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博格:為散戶創造戰勝華爾街犀利武器的指數基金之父,他...

2020-12-26 騰訊網

如果說在投資大師中選擇一位真正為散戶投資者謀利的,約翰·博格爾絕對是唯一的人選。

他是世界上第一隻指數基金--先鋒500的創建者,被譽為「指數基金之父」,也是先鋒基金的創始人,他的先鋒集團目前管理資產超過6萬億美元,粗略統計了一下,他的指數基金每年為投資者節省的管理費超過幾百億美元。

約翰·博格爾於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1月16日去世,享年89歲。他一生都在為工薪族投資者提供低費率、低風險、收益穩定的投資產品,是小投資者們的「救星」。他的指數共同基金使投資者能夠獲得高回報,而成本低於主動管理基金。

他是巴菲特的英雄,巴菲特曾在致股東信中寫道:「如果有一座雕像是為了紀念為美國投資者做出最大貢獻的人,那麼毫無疑問的選擇應該是約翰·博格爾。」

約翰·博格爾的去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是他留給我們的偉大「遺產」,成為了全人類的財富。

均值回歸的威力

在博格爾2012年出版的《文化衝突:投資與投機》(這本書也是巴菲特的強推)裡,他列了十條投資心經。他認為最重要的一條是:要認清「均值回歸」這回事。

這是什麼鬼套路?

均值回歸的概念很簡單,在資本市場,火熱的不能永遠火熱,冰冷的也不一定永遠冰冷。放在股票上,火熱的股票P/E高,冰冷的股票P/E低,但長期來看P/E會回歸到行業平均水平;放在基金上,有些基金牛逼,有些基金SB,但長期來看牛逼的基金也會SB起來。

在《文化衝突》這本書裡博格爾例舉了八個曾經不可一世的牛基,最後他們都無一例外地面向均值隕落了。比如大名鼎鼎的彼得·林奇曾經掌舵的富達麥哲倫(Fidelity Magellan Fund),林奇之後表現不堪人意。所以伯格的意思是,你用歷史的表現來選擇未來的基金贏家頗為不靠譜:一個「成長型」的基金長著長著就要墮落成一個「價值型」的基金。

人生也是充滿了均值回歸,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你看均值回歸了吧;高考狀元瘋狂掛科,你看墮落了吧;韓信從胯下之辱到國士無雙,你看屌絲逆襲了吧,結果又被呂雉和蕭何聯手做掉而下場悲催,你看又均值回歸了吧。

因為均值回歸的存在,所以「找到一個好基金很容易,我也知道怎麼去找」其實是投資者的一大錯覺。找到一個持續牛逼的好基金的難度不低於找到下一個騰訊。所以你猜博格爾是什麼意思,我幫他說:買指數基金唄。

低費率的指數基金踐行者

在1976年,博格爾以複製、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為架構,創造出世上第一個指數型基金「第一指數投資信託」(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之後更名為現今的「先鋒500」(Vanguard 500),後續於1977年博格爾再採用免手續費(No-load)的銷售制度,讓基金規模迅速增長。

他認為,指數基金並不是為了跑贏大盤而收取高昂的費用,而是長期模仿指數的表現,通過降低成本而獲得更高的回報。博格爾以多次在媒體上或書面形式堅稱,指數基金優於傳統主動管理的共同基金,在他看來,在考慮主動管理基金的收費後,試圖挑選出優秀的共同基金,並期望它們的業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以超過低成本的指數基金是愚蠢的。博格爾說,「指數基金消除了個股、市場部門和經理選擇的風險。只存在股市本身的風險。」

巴菲特就是一個堅實的指數投資支持者,提出了著名的十年賭約。賭約始於在2005年的致股東信中,巴菲特提出由於高額的管理費用,主動管理基金的長期總體表現還不如低成本的被動型指數基金。母基金Portege Partners的基金經理泰德塞德斯(Ted Seides)接受了挑戰,選取了5支母基金作為的自己的投資組合,其十年後的平均回報率將與巴菲特選取的Vanguard S&P 500 ETF的表現一較高下。

值得注意的是,這5支母基金將涵蓋數百支主動管理的對衝基金,其背後是大量的華爾街精英的智慧與辛勤勞動。那麼到底誰贏了呢?

隨著2017年的結束,賭約已經有了結果,如下圖所示:

顯而易見,S&P指數基金已125.8%的十年累計回報毫無疑問的擊敗了所有母基金的表現。在2018年巴菲特為股東大會製作的一個45秒鐘的宣傳片中,巴菲特說:「繼續購買標普500指數基金,不要聽其他人的胡說八道,這可能是我說過的最明智的話。」

指數基金的誕生為散戶們帶來了福音,為大家提供了一條更高效、簡單、且便宜的投資渠道,現在看來確實如此。

業績難久遠,費用永流傳

博格爾為共同基金的投資者們算了一筆帳:

股權共同基金,一般管理費和運營開支,也就是所謂的操作費用比率(expense ratio),平均一年要有個1.5%。然後一些基金還要你交個投名狀,收個比如5%的銷售費(sales charge),以5%持有十年來平均;如果你只持有五年那就平均1%,這些都是明面上的費用。

還有一些暗戳戳的費用。基金需要進行倉位調整,會產生周轉率的成本。平均而言,主動管理的基金一年的周轉率大概是100%,也就是一年全身換血一次。

博格爾有個拇指法則(rule of thumb),就是基金的周轉成本等於周轉率的1%。所以周轉率100%的基金周轉成本大約是1%。基金交易嘛手筆一般都比較大,支付佣金啊、bid/ask的價差啊、對市場價格的直接影響啊(比如一個大單下去股價就飆了),周轉成本是這麼來的。

所以明面上的成本與暗戳戳的成本加起來,攤在投資人身上的基金費用大概就是一年3%到3.5%,對股票回報有理性認知的人都看得出來這是一個特別要命的數字。

如果我們溫柔地假設成本為2.5%,千萬不要小覷這個數字的影響,加以時日必將綻放光芒。1萬塊的投資在8%的回報率下50年後能增長到47萬;但如果加了2.5%成本這個拖油瓶,就只能增長到14.5萬,短了32.5萬。如果你投資的主動型基金在費用前將將只能跑出大盤的成績,那麼五十年後你會發現隔壁那個買指數基金的老王和他的熊崽子怎麼活得如此逍遙。

聽......你孩哭的聲音。

圖片來源: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正是基於此,博格爾說:「複利「 是個奇蹟沒錯,但是很多時候這個手無寸鐵的奇蹟根本不是」復費』這個暴君的對手。

博格爾兩大投資法則

在約翰·博格爾的整個投資管理生涯中,他的兩大「最簡單」原則廣為人知。

「利潤等於總收益減去成本」

第一條是指數和低成本基金的運作原則,即「利潤等於總收益減去成本」。先鋒基金控制成本的方法很簡單,即擴大基金規模實現規模經濟、改進內部技術、完善僱員獎勵機制和保持客戶忠誠度。

先鋒的長期優秀業績,使得媒體對先鋒的新產品宣傳全部免費,甚至渠道售賣新基金也不收費。個人大客戶在公司平均投資長達20年,而行業平均數只有5年。機構投資者如退休計劃基金,一旦加入先鋒,就不再選擇離開。

「以員工為本」

第二條原則更是簡單,就是約翰·博格爾所倡導的「以員工為本」。他喜歡聘用有長期眼光的人,認為員工的薪水不是成本,信奉「優秀的僱員=好的薪水=高效率」,構建一個穩定的利益共同體。

在先鋒集團有這樣的部門,從經理到小組成員迄今只有1位離開,原因是退休,有的員工已是公司20多年的元老級夥伴。

博格爾的基金投資原則

選擇低成本基金

不同於目前國內基金投資者看重預期收益的普遍思維,約翰·博格爾把投資成本放到了第一位。巴菲特也非常重視成本,他在1996年年報中寫道:成本確實很重要。基金產生的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支付給了基金管理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相當於對投資者收益徵了稅。

對於控制基金投資成本,約翰·博格爾建議從兩方面考慮:

1、被動型基金(指數基金)優於主動型基金。

2、主動型基金中,低換手率的優於高換手率的。

認真考慮附加成本

約翰·博格爾提出的第二個建議,仍然與成本有關。很多投資者接觸並決定購買基金,是通過媒體的介紹,或者是代銷機構的推薦,這其中隱藏的附加成本,就是約翰·博格爾提醒投資者注意的問題。

不要過高評價明星基金

明星基金是基金公司力捧的招牌,也是最被投資者看中的因素之一,不過約翰·博格爾對此並不十分在意,"或許業績記錄在評價純種馬速度時有用,當然有時也會失效,但在估計資金管理者會如何運營時,卻往往容易出現誤導。很有可能預測準確的只有兩種情況:一是高成本基金的業績,通常劣於相應的市場指數;二是歷史業績顯著優於市場指數收益的明星基金,會向市場平均值回歸,甚至低於後者。」

約翰·博格爾說:「基金行業非常清楚,幾乎所有的績優者,終有一天會失去他們的優勢。基金髮起人堅持花費巨資對過去的業績廣為傳播,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吸引投資者的大量新資金。」

大的未必是好的

約翰·博格爾說過:「太多的錢會損害投資效果。」原因一是規模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規模越大,對所持有股票的價格影響也越大,這會在時間緊迫的交易中進一步加劇股票價格波動;二是為了保持基金的流動性和分散投資原則,大市值基金不得不以更小的集中度,持有更多數量的股票,而每一隻持倉品種所能提供的收益也更小;三是相對於小市值的基金,大市值基金對於流動性要求更高,因此可以選擇的股票品種更加有限。

不要持有太多基金

約翰·博格爾說:沒有必要持有超4-5隻的股票基金,因為過度分散投資的效果類似一隻指數型基金,但由於股票基金的高成本,最終的收益很可能低於指數。

分散持有不同風格的股票基金,也未必是個明智選擇。約翰·博格爾認為,假設建立由大市值混合型和小市值成長型基金構成的基金組合,這個組合將具有比市場更顯著的波動性,這種比市場指數更具風險的組合沒有意義。單一持有大市值混合型基金的風險,比任何基金組合更低。

先鋒基金經營之道

低費率

先鋒基金不僅是指數型基金的開創者,也是業內首推no-load fund(不收管理費的基金),不通過任何機構而是直接銷售基金產品。低成本策略另一項體現要不依靠巨額的廣告投入,而是依靠投資者的口碑相傳。

先鋒基金的廣告哲學就是:基金公司僅僅能夠「贏得」聰明的投資者的信任,而不是「購得」,任何一家經受得起投資者和市場考驗的基金,不可能依靠資助一場橄欖球比賽。

高質量的服務

以接聽客戶電話這樣的「小事」為例,很多公司認為這件事過於繁瑣,於是乾脆外包,唯獨兩家公司例外:Fidelity和先鋒基金。也正是這兩家公司,憑藉其出色的客戶服務佔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

先鋒基金認為,只有將所有一線的員工視為團隊必不可少的成員,加大培訓力度,也被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激勵其發自內心地為客戶著想,才能真正提高服務質量。先鋒基金的哲學就是讓投資者認識風險,不僅是職業道德的體現,也是最聰明的客戶/公共關係做法。

其他成功經驗

先鋒基金一直非常重視現有客戶的深化服務。所謂深化就是擴大產品線和服務項目,也就是客戶獲得的服務越多,轉投別家的可能性越小。

先鋒基金也是在業內較早同時銷售其他基金的產品,以此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先鋒基金還藉助網絡,成功以低成本為投資者提供定製化的投資諮詢,被客戶視為高質量的服務。

最後,用博格爾最著名的一句投資名言作為結尾:「在基金投資中,時間是你的朋友,而衝動是你的敵人!」

推薦大家關注銀行業大號:大行觀察,專注銀行信貸、資管,銀行業重要政策解讀,是銀行管理人員必讀刊物。

相關焦點

  • 他是華爾街教父,巴菲特、約翰·博格等大師皆是他的門徒
    提到沃倫·巴菲特、約翰·內夫、約翰·博格等大名,金融圈內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這些大師的背後,都有同一個「偶像」—— 被譽為「現代證券分析之父」的班傑明·格雷厄姆。 班傑明·格雷厄姆作為價值投資理論的開山鼻祖,他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被人們稱為「華爾街教父」。
  • 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的創業史
    來源:雪球5月8日是全球最大公募資管機構Vanguard集團的創始人「約翰·博格」先生的91年誕辰紀念。約翰·博格先生是美國投資界的傳奇人物,由於開創了面向個人投資者的指數化投資概念,約翰·博格常被稱為「指數基金之父」。
  • 他的書火了21年,豆瓣評分8.5,巴菲特稱他為英雄
    約翰·博格 John C. Bogle"如果非要在華爾街給誰立一個雕像,以紀念為個人投資者貢獻最大的人的話,那麼這個人非約翰·博格莫屬。——巴菲特"約翰·博格是誰?《財富》雜誌曾將他與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羅斯評為「四大投資巨人」。你知道巴菲特一直推薦什麼基金嗎?沒錯,是指數基金。而全球第一隻指數基金的創立者就是約翰·博格,同時博格還是著名的先鋒基金創始人。
  • 指數基金教父約翰 · 博格:一代宗師與華爾街叛逆者
    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非要在華爾街給誰立一個雕像,以紀念為普通投資者貢獻最大的人的話,那麼這個人非約翰 · 博格莫屬。」舉個例子,國內有些基金公司,就喜歡把基金淨值維持在0.95元上下,這樣投資者既不會感到過於憤怒、也不會急於贖回,可以繼續收割管理費,把公司掙錢置於為投資者創造價值之上。傳統的基金公司都會有自己的股東,有些是基金經理合夥制。先鋒領航比它們要徹底得多,持有先鋒領航旗下基金份額,就是股東。
  • 先鋒集團再次創造歷史,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
    先鋒集團再次創造歷史。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基誕生據彭博,先鋒集團最新數據顯示,先鋒旗下股票基金——先鋒整體股市指數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截至11月30日的資產規模達1.04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了。
  • 哪些指數型基金值得長期定投?本文告訴你答案!
    而定投一詞最早於1949年出自「華爾街教父」的班傑明·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中提到,即美元成本平均法。要知道這位價值投資理論的奠基人不僅是影響了「股神」巴菲特,還影響了其後的「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以及「市盈率鼻祖」的約翰·內夫。
  • 黃金ETF——華爾街大佬的 「小金庫」
    他突然發現歐洲和非洲大陸的輪廓,與北美和南美洲驚人地相似,如果將地圖剪開,再把這兩片大陸拼在一起,幾乎可以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根據多年的氣象和地質學考證的積澱,他大膽地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就這樣,一個氣象學家無意之中成了現代地質學的板塊學說之父。
  • 套利盤算落空引發美股散戶「多殺多」 期權投資者遭遇爆倉危機
    截至9月4日凌晨美股收盤時,道瓊指數、納斯達克、標普500指數分別大跌2.78%、4.96%與3.51%,創下6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與此對應的是,此前備受資本追捧的熱門科技股跌幅更大,特斯拉、蘋果、微軟、亞馬遜等科技股跌幅分別達到9%、8%、6.2%與4.63%。
  • 指數六連陽,散戶滿倉踏空怎麼辦?
    本周五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四連陽,周漲幅2.76本來應該是可喜可賀,但是具體看: 周一,三大指數爆紅,兩市下跌個股達到1100家; 周二,三大指數爆紅,兩市下跌個股卻達2385家; 周三,三大指數全紅,兩市下跌個股更達2980
  • 基金類型大拆解——指數基金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通過定投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他曾多次推薦過指數基金,在2014年更是立下遺囑,要將自己遺產的百分之九十現金拿來投資指數基金。 那麼,指數基金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巴菲特這麼推崇呢?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 道瓊指數發明者「查爾斯·道」:用數字改變了華爾街市場的一生
    與之前介紹的那些基金經理和操盤手有所不同,他並沒有通過投資建立自己的金融帝國,但他關於證券分析的理論卻被華爾街奉為經典,流傳至今。 查爾斯·道在1895年創立了股票市場平均指數--"道瓊工業指數"。 該指數誕生時只包含11種股票,其中有九家是鐵路公司。
  • 恐怖的華爾街,美國5家公司管理的資產是中國GDP的1.4倍
    華爾街不僅僅是美國的金融控制中心,而且已經成了美國超級資本的代名詞。和中國不同,這些美國超級金融機構中,最厲害的並不是銀行,而是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1940年,總部位於亞特蘭大,在25個國家/地區擁有8,000多名員工,目前提供有100多種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截至2020年10月末,該公司財報顯示資產管理規模為1.2萬億美元。
  • 華爾街資管大佬「看跌美股」急煞QDLP投資者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背後,凸顯華爾街大型資管機構大佬與散戶截然不同的投資邏輯,即相比散戶們紛紛湧入抄底美股,大型資管機構大佬認為美國政府救市措施只能令美股短期反彈,最終糟糕的經濟基本面將重新主導美股走勢,令美股持續趨於下跌。然而,這也急壞了通過QDLP渠道投資海外知名對衝基金產品的國內高淨值人群。
  •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意外縮水 散戶買漲美股政策套利退潮
    這位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表示。此前,不少華爾街金融機構認為美聯儲遲遲不敢大舉買入公司債ETF與落實中小企業信貸投放,主要存在兩大因素,一是相關操作流程比較複雜,二是擔心金融機構擔心美聯儲投放美元流動性力度過快過猛,由此引發美股等資產泡沫上漲風險加劇,美元匯率更大幅度下跌,通脹壓力驟然升溫,美元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動搖等問題,造成金融市場容易出現不穩定狀況。
  • 基金怎麼玩?是玩行業基金還是指數基金呢?
    大多數玩基金的都是玩的短線,玩的行業基金,沒錯吧,玩到最後基本也只有一個情況:不賺錢、或者虧了…… 基金壓根就不是為短線設計的。金融交易市場的規則從設置上,對短線的投機行為是不利的。金融交易是一種數學期望為負的遊戲,長期、高頻的交易,必定是虧損的結果。
  • 蘋果5000億市值蒸發背後:頂尖富豪「落袋為安」,散戶緊急接盤
    受此前蘋果拆股計劃(1股拆成4股)實施引發散戶買漲潮湧,加之過去3個月科技股被熱捧,蘋果股價僅8月份就大漲約21%。然而,沒有一隻股票能永遠延續上漲態勢。面對蘋果股價持續刷新歷史新高,9月以來對衝基金紛紛逢高拋售蘋果等熱門科技股,加之散戶們在蘋果完成拆股計劃後爭相獲利退出,導致蘋果股價一路下跌,甚至觸發華爾街金融機構對美國科技股高估值泡沫破裂的擔心。
  • 地球上最偉大的基金經理和他的「大獎章基金」
    今年78歲的詹姆斯·西蒙斯滿頭銀絲,喜歡穿顏色清淡的襯衣,重要場合會再配一條亮色系的領帶
  • 10000億美元一隻基金!剛剛見證歷史
    先鋒集團再次創造歷史。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基誕生據彭博,先鋒集團最新數據顯示,先鋒旗下股票基金——先鋒整體股市指數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截至11月30日的資產規模達1.04萬億美元。
  • 華爾街財團「圍剿」孫正義:獅子和餓狼,誰更厲害?
    但是,兩天指數跌10%,應該講,還是比較少見的!當然,這種跌幅在今年以來,前期也有過一次——6月11日納斯達克跌過5.27%,道瓊指數跌幅超過6%。但是,這一次的暴跌,是發生在納斯達克、標普500不斷地創新高的基礎上,所以對市場的整個殺傷力還是相當大的。那麼,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個漲多了自然地回調。
  • 創造500倍回報約翰聶夫溫莎基金:低費率主動基金的典範
    聶夫當了31一年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當13年基金經理,在他們同時期或許林奇的業績更牛,那是因為他趕上了一個成長股的時代。在約翰聶夫1964-1995年期間為投資者創造了55.5倍的投資收益。根據晨星的數據,溫莎基金(VWNDX)自1958年成立至今累計回報為480倍左右(包含2020年美股30%的跌幅),如果以基金淨值歷史最高點計算,溫莎基金曾經給投資者最多創造了接近700倍的回報,也就是起初投資1萬美元,現在就是700萬美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