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書,跟大咖一起讀!
本周我們一起跟 王紀言 讀《悠悠大河》這部書。
本書是平山先生的自傳體隨筆,他以平實的語言講述了他面對生死、生活和生命的心路歷程。
心向天竺
玄奘三藏(602-664年)出生於河南省陳留郡猴氏鎮,俗姓陳,名,字玄奘。關於他的生年,一說600年,並不確定。589年隋朝統一天下,在遊牧民族王朝長期盤踞的華北(黃河以北)重振基業。然而混亂並未平息。由於第二代皇帝場帝的暴政,民心向背,618年隋亡。玄奘在隋末唐初度過少年期,十五六歲時經歷了社會大動蕩、滿目瘡痰的時代,與我在廣島遭遇原子彈,從累累屍骨中死裡逃生的年紀相仿。
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的父親陳慧英俊儒雅,深諳經學。陳慧性格率直,淡泊名利,州府以高位相邀,卻稱病不就。玄奘是他的四子,秀外慧中,人品高尚,被稱為其父轉世。玄奘追隨出家的二哥,到東都洛陽修習佛經。他十幾歲時正值隋末亂世,遊牧民族與漢族刀光血影,爭霸天下。
當時唐高祖(李淵)已經率部駐守在長安。玄奘說服了哥哥,二人動身趕往長安。但因國基尚不穩固,群雄逐鹿,長安缺乏修業條件,所以他們改道赴蜀(四川省成都)。此時已有不少高僧逃到蜀地,鑽研學問。玄奘於武德五年(622年),即唐王朝建立的第五年受戒;而我在同齡首次走訪奈良。我沉浸在藥師寺、法隆寺的肅穆氛圍中,早已對中國大陸心馳神往了。
不久玄奘再次心向長安,但無奈教規限制,無法實現。於是他與商人結伴隻身出走,沿江而下,取道湖北,前往長安。
當時長安有兩位名僧,帝都的學僧無不景仰。玄奘師從其學,不久被他們贊為「釋門千裡狗」,譽滿京都。而玄奘這時飽學傳入中國的教義,目光很快投向佛教的發祥地。釋門高僧自成體系,無不造訪問難,令他深感疑惑。玄奘決心西行印度,取回《十七地論》(現在的《瑜伽師地論》),解決各種疑難。法顯等求法僧西行留下的著述,他自然諳熟。
玄奘召集有志僧徒向朝廷上表請求西行,但皇帝下詔一概禁止出境。其他的旅伴都退縮了,唯獨玄奘矢志不渝。
貞觀三年(629年)9月,玄奘悄然離開西京,踏上西行求法之路。玄奘不顧再犯國禁,孤徵信仰之路,怎一個信心貞固,宏願在胸!
我是在三藏西行的二十七八歲這個年紀,在東京日本橋舉辦的「中國敦煌壁畫展」上受到強烈震撼。29歲時完成了自己人生轉衰之作《佛教傳來》,從此立志描摹以佛教為主題的畫作。恰在同齡,玄奘踏上了漫漫的西行路——沙破連綿的絲路之旅。當時的西域以及絲路之旅,道路艱阻,崔吏險絕,完全超出了想像。
西域與絲綢之路
唐代,西域一詞從中國看即西眺的終點,頗有文化止境的印象。出長安、洛陽至西域約3000公裡。位於中國本土與西域中間的敦煌,在嚴格意義上既是中國西部的出口也是入口。而在地理概念上,以帕米爾高原為軸心的中亞則向印度以北鋪陳。據說在遙遠的年代,印度次大陸板塊由南向北漂移,當與大陸對撞時將中亞拱起。
與之相連的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以及西藏高原都高高聳起。北部有2000公裡的天山山脈橫亙東西。天山山脈並非簡單的一條山脈,它由大大小小的山脈匯聚而成。多則幾條山脈平行,橫貫東西數百公裡。以天山山脈為軸心,南有塔克拉瑪幹沙漠,北有沙破戈壁、塵陌荒原。塔克拉瑪幹一帶,即塔裡木盆地,方圓4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日本的國土面積。
包括盆地的廣大地區,即今天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界是昔日的西域,其面積是日本的3.5倍。塔克拉瑪幹沙漠以北是天山山脈,沙漠西端緊接平均海拔4000米的帕米爾高原。塔克拉瑪幹沙漠以南是崑崙山脈,再往南則是與西藏高原趾連的喜馬拉雅山系。
鳥瞰全景,以中亞帕米爾高原為中點,有多條山脈向四面伸展。西部還有興都庫什山脈(Hindu Kush Mountains)。
約公元前3000年,埃及文明發源於埃及尼羅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源於底格裡斯、幼發拉底兩河流域,還有印度文明,中國的黃河文明。四大河流域興起的人奘文明,儘管分別在非洲、中東、印度次大陸、中國大陸,彼此遠離,但從出土遺物的材質或創意上,卻能指認交流的蛛絲馬跡。東面中國文化圈,南面印度文化圈,以及西面伊朗、中東文化圈,被世界屋脊阻隔,山重水複,古代進行交流絕非易事。而中亞成了交流的必由之路,被譽為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
興起在印度的佛教,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地理條件下,經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烏茲別克、哈薩克斯坦等國,從西域(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入中國本土的。
佛教傳來之路
玄奘三藏的西行之路是沿著佛教傳來路線逆行。玄奘走過的路,在《大唐西域記》及其弟子著傳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有詳細記載。史稱佛教傳到日本是公元538年,由百濟的聖明王傳給了欽明天皇。釋迦牟尼在印度誕生是公元前6世紀,他的教誨傳到日本用了近千年時間。然而那是正史的記載,通過個人、零散、部分地傳入日本的時間要更早。總之,經過漫長的歲月和艱苦的歷程,實現了佛教東渡。
佛教傳來之路即從印度到中國的路線,也有多條。既有草原之路、綠洲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也有從帕米爾高原進藏、翻越喜馬拉雅山的路線。
「絲綢之路」從嚴格意義上講,是西京長安向西城三十六國出口絲綢的主要路線。這條路包括穿過天山山脈以北草原之路的「天山北道」和連接山脈以南綠洲的「天山南道」。而「天山南道」又包括跨過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線的「西域北道」和貫通沙漠南線的「西域南道」兩條路線。
西城北道的綠洲國家中有阿克蘇、庫車、庫爾勒、吐魯番,西域南道有莎車、和田、民豐、且末、若羌、米蘭、樓蘭等國。西域北道的綠洲,保留著佛教傳來的遺蹟。那裡許多國家、民族接受了印度傳來的佛教,長期以來營造著祈禱的構建。
按石窟寺院算,有印度德幹高原(Deccan Peninsula)的阿陀石窟寺院,由此向北,至鍵陀羅(Gandhara),繼續北上阿富汗的巴米揚石窟,穿過帕米爾進人西域,庫車的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石窟,吐魯番的柏孜克裡克石窟,直至敦煌莫高窟。從敦煌向東至西京沿線,還有炳靈寺石窟以及麥積山石窟等。
4世紀下半葉,遊牧民族鮮卑族建國北魏,在京都平城(山西省大同)郊外,營造了雲岡石窟。這個石窟的建造,宣告了中國佛造像雕刻最高傑作的誕生。北魏遷都洛陽,此地也開鑿了龍門石窟。
一個員工的離職成本,很恐怖!
後天能做的事,就別趕著明天做了
長按下二維碼,添加總裁小書僮微信,
加入總裁讀書會讀者交流群
每周一本書,跟大咖一起讀
讀書,交友,創意,創業,生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