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經濟疫情後復甦「刺破西方的傲慢」

2020-12-12 環球網

英國《泰晤士報》10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經濟疫情後復甦「刺破了西方的傲慢」 中國擺脫了新冠疫情,其經濟體魄健壯。在這個世界其他多數地方癱瘓的年份實現了增長。

在歐洲,人們越來越擔心,其主要經濟體在新冠疫情的持續壓力下不堪重負。而在最初出現病毒的地方中國,年初的經濟收縮已讓位於7月以來的4.9%增長。經濟學家們預計,中國將是今年唯一增長的G20國家。

市場研究公司復興資本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查爾斯·羅伯遜說:「這對西方是雙重難堪。西方有一種傲慢,不相信病毒會像侵襲中國那樣侵襲西方;同時認為我們的醫院比武漢的好,所以會更好地應對。我們拒絕封鎖,儘管中國證明了它的有效性。我們從未控制住疫情。」

「中國GDP在2020年的增長將大大縮小差距。看起來,他們(中國人)在疫情管控方面更好,在經濟管理方面也更好。」羅伯遜說,「西方名聲掃地。西方的過度自信已被刺破。西方的地位下降了,而中國的聲譽提高了。」(作者卡拉姆·瓊斯、格爾普利特·納爾萬)

英國《每日電訊報》10月19日文章,原題:西方封鎖隔離,中國在開派對  當歐洲面對新一波新冠疫情時,上海卻是另一番景象。餐館和歌廳熙熙攘攘,樂隊在音樂廳為觀眾現場演奏。我不關注中國的GDP統計,但我在商界的朋友們一如既往地忙碌。最近有一天晚上,我用滴滴打車時發現排在我前面有112個人。最後我步行回了家。

很多時候,人們容易忘記,我們眼下正處於全球大流行病之中。但是,我只在坐地鐵或打車的時候才會戴上口罩。我的手機上有一個健康碼應用,如果我到了新冠疫情流行的地區,它可能會從綠色變成橙色或紅色,但在上海,我幾乎從未被要求出示健康碼。

中國的應對措施之所以富有成效,是因為從1月底起,其目標就簡單明確,即切斷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檢測是為了查明每一個病例,追蹤是為了找出每一個潛在感染者的接觸者,隔離的目標是確保每一個可能被感染的人都被隔離在醫療機構,或者對於低風險的病例,將他們安置在家中,並且不能將病毒傳給其他人。

幾個月來,每一個步驟都變得更加嚴格、更加有效,也不那麼煩擾了,它形成了良性循環。對一個城市的每一個成員進行檢測,以確定少數潛在的傳染病人,這樣做是值得的,因為這可以使生活在幾周內恢復正常。這些地方嚴格的措施得到支持,因為它們使絕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間內享有自由。

西方則是惡性循環。如果感染者得不到有效隔離,檢測和追蹤就沒有多大意義;如果有大部分感染者沒有被發現,那麼隔離也就沒有用處。當公共衛生措施無效時,民眾對這些措施的遵守必然動搖。

中國人自1月以來的目標就是正確的,因為領導人聽取了該國最好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家的意見。而在西方,許多領導人一直不願採取堅決的措施。此外,來自科學界內部的異端觀點,也會被政客和媒體放大,尤其是當這些觀點為政府的不作為辯護時。(作者丹尼爾·法魯什,喬恆譯)

相關焦點

  • 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
    路透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從新冠肺炎災難中繼續復甦」。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得益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在11月份繼續穩步復甦,這為亞洲擺脫新冠危機的拖累帶來希望。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再度抬頭,令前景高度不確定,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承受維持或加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壓力。
  • 英媒:經濟要開倒車?第二波疫情威脅歐元區復甦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 英媒稱,在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跡象引發人們對於歐洲繼美國之後也將陷入雙底衰退的擔憂之際,歐洲經濟復甦正陷於停頓。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1日報導,8月第一個周末跟蹤招聘人數、道路交通和消費者信心的實時經濟信號表明,該地區已停止追回損失的產出,並有開倒車的風險。
  • 中國經濟再次被全世界看到!日媒揭開真相:全球經濟離不開中國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雖然近幾年美國開展經貿戰影響了中國出口貿易的數據增長,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形勢又發生了變化,中國進入後疫情時代之後經濟復甦力度加大中國出口數據喜人當前中國出口的商品在世界主要國家的進口額中的份額逐步上升,在部分國家已經超越歷史記錄。日媒揭開真相,據參考消息網報導,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商品的出口份額上升趨勢明顯。
  • 英敏特發布《中國消費者2020報告》:中國經濟迎來快速復甦,經濟...
    這是英敏特連續六年針對中國消費者市場發布深度報告,在今年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英敏特從中國經濟環境、消費支出、食品飲料、美妝個護、醫藥、服裝及配飾、科技和通訊、家居、交通出行、休閒娛樂、旅遊度假以及個人財務及住房等十多個角度出發,深入解讀後疫情時代,中國消費者行為和態度的變化及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
  • 新冠疫情大贏家?德媒:西方救經濟資金最後都流向中國
    中國11月外貿順差創下歷史新高,讓德媒憂心忡忡。德媒就此分析稱,歐美國家用於刺激國內經濟的資金,最後都流向了中國。專家以無奈的語氣警告說,和中國人籤的每一筆合約,都在持續加強對中國的依賴。該文章指出,疫情之下,全球各國都需要採購中國生產的電視機、平板電腦、家具等產品,中國的外貿順差在11月創下歷史新高。對西方國家而言,這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中國幾乎沒有新病例,取得經濟業績與外貿成果並不是因為提高本國民眾工資與刺激國內消費。中國也沒有從那些經濟遭到疫情重創的國家增加購買商品,卻是歐美國家經濟刺激政策最大受益者。
  • 經歷過疫情災難,西方國家眼中的中國將大為改觀
    近代中國歷史是部屈辱的時段,西方列強肆意掠奪欺凌中國。他們眼中的中國貧窮落後,民心散亂,更談不上民生民權,同樣中國醫療水平也是落後的。這些都是西方世界的偏見與傲慢。2月份還有西方部長公開說新冠是黃種人得的病,與他們無關。
  • 英媒:訂單多太忙 中國驚人的出口復甦令工廠競相招工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英媒:訂單多,太忙!中國工廠急聘臨時工路透社12月21日報導,原題:中國驚人的出口復甦令工廠競相招工 在來自受困於疫情的外國消費者需求助推下,中國製造業迅速復甦,勢頭之猛超出預期。相關工廠正竭力填補用工缺口以完成越積越多的訂單。中國的工業機器人、計算機設備和集成電路生產已從疫情期間的癱瘓中呼嘯歸來,截至11月的產量分別增長22.2%、10.1%和15.9%。
  • 這才是中國的後疫情時代!日本導演正義發聲,給西方一記響亮耳光
    日本導演紀錄中國的「後疫情時代」2020年,「抗疫」成了貫穿我們一整年的詞彙,中國雖然是率先暴發新冠疫情的國家,但是卻用最快的速度走了出來,同時也書寫下這隻屬於中國的「抗疫史詩」。中國不僅在在本國抗擊疫情上表現出眾,還為世界抗疫做出了巨大貢獻。
  • 英媒介紹武漢夜經濟復甦,下面評論有意思
    英國路透社12月17日發表題為《武漢的一夜:新冠疫情的初始震中正重新學習如何聚會》的文章。內容如下: 「經歷了武漢的第一波疫情,然後是『解封』,我覺得自己重獲新生」,29歲的張說。 在酒館外,聚會的人群湧上街頭,有人在街邊小攤上玩用玩具槍打氣球的遊戲。在武漢解除嚴格的封城措施近7個月後,這座城市的夜生活已經完全恢復活力。最近一個晚上,武漢的年輕居民成群結隊地光顧街頭小吃店和酒吧,希望以此彌補失去的時光。
  • 英媒指責中國瞞報疫情 中駐英使館:中國努力不容歪曲 貢獻不容詆毀!
    針對有記者問到,近日,英國媒體報導稱,中國「刻意瞞報疫情」,致使「英國疫情防控延誤」,並進行「掠奪性幫助」。英國政府高級官員「對中方做法表示不滿」,並要求「重新審視」對華政策,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時,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稱,我們注意到,近日有英國媒體對中國抗疫舉措的不實報導和無端指責。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 中國經濟再發力,德媒嗅到不尋常的信號:中國才是大贏家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各國經濟都有不同幅度的衰退或者停滯,但是中國經濟卻異軍突起,成了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再度發力,以爆發式的增長呈現在各國面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讓德國媒體嗅到了非同尋常的信號,德媒表示在這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風潮中,中國成了大贏家。
  • 法媒專訪《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西方「傲慢」致數以萬計病人...
    他在書中很嚴謹地列舉了全球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他提到一些國家和科研人員對中國科學界的「西方的傲慢」。他認為,這種態度延緩了決策並且讓很多國家更多人死亡。他對美國總統川普有很多十分激烈的措辭,指責其犯下了「反人類罪行」;而英國首相詹森及其內閣則犯有反應過於遲緩的「罪行」。
  • 英媒:關於美國經濟前景,專家看法大相逕庭……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導 據外媒觀察,隨著從美聯儲到華爾街大公司的經濟學家紛紛對疫情走向、國會是否能就開支問題達成妥協等一系列未知因素展開預測,他們對美國經濟的展望得出了大相逕庭的結果,分別為:一年後的美國可能已經走出這場新冠大流行所帶來的經濟困境,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先前趨勢,並且產出已經基本恢復;或者,它可能還在努力修補
  • 疫情讓世界反思「西方中心主義」
    12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主題為「2021:重建世界的關鍵一年」的線上金臺沙龍,從經濟全球化、全球治理、中美關係、國際輿論格局等不同維度研討「重建」的可能性。2021年國際輿論中疫情政治化、病毒標籤化的逆流會得到扭轉嗎?
  • 中國或將退出英國核電項目?英媒哭訴:華為事件報復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871字,閱讀約需2分鐘 新冠疫情讓世界經濟不斷下滑,一蹶不振,為了提振經濟,讓國家回到疫情前的狀態,除了要積極抗疫以外,各國也在想方設法來刺激經濟復甦和發展,比如吸引外國投資就是一個好辦法
  • 疫情下中國經濟增長,德媒有話說
    對此,德國《每日鏡報》網站發表題目為《為何中國經濟只在一年時間內就重回增長路線》的文章,對疫情下中國經濟的增長發表了看法。中國經濟能迅速復甦得益於疫情的有效控制文章稱,新冠疫情暴發了很長時間,全球很多國家還在與新冠病毒作痛苦鬥爭的時候,中國早就已經控制住了疫情。
  • 英媒:年輕人引領武漢夜經濟復甦
    英國路透社12月17日文章,原題:武漢的一夜:新冠疫情的初始震中正重新學習如何聚會 在武漢一個喧鬧的小酒館內,張瓊(音)剛剛擦去了臉上的生日蛋糕,她與聚餐的朋友們正玩得興起(如圖)。「經歷了武漢的第一波疫情,然後是『解封』,我覺得自己重獲新生」,29歲的張說。在酒館外,聚會的人群湧上街頭,有人在街邊小攤上玩用玩具槍打氣球的遊戲。在武漢解除嚴格的封城措施近7個月後,這座城市的夜生活已經完全恢復活力。最近一個晚上,武漢的年輕居民成群結隊地光顧街頭小吃店和酒吧,希望以此彌補失去的時光。
  • 疫情能拖垮美國經濟嗎 英媒:或引發經濟「二次探底」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就是美國,累計確診人數已經突破400萬人,疫情形勢嚴峻。根據消息顯示,由於疫情到來美國不少企業還處於停工狀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那麼,疫情能拖垮美國經濟嗎?我們來看一下英媒是怎麼說的。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雖仍有可能受到疫情擾動,但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積累較多經驗,足以避免類似於歐美的二次暴發情形,在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內外需將會同步向好,從而推動經濟繼續沿著復甦路徑回升,不過,在基數作用下,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