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 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實習生 張力 通訊員 關闖 文/圖
12月27日清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遭遇了今年入冬以來能見度最低、影響時間最久的一場大霧天氣,能見度一度不足50米,跑道視程最低降至150米。
民航重慶空管分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全力應對低能見度天氣下的運行壓力和挑戰。
▲跑道看不清端頭
提前預測濃霧來臨
「這次大霧我們提前20小時就已捕捉到了蹤影。」重慶空管分局氣象臺氣象預報室副主任穀粒向記者介紹,「能見度低、持續時間久主要是受連日來空氣汙染物聚集和雲層裂開輻射降溫的雙重影響。」
12月26日上午的集體天氣會商時,值班人員就預判27日晨大概率有大霧天氣,經過大量模式分析、數據對比,以及當日多次臨時會商,最終頂住壓力敲定了預報結論:「27日4時至10時,江北機場能見度預計維持在200米至600米,大霧將持續至11時。」
預報員們通過現場通知、視頻通話、電話講解和發布機場警報等多種方式及時將預報結論傳達到分局管制部門、機場運管委和航空公司,提醒用戶做好相關應對準備。
▲空管工作人員緊盯屏幕,啟動應急預案
當值預報員吳勝男看到天氣實況與預報結論幾乎完全吻合時,他表示,「低能見度天氣對航班運行影響很大,精準的天氣預報能夠為流量控制和航班調整提供重要決策依據,從而避免航路擁堵危及運行安全,能在2020年歲末為守衛運行安全貢獻力量,我倍感自豪!」
提前編制航班延誤預案
及時準確的氣象預報信息對於運行管理與決策而言意義重大。
26日22時,重慶空管分局根據氣象預報信息提前編制了大面積航班延誤應急響應預案,結合大霧預計影響時段制定了相應的目標架次與流量管理措施。
同時,重慶空管分局運管中心積極組織分局運行部門和分局運管委值班人員,對第二天的低能見度天氣進行了會商與評估,精心梳理次日航班計劃,協調航空公司調配具備Ⅱ類運行標準的機組人員參與早高峰保障。以中型機為例,I類,跑道視程達到400米航班就可以起飛,Ⅱ類,跑道視程達到200米就可以起飛。此外,重慶空管還與機場運管委協同配合,共促成調整航班動態66架次,有效緩解大面積航班延誤下的運行保障壓力。
27日清晨,大霧如期而至。重慶空管運管中心於05:30組織各運行部門值班領導進行了第二次運行會商,確認啟動LVP(低能見度運行程序)程序準備,通知機場現場指揮中心做好相關準備。06:03,重慶空管分局各運行部門和機場現場報告準備完畢,分局隨即正式啟動當日LVP程序。
氣象人員持續監控能見度變化趨勢,加密信息通報,持續修訂發布機場警報;管制人員時刻關注航班態量勢,根據大霧天氣演變趨勢進行流量控制措施動態調整,因時制宜,既能保證運行安全,又不至於浪費扇區和跑道的容量。
▲時間顯示27日這天機場被濃霧籠罩
高效完成航班積壓疏導
27日11時,天氣轉好,江北機場三條跑道全部滿足Ⅰ類運行標準,大量等待的航班瞬間「解封」。重慶空管分局各管制崗位從容應對,忙而不亂,高效完成了積壓航班疏導工作。
▲通力合作
12時起,塔臺起降小時高峰架次連續4小時維持在59和60架次,較正常情況增加了33%。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塔臺放行席位異常忙碌,波道裡通話不斷,兩個多小時下來,嗓子都冒煙了。」塔臺見習管制員肖楓說,大家都在「迎戰」大霧消散後的進出港大流量。
同時,重慶空域內的各管制扇區也出現了長時間負荷較高的情況。區域管制室及時準確向空中的落地航空器通報江北機場天氣實況及演變趨勢,積極調配指揮,避免空域內出現擁堵。管制室積極打好「配合戰」,為應對繁忙時段,主動開放四個進近扇區保障,結合本場積壓航班放行情況及時調配空中航班。
在重慶空管分局各管制崗位的精心保障和密切協作下,此次大霧天氣過程僅造成10架次備降,0架次返航,全天共安全保障航班起降763架次,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大霧天氣對航班運行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