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寶:中國十大傳統手工藝

2021-02-19 明倫書院

中國是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手工藝可謂是門類繁多,並且個個都是光彩奪目。對於中國傳統的手工藝來說,每一個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些手工藝都值得我們去傳承和保護。


陶瓷,用陶土和瓷土為原料,經配料、成型等流程製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瓷器因其極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備受世人的推崇。如今,在陶瓷手藝人們的共同努力下,許多失傳的技藝重新得到傳承。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使用天然漆的國家,最早的漆器是在七千年前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木胎朱漆碗,髹漆工藝無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從古至今,中國漆器工藝形成了多個流派,其中福州脫胎漆器更是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之一,其技藝值得我們去傳承。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就出現木雕魚,到了唐代,木雕工藝更是達到了發展的巔峰。歷經數千年傳承的木雕工藝依然需要年輕血液去傳承和保護。

景泰藍誕生於皇宮,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得此名。景泰藍工藝幾經波折,在一代才女林徽因等人的保護下才得以恢復。如今,景泰藍作品不僅作為「國禮」,也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

玉雕是玉石經加工雕琢成的工藝品,是中國獨有的技藝,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在不同的朝代中玉雕有著不同的造型與特色。玉作為中國人的精神圖騰,玉雕工藝在民間的發展更為廣泛,也更好傳承。

刺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在中國已有兩千多的歷史。如今,用刺繡技藝製成的絲綢工藝品成為了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代表。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最早來自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來發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至今的裝飾手藝。一個小小的中國結,既體現了中國人的顏色偏好,又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創造力。

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是北朝時期的五幅團花剪紙,到了唐代剪紙處於大發展時期,南宋時期更是出現了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手工藝之一,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和文化。


古時製作琉璃困難,使得當時人們把琉璃看得比玉器還要珍貴。由於其色彩流雲漓彩,品質晶瑩剔透,所以一直屬於皇室專用,在民間流傳的琉璃製造技法甚少。對於如此珍貴又瀕臨失傳的技藝,更值得去保護和傳承。

竹編最早在新石器時代出現,那時人們為了將剩餘的食物存放起來,就將植物的枝條編成籃、筐等器皿,到了明清時期,竹編工藝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如今,竹編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富有藝術觀賞性。

文稿來源:名人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中國人不可丟棄的十大傳統手工藝
    中國是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手工藝可謂是門類繁多,並且個個都是光彩奪目。對於中國傳統的手工藝來說,每一個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些手工藝都值得我們去傳承和保護。木雕是雕塑的一種,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就出現木雕魚,到了唐代,木雕工藝更是達到了發展的巔峰。歷經數千年傳承的木雕工藝依然需要年輕血液去傳承和保護。
  • 中國傳統手工藝:糖人的故事
    中國傳統手工藝關於「糖」的文化多種多樣,今天的故事主題是關於中華傳統手工藝-「糖人」的起源故事。據說糖人技藝盛於明末清初,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糖人」技藝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吹糖人製作過程「吹糖人」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據說宋代時就有,時稱「戲劇糖果」。「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藝人自己熬製的飴糖(也稱轉化糖),糖體為咖啡色。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民族服飾設計,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的時尚運用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除圖案與色彩這樣直觀的外化語言,民族傳統服飾中精美的工藝手段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靈感啟發。傳統工藝作為靈感,目的是發現根植於生活中的手工藝帶來的美感,原始地呈現中國美。
  • 德格獲「中國藏族傳統手工藝之鄉」稱號
    本報訊 近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德格縣為「中國藏族傳統手工藝之鄉」。這是德格縣繼康巴文化中心、格薩爾故裡、南派藏醫藥發祥地之後,獲得的又一個「金字招牌」。  藏族民間工藝,既是生產的技藝,也是生活的藝術。
  • 傳統手工藝如何回歸現代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分為:口頭傳統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幾個大範圍,其中傳統手工藝以技藝與美術、文化內涵兼併的特點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不管何種手工藝,從起源開始就與人類生活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 【山科美育】「聚中外學子 顯文化自信」迎校慶中華傳統手工藝美育...
    12月17日,由研究生工作部、國際交流學院、藝術學院主辦的「聚中外學子  顯文化自信」迎校慶中華傳統手工藝美育活動——第二期在GA19-21留學生活動室順利開展。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學生們繼續在藝術學院宋玉鳳老師的帶領下,和中外研究生一起開展了以「刺繡」為主題的文化交流。
  • 中國好人汪太銀文: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中國十大國粹書法名列弟一
    書法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藝術,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開始,到周朝時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書,又到漢代的隸書,後又形成了東晉到唐朝的楷書、行書、草書。
  • 潘魯生:關於手工藝教育 ——寫在2016 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開幕之際
    傳統手工藝正在走向復興  我國已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工藝的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體系,並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製度,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屬於傳統手工藝或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資源及民間藝人的保護與傳承得到有效的保障。
  • 郭德綱:葷口相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而且是給聰明人聽的
    還有人因為老郭一直說自己說的是傳統相聲,就以為傳統相聲就是他那樣的,而對於傳統相聲有著很多的誤解。關於這個認識,老郭此前在參加一檔節目的時候做出了回答。主持人說,現在很多人一提到中國傳統相聲,就是葷口什麼的。
  • 日本十大傳統手工藝,原來和服上的絕美花紋都出自這裡
    手鞠起源於中國唐代的蹴鞠。日本在元旦新年的時候,有父母贈送手掬給孩子的傳統,在纏繞的球中母親會藏入一張祝願紙條,而孩子不會知道球中的紙條寫了什麼。紅型染是一種流傳於日本衝繩的傳統手工染色工藝,其用色大膽豔麗,與傳統的染色工藝有很大區別。紅型染工藝與友禪染類似,卻不像友禪染那麼複雜。其優點是套色自然,工藝簡單,因此顏色與花紋都十分豔麗奪目。
  • 中國600種對日本235種,閒聊中日傳統手工藝
    今天,我們就聊聊日本的傳統手工藝。一、中日傳統手工藝對比1、日本手工藝總覽在日本的235種傳統手工藝中,織物有38種,印染13種,繩、包之類的其它紡織品5種,陶瓷器31種,漆器某燒2、中國手工藝總覽早在1996年,中國科學院就開啟了中國傳統工藝保護開發項目,整個項目前後歷時20年,最後匯總成一部20冊的《中國傳統工藝全集》。
  • 義大利如何讓傳統手工藝保持生機?
    製衣、皮具、鑄鐘、制琴……在義大利各地,人們時常能看到延續上百年的手工藝老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對傳統手工藝的存續造成挑戰。從政府到行業聯盟,從企業、學校到民間,義大利多方發力,讓傳統的「義大利製造」不斷延續發展,繼續保持了生機和活力。
  • 交響樂《紅樓夢》全球首演在滬謝幕 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傳承...
    交響樂《紅樓夢》的神秘面紗昨晚(15日)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揭開,這臺為紀念徐玉蘭先生誕辰100周年,由胡詠言、於陽、劉力擔綱作曲的經典作品,猶如萬花筒般絢麗斑斕,也將成為中國傳統藝術在當今時代的延伸。
  • 中國美院舉辦當代手工藝學術提名展,叩問當代手工藝處境
    「三重階—中國當代手工藝學術提名展」現場。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圖10月14日,「三重階——中國當代手工藝學術提名展」在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舉行,展出了全國140餘位手工藝術家的229組展品。
  • 中國傳統文化| 刺繡 中國傳統手工藝
    中國刺繡又稱絲繡、針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刺繡工藝也逐漸興起,據《尚書》記載,早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絲繡工藝的發展。
  • 豆瓣、豆豉做得好,也能當上「四川省農村手工藝大師」!
    7月18日,四川省鄉村旅遊協會舉行「四川省第四屆農村手工藝大師」評選活動新聞通氣會,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的農村手工藝大師的評選重點將放到發掘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傳承大師方面,計劃評選手工藝大師60名,豆瓣、豆豉、牛肉乾等傳統美食民間技藝也在評選類別中。
  • 這場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織就了一道藍白相間的風景線...
    這場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織就了一道藍白相間的風景線...這些作品,都是扎染手工藝培訓課的學員 自由創作的,而這堂手工藝培訓課,由三灶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 傳承突破:設計介入傳統手工藝美學的意義,以成都銀花絲工藝為例
    當代設計在傳統手工藝上的應用,有可能使傳統手工藝發生質的改變。本文以成都銀花絲工藝為例,通過對成都銀花絲工藝技藝傳承及文化變遷的研究,探討當代設計介入傳統手工藝的意義,從而尋求有利於推動傳統手工藝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有效之道。
  • 美育視角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傳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反映民族特質和民族風貌的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新時代美育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豐富的傳統美育資源,是我國新時代學校美育發展的文化沃土與根基,對於培育學生的文化認同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為此,應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將優秀的人文精神凝練為當代的美育資源。
  • 新刊專題|沉浮之間,中國手工藝這十年
    本期雜誌專題,我們再次回訪那群在10年前登上過《中華手工》的手藝人、設計師、民藝記錄者、文創文旅從業者、工藝品牌商,呈現他們在這10年裡的工作狀態與心路歷程,從設計再造、品牌之路、民藝復興、文創文旅4個維度,如實地再現手工藝在10年來的風雲變遷,去探究非遺、手工藝、傳統文化的未來發展。不忘來路,始知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