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和源8169萬元業績補償背後:養老與對賭的資本化錯配

2021-01-11 第一財經

當養老機構遭遇對賭,結果會怎麼樣?宜華健康(000150.SZ)近期發布公告,稱其收購的著名養老地產機構親和源2019年未達成業績承諾,曾經被市場認為華麗轉身的親和源創始人、董事長奚志勇因此被宜華健康要求補償8169萬元。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雙方就核算的會計政策仍存爭議,正在溝通過程中。但不管結果如何,對上市公司還是對於親和源來說,這場對賭走到今天無疑是不盡如人意的。

而在這背後,業內人士認為其實這是需要「慢慢來」的養老產業和步步緊逼的對賭之間的一次資本化「錯配」。

「養老產業是非常不適合拿來對賭的。因為對賭是看當期的收益,而養老產業則需要長期投入,相當於將需要看長期的產業變得短視。」長江商學院會計學教授薛雲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在奚志勇看來,當初引入上市公司一方面是看中上市公司的品牌效應,另一方面也是打開了企業的融資通道,因為民營養老機構在經營過程中仍然面臨融資難等各種掣肘。「這些年關於養老產業的頂層設計其實已經很多了,但在土地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還需進一步落地,例如加快養老產業REITs的落地。」奚志勇表示。

針對此事,第一財經多次聯絡宜華健康,截至發稿尚未有回應。

養老與對賭的「錯配」

2016年及2017年,宜華健康先後分兩次全資收購親和源股份,雙方在收購協議中附帶業績承諾,也讓親和源成為業內唯一一家與上市公司進行對賭的養老機構。

收購協議中,奚志勇承諾,親和源2016年虧損不超過3000萬元、2017年虧損不超過2000萬元、2018年虧損不超過1000萬元、2019年淨利潤不低於2000萬元、2020年淨利潤不低於4000萬元、2021年淨利潤不低於6000萬元、2022年淨利潤不低於8000萬元、2023年淨利潤不低於10000萬元。從這一業績承諾數字來看,要求親和源每年均實現利潤的增長,且增長比例並不低,從25%至翻倍不等。

宜華健康的公告顯示,在業績承諾的前三年,親和源均超額完成業績承諾,甚至2018年完成率達到了541.51%,盈利達到3415.1萬元。不過,到了2019年,業績急轉直下,不僅沒有實現盈利,反而大幅虧損9619.95萬元。

來源:宜華健康公告

對於為何會遭遇業績滑鐵盧,公告給出了兩點理由:一是受國內外經濟因素的影響,2019年銷售不及預期,導致收入減少;二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親和源陸續有養老社區竣工驗收開始攤銷成本費用,導致養老業務利潤較上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

「在籤訂對賭的時候,我們沒辦法預見到去年的大環境變化,最終去年的銷售業績只完成了大約1/3。今年疫情期間,銷售更是全面暫停。」奚志勇表示。

基於累計業績未達到承諾標準,宜華健康主張奚志勇需向上市公司支付補償款8169萬元。不過,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雙方就核算所基於的會計政策存在爭議,正在溝通過程中。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從本質上看,業內人士更傾向於認為養老產業與對賭其實是一場錯配。

在薛雲奎看來,養老產業的返本周期本來就很長,一般至少需要6-8年時間,甚至可能長達20-30年。這是一個需要慢慢投入的行業,並且養老產業的戰略意義不能光以業績來衡量,而與上市公司的對賭協議則恰恰注重業績,且是較為短期的當期業績,相當於將需要看長期的產業變得短視,所以養老產業是非常不適合進行對賭的。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養老產業的性質決定了其盈利率不會太高,很難持續滿足上市公司對賭的要求,況且養老行業目前還在培育階段,不能過早地談退出,也不能過早地談資本化,需要給予行業時間。另外,對於養老、醫療健康等關係到民生且需要長期投入的行業進行對賭,在資本的裹挾下,不排除個別機構會因為短期的業績追求出現業務急功近利或走形,不利於其可持續發展。

養老地產的融資難題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人口數據,截至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為2.49億人,佔總人口的17.9%;65周歲及以上人口約為1.67億人,佔總人口的11.9%。

隨著老齡化的增長,養老產業的機遇不言而喻。根據中國社科院2016年預計,至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規模有望達13萬億元。基於對行業的看好,各方人馬紛紛加入,尤其是在重資產的養老地產行業,大型險企、房地產公司、養老服務運營商等近年來陸續涉足其中。

儘管未來可期,但許多養老機構近年來都面臨融資難等一系列問題,這也是奚志勇在當初牽手宜華健康的原因之一。

「民營企業融資比較困難,特別是養老地產,存在缺少抵押物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跟宜華健康的合作可以快速解決公司最難的問題。」當年,奚志勇在與上市公司交易時接受媒體採訪表示。

綜合業內人士觀點和專業文章,目前針對養老產業的貸款方式主要有傳統的銀行貸款、PPP模式、股權融資、養老產業專項債券、政府政策性補貼等方式。不過,其中多種方式對養老機構,尤其是民營養老機構都有較高的門檻或較大的融資成本,而由於部分民營養老地產機構的土地性質問題,也無法將其作為抵押物申請低息貸款。因此,融資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限制養老地產機構發展的一大瓶頸。據相關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養老產業共有18起融資,涉及養老機構的只有3起。

不過,在融資難的另一面,是國內養老地產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市場上針對養老產品的金融產品其實不少,不管是債券還是股權基金,這些產品苦於尋找優質項目,而另一方面,市場上又有很多養老企業在找資金,根本的問題還是養老企業本身的核心盈利能力,是否能夠為投資帶來所期望的的回報。這之間也就成為了金融產品和養老企業運營之間的缺口。」一名養老產業基金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分析稱,我國養老地產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很多項目的運營模式並不完善,盈利性薄弱。由於前期的投入資本很大,而且中高端養老社區需要較大面積來建設食堂、各種活動區域、甚至劇場等公共設施,因此通常情況下,養老社區入住率需要達到六至七成左右才能達到盈虧平衡,但目前的情況是,除了上海、北京等地的入住率可以高於七成,其他省市雖然也有大量需求,但由於難以承擔中高端養老社區的費用、養老理念等因素制約,發展並不容易,許多養老項目的入住率遠低於盈虧平衡點。

來源:平安證券

民政部2015年1月數據顯示,一半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於虧損狀態,能盈利的不足9%。

需要REITs等進一步金融支持

為了解決養老產業的痛點,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了許多扶持政策,包括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從放寬行業準入、擴大投融資渠道、落實土地稅費政策、促進融合創新發展等方面,意圖解決養老服務機構舉辦主體「盈利難」「融資難」「用地難」的問題。

而在養老機構這一端,除了期待政策進一步落地,也希望得到進一步的支持。奚志勇表示,國家關於養老產業的頂層設計已經很多,但仍希望在土地支持、金融支持、租賃物業的會員制合規化等方面得到更大支持。而在金融支持方面,他特別提到了養老產業的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

2020年4月30日,中國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標誌著境內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正式起步。

而在養老地產行業,關於REITs的呼聲從未停止,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REITs模式非常有可能成為中國養老地產的發展之路。

渤海匯金在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養老地產的發展面臨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缺少足夠的金融工具支持,特別是長期的、較低成本的資金支持。而參考成熟的美國養老地產行業,REITs模式舉足輕重。美國前10大養老機構擁有者中,REITs公司和私募基金佔絕對主流地位,其中有5家均採取REITs形式。

根據興業證券研報,美國以REITs為主的養老機構運營模式一般由四個主體構成,即地產開發商、REITs、運營商和養老機構住戶。

其中,房地產開發商從事傳統的物業開發領域;REITs則通過物業置入,並以整體出租給養老地產運營方收取租金或委託其經營的方式來進行,不同的REITs基金模式會有所差異,而需要長期穩健投資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則會來投資REITs基金;養老地產運營商負責運營養老地產項目,是養老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同時,美國政府也大力推動REITs發展,例如為REITs制定相應的法律框架、給予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

「由於養老機構一般回報周期較長,這需要長期限且低成本的資金作為支持,REITs非常好地符合了這一要求。由於多數REITs是以上市公司股票的形式發行和交易,因此連鎖養老機構如果作為REITs的運營方,只需每年按固定比例為股東分紅,而不用如債券那樣考慮幾年後償還本金的難題,財務壓力大大緩解,從而能夠騰出更多精力提高服務質量、擴大入住老人的規模乃至異地擴張。」興業證券表示。

渤海匯金認為,從美國養老地產的REITs生態系統核心來看,通過開發商、投資商與運營商的角色分離來實現開發利潤、租金收益、資產升值收益與經營管理收益的分離。與之相對,剛剛起步的中國養老地產領域,雖然匯聚了地產商、保險公司及其他民營企業,但各自的角色定位十分模糊,結果,在養老地產的開發運營過程中,既缺乏專業的運營商,更缺乏長期的投資人。中國養老地產要得以持續發展,也必須構建角色相分離又互相協作的養老地產金融生態鏈。

「儘管內地市場還沒有推出相應行業的標準REITs產品,但卻並不缺乏多元投資人:銀行的理財客戶希望獲取高於通脹率的穩定收益;保險公司希望找到高於保險成本的長期收益;而各類私募基金則希望擴大組合邊界,進一步提升收益率水平。因此,融資本身不是問題,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對養老地產的風險收益進行合理分配,實現整個系統的低成本平穩運行。」渤海匯金分析稱。

相關焦點

  • 5月中國養老運營TOP10報告
    業績承諾失信背後的盈利頑疾2018年7月,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曾表示:「現在老百姓需要的是養老服務,而不是養老地產,換個方式賣房子,這是不合適的,很多人邀請我們去做養老地產,我們都拒絕了,因為我們覺得首先是養老服務。」
  • 西北首家高端養老社區——榮華親和源接軌國際!
    2015年9月23日,中國的友人,榮華的朋友——哈薩克斯坦前總理、哈國國際一體化基金理事會主席捷列先科先生一行蒞臨參觀榮華親和源養老社區
  • 宜華健康(000150.SZ):子公司與親和源投資、杭州久茂等籤署合作協議
    格隆匯 12 月 30日丨宜華健康(000150.SZ)公布,公司全資子公司親和源集團有限公司(「親和源」)在《轉讓與增資協議》、《債務清償協議》約定下,完成親和源與杭州親和源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杭州親和源」)之間的債務債權資產轉讓,債權人債轉股完成增資,及債權衝抵相應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後,親和源作為杭州親和源股東之一
  • 常見的《對賭協議》是在賭什麼?
    該案的基本情況如下:該案中,投資方與目標公司籤署的投資協議中約定了業績補償對賭條款,若目標公司利潤在承諾期限內沒有達到業績承諾標準,則其需按照對賭條款向投資方按照一定的計算公式給予現金補償;同時投資方也作出了相應的承諾,若公司利潤在承諾期限內超過業績承諾標準,則投資方將向公司按照一定的計算公式給予現金補償。
  • 宜華健康(000150.SZ)及子公司與親和源老年服務等籤署《債務清償...
    為解決經營風險,同時改善養老項目分散、管理難度大的局面,親和源調整戰略思路,梳理、整合經營性債務,將大部分經營性負債歸集打包,通過與債權相關方達成一攬子《債務清償協議書》。以親和源旗下低效資產與債務清算衝抵。再由債權人自行分配,完成一攬子債務清償。後續,親和源將集中資源,重點發展核心養老社區,以更優質的服務,提升親和源品牌效應。
  • 對賭失敗存回購壓力 九恆條碼攜低毛利募投項目衝關IPO
    不過,業績高速增長的九恆條碼,也面臨著對賭協議觸發回購條款、公司應收帳款居高不下、壞帳損失上升的困境。此外,九恆條碼還存在快速增值的關聯資產收購與出售,以及募投項目投資回報率低等問題。帶有諸多瑕疵的九恆條碼,能否博得市場的歡心?
  • 對賭協議裡的20個致命陷阱及對賭糾紛判例解析!(含計算公式)
    1 財務業績 這是對賭協議的核心要義,是指被投公司在約定期間能否實現承諾的財務業績。因為業績是估值的直接依據,被投公司想獲得高估值,就必須以高業績作為保障,通常是以「淨利潤」作為對賭標的。
  • 宜華健康為全資子公司親和源2500萬元借款提供擔保
    公告指出,因宜華健康全資子公司親和源集團有限公司擬向上海康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借款2500萬元,宜華健康將為此次借款提供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保證期間為所有被擔保債務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2年止。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此前報導,2016年1月,宜華健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發公告稱,擬與上海浦東新區康橋鎮集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籤訂股權收購框架協議,以支付現金的形式購買其合計持有的親和源股份1.17億股,佔親和源58.33%的股權,交易初步價定位4.08億元。【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 低迷時「博一把」 新三板企業對賭風險或集中爆發
    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前兩年新三板市場量價齊漲,促使企業盲目推高估值,為此籤下高價對賭協議。目前來看,這些協議大多難以兌現,對賭企業普遍面臨高額業績補償或實控人變更危機。在目前流動性低迷的情況下,對賭風氣愈難遏制,融資難倒逼企業「博上一把」接受更為苛刻的對賭條款。  對賭協議難兌現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為9140家。
  • 養老服務企業數量十年增長12倍;多家上市公司公布養老業務新動向
    最新統計:十年內,養老服務企業數量增長了12倍4月30日,企業信息查詢平臺「企查查」公布了養老服務企業統計信息。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4月21日,全國養老服務領域相關企業共有205045家,其中,在業、存續企業173469家,吊銷、註銷企業20982家。
  • 中海達:公司收購的靈境科技2019年業績未完成對賭承諾
    原標題:[路演]中海達:公司收購的靈境科技2019年業績未完成對賭承諾    中海達
  • 普利特連續跨行業併購,業績對賭「雙刃劍」值得警惕
    依收益法評估,2020年3月普利特對啟東金美、帝盛進出口、福建帝盛、帝凱貿易母公司帝盛科技100%股權評估價格進行修改,修改後為30,000萬元、8,800萬元、51,920萬元、880萬元,較2019年6月前次評估價格分別增長31.00%、346.72%、1004.33%、31.97%,整體評估結果高於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的95.04%。
  • 周星馳10億對賭失敗抵押豪宅背後:新文化去年淨利潤大降3099%
    隨著「星爺」對賭失敗抵押豪宅的市場傳聞甚囂塵上,新文化董秘辦公室工作人員近日向媒體表示,不要聽信網絡傳言,周星馳持股的PDAL公司是否完成業績承諾以公告為準;19日,鳳凰網財經致電新文化公司求證,截止發稿,未獲回復。01 對賭失敗抵押11億豪宅 「星爺」是虧還是賺?那麼,PDAL近年來的淨利潤情況如何?
  • 酒high深度|酒類流通資本化遊戲開局 資本涉酒找到新捷徑
    隨後,長達數月的名品世家收購案也塵埃落定,寶德股份將收購名品世家約90%股權,並籤署對賭協議。交易完成後,名品世家實現「上市夢」,寶德股份背後的「中植系」浮出水面。從名品世家到酒小二,無論是騰訊對標阿里巴巴的資本較量,亦或是「中植系」資本操作蓄勢待發。資本入酒局,從酒類流通的入口,似乎出現了一條新的業外資本涉酒通道。
  • 廣日股份收到有關松興電氣的業績補償款等合計2090.62萬元
    廣日股份(600894)(600894.SH)發布公告,由於松興電氣2017年度未完成業績承諾,根據公司與松興電氣股東劉國瑛、藍稷、餘江縣松青投資服務中心(有限合夥)、餘江縣松洋投資服務中心(有限合夥)(上述四方以下合稱「補償義務方」)、餘江縣金松創新投資服務中心(有限合夥)、餘江縣松慧投資服務中心(有限合夥
  • IPO動態|千禧龍纖IPO前解除兩份對賭協議,最大供應商兩遭處罰一度...
    從入股時間來看,天堂矽谷於2018年9月向千禧龍纖增資,同時雙方籤訂《關於浙江千禧龍纖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協議》(以下簡稱「《投資協議》」),約定了業績承諾與補償、股份回售、投資人關於業績補償和股份回售的選擇權等特殊權利與義務。
  • 海默尼攜可恢復「對賭」闖關IPO,自有藥品全靠併購並委外生產
    值得關注的是,這兩次通過增資引入股東時,海默尼與引入的七位股東之間均籤署了對賭協議,對賭條款不僅涉及2017年和2018年的業績承諾,同時還同意將海默尼依據西藏特殊稅收優惠政策取得的政府補貼及稅收返還作為經常性損益,約定了業績未達承諾的補償,同時還在對賭協議中約定了新股東擁有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優先認購權和反稀釋權、回售權、推選董事的權利(僅重慶德同和上海德荔享有
  • 科泰電源將收購補償計入營業外收入 監管層問:是否存在利潤調節?
    2019年12月,因精虹科技業績仍不達預期,公司和業績承諾方對業績補償方案進行調整,業績承諾方提前向科泰電源無償轉讓精虹科技31.94%的股權。轉讓後科泰電源持股比例上升至81.21%。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業績承諾來自於科泰電源此前對精虹科技的增資。
  • 新文化與周星馳對簿公堂背後,6.1億的股權支付金去哪了?
    假若新文化沒有變更實際控制人,依然為民營上市公司,當年PDAL4年10.4億淨利潤的對賭出現虧損,還可以有協商解決的餘地。但國資背景的控股股東參與其中,對賭業績能否協商就很難說了。因此,PDAL面臨尷尬局面,既沒有拿到新文化的股權支付全款,還被新文化追討業績對賭差額。最後孰是孰非,還要等待法院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