作品欣賞B
    他熱愛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富有民族色彩,深受國內外人民的歡迎。由於德沃夏克為發展捷克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人們譽為「捷克音樂之父」。本章節欣賞的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經典代表作品,而且也是大提琴協奏曲中響噹噹的少數幾部曠世傑作,備受世人喜愛!小編最愛之一。德沃夏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創作於1895年紐約。
  • 大提琴+阿卡貝拉 這場音樂分享會讓你在世界音樂中流連忘返
    日前,一場主題為「世界音樂的魅力——走進經典電影音樂」的音樂公益活動在貴陽上合花園舉辦。秉承著公益傳播的理念,音樂沙龍的製作和演出團隊全心全意為大眾奉獻了一場文化推廣活動,肖笛大提琴工作室重奏團和Seven人聲樂團通過大提琴四重奏與阿卡貝拉的形式向觀眾展示了影視劇中的世界音樂風採,讓因為疫情而不能外出旅遊的觀眾們通過音樂去感受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
  • 著名大提琴家亞歷山大·布茲洛夫去世 年僅37歲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國際著名大提琴家亞歷山大·布茲洛夫(Alexander Buzlov)11月8
  • 浙江音樂學院和西安音樂學院全國排名好不好?大提琴怎樣練習?
    「藝考生很不容易,音樂藝考生更難,很多選擇音樂藝考之路的學生們都遇到了很多心酸和委屈,同時也有很多艱辛和曲折。他們不僅要保證文化科目考試,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在高標準的音樂藝術考試中脫穎而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心儀音樂學府的入場券。」那麼,浙江音樂學院和西安音樂學院全國排名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