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國經濟增長,德媒有話說

2020-12-22 臺海新觀察

導讀:今年,全球深受新冠病毒的危害,很多行業都遭到很大衝擊,造成經濟蕭條,許多國家的經濟負增長,只有中國和少數幾個國家實現了經濟正增長。對此,德國《每日鏡報》網站發表題目為《為何中國經濟只在一年時間內就重回增長路線》的文章,對疫情下中國經濟的增長發表了看法。

中國經濟能迅速復甦得益於疫情的有效控制

文章稱,新冠疫情暴發了很長時間,全球很多國家還在與新冠病毒作痛苦鬥爭的時候,中國早就已經控制住了疫情。中國現在報告的病例只有幾例,而且幾乎都與進口自外國的冷凍食品有關。由於包裝上面的新冠病毒具有活性,傳染給了密切接觸的工作人員。但是中國會及時檢測出病毒,只要某個地方發現疫情,當地的工作人員便會充分行動起來,進行大規模檢測,追蹤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和治療,及時控制疫情。

中國對於防制疫情擴散採取了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進行體溫測量等多項有效措施。在手機上,還有相應的程序來對傳染鏈進行精準的跟蹤。對入境人員有嚴格限制,入境後需隔離14天。對於防疫的態度十分認真。

今年中國的出口繁榮,國內貿易也繁榮

文章指出,目前許多國家深受疫情的影響,經濟萎靡不振,一再下滑,有許多企業破產倒閉,有許多人失業。而中國的經濟卻一枝獨秀,由於今年美國和歐洲的訂單太多,以至於中國沒有那麼多貨櫃來運送訂單上所需要的商品,中國的貨櫃生產商正在加大力度趕工製造。特別是現在西方的聖誕節快要來臨,那些零售商在中國訂購了大量的商品,都擔心由於中國的訂單太多,商品不能及時到貨。

在11月,中國的出口增長遠遠超過預期,同比增長了20%以上。德國經濟學家周浩稱,中國今年最大的經濟驚喜是出口繁榮。文章指出,中國不但出口業務猛增,國內的業務也十分繁榮,雙十一節,中國最大的線上零售商阿里巴巴和京東在雙十一期間共售出價值約7594億元人民幣的商品,銷售額度比往年都高。這是因為中國迅速控制住疫情,及時恢復正常,使經濟實現了快速復甦。

中國最近又與其它的亞洲國家正式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各成員國相互降低關稅,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文章認為,在疫情結束以前,世界會更加依賴中國。中國能夠比預期更快地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大國。

文丨葉風 審丨陳城

本文由《臺海新觀察》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海外網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大贏家?德媒:西方救經濟資金最後都流向中國
    中國11月外貿順差創下歷史新高,讓德媒憂心忡忡。德媒就此分析稱,歐美國家用於刺激國內經濟的資金,最後都流向了中國。專家以無奈的語氣警告說,和中國人籤的每一筆合約,都在持續加強對中國的依賴。但現在中國的出口貿易持續暢旺,新總統拜登會採取何種新措施?目前傳出的消息觀察,白宮新主人仍將持續以強硬態度對待中國。另一德媒《法蘭克福評論報》也有類似的看法,他們認為中國外貿的創紀錄順差以及疫情期間不退反增的中國經濟對西方來說是一則警訊。文章說,疫情爆發以來,歐美政界、商界緊張地關注著中國的疫情數字。因為對於歐美國家而言,中國人是無可取代的客戶。
  • 中國經濟再發力,德媒嗅到不尋常的信號:中國才是大贏家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各國經濟都有不同幅度的衰退或者停滯,但是中國經濟卻異軍突起,成了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再度發力,以爆發式的增長呈現在各國面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讓德國媒體嗅到了非同尋常的信號,德媒表示在這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風潮中,中國成了大贏家。
  • 德媒:中國經濟復甦利好德企
    新華社柏林12月7日電(張雨花)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日前報導說,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活力利好德國企業。報導關注了日前發布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並援引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岑萊因的話說,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活力,這對德國企業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車企銷售額將強勁增長。11月5日,一款梅賽德斯-奔馳Arocs底盤車在進博會汽車展區展出。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汽車展區集齊了世界排名前七的整車集團。
  • 德媒述評:中國經濟為何迅速實現正增長?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德國《每日鏡報》網站12月7日發表記者卡拉·諾伊豪斯和貝內迪克特·福格特的述評文章,題為《為何中國經濟只在一年時間內就重回增長路線》,全文摘編如下:在新冠疫情暴發大約一年後,中國控制了疫情,而世界上很多國家仍在同疫情作鬥爭
  • 德媒:面對危機,德國商會只能在中國找到「正面消息」
    德媒:面對危機,德國商會只能在中國找到「正面消息」隨著多個國家出現疫情反撲、變異病毒以及第三波疫情,世界多個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的打擊。面對國際上的「負面消息」,德國《斯圖加特新聞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表示有中國存在,並不會出現危機。
  • 德媒:西方人在救市,中國卻在賺錢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最先從疫情衝擊當中恢復過來的國家,中國受到了很多目光的關注。德國記者又在發表玄學最近德國《法蘭克福報》在網站上發布了來自駐上海記者亨德裡克·安肯布蘭德的文章《疫情中的贏家》。
  • 德媒:中國經濟復甦利好德國企業
    新華社柏林12月7日電(張雨花)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日前報導說,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活力利好德國企業。報導關注了日前發布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並援引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岑萊因的話說,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活力,這對德國企業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車企銷售額將強勁增長。報導說,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
  • 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
    路透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從新冠肺炎災難中繼續復甦」。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得益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在11月份繼續穩步復甦,這為亞洲擺脫新冠危機的拖累帶來希望。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再度抬頭,令前景高度不確定,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承受維持或加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壓力。
  • 國際機構上調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美媒:遠超增長潛力預期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北京街頭(路透社)海外網12月11日電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日前發布最新報告,上調有關2021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0日報導稱,中國政府有力控制新冠疫情,帶動了國內經濟復甦,發展勢頭大大超出各界預期,同時也有望促進全球經濟環境改善。據CNBC報導,惠譽9日發布報告,預計中國2021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8%,高於9月份時預測的7.7%。
  • 德媒對中國釋放一信號,中方大使館嚴厲駁斥
    但近期,德媒卻對中國釋放出了危險信號,幾家社交媒體進行多番不切實際報導,試圖誤導國民對中國輿論動向。默克爾政府對中國態度積極據報導,默克爾政府在德國聯邦議院財政預算辯論會上警告,全球經濟力量在疫情影響下正在改變,並且強調各國應對同一場疫情危機,肯定了中國經濟出現正增長,恢復速度出人預料的積極勢頭。
  • 德媒:中國製造業正恢復疫前水平
    【歐洲時報關夢覺編譯】進入冬季,歐美正在與第二波疫情苦苦纏鬥,中國的經濟卻已逐步回溫,正在向疫情前的正常水平靠近。 11月3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11月採購經理指數運行情況,數字呈現積極態勢。德媒《明鏡》周刊關注了這一信息並做出報導,現全文編譯如下: 11月,中國工業的復甦進程仍在繼續,該國工廠生產活動的增長達到了3年多以來的最快速度。中國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官方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10月份的51.4%升至52.1%,這是自2017年9月以來的最高PMI值。
  • 德媒:捷克這次沒有得到中國的援助,「第二波疫情」歐盟中最嚴重
    德媒表示捷克此次沒有得到中國的援助 值得一提的是,捷克總統澤曼於今年三月份曾經在電視上進行講話,而在這過程中表達了對於中國的感謝,之所以會作出這樣的表態
  • 世行: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中國經濟將增長7.9%
    新華社華盛頓1月5日電(記者許緣 高攀)世界銀行5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說,基於對新冠疫苗將廣泛推廣使用的預估,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4%。
  • 中國經濟再次被全世界看到!日媒揭開真相:全球經濟離不開中國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雖然近幾年美國開展經貿戰影響了中國出口貿易的數據增長,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形勢又發生了變化,中國進入後疫情時代之後經濟復甦力度加大中國出口數據喜人當前中國出口的商品在世界主要國家的進口額中的份額逐步上升,在部分國家已經超越歷史記錄。日媒揭開真相,據參考消息網報導,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商品的出口份額上升趨勢明顯。
  • 德國疫情再次爆發「封城」後,德媒:中國怎麼沒爆發第二波疫情?
    德國媒體2日發表了《中國為什麼沒有發生第二波疫情》的評論文章,在德國境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德國疫情再度爆發,開始實施「限制性隔離」疫情爆發後,德國政府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來控制疫情的蔓延,疫情呈現向好的跡象,隨著經濟和市場的開放,疫情形成了強烈的反彈效應,前期的工作和努力成果,仿佛一瞬間付之東流。
  • 全球經濟增長,中國被寄予厚望
    中國商務新聞網 「憑藉零售和服務業的快速復甦,中國被寄予厚望在2021年有力助推全球經濟實現增長。」全球領先的支付科技公司萬事達卡發布2021年度經濟展望報告如是強調。報告揭示了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新興發展趨勢以及消費者、企業和政府所面臨的潛在風險與挑戰。
  • 德媒:400名德企高管飛回中國
    來源:參考消息網德媒稱,大約400名德國企業管理人員、僱員及其親屬獲特別許可以返回中國。載有200名乘客的首架包機當地時間5月30日從法蘭克福起飛,抵達位於北京東部的港口城市天津。第二架包機定於6月4日抵達上海。
  • 中國為何沒有爆發第二波疫情?德媒概括4點秘訣,美國沒法比
    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近一年了,而如今,仍有許多國家依然深陷於新冠疫情中,不光如此,身為超級大國的美國也深陷疫情「無法自拔」。可以說此次新冠疫情,給世界帶來了不少的困擾和負面影響。德媒誇讚中國防疫早在疫情爆發之初,中國及時向世界發出了提醒警告,並積極投身於防疫防控中,實行一系列防疫措施。
  • 張明|疫情衝擊下的全球與中國經濟走勢
    考慮到歐元區出臺逆周期政策的規模與速度不及美國,歐元區的經濟增長態勢可能比美國更糟糕。目前來看,在2020年上半年,歐美經濟與全球經濟均將出現負增長,且第二季度增長下行幅度將顯著超過第一季度。換言之,從技術上而言,歐美經濟與全球經濟均會陷入衰退。
  • 全世界口罩幾乎都依賴中國!德媒大膽預言,其實只是找替罪羊而已
    比如德媒給出的一個例子,它說在防護口罩方面,全世界幾乎都在依賴中國,儘管多國政客和經濟學家都在呼籲改變現狀,但事實上如果多數企業都改變生產方式和供應方案,那也就意味著它們會脫離全球化。對於德媒的這種預言,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兩個問題:第一,什麼是全球化?第二,為何多數企業改變生產方式和供應方案就會脫離全球化?其實,按照通俗的方式來理解,全球化和閉關鎖國就是兩個相對立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