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之生和羅京之死晚期淋巴瘤患者的不同結局

2020-12-18 騰訊網

我是河南焦作人,今年63歲,在2020年4月發現脖子下有個腫塊去體檢,檢查出淋巴瘤,病檢確診為:非霍奇金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在焦作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醫生都說我的病情太嚴重,多處轉移,沒有辦法醫治,到了鄭州,省腫瘤醫院也說沒辦法治。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北京301醫院,這是全國排名第一的腫瘤醫院,全國各地的癌症患者都慕名而來,掛號處人山人海。掛不到專家號,我非常著急!

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我找到一個在焦作駐京辦事處工作的親戚,想讓他幫助找找北京的專家。親戚告訴我說,以前北京有個「治瘤王」,治淋巴瘤效果特別好,退休之後回到焦作老家了,別人都是去焦作找他看病,你一個焦作人怎麼跑北京來看病,回去找張中海吧!我聽了之後不是太相信,奈何北京這邊找不到合適的醫生,就想著回焦作找張中海試一試。

第一次到中海醫院時,我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左側頸部有一小棗樣腫塊,前胸能摸到大大小小9個腫塊(大的有大棗樣、小的有花生米樣大小),摸著很硬、有時發癢、有刺痛感,後背處能摸到5個腫塊(較大的有核桃樣大小),咳嗽也厲害、吐白痰帶血絲,胸悶、氣喘、有時頭頂疼。

張中海主任仔細分析我的檢查報告,為我把脈、查看舌苔、詢問病情之後,為我開了10付中藥,我吃完9付中藥之後,前胸處大大小小9個腫塊全部消失,後背處5個腫塊全部消失,咳嗽吐痰、胸悶氣喘等不適症狀幾乎全部消失。我和我的家人真的感到太神奇、太不可思議了!用藥效果真的太好了!

隨著病情的好轉,我的生活也逐漸回到了正軌。從此,遊歷過生死交界的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希望所有患難中的病友,挺過這段煎熬的時光後,也可以像我一樣坦然。

原先生 寫於河南焦作

這一段自述來自於一名頑強求生的晚期淋巴瘤患者。講起淋巴瘤,我們就不可不說到央視《新聞聯播》知名主播羅京先生,羅京先生是央視著名主持人,1983年起擔任《新聞聯播》節目播音員,在央視任職26年期間,羅京先生以及其過硬的業務素質和沉穩大方莊重的播報風格,贏得了業界和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認可,並創造了26年無差錯播報的佳績。

2008年7月羅京先生被確診為淋巴癌,也是和原先生一樣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那時恰好是北京奧運會舉辦的時候,儘管身患癌症,但羅京先生依然堅持做完了奧運的直播報導工作。2008年8月31日,羅京先生最後一次在新聞聯播節目中播音;9月開始停止工作入院接受治療。此後,他與病魔頑強鬥爭了10個月,期間化療多次,用的藥物就是價格昂貴的進口藥物「美羅華」,在2009年2月9日,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當初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後,醫生還宣布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然而就在這個「十分順利」的手術後不滿四個月的6月5號。「第一國嘴」羅京先生因為病情惡化而去世,享年48歲。

同樣是晚期淋巴瘤,結果卻天差地別。一位是當之無愧的名人,擁有良好的醫療資源;而另一位是普通的工人,能獲取的醫療資源十分有限。然而僅僅是關鍵時刻的選擇不同,經濟條件好的,選擇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條件差一些的,選擇了我們的中醫藥治療,而結果就是平民之生和名人之死這樣讓很多人驚詫的「現實結果反差」。

在癌症的康復過程中,選擇治療的方向遠比治療的方法更重要,方向對了,你獲取康復只是時間問題,方向錯了,那麼你就會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只能是人財兩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世界淋巴瘤日:共話淋巴瘤全程管理,助力患者走向治癒
    值此之際,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頻道、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淋巴瘤之家和羅氏製藥中國聯合主辦的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專項行動主題宣傳活動暨「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公眾宣教活動在京舉辦。
  • 《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質控標準》在京發布
    淋巴瘤是目前控制率、治癒率最高的腫瘤之一,患者經過規範化的治療和管理後,生存期可大大延長。以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為例,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即使晚期也可以治癒的腫瘤,患者在採用標準治療後,臨床治癒率最高可達70%。隨著治療方案的不斷更新,醫保政策的進一步覆蓋,中國淋巴瘤患者的治療可及性大大提升。
  • 胃癌晚期還能手術嗎?專家呼籲:晚期患者別開刀,開一個死一個
    然而,作為胃腸外科帶頭人,朱正綱卻建議「儘量不要給癌症晚期患者手術,而是應該積極開展術前的轉化治療或術前新輔助治療」。 從2016年起,意識到開刀並不是對癌症晚期患者最好的治療方法之後,朱正綱開始在各種學術會議上「擋刀」。
  • 出國看病:axio-cel治療這類淋巴瘤,近80%患者達到完全緩解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虛擬會議)上報導,在一項2期臨床試驗中,一種名為axicabtagene ciloleucel(簡稱axio-cel)的CAR-T細胞療法使近80%的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癌細胞水平降低至檢測不到的水平
  • 癌症晚期死前徵兆 你知道多少
    癌症晚期死前的症狀根據癌症發生的部位以及程度的不同,症狀也是會有所差異的。對於患癌症的患者來說是非常痛苦的。那麼,癌症晚期死前徵兆是什麼呢?癌症晚期吃什麼好呢?如何去護理癌症晚期的人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癌症晚期死前徵兆1、發熱其病因繁多,如細菌、病毒的感染,結締組織病,還有功能性發熱。
  • 為什麼淋巴瘤查出來就是晚期?有何症狀表現?該如何預防?
    以淋巴瘤來說,就是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情況,一旦忽視了,後果不堪設想。最嚴重的,是淋巴瘤一查出來就是晚期,這更加讓人感覺到恐慌,不禁納悶,為什麼會這樣?身體的淋巴組織非常多,淋巴細胞存在於淋巴系統中,共同維持身體運行,隨著血液流動,淋巴瘤細胞,也有可能會發生流動,向其他部位轉移。而這樣的過程,卻容易讓人忽視。
  • 一文盤點N種惰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指徵
    淋巴瘤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NHL根據細胞起源分為B-NHL及T/NK-NHL,B-NHL根據臨床特點分為惰性B-NHL和侵襲性B-NHL。眾所周知,侵襲性B-NHL一經診斷無論分期及預後均需立即治療,而大部分惰性B-NHL診斷之後需要評估患者是否具有治療指徵,若無治療指徵選擇「watch and wait」(即觀察和等待),待患者有治療指徵後再啟動治療。本文將盤點臨床常見惰性B-NHL的治療指徵,旨在與大家共同學習,若有錯誤或不全之處希望大家不吝指出。
  • 高考前,她因淋巴瘤去世,你對這個「奪命殺手」了解嗎?
    其實,淋巴瘤離我們並不遠,90後青年演員徐婷、播音員羅京、歌手阿桑都因淋巴瘤去世,創新工廠CEO李開復也曾受到過淋巴瘤的折磨,現在健康生活。 鄭州人民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郭樹霞介紹,淋巴瘤是一種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就是人們常說的淋巴癌,醫學上一般被稱為淋巴瘤。目前淋巴瘤是全世界最常見的一種血液癌症。由於我們血液中的淋巴細胞遍布全身各個器官、組織,所以淋巴瘤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特別是淋巴細胞較多、淋巴組織較豐富的部位如淋巴結、肝脾、胃腸道、鼻腔、肺、乳腺、中樞神經系統和皮膚節外器官等。
  • 兒童及青少年霍奇金淋巴瘤,一種淋巴造血系統惡性腫瘤,預後良好
    1、疾病定義兒童及青少年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種獨特類型的淋巴瘤,它的出發情況大多源於一組淋巴結,在頸部淋巴結和鎖骨淋巴結上比較常見,緊接著他會進行擴散,短時間內迅速擴散到其它的淋巴結,到了晚期可能會侵根據美國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不同年齡段的發病概率是不同的,其中10歲到14歲的發病概率為最高,大約為10/100萬。
  • 解碼CD30+淋巴瘤診斷,Get臨床與病理必備知識點
    那麼,如何準確診斷和鑑別診斷?讀完本文你一定會收穫滿滿。 CD30是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之一,可通過激活不同的信號通路促進細胞增殖或凋亡[1]。CD30在正常組織中表達有限,而在血液腫瘤呈高表達,尤其在sALCL和cHL呈均一性、高度表達。
  • 淋巴瘤病死率男高女低 約四成淋巴瘤首診誤診
    在眾多腫瘤中,淋巴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依然男高女低,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瘤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導致很多淋巴瘤患者沒有第一時間被確診,影響了治療效果。 淋巴瘤發病年齡呈現兩個高峰,51%的患者輾轉多家醫院 「從近幾年收治的大數據分析來看,淋巴瘤特別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確男性比女性更多一些。」
  • 網壇名將確診淋巴瘤,至今病因未明,該部位腫大需警惕!
    據統計,淋巴瘤佔所有惡性腫瘤的3-5%,是第九大常見腫瘤,而霍奇金淋巴瘤則佔據淋巴瘤8-11%。霍奇金淋巴瘤是惡性淋巴瘤的一個獨特類型,發病年齡較低,預後也相對較好,主要發生於淋巴結,其中頸部淋巴結和鎖骨上淋巴結最多見,晚期可累及脾、肝、骨髓等處。
  • 遍布人體最廣泛的癌(組圖)|淋巴瘤|淋巴結腫大|化學治療_網易新聞
    淋巴瘤的致病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於淋巴瘤的資料每隔幾年就要更新一次,按組織病理學不同,淋巴瘤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目前已發現幾十種亞型,而每一種亞型中還有較大差異的細分。  陳勤奮表示,就目前的研究所知,確實有些因素和淋巴瘤的發生相關。
  • 腫瘤專家於加軍-五種症狀是惡性淋巴瘤的警報
    不少人知道自己患上惡性淋巴瘤這樣的疾病的時候心裡充滿了恐懼,不少人因為對惡性淋巴瘤的症狀不是十分了解,發現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治療的難度更大,下文請腫瘤專家於加軍給大家詳細講述五種惡性淋巴瘤的症狀。
  • 「國嘴」羅京:身患淋巴癌離開人世,妻子在家人鼓勵下改嫁富商
    未曾想, 招考老師一眼看中了他清秀端莊的相貌和清爽悅耳的嗓音 ,在老師的建議下,他萌生了報考播音系的想法。在徵得父母的同意後,1979年,羅京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四年後,從大學畢業的羅京,直接進入了中央電視臺工作,成為了《新聞聯播》的主持人。
  • 羅京的簡介
    2008年7月被確診為淋巴癌,並暫停工作入院接受治療,期間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和化療;2009年6月5日早晨因病去世;在2009年7月30日舉行的羅京追思會上,獲追授「播音主持界終身成就獎」和「中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獎 [6]  ,2009年11月獲追授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 [7]  。
  • 淋巴瘤新藥!羅氏靶向抗癌藥Alecensa(艾樂替尼)提交申請,治療ALK...
    這是一項II期多中心研究,於2015年啟動,評估了Alecensa治療復發或難治性ALK+ALCL患者療效和安全性。ALCL是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4種亞型之一,屬於惡性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細胞中T細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惡性被歸類為「中等級別」,需每月觀察疾病進展。在日本,ALCL在惡性淋巴瘤中的比例為1.5%-2.0%,其中約一半報告為ALK陽性。
  • 可能是惡性淋巴瘤!
    可能是淋巴瘤!「國嗓」羅京、歌手阿桑、影星李鈺……均死於惡性淋巴瘤。惡性淋巴瘤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它的早期表現有哪些?該如何預防呢?淋巴瘤是一類原發於淋巴結或者其他淋巴組織器官的惡性腫瘤。有數據表明:淋巴瘤每年的發病率約為6.68/10萬,全球範圍內每9分鐘就會增加一位淋巴瘤患者,淋巴瘤已躋身我國惡性腫瘤前十名,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裡名列前茅,每年大約2萬人死於淋巴瘤。身體是如何患上淋巴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