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焦作人,今年63歲,在2020年4月發現脖子下有個腫塊去體檢,檢查出淋巴瘤,病檢確診為:非霍奇金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在焦作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醫生都說我的病情太嚴重,多處轉移,沒有辦法醫治,到了鄭州,省腫瘤醫院也說沒辦法治。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北京301醫院,這是全國排名第一的腫瘤醫院,全國各地的癌症患者都慕名而來,掛號處人山人海。掛不到專家號,我非常著急!
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我找到一個在焦作駐京辦事處工作的親戚,想讓他幫助找找北京的專家。親戚告訴我說,以前北京有個「治瘤王」,治淋巴瘤效果特別好,退休之後回到焦作老家了,別人都是去焦作找他看病,你一個焦作人怎麼跑北京來看病,回去找張中海吧!我聽了之後不是太相信,奈何北京這邊找不到合適的醫生,就想著回焦作找張中海試一試。
第一次到中海醫院時,我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左側頸部有一小棗樣腫塊,前胸能摸到大大小小9個腫塊(大的有大棗樣、小的有花生米樣大小),摸著很硬、有時發癢、有刺痛感,後背處能摸到5個腫塊(較大的有核桃樣大小),咳嗽也厲害、吐白痰帶血絲,胸悶、氣喘、有時頭頂疼。
張中海主任仔細分析我的檢查報告,為我把脈、查看舌苔、詢問病情之後,為我開了10付中藥,我吃完9付中藥之後,前胸處大大小小9個腫塊全部消失,後背處5個腫塊全部消失,咳嗽吐痰、胸悶氣喘等不適症狀幾乎全部消失。我和我的家人真的感到太神奇、太不可思議了!用藥效果真的太好了!
隨著病情的好轉,我的生活也逐漸回到了正軌。從此,遊歷過生死交界的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希望所有患難中的病友,挺過這段煎熬的時光後,也可以像我一樣坦然。
原先生 寫於河南焦作
這一段自述來自於一名頑強求生的晚期淋巴瘤患者。講起淋巴瘤,我們就不可不說到央視《新聞聯播》知名主播羅京先生,羅京先生是央視著名主持人,1983年起擔任《新聞聯播》節目播音員,在央視任職26年期間,羅京先生以及其過硬的業務素質和沉穩大方莊重的播報風格,贏得了業界和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認可,並創造了26年無差錯播報的佳績。
2008年7月羅京先生被確診為淋巴癌,也是和原先生一樣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那時恰好是北京奧運會舉辦的時候,儘管身患癌症,但羅京先生依然堅持做完了奧運的直播報導工作。2008年8月31日,羅京先生最後一次在新聞聯播節目中播音;9月開始停止工作入院接受治療。此後,他與病魔頑強鬥爭了10個月,期間化療多次,用的藥物就是價格昂貴的進口藥物「美羅華」,在2009年2月9日,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當初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後,醫生還宣布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然而就在這個「十分順利」的手術後不滿四個月的6月5號。「第一國嘴」羅京先生因為病情惡化而去世,享年48歲。
同樣是晚期淋巴瘤,結果卻天差地別。一位是當之無愧的名人,擁有良好的醫療資源;而另一位是普通的工人,能獲取的醫療資源十分有限。然而僅僅是關鍵時刻的選擇不同,經濟條件好的,選擇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條件差一些的,選擇了我們的中醫藥治療,而結果就是平民之生和名人之死這樣讓很多人驚詫的「現實結果反差」。
在癌症的康復過程中,選擇治療的方向遠比治療的方法更重要,方向對了,你獲取康復只是時間問題,方向錯了,那麼你就會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只能是人財兩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