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打橫板 | 「三原則」在比賽中的合理運用對於直板戰勝橫板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2021-02-18 桌球生活

      直板打橫板的戰術,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少對相持!就這個思路,要怎麼少對相持呢,就是要抓住前三板。直板對橫板最重要的優勢是前三板,出機會以後用正手(或者反手)突擊得分。比賽的時候,要根據這個思路,具體根據對方特點來處理。

      首先,肯定是以短球為主,長球為輔助。長短球一定要配合起來,尤其是在發球階段,如果你都發短球的話,對方每個球都上來接,威脅就小了很多,一定要有長球做牽制。

      其次,變化很重要。直板打橫板,即使你會橫打也是相對下風的,但是我們的優勢就是手指比較靈活,能夠產生很多變化,那麼我們在打球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節奏的變化、落點變化。短球和長球變化,爭取讓橫板腳下失位,進而佔據主動。

      最後,落點控制。在跟橫板打相持或者主動進攻的時候,儘量多打對方的中路。

      什麼是中路呢?不是說我們打到球檯的中間就是對方的中路了,我的理解是在猜對方移動方向的前提下,把球回到對方站位的靠近腋窩的那個點,比較像我們經常說的追身球。

      這個位置的球,橫板球友不管用正手接,還是用反手接,都非常的彆扭,是直板vs橫板的最佳落點選擇。

      以上就是一個大體的思路,但是具體要怎麼打,還是要通過不同選手做不同準備,還有就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儘量發揮自己的優勢,抑制對方的優勢。實戰情況千變萬化,一定要靈活運用,切勿生搬硬套。

最後我們通過欣賞一場小運動員之間的直橫大戰來驗證以上原則對於直對橫取勝的重要性。橫板小運動員技術上無明顯漏洞,但整體上總是被直板小運動員壓著打,雖然說橫板打得有點老實,但是直板戰術的正確運用對取得這場比賽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直板橫打技術比橫板選手厲害?
    在八十年代前,江嘉良是近臺直板快攻打法,體現的就是小快靈。後期雖然湧現了一批優秀選手,但是依舊橫板選手佔多數,比較突出的代表人物是莊則棟直板正膠和反膠打法,張燮林的直板削球打法。開始由於國外選手都是橫板弧圈球打法,對直板比較陌生,輸掉了一些比賽。後來由於研究中國直板選手的打法,直板在一定時間開始走下坡路。
  • 打了多年的桌球直板需要改橫板嗎?
    許多打了多年桌球直板的中老年球友,越來越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了。直板以正手進攻為主,需要全臺跑動。但隨著年齡增加體能下降,感覺越來越跑不動了;而且因為跑動速度慢擊球穩定性也在降低。許多球友此時萌生改橫板的念頭。但又擔心改橫板後實戰能力會下降,什麼時候能恢復到以前水平心理也沒底,陷入了糾結的兩難境地。筆者根據身邊眾多類似事例,給大家提出相應建議。
  • 桌球全錦賽看直板現狀,橫板眾多,直板如何突破?
    國乒主力中,只有許昕一人是直板打法。此次全國錦標賽中,許昕趙子豪在團體賽中都負於黑龍江隊王博,導致上海隊慘敗。單打中許昕負於王楚欽,兩人水平接近,勝負輸贏都屬於正常。趙子豪屬於僅次於許昕的直板打法的國乒隊員,在男子單打中負於樊振東被淘汰出局。
  • 直板如何對付橫板
    這個套路是很值得直板業餘選手借鑑的,由於反手推擋速度快,線路直,起到的效果跟正手側身進攻實際上是一樣的。石川佳純算是除中國隊隊員以外世界上最好的女選手之一,但她對這板球也是毫無辦法。對於年齡偏大一些的業餘球友,在比賽中頻繁使用正手搶攻的可能性不大。
  • 【教學解惑】直板改橫板,你真的想好了嗎?
    袁磊教練解答首先我不知道這位球友為什麼要從直板改成橫板,因為我是打直板的麼,我覺得現在打直板的選手越來越少,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是建議你不要改橫板。玩笑歸玩笑,我還是說一下,其實我現在也是在用橫板陪學生,因為直板推擋起來,比較累手指和手腕,所以在這方面,橫板確實有一定的優勢。
  • 深度思考:橫板選手「包圍」下的乒壇,直板選手如何突圍?
    其實桌球運動的握拍方式不僅僅有直板和橫板,但是這兩是絕對的主流。曾幾何時,直板選手一統乒壇。但是,近些年來:頂尖職業選手中,直板比例嚴重下降。目前男線超一流選手就只有許昕一人,女線沒人。傳統直板沒有橫打,常用的手法就是推擋加一些小技術,但是在橫板面前,直板反手的攻防都是問題,進攻端一板加力推沒有多大威脅,反打難度太大,能像金澤洙或者柳承敏一樣的寥寥無幾;防守端更是被打成了靶子,而且很容易被牽制住。由橫打的,很難保持穩定輸出。
  • 深度思考:橫板選手「包圍」下的乒壇,直板選手如何突圍?
    同時,由於生理限制,直板的反手存在先天的「弱勢」。傳統直板沒有橫打,常用的手法就是推擋加一些小技術,但是在橫板面前,直板反手的攻防都是問題,進攻端一板加力推沒有多大威脅,反打難度太大,能像金澤洙或者柳承敏一樣的寥寥無幾;防守端更是被打成了靶子,而且很容易被牽制住。由橫打的,很難保持穩定輸出。
  • 中國人打直板坐擁先天優勢,業餘球友們真不用著急改橫板
    本文為@楊磊 原創,國球匯經授權發布(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蘭州拉麵有拉州拉麵的味道,驢肉火燒有驢肉火燒的味道,口味有喜厭之分,味道無高下之別,正如直板打法與橫板打法。現在很多球友不分青紅皂白地唱衰直板打法,本人認為不可取,因為混淆了不同的圈子。對於直板打法:專業領域,日漸式微,生存空間不斷縮小;業餘領域,百花齊放,生機勃勃正當年。
  • 直板想要戰勝橫板,絕對離不開這幾套戰術!-桌球國球匯
    」,每次去球館打球,總能把國球匯君「調戲」得懷疑人生.不光如此,君也經常輸給傳統直板的業餘高手!總之一句話,直板打法在業餘圈依舊能頂半邊天。不過業餘選手能一板「擰死」對手的很少很少,所以我們直板選手還是可以利用下一板的銜接,調動對方。但是,等對方先上手畢竟不是最好的辦法,效率最高的辦法當然是有一手好的發球了!畢竟我們直板選手還是要在發球搶攻上下功夫的呀~利用發球旋轉的多變,致使對手應接不暇,從而取得主動。
  • 直板四招就能制服橫板-國球匯
    文/呂海波 第52屆世乒賽團體賽女團1/4決賽荷蘭vs日本的第四盤比賽,李佼3比2勝平野早矢香。李佼能贏下這場比賽,靠的是技戰術修養更加成熟,關鍵時刻心理更強大。但是平野在第五局似乎忘了自己上一局是怎麼贏的,又開始頻繁地給李佼反手位回球,甚至都沒有幾板球給到對方中路。在找到對方的弱點之後,她輸在了沒有堅持上。 這場比賽是一場典型的左手直板單面對右手橫板兩面的攻防對決。在面對年齡比自己小,體力比自己充沛,正反手又比較黏的對手時,直板使用者要能夠迅速抓住對方打法中的漏洞予以強烈打擊,並通過自己的特長逐漸掌控比賽。
  • 業餘直板,如何打出直板的味道和優勢?-桌球國球匯
    對於直板打法:專業領域,日漸式微,生存空間不斷縮小;業餘領域,百花齊放,生機勃勃正當年。今天,咱們探討的主題正是「業餘直板」。 比如,「前三板」發接發環節,直板至少是不落下風;進攻方面,直板一般正手有那麼一板,或拉或打;防守方面,看家的推擋,雖然不快也不兇,貴在穩,很多時候能撿橫板的失誤;再加上,直板長膠、正膠、生膠各種顆粒,怪膠叢生,又能打倒一票基本功還不紮實的橫板兩面弧,尤其克年輕人。「鐵搓大爺」,是中國桌球土壤上獨有的打法,全世界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 許昕東京奧運淡出之後,國家隊直板凋零!球迷:僅趙子豪獨撐門面
    雖然此前劉國梁、馬琳等也有直板橫打技術的運用,但他們並不是以此項技術為主,大多用於被橫板盯住反手之後的無奈過度,其球質和威脅遠不如橫板的反手暴衝。而王皓的直板橫打技術是作為其主要的技術特點被運用到比賽中的。
  • 技術分析許昕直板橫打,戰例看桌球直板橫打的發展
    左手直板,正手弧圈球力量大,旋轉強。反手橫打犀利,動作小落點刁鑽。配合全臺步法,進攻無死角。從許昕的戰例,談談桌球直板橫打的發展和方向。上圖為許昕比賽中的直板橫打戰例。許昕接發球擺短後,反手橫打起下旋,拉直線直接得分。
  • 桌球直板正膠如何對抗反膠?顧玉婷對何天天戰例學習直板技術
    直板正膠打法,為我國傳統快攻打法,出球速度快,落臺略下沉。發力擊打穩定,中小力量出球略慢,江嘉良,陳龍燦,劉國梁,楊影都是中國優秀的直板正膠運動員。正膠顆粒向外,膠面略硬,生膠看著像正膠,膠面略軟。2020年德國公開賽,顧玉婷對陣英國何天天,比賽打的較為膠著。何天天,右手直板正膠,反面反膠橫打,無推擋。
  • 深度:直板橫打與橫板直握,橫直碰撞出新火花
    為什麼橫板的人越來越多,打直板的人越來越少?為什麼直板出球質量高於橫板?要想揭曉答案,就得從兩種執拍方式的優劣說起。直板的控制核心是手腕、手指。整個手像一隻大鉗子一樣,把球拍牢牢握住。靈活的手腕,有力的手指,可以在擊球瞬間製造出更多的摩擦。
  • 直板正手不拿分怎麼好意思混?許昕教你直板橫打銜接正手進攻
    ,造成在比賽中的主動性較低。其實在這一點,直板和橫板是通用的,橫板雖然反手的進攻性比直板要強,但是在相持端,橫板的反手也更多的是為正手創造條件,更多的是用正手來得分。對於正手的側身搶攻,我們也可以提前設計一個套路。這個套路其實我們在前面的橫板教學中已經提到過。
  • 全場比賽只得12分!國乒直板女將慘敗,鄧亞萍點評丟了直板優勢
    陳幸同比賽開始,張薔連吃2個發球,開局1-3落後,陳幸同盯住了張薔的正手位,左右變線,比分來到了陳幸同比賽來到了第二局,張薔的直板橫打想要和橫板反手對抗還是會下風,所以拼命想側身用正手,比分3-5,張薔落後2分,陳幸同打了一個漂亮的回頭,比分來到了8-4,領先4分,在相持過程中左右的擺速陳幸同更加厚實,最終11-5陳幸同拿下第二局。
  • 深度|以王皓為例,探究桌球直板橫打技術的優勢與短板
    而歐美運動員大肌肉群發達,揮拍力量大,更加適合大開大合的橫板打法,所以在歐美桌球選手中,鮮見有人使用直板打法。因為橫板打法選手的正手反手都可以大力扣殺,與直拍打法選手交手時被稱作「兩隻手打一隻手」,橫拍打法的優勢可見一斑。
  • 別再說許昕不厲害了,如今的桌球時代,對直板太殘忍
    1999年8月8日,荷蘭埃因霍溫,23歲的劉國梁和19歲小師弟馬琳展開最終的對決,21制的時代,打滿5局艱難戰勝。獲勝後劉國梁激動躺地,那一瞬,直板的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大滿貫誕生。可是對於桌球比賽來說,影響比賽走勢的因素太多了,所以我們應該做的,首先是不斷補齊自己的技術短板,然後在賽場上忘記套路,依據來球去選擇最為合理的處理球方法。
  • 業餘球友打了30年直板下決心改橫板,除了身體限制還有幾大原因
    平心而論,我認為直板、橫板兩種打法各有千秋,並無高下之分。而我是出於個人的原因,才從直板改打橫板的,所以這並不是一篇直板打法的勸退文。甚至在情感上,我對直板打法的感情要深厚得多,因為我的前半生在上面傾注了不計其數的時間與精力。我之前也寫過一篇探討當今直板打法出路的文章——《直板打法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