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懷胎十月,孕媽們通常要經歷10~12次產檢,醫生為什麼更重視「孕28周」和「孕32周」的產檢呢?不要小看它們,重點很多。
孕28周的產檢為什麼重要?
孕28周是懷孕的一個風水嶺,此後孕媽算是正式進入孕晚期,一直到孕36周,產檢需要從四周一次增加為兩周一次,產檢需要重點注意哪些呢?
1、胎位情況
胎位就是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位置,醫學上把胎位作為分娩方式的選擇依據之一。
從孕28周開始,胎位逐漸固定,此時需要通過B超和四步觸診等方式檢查胎位情況,頭位即抬頭向下,是符合順產的胎位,而臀位、橫位、枕後位、顏面位等不正胎位,應該及早糾正,為順產做準備,避免難產。
B超是直觀查看胎位的方法,而四步觸診法是通過外部觸摸的感知方式,查看胎位正不正,必須由專業醫生操作。
具體操作方法為:醫生兩手置於宮底,測得宮底高度,估計胎兒與孕周是否相符,接著兩手指腹相對交替輕推,判斷在宮底部的胎兒部位。
通常來說,最佳胎位調整時間為孕30~32周,超過34周未及時發現或調整,多半需要剖腹產。
醫學上稱枕左前位是最佳順產胎位,胎兒背朝前胸向後,兩手交叉於胸前,兩腿盤曲,頭俯曲,枕部最低,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醫學上稱之為「頭先露」。
如果B超檢查報告單上胎位是LOA,則是枕左前胎位的縮寫,L代表在骨盆的左側,頂先露為「枕」,即「O」,枕前為「A」,枕先露就是枕骨在骨盆左側,是最常見的胎位。
2、胎動情況
胎動就是胎兒在子宮腔裡的活動衝擊到子宮壁的動作,胎動的次數多少、快慢強弱等都表示胎兒的安危。
孕18周~20周會出現第一次胎動,此時若有若無,孕媽感覺到像是蝴蝶在扇動翅膀,孕20周以後,胎動變得越來越有勁兒。
從孕28周開始,胎兒的各項器官逐漸成熟,胎動幅度開始變大,胎動頻率變得更有規律。此時孕媽可以每天記錄胎動次數。
正常情況下胎動1小時不少於3~5次,12小時明顯胎動次數在30~40次,只要胎動有規律、浮動不大,則說明胎兒是正常的。
如果12小時胎動少於20次,則為異常;少於10次,則表明胎兒在子宮內有缺氧的現象。如果在一段時間內胎動超過正常次數,胎動頻繁,或無間歇地躁動,也是宮內缺氧的表現。胎動次數明顯減少直至停止,是胎兒在宮內重度窒息的信號。
孕28周~38周是胎動的活躍期,胎兒迅速發育長大,變得強勁而有力,胎動方式多種多樣;懷孕最後兩周,胎動會稍慢下來,胎兒成長速度減緩,直到分娩。
3、預防早產
這是最重要的檢查指標。
俗話說:「七活八不活」,懷孕7個月時,是胎兒早產的高發期,此時胎兒即使早產,也有存活的能力。因為胎兒在7個月大的時候,已經具備呼吸能力,但肺部和氣管發育還不健全,出生之後很容易患有呼吸系統疾病。
孕7個月後孕媽要格外注意,避免過度勞累、防止腹部受撞擊、定期產檢。
1、如果自身體質較差或者工作時需要體力勞動、經常熬夜的話,孕媽最好辭去工作,安心在家養胎。
2、孕晚期出行要格外小心,避開人流高峰期,萬不可讓肚子受到撞擊。
3、孕28周後的定期產檢十分有必要,以便及時了解胎兒情況,出現問題也能迅速解決。
孕32周的產檢為什麼重要?
正常妊娠從孕32周後,胎心監測成為產檢的必備項目。這主要是為了了解胎兒的心率情況,當出現異常胎動或宮縮時,及時做胎心監測來推斷出胎兒的發育是否正常,最重要的是防胎兒是否存在宮內缺氧。
我們都知道,在懷孕晚期,由於胎兒發育迅速,各種原因都可能導致胎寶寶出現宮內缺氧,例如臍帶打結、扭轉、孕媽妊娠綜合症等,若不能及時檢查出,可能就會導致腹中胎寶智商低下或者胎死腹中。
因此,在孕晚期做好胎心監測是十分有必要的,那麼,究竟該如何看呢?
胎心監護圖上會有兩條曲線:上面一條記錄的是胎心率的變化,下面一條記錄的是宮縮情況。
正常情況下胎心率都保持在120~160次/分鐘之間,表現為一條波形直線,如果胎心率持續10分鐘以上都小於120次/分或大於160次/分,表明胎心率異常,多數情況下代表胎兒宮內缺氧,胎心異常程度越嚴重,意味著胎兒缺氧越重。
出現胎動時心率會上升,呈現出一個向上突起的曲線,胎動結束後會慢慢下降,胎動計數大於30次/12小時為正常,如果小於10次/12小時,提示胎兒缺氧。
而下面一條宮縮情況是指宮內壓力在宮縮時會增高,隨後會保持20mmHg左右。
胎心監測每次需要做20分鐘,從孕36周開始,每周需要做一次胎心監測。如果是高危孕婦或者有妊高症、過期妊娠、糖尿病合併妊娠等情況的孕媽,可能需要從孕28周就開始這項檢查,孕36周後可能每次要做監護一小時左右。(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