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雪麗
單位 | 河南宏力醫院
案例經過
近日,在工作中發現一例少見的B肝五項結果:
成人常見的B肝兩對半結果有大三陽、小三陽,HBeAg、HBcAb陽性,HBsAg陰性的結果倒是少見,會不會是HBsAg血清未加樣導致漏檢?亦或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影響假陽性?
1
主訴:
患者,女,0歲,以「氣促青紫30分鐘」為代主訴入院
2
現病史:
患兒系第4胎第3產,胎齡40+1周,母有B肝,孕期間體健,無宮內窘迫,自然分娩、羊水II度汙染,生後無窒息,Apgar評分:1分鐘9分(膚色扣1分),5分鐘9分。予以吸氧後患兒膚色轉紅潤,仍氣促,以「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收入院。生後未開奶,未排胎便及小便。
3
入院相關實驗室檢查
1. 新生兒的生化檢查結果
隨後將其血清做B肝五項定量複查,結果仍為HBeAg、HBcAb陽性
2. 其母親的檢查結果
案例分析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診斷標準為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221μmol/L,血清總膽紅素每日上升>85μmol/L,血清結合膽紅素>26μmol/L[1]。該患者為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為35.3μmol/L,血清結合膽紅素12.5μmol/L。故排除高膽紅素血症影響。
該患者為剛出生的新生兒,沒有相關的肝炎症狀,未接種B肝疫苗,已接種B肝免疫球蛋白。其母親有B肝病史,而且是「大三陽」。
HBeAg屬於分泌性蛋白,在「大三陽」患者中意味著病毒複製活躍,傳染性強。有相關文獻報導,B肝「大三陽」的母親誕下的寶寶中,HBeAg陽性率高達94.3%。
HBeAb表現為陰性,嬰兒期可能因為免疫耐受,造成機體不能識別病毒,所以說,就算體內有HBeAg,那免疫系統不識別,也就不去攻擊清除,所以HBeAb未檢出。
HBcAb為非保護性抗體,陽性提示既往或現症感染,可通過胎盤,所以新生兒同母親一樣表現為陽性。由於新生兒體內含有來自於母體的HBV血清學標誌物,所以難以區分是新生兒自身產生的還是母體的。
2018年美國肝病學會慢性B肝指南也指出:若新生兒的母親感染HBV,則新生兒應在分娩後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種B肝疫苗並完成後續疫苗接種。若嬰幼兒的母親HBsAg陽性,則嬰幼兒應在9-15個月齡行疫苗接種後檢測[2]。有數據表明,大多指標在半歲或者一歲後轉陰,僅有4.4%的患兒阻斷失敗。
總 結
對B型肝炎感染者受孕母親進行積極的抗B肝治療,是降低嬰兒B肝感染率和感染程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另一方面,對新生兒進行及時足量的B肝疫苗免疫接種是目前阻斷B肝母嬰傳播的又一重要措施。B肝疫苗和抗B肝免疫球蛋白聯合應用的母嬰阻斷效果可高達90.6%。
在平時的工作中,應多與臨床實際相結合,不能局限於一份報告單。
不僅要腳踏實地工作,還要抬頭看路。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誌,2014,52(10):745-748.
[2]張晶巧,李苗苗譯.美國肝病學會慢性B型肝炎指南[J].臨床肝膽病雜誌,2018.
END
說明:本文為原創投稿,不代表檢驗醫學新媒體觀點。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編輯:徐少卿 審校:而 東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