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經濟復甦利好德國企業

2020-12-22 新華社

新華社柏林12月7日電(張雨花)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日前報導說,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活力利好德國企業。

報導關注了日前發布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並援引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岑萊因的話說,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活力,這對德國企業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車企銷售額將強勁增長。

報導說,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德國戴姆勒集團2019年在中國銷售了約70萬輛汽車,比其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多出一倍有餘;德國大眾集團如今約四成汽車在中國市場售出。

報導援引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德國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十分密切,2019年德國對華出口佔歐盟對華出口近一半。今年第二季度,中國成為德國第一大出口市場。

中國製造業PMI已連續數月位於50%的臨界點以上。11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2.1%,且各項分類指數普遍改善,製造業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完)

相關焦點

  • 德媒:中國經濟復甦利好德企
    新華社柏林12月7日電(張雨花)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日前報導說,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活力利好德國企業。報導關注了日前發布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並援引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岑萊因的話說,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活力,這對德國企業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車企銷售額將強勁增長。11月5日,一款梅賽德斯-奔馳Arocs底盤車在進博會汽車展區展出。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汽車展區集齊了世界排名前七的整車集團。
  • 德媒:面對危機,德國商會只能在中國找到「正面消息」
    德媒:面對危機,德國商會只能在中國找到「正面消息」隨著多個國家出現疫情反撲、變異病毒以及第三波疫情,世界多個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的打擊。面對國際上的「負面消息」,德國《斯圖加特新聞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表示有中國存在,並不會出現危機。
  • 中國經濟再發力,德媒嗅到不尋常的信號:中國才是大贏家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各國經濟都有不同幅度的衰退或者停滯,但是中國經濟卻異軍突起,成了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再度發力,以爆發式的增長呈現在各國面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讓德國媒體嗅到了非同尋常的信號,德媒表示在這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風潮中,中國成了大贏家。
  • 中國市場拉動德國經濟穩步復甦
    列支敦斯登VP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基策爾分析稱,德國出口去年第四季度表現優異,中國市場的強勁復甦是重要因素。數據顯示,去年11月德國對華出口額為93億歐元,同比增加14.3%。「這表明,中國經濟好,德國就受益。」基策爾說。 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德國最大出口市場。
  • 「『多虧了中國才變更好』:德國企業在復甦巨人身上加倍下注」
    來源:環球時報「『多虧了中國才變更好』:德國企業在復甦巨人身上加倍下注。」11月18日,路透社刊文指出,在中國先於世界其他國家擺脫疫情、經濟復甦的情況下,德企對中國市場可謂「野心勃勃」。而德企在中國加大投資,增加對中國依賴程度的做法,讓琢磨推動「貿易關係多元化」的默克爾政府更難辦了。英媒文章也幫後者感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 疫情下中國經濟增長,德媒有話說
    對此,德國《每日鏡報》網站發表題目為《為何中國經濟只在一年時間內就重回增長路線》的文章,對疫情下中國經濟的增長發表了看法。中國經濟能迅速復甦得益於疫情的有效控制文章稱,新冠疫情暴發了很長時間,全球很多國家還在與新冠病毒作痛苦鬥爭的時候,中國早就已經控制住了疫情。
  • 西媒:中歐班列助力德國經濟復甦
    中國網8月14日訊 西班牙《國家報》近日發文指出,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時,中德貿易往來並沒有因此中止,反而穩步提升,這主要歸功於中歐班列的恢復運行。在當前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中歐班列正在新絲綢之路上發揮著新的重要作用。杜伊斯堡位於德國魯爾區西部,是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的第五大城市,擁有歐洲最大的內陸港——魯羅爾特港。
  • 德媒:德國商會在中國找到「正面消息」
    德國《斯圖加特新聞報》12月21日文章,原題:危機?什麼危機?最近很難找到正面的消息。然而,中國德國商會對在中國的德國企業進行的最新調查結果絕對包含了積極的信息:大多數在華德企一直走在復甦的道路上。中國德國商會負責人安德烈亞斯·菲格表示,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大眾、漢高和巴斯夫等在華開展業務的德國企業毫無疑問將從中受益。但也有一些抱怨:根據上述調查結果,中型公司的復甦速度比大型公司要慢一些,服務業比機械工程行業及汽車行業更為艱難。
  • 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
    路透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從新冠肺炎災難中繼續復甦」。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得益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在11月份繼續穩步復甦,這為亞洲擺脫新冠危機的拖累帶來希望。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再度抬頭,令前景高度不確定,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承受維持或加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壓力。
  • 「多虧了中國」:德國企業加倍投資這個復甦的巨人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德國企業:「多虧了中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11月18日文章,原題:「多虧了中國」:德國企業加倍投資這個復甦的巨人 德國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哈恩自動化公司計劃未來3年投資數百萬歐元在中國建新廠
  • 「硬性封鎖令」緊急出臺 德國在抗疫和復甦間艱難平衡
    「硬性封鎖令」出臺背後,是德國日趨嚴峻的疫情形勢。「平均每兩分半鐘就有一個德國人死於新冠肺炎。」德媒這樣形容德國12月10日的疫情形勢,當天,德國新增確診29875例,新增死亡598例,均刷新疫情暴發以來的紀錄。
  • 中國不惜重金購買德國高科技 德媒:高檔的象徵
    德媒稱,"德國製造"的標籤在中國非常受器重:上層社會人士駕駛著大眾或者奧迪等品牌的德國汽車,在家庭主婦們的眼中,德國雙人牌刀具或者WMF牌鍋具則是顯示廚房裝備高檔的象徵。如今的中國,早已不再是僅僅消費者對來自德國的產品感興趣的年代,而是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開始收購德國公司。
  • 德媒:西方救經濟資金最後都流向中國
    中國11月外貿順差創下歷史新高,讓德媒憂心忡忡。德媒就此分析稱,歐美國家用於刺激國內經濟的資金,最後都流向了中國。專家以無奈的語氣警告說,和中國人籤的每一筆合約,都在持續加強對中國的依賴。中國11月對外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新高,顯見全球在應對疫情時更加依賴中國作為各種產品的供應商《德國之聲》引述《法蘭克福匯報》發自上海的評論稱,中國外貿順差11月創下了歷史新高,說明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貿易戰完全失效,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際,中國才是最大贏家。
  • 德媒:400名德企高管飛回中國
    來源:參考消息網德媒稱,大約400名德國企業管理人員、僱員及其親屬獲特別許可以返回中國。載有200名乘客的首架包機當地時間5月30日從法蘭克福起飛,抵達位於北京東部的港口城市天津。第二架包機定於6月4日抵達上海。
  • 德國政府稱經濟已開始復甦 預計2022年初可回到疫情前水平
    1日公布的德國聯邦政府秋季經濟預測顯示,德國經濟正在進入復甦軌道。其中,國內生產總值(GDP)今年預計衰退5.8%後,明年將有望迎來4.4%的增長。德國聯邦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當天表示,德國經濟有望在2022年初重回新冠疫情前水平。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德國經濟遭遇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 德媒:西方人在救市,中國卻在賺錢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最先從疫情衝擊當中恢復過來的國家,中國受到了很多目光的關注。德國記者又在發表玄學最近德國《法蘭克福報》在網站上發布了來自駐上海記者亨德裡克·安肯布蘭德的文章《疫情中的贏家》。
  • 德國議員:期待歐中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復甦
    德國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議員亞歷山大·庫裡茨對此表示讚賞,稱期待歐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合作、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復甦。因為我個人認為,這將是一次重大改變,彰顯出雙邊貿易關係對於歐洲,以及對於我們的朋友——中國的重要意義。」  庫裡茨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2020年下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將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列為優先事項之一,在談判過程中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認為,德國在談判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對於德國而言,與中國的貿易聯繫以及投資關係都十分重要。
  • 德媒對中國釋放一信號,中方大使館嚴厲駁斥
    但近期,德媒卻對中國釋放出了危險信號,幾家社交媒體進行多番不切實際報導,試圖誤導國民對中國輿論動向。默克爾政府對中國態度積極據報導,默克爾政府在德國聯邦議院財政預算辯論會上警告,全球經濟力量在疫情影響下正在改變,並且強調各國應對同一場疫情危機,肯定了中國經濟出現正增長,恢復速度出人預料的積極勢頭。
  • 德國企業:投資中國你永遠不會虧
    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也表示,現在的德國不論是在經濟投資還是出口上都對中國高度依賴,儘管其表達了希望減少依賴的想法,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18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報導了當前德國企業正在做的事:加倍在中國的投資。
  • 英媒:經濟要開倒車?第二波疫情威脅歐元區復甦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 英媒稱,在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跡象引發人們對於歐洲繼美國之後也將陷入雙底衰退的擔憂之際,歐洲經濟復甦正陷於停頓。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1日報導,8月第一個周末跟蹤招聘人數、道路交通和消費者信心的實時經濟信號表明,該地區已停止追回損失的產出,並有開倒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