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以來,以抖音為典型代表的移動短視頻APP帶火了一大批國內外的城市旅遊,比如:西安的「摔碗酒」、重慶的「穿樓輕軌」。這些都是因為抖音視頻而迅速走紅,成為了爆款旅遊城市。很快,媒體和政府的抖音號也蜂擁而至,開始在抖音平臺上進行城市宣傳的比拼,讓抖音等APP成為了城市形象建構和宣傳的重要平臺。抖音上全民參與、視頻展示的特點與微信公眾號、微博、新聞網站等傳統平臺對城市的宣傳報導有著天壤之別。本文將以重慶為例,試圖通過對抖音上視頻的研究來探討城市形象呈現和建構的特點,以及短視頻平臺與其他媒體平臺對城市形象呈現的方式和特點差異,並結合研究結果對城市形象傳播提出意見建議。
關鍵詞:抖音、城市形象、重慶
一. 導論
1.1.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選題背景
2017年12月,一條西安永興坊「摔碗酒」的視頻突然在抖音上流行起來。五元一碗的米酒用武俠劇中常見的大碗裝著,喝完後將碗狠狠摔在地上就是摔碗酒活動的全部。抖音上的視頻記錄了這樣的過程,並配上了《西安人的歌》做BGM,簡單的視頻卻在2017年年末得到了上千萬的點讚和模仿。很快,摔碗酒和永興坊就成了抖音上與西安相關的最火爆視頻,,其中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達到了8111.3萬。從一條簡單的視頻起步,西安邁上了「網紅城市」的發展之路。
摔碗酒原本是古代士兵上戰場前喝的壯行酒,經商家的營銷後被賦予了摔走晦氣、生活壓力,摔出福氣和好運的集體文化活動。從數據上來看,自2014年永興坊開業,截止到2017年11月1日,三年的時間裡有近50萬人在此喝過摔碗酒。而僅在被抖音漸漸帶火的2017年,就摔掉了20萬隻。至於接踵而至的2018年春節假期,在八天時間裡,有兩萬人在此摔碗[1]。在旅遊高峰時期,西安市永興坊的摔碗酒店鋪前,遊客經常需要排隊一兩個小時才能體驗到摔碗酒的活動。
隨著抖音的迅速擴張和用戶增長,城市旅遊尤其是熱門旅遊景點或新奇的旅遊體驗都在抖音上擁有極高的點讚數和傳播率,並由此大大推動了城市的旅遊發展。西安、重慶、成都就成為了抖音上的第一批「網紅城市」。西安的摔碗酒、毛筆酥,重慶的洪崖洞夜景、李子壩輕軌穿樓等都迅速從平淡無奇的景點/體驗/美食一躍變成城市旅遊最潮打卡地,將線上的熱度輕鬆帶到線下,極大的推動了城市的旅遊增長和城市形象的打造。
根據抖音發布的《2019抖音春節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春節期間,重慶成為抖音上打卡量最高的城市[2],同時,春節期間重慶以4725.98萬人次的旅遊人數高居全國重點城市旅遊人數榜首,是第二名成都的2倍多,如圖1-1所示[3]。在旅遊景點上,重慶2號線李子壩站點和過江索道都因為新奇的體驗而從普通的交通方式成為了新晉的旅遊打卡地。李子壩的輕軌穿樓建成於2004年,2018年因為抖音視頻意外走紅,目前日接待遊客量過萬,重慶甚至專門為遊客拍照建設了李子壩觀景平臺,並對輕軌站周邊的設施進行了修正完善以便提升旅遊體驗。而過江索道從重慶居民的交通方式也變成了需要排隊3小時才能體驗的旅遊項目,解放碑從普通的商業街變成了10萬人齊聚的跨年最佳場所。此外,懸崖鞦韆、鋼琴樓梯、梵谷星空館都因為抖音視頻的傳播而遊客大增。
抖音在帶來城市旅遊景點的變化的同時也在改變著城市形象。原先的西安形象是「千年古都」,城市名片是兵馬俑、大雁塔、華清池。而今天,西安正在用摔碗酒、城牆燈會、無人機打造一座時尚與科技並存的國際化大都市。重慶樹立起的印象也從一座多山的城市變成了 「8D魔幻城市」。「客廳在一樓,臥室在20樓」「你以為我在樓頂,實際上我在一樓」,抖音上用視頻展示出的立體城市景觀讓重慶的立交橋、馬路、輕軌都成為最有趣的景點,「8D魔幻城市」也成為了重慶最新的代名詞。
抖音是國內首個音樂短視頻類社交軟體,於2016年9月上線。2017年今日頭條收購北美音樂短視頻社交平臺Musica.ly,並將其與抖音合併,成為全新抖音平臺。2019年1月,抖音總裁張楠公布了抖音最新用戶數據,宣布截止2019年1月,抖音日活躍用戶突破2.5億,月活躍用戶突破5億,如圖1-2所示【4】。抖音已經超越快手成為短視頻行業的領軍者。
根據西安市旅發委此前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日期間西安共接待遊客1269.49萬人次,全國排名第四,同比增長66.56%,實現旅遊收入103.15億元,同比增長137.08%。而在2014年,西安的遊客接待量排在全國20名開外【5】。因為抖音而受益的城市除了重慶、西安這樣的大城市,也不乏眾多的三四線城市甚至是貧困縣。2018年抖音視頻縣城播放量前十中就有四個貧困縣,很多不為人熟知的縣級景點在抖音上找到了最簡單快捷的宣傳方式,抖音的文旅扶貧大大推動了貧困縣的發展【6】。
2018年4月19日,西安市旅發委與抖音短視頻達成合作,雙方計劃將基於抖音的全系產品,在世界範圍內宣傳推廣西安的文化旅遊資源。抖音方面將聯合西安推出「四個一計劃」,通過文化城市助推、定製城市主題挑戰、抖音達人深度體驗、抖音版城市短片來對西安進行全方位的包裝推廣,用短視頻來向全球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好城市文化[5]。2018年7月19日,由甘肅省委宣傳部、抖音主辦,敦煌市委宣傳部承辦的「如夢敦煌 千年文化DOU起來」線下發布會在敦煌舉行。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將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向全球用戶展示敦煌之美,提高敦煌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7]。快手短視頻也與錫林郭勒等城市展開合作,助力城市旅遊發展;開展「福苗計劃」、搭建線上交易會、推動農村脫貧致富。
與報刊雜誌等傳統媒體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都不同,短視頻平臺以最直觀的15秒短視頻模式將內容無障礙地傳遞給用戶。抖音、快手等社交短視頻平臺的出現為城市形象提供了全新的呈現方式和傳播渠道,其對城市發展產生的效果也在長期的實踐中得到了肯定。本文將略過被廣泛討論的策略、效果、建議等研究話題,將用戶、媒體、政府、平臺放到統一的框架下去分析在社會大眾、自媒體和官方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形象建構的方式及其呈現出的特點。並針對這些特點和呈現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反思,同時也將對抖音這一全新的社交方式、媒體平臺如何助力城市形象構建與城市發展提出意見建議。
1.1.2. 研究意義
抖音平臺成立不到三年就迅速在中國乃至全球積累了廣泛的活躍用戶,並切實推動了中國多個城市地區的發展。但是短視頻平臺也並非萬能,城市形象的傳播和營銷需要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選擇合適的宣傳渠道。目前已有的文獻基本集中於對其營銷策略、效果的研究和提出改進的意見,側重「城市」這一層面的研究和思考。但短視頻平臺作為最新的社交平臺,以完全不同的形式顛覆了社交的模式,也對城市形象的傳播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卻少有文獻研究其在城市形象中呈現出的特點和方式。本文希望能將重點放在「短視頻平臺」上,以當下短視頻社交火熱的局面為背景,探索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是如何進行城市形象的呈現和建構的。
其次,短視頻平臺在中國的發展如火如荼,但在其崛起之路上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挑戰。抖音、快手等APP都因為內容低俗、影響惡劣等原因受到過有關部門的審查和整改通知。隨著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平臺的收益需求日益增大,而APP商業性的增強必然導致了內容的魚龍混雜。違反道德、觸碰法律、帶來不良影響的短視頻平臺將難以長期生存下去。因此,如何引導用戶進行高質量的健康內容創作,如何進行社會正能量的宣傳,如何與官方進行更多的合作以助力城市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成為了所有短視頻平臺亟待解決的問題。城市需要藉助平臺的力量謀求更好的發展,而短視頻平臺也需要進行更好的規範管理和與官方的深度合作,這一需求相較於城市發展卻常常被忽略。因襲,本文也希望從平臺出發,對其與城市合作共贏進行研究思考。
1.2. 研究文獻綜述
1.2.1. 城市形象與城市形象傳播的內涵
城市形象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家凱文·林奇教授於1960年在《IMAGE OF CITY》中提出,「城市形象」構成要素包括:道路、邊邊、區域、節點、標誌等,城市形象是一種「公共意識」,是公眾對城市的總體評價和認知【8】。林奇對城市形象的認知主要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出發,將「形象」一詞引入到城市學科。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形象越來越受到重視,其概念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我國早期的城市形象研究主要局限於在視覺上追求並展示城市的美感,集中體現在對城市物理空間及城市建築等實體形象的研究上,關於城市形象傳播的研究幾近空白。20世紀末,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城市規模持續擴張,城市功能開始發生轉變,城市形象傳播理論應運而生[9]。這一時期的研究和討論集中從建築、城市規劃、環境美學等學科領域探討城市形象的設計與塑造。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新媒體的發展,城市形象傳播越來越依賴於媒體,大眾所認知的城市形象往往是媒介建構下的城市形象。李普曼在《公共輿論》中提出了「擬態環境」的概念,他認為大眾傳播活動形成的信息環境,並不是客觀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對新聞和信息的選擇、加工和報導,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後向人們所提示的環境。城市形象的樹立也必然無法脫離媒介的建構。因此,城市形象的概念也開始與大眾媒介緊密相連。
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一書中提出,「城市形象是人們對城市的主觀印象,是通過大眾傳媒、個人經歷、人際傳播、記憶以及環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10】。黃志華指出,城市品牌其實是一種城市經營、管理思想和觀念意識反映,是對城市進行有效定位宣傳過程,隨城市發展變化而延伸[11]。陳映在《城市形象的媒體建構》中提出,城市形象有「真實形象」和「虛擬形象」之分,由媒體新聞報導所建構的「虛擬形象」可能與「真實形象」吻合,也可能在新聞選擇性、報導框架等因素的影響下發生偏差。大眾媒體在新聞報導中如何描述、呈現、評價城市,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對城市的認知、觀念和態度,從而建構一個虛擬的城市形象,影響實體城市形象的真實認知[12]。
陳映的觀點基本代表了當今中國對城市形象的定義和理解,即城市形象是客觀存在和主觀印象的綜合體現,是城市內外部公眾對城市各種客觀存在要素的總體印象的評價,是公眾對城市的物質形態和精神文化形態的心理感受[13]。
1.2.2. 媒介與城市形象傳播
在媒介與城市形象傳播方面,研究者們圍繞城市形象傳播的功能、手段、策略,對城市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則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討論。其中的主流視角是將大眾傳播媒介看作是城市形象建構的渠道,將傳遞者與受眾相聯繫。
李彥冰在《城市形象傳播的三個基本問題》中對目前中國城市形象宣傳存在的問題做了精準分析【14】。丁丹丹在《〈中國旅遊報〉對西安旅遊形象媒介呈現的實證研究》中分析了《中國旅遊報》對西安旅遊形象呈現的特點,並對城市如何進行旅遊形象傳播提出了建議[15]。石曉博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背景下西安城市形象的新媒體傳播研究》中探究了新媒體平臺上西安城市形象的建設路徑【16】。李瑩在《抖音短視頻對西安城市空間媒介建構的特點與反思》中從大眾媒介直接組成城市空間物質肌理及其對城市空間的複製呈現兩個方面分析了抖音短視頻對西安城市空間的建構[17]。王勇安在《移動短視頻和城市形象建構傳播的關係—以抖音App宣傳西安為例》中探究了抖音助力城市形象構建的條件以及城市形象宣傳的正負面效應【18】。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城市就是媒介本身。孫瑋在《作為媒介的城市:傳播意義的再闡釋》中則提出,傳播對於城市的影響,絕不限於信息傳遞,而是有著多個面向的文化意義。傳播要創造具有地方感的特殊「地點」,以建立城市地方共同體與市場日常生活的聯繫,就必然要把媒介的理解擴展到實體空間。她認為傳播與城市的兩大關係一是意義生成,二是互動展開[19]。
移動短視頻平臺作為興起不久的媒體平臺,系統而全面的研究尚不太多。目前,已有文獻對移動短視頻和城市相關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短視頻對城市形象營銷的效果、短視頻對城市進行宣傳營銷的途徑和策略、短視頻對城市營銷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短視頻在城市營銷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等方面。
王月在《抖音「網紅城市」的形成機理及傳播效果芻議》中對抖音對城市形象的呈現、塑造方式和影響做了研究【20】。張美玲在《短視頻營銷的新玩法》中對短視頻在城市營銷中採取的手段進行了簡單梳理【21】。林燕在《抖音:城市營銷新勢力》中詳細分析了抖音在城市營銷中採取的措施和特點【22】。馮雪瑤在《「抖音」短視頻中城市形象傳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中探析了城市形象塑造和傳播的現狀和特點, 並從內容創作、分發等角度提出一些建議【23】。
在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方面,鄧昭明在《「抖音短視頻」對旅遊營銷的啟示》中詳細探析了抖音在旅遊營銷上取得成功的因素並提出了內容提升、粉絲培育、平臺搭建三個方面提出了未來的發展對策【24】。鮑立泉在《基於二元視角的短視頻城市形象建構策略——以抖音上武漢城市傳播為例》中對抖音上官方和民間發起的兩大活動進行了對比分析,並對基於社交媒體的城市形象建構提出了明確合適宣傳平臺、加強官方與職業媒體人合作、通過節日賽事打造城市品牌、提高民眾城市傳播意識四點建議【25】。孫瑋提出,因研究者的側重點不同, 提出的策略也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總結起來包含如下幾點:重視城市形象設計、優化城市發展戰略、利用城市自然環境優勢、改進政府執政行為等。還有研究者提出要發掘城市的文化內涵、注重利用城市文化資本、提高人的素質等措施【19】。
通覽文獻,可以發現目前在媒介與城市關係等相關話題的研究上,雖然涵蓋了報刊、微博、微信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對城市形象的呈現,但無論是效果研究還是營銷策略、改進建議的研究都是針對單一的媒介平臺本身,把用戶、平臺以及內容結合起來從整體城市建構的宏觀層面來探尋三者之間關係的研究相對較少。同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作為最新的媒體平臺,關於其對城市形象呈現和構建方面的研究也較為缺乏。
1.3. 研究方法
本文將使用文獻分析、案例分析、網絡民族志、文本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通過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文獻分析,對城市形象概念,移動短視頻與城市關係,媒介對城市形象建構的相關研究作出歸納和總結。同時,從前人的研究中獲取與本選題相關的問題進行借鑑和進一步創新。
案例分析:本文將以抖音上具代表性的「網紅城市」重慶為例來探討抖音平臺上城市形象建構的特點與方式,同時結合其他城市及其他平臺進行比較分析,希望形成有指導意義的啟示。
網絡民族志:實際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深入其中進行觀察了解,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
文本分析:本文將對抖音平臺上以「重慶」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整理出相關視頻標題;對攜程平臺上重慶相關的精華遊記進行文本的獲取整理,並對比兩大平臺上受眾評價的關鍵詞差別,進行詳細的比較分析。
定量分析:將從兩大平臺上獲取的文本進行數據整理和詞頻分析,並製作詞雲。同時也將對城市旅遊人次、消費等相關數據進行搜集和整理對比。
二. 抖音平臺上城市形象呈現特點與方式
2.1. 研究思想與路徑
本文認為,對抖音平臺上城市形象呈現特點和方式等問題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
去探究:
第一, 對抖音平臺上城市形象呈現特點與方式的研究將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和文本的
收集。本文以重慶為例進行樣本研究,首先在抖音平臺上以「重慶」兩字為關鍵詞進行視頻搜索,由於抖音上的文本以視頻為主,所以將搜索出的視頻進行標題統計來進行進一步的文本分析。將抖音平臺上搜索並整理出的點讚量超過1萬的1253條視頻標題進行初步文本篩選,去除無實質意義和指向的視頻標題,如「重慶我來了、重慶重慶」等,將篩選後剩餘的959條視頻標題整理出後輸入「圖悅 」並進行有效詞語的Excel導出。由於圖悅無法進行有效的的分詞和有效詞語篩選,故不直接使用圖悅的詞頻分析而將所有的有效詞語進行導出後進行再次篩選和整理,例如,將重複的「長江索道」和「索道」進行合併,將無法識別的地名「磁器口」「洪崖洞」進行調整恢復 。隨後將整理好的詞語整理成Excel模式後導入「BDF 」中,進行數據上傳和工作表設計,最終進行詞雲的製作和導出。其最終製作的詞雲如圖1-3所示。
同時,抖音平臺城市形象呈現的特點分析需要與其他媒體平臺進行對比。由於報刊雜誌及微博微信的平臺上信息繁雜,對城市形象相關的報導或文章內容分散難以收集,故選取了專業的旅遊平臺-攜程網來進行對比分析。在攜程網上進入「重慶」該城市下用戶所撰寫的遊記,根據熱門所推薦的遊記,剔除與重慶無關或有其他地方混合的遊記後,選取根據熱度推薦的前30篇遊記,將用戶發表的遊記信息全部整理出word版本。重複第一條的詞雲分析步驟後,最終製作出的詞雲如圖1-4所示。
第二, 深入挖掘文本呈現出的數據,進行多平臺對比分析;同時對本文進行深入分析,
觀察詞語的頻次差異、屬性差異和情緒差異等並進行多平臺的對比,分析不同平臺城市形象呈現的差異和特點,思考背後的原因。採取文獻研究法了解報紙、微博等平臺城市形象呈現的相關研究,進行深度橫向對比。通過數據分析、文本分析和文獻研究三者結合的方式探討抖音平臺上城市形象呈現特點。這一部分主要分成前期數據對比和後期歸納總結兩大部分,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
第三, 在短視頻平臺與其他媒體平臺的對比分析等相關方面的探討,主要將以傳播學
的相關理論為基礎支持,從抖音平臺建構城市形象的優勢和問題、城市形象建構策略、短視頻平臺發展路徑為問題出發點,結合我國當下媒體平臺發展的大背景,進行傳播效果、社會影響、文化發展等方面的分析。同時,將借鑑其他城市形象傳播的成功案例以及其他平臺的有效做法,對短視頻平臺如何助力城市形象傳播,推動平臺發展提出有效建議。
2.2. 特點與方式分析
2.2.1. 多元傳播、互動傳播、分眾傳播相結合,主體自主參與的公共話語場所
抖音平臺的模式是用戶拍攝並上傳視頻到個人主頁,用戶可以從搜索框搜索自己想看的內容或者直接從抖音的推薦中上下滑動進行視頻的觀看。在互動環節,用戶可以進行點讚、評論、轉發、分享等操作。
2018年9月11日,抖音、頭條指數與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聯合發布了《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研究報告顯示,抖音平臺上播放量TOP100的城市形象視頻中,超過八成是由個人用戶創作的,如圖2-1所示,普通市民成為抖音平臺上城市形象視頻的創作主力,是城市故事的主要講述者[26]。
在傳播主體上,抖音是一個以普通大眾為主,官方與自媒體共同參與的平臺。在旅遊過程或日常生活中,大眾將城市景觀、美食、文化等市井內容記錄並傳播;政府、官方媒體在抖音上的帳號一般會以市政服務和城市形象維護為主;自媒體則會以商業性的旅遊攻略為主要傳播內容。三者之間通過互動相互聯繫,公眾的自發性、政府的組織性和自媒體的營利性共同建構出一個城市形象傳播的場域。
在傳播模式上,抖音上城市形象的傳播是多元傳播、互動傳播和分眾傳播相結合的方式,主體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抖音上的傳播不再是政府/媒體/自媒體向受眾進行的單向傳播,而是信息交互、互動頻繁的多元傳播模式。公眾可以轉發評論其他渠道的信息,而政府和官方媒體也會關注大眾中廣泛傳播的信息、進行轉發和官方的推廣宣介。對於自媒體而言,追逐大眾關心的熱點和爆款則是更本能的選擇,無論是官方或普通大眾的視頻,自媒體都會在流量的吸引下進行轉發從而達成進一步的傳播。同時,根據公眾觀看時長、點讚轉發等記錄,智能算法的推薦讓分眾傳播成為普遍現象,精準的定位和傳播推動的傳播效果的大大提升。
這種由用戶原創內容的UGC模式讓抖音平臺成為了一個完全開放的公共話語場所,用戶關注和想要表達的信息通過視頻模式迅速得到傳播。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作為完全被動的受傳者只能政府/官方傳播什麼就看到什麼,同時內容的稀缺性讓受眾缺乏自主選擇權。到了圖文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發展推動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長,受眾的關注什麼就看到什麼,但受到地域和個人認知的影響,地區性內容的傳播實質上還是受到了較多的限制。而在移動端視頻階段,平臺隨機推薦和智能算法相結合的手段突破了地域、知識鴻溝等限制,受眾擁有無限並隨機的可能性看到幾乎所有內容。
以城市旅遊為例,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能看到的城市的宣傳一般都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城市或最知名的旅遊景點,「新北京、新奧運」「七彩雲南」「浪漫之都、中國大連」等城市宣傳口號往往是城市形象的全面概括。到了移動圖文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在多媒體平臺上進行宣傳,但微信朋友圈範圍狹窄,公眾號需要關注後才能得到信息的推送。微博信息冗雜、城市形象傳播的信息難以得到熱搜等推廣,故而某些中小城市或小眾景點依然難以「出圈」,走向大眾。但在移動短視頻階段,簡單易操作的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城市、景區開始在抖音上開設帳號進行傳播,小眾的景觀和文化在如今的大眾市場中佔據了巨大的優勢,而算法的隨機推薦和用戶的大量互動讓一個鮮為人知的城市成為爆款的概率大大提升。
2.2.2. 通過符號的打造建構城市形象,以網紅旅遊打卡地+城市特色+美食+音樂為主的短視頻構成的開放性城市文化聚集地。
一直以來,城市形象的打造主要通過符號的建構來實現。符號是具有指代性的中介性事物,它所具備的直觀性往往從空間視覺形態、功能視覺形態和人文視覺形態三方面來進行城市形象的勾勒,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符號結合起來,在經過媒介的傳播後就形成了大眾對城市形象的普遍認知。李卓娢在《信陽城市形象符號傳播問題與對策》中就提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符號化的城市中,公眾對該城市的整體印象和最突出特點的認定形成城市的特色符號,這些符號就是城市的發聲。符號具備「能指」和「所指」的作用,將抽象的理論對應為具象的物體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27]。對應多個符號的城市形象在實際中往往會被一個最突出的符號所代替,例如:代表北京形象的天安門,代表成都的大熊貓和代表安徽的黃山。這種符號化的傳播模式極大地簡化了城市繁雜的形象,把最鮮明的特徵直接呈現給受眾,大大增強了傳播的效果和便捷度。
《白皮書》對抖音上TOP100的城市形象視頻內容分布做過調查,如圖2-2所示。地方飲食、商業景點和城市景觀視頻的數量在城市形象視頻佔比前三。同時,該研究還將城市形象視頻的特徵進行了提煉和升華,總結出四大傳播符號載體——BEST,即由BGM-城市音樂、Eating-本地飲食、Scenery-景觀景色、Technology-科技感的設施這四類深入城市生活毛細血管的符號組成的立體城市形象【26】。
這四大符號載體的總結與之前製作的抖音重慶形象的詞雲及抖音平臺上重慶城市形象視頻播放量TOP10,如圖2-3基本相符。圖1-3抖音視頻詞雲顯示,火鍋、洪崖洞、輕軌是視頻中提及最多的符號,分別對應著本地飲食、景觀景色和科技感的設施。當然,抖音上的視頻基本都會配有相關的背景音樂,而這些音樂一般都是當地人創作的網絡流行曲,比如《西安人的歌》《成都》等極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民謠。對城市形象建構來說,抖音是一個完全開放並且實現了內容聚合的平臺。
地方美食是抖音視頻中最熱門的內容,也是當代城市最容易打造的城市特色和專屬印
記。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熱捧高價網紅美食餐廳時,抖音走上了打造「平價網紅美食」的道路。西安的毛筆酥、鴨蛋黃肉夾饃,重慶的火鍋、小面,成都的石棉烤肉都是抖音上爆款的地方特色美食,其中最熱門的視頻單條播放量均在5千萬左右 。這種最接地氣的生活化美食讓城市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捉摸的,同時其傳播效果也因此而大大提升。
城市景觀和高科技感的設施在抖音上的呈現也與地方美食有著類似的特點,市民、遊客和驢友自行發現的景點代替傳統景點成為抖音上最熱門的打卡地。在圖1-3的抖音詞雲中,「網紅」「打卡」「抖音」都是高頻提及詞彙。與圖1-4的攜程詞雲對比,兩者的旅遊目的地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抖音上的用戶最常打卡的地點是洪崖洞、解放碑、李子壩輕軌站、磁器口、長江索道和朝天門碼頭;而攜程上則是,古鎮、洪崖洞、磁器口、武隆、渣滓洞和白公館。傳統的景區已經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旅遊需要,抖音上的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於開發全新的旅遊打卡地。李子壩輕軌、奧陶紀的懸崖鞦韆、鋼琴樓梯、梵谷星空館這些完全被抖音打造出的打卡地成為重慶城市景觀的最新符號。
2.2.3. 城市中心主義傾向被打破,彌補城鄉二元對立鴻溝。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之間的二元對立關係在城市發展中一直是個較大的障礙。從媒體的
使用接觸上來看,由於城鄉之間經濟、教育、基礎設施等發展的不平衡性也導致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無論是傳統媒體報刊雜誌還是新媒體微信微博實質上都是以圖文為主要的傳播方式,但這對於相對文化素水平較低的鄉村地區而言是個難以逾越的鴻溝。而短視頻的出現就輕鬆打破了這種阻礙。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APP用視頻這種直觀易懂的方式不僅讓信息有效的傳達到鄉村地區,更將鄉村地區變成了內容的創作者和生產者。在這一過程中,傳播的城市中心主義傾向被打破,城鄉二元對立的鴻溝也得到了有效彌補。
根據火星文化、卡思數據、新榜研究院發布的《2019短視頻營銷數據白皮書》顯示,2018年短視頻用戶已經向三四線城市深度下沉,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分布達到了52%。從年齡上來看,24歲以上用戶佔比超過50%,如圖2-4所示【28】。具體到抖音和快手用戶來看,根據企鵝智酷的研究報告,抖音、快手的三四線及以下用戶均達到50%以上,月收入8000以下用戶高於85%,3000元以下用戶佔35%左右,本科及以下學歷用戶佔到60%左右,如圖2-5所示【29】。
從用戶分布來看,短視頻用戶以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為主。而一直致力於打造一線城市年輕人社交APP的抖音,其用戶也在逐漸下沉。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受眾在城鄉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區分,甚至空閒時間相對較多的鄉村地區成為了更主要的內容生產者,小鎮青年開始引領短視頻內容的消費時尚。從年齡分布來看,雖然年輕用戶依然佔主導,但短視頻用戶已經告別「Z時代」標籤,簡單易懂的視頻模式讓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開始加入,並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當年齡的代際差異被打破時,鄉村憑藉大量中老年人在信息傳播上的優勢也在慢慢凸顯。
2018年最火縣城Top 3分別為鳳凰縣、稻城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10的最火縣城中不乏貧困縣。根據抖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四川稻城縣接待約70萬遊客,同比增長超過55%。抖音相關負責人對大數據報告的內容表示,2018年,抖音不斷與多個城市達成合作,幫助貧困縣脫貧致富,也讓更多年輕人重拾傳統文化,書畫、戲曲、傳統工藝、武術、民樂在抖音上受到極大的關注,很多傳統文化活動的參與者90%以上是90後受眾【6】。
移動短視頻構建了一個虛擬社會,將內容生產者和接受者的距離大大拉近的同時,也將城鄉放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對話交流,原先的城鄉二元對立的鴻溝逐漸被彌補。在城市文化和大眾文化泛濫的今天,鄉村的民風民俗和傳統文化往往更受關注。小縣城和鄉村地區的文化、旅遊產業在抖音上得到了廣泛關注和傳播,這種線上的熱度也推動了線下的經濟轉換和其他媒體的關注。無論線上線下,短視頻的發展都推動了城鄉的互動交流,打破了封閉空間和壁壘,推動了鄉村發展和城鄉二元對立結構的逐步瓦解。
三. 優勢與問題分析
3.1. 優勢分析
3.1.1. 公眾參與的加強,議程設置的打破與重構
隨著主要傳播媒介由電視報刊擴充至網站和移動端信息聚合平臺,城市形象的傳播
也由前移動網際網路階段,歷經移動圖文階段,發展至目前的移動端短視頻階段,如圖3-1所示。中國大眾化的媒體平臺從報紙走向微博再到短視頻平臺,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公眾參與度的提高。而相較於新聞等社會事件的傳播,公眾參與度的變化在城市形象的傳播上更為明顯。
在自媒體尚未興起的前移動網際網路年代,報刊雜誌上對城市的文字圖片報導,影視劇、宣傳片、電視節目中對城市的影像展示以及音樂繪畫等藝術作品中對城市的描繪這些媒介來源構,再加之個人直觀的體驗或他人體驗的口耳相傳,就構成了公眾對城市形象的全部印象。所以在這一時期,對城市形象的傳播主要是由政府和媒體所控制的正面宣傳,其主要目的是政府的政績宣傳,附加目的是拉動地方旅遊。該時期的城市形象傳播方式為單向傳播,政府是城市形象的規劃者,官方媒體是城市形象傳播的執行者,而大眾則是被動地從媒體接受被加工過的關於城市形象信息的受傳者。由於政府對城市形象定義不清晰,所以政府建構出的多數城市形象都是千篇一律、不接地氣的,比如:以熱情好客、浪漫之都、時尚之都等識別度較低、缺乏特色的城市宣傳口號。這種傳播方式容易造成媒體和政府的自說自話以及大眾的刻板印象,導致對城市形象的傳播和呈現效果不佳。
在移動端圖文階段,新媒體的出現讓公眾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政府和官方媒體不再是一言堂。但在城市形象建構領域,微博微信內容的複雜性和開放性,導致其並不能形成城市形象建構的特定文化圈。而在攜程、去哪兒等專業旅行網站上,用戶和受眾的局限性讓其對城市形象的建構並不具有完全代表性,同時也難以實現大眾間的有效傳播。
而對於短視頻平臺而言,前文的論述中已經對其用戶和內容做了詳細分析。這種廣大受眾完全自主參與下的信息傳播匯總起來就構建出社會大眾對城市形象的認知。當個人敘事在網上集成社群時就形成了群體敘事。從傳播效能上看,群體敘事要遠高於個體敘事,在某種程度上,傳統的政府和官方媒體主導下的城市形象議程設置被打破。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媒體和政府在建構城市形象上是束手無策的。
王勇安在《移動短視頻和城市形象建構傳播的關係》中就提到,「在對信息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中,要經歷先接受、再重建,繼而形成更豐富、深層印象的過程。用戶有了對西安城市形象的好印象後,抖音APP官方順勢推出『跟著抖音玩西安』挑戰活動,通過積極的議程設置,引導用戶參與該主題活動。依託熱門地標的一系列線下實體活動,如『在漢城湖穿漢服』『在西安城牆統領千軍』等,形成宣傳合力,集中建構西安城市形象【18】」
事實上,大眾呈現出的城市形象需要有媒體和政府的合作推動才能完全最終的建構,這個過程就是議程設置重建的過程。
3.1.2. 線上與線下熱度的高轉換率,能極大帶動旅遊業的發展
傳統媒體或新媒體,在構成城市形象時,將線上的城市宣傳和呈現轉換成線下實際的旅
遊增長都是極其困難的。無論是微博、微信公眾號,還是專業性的旅遊網站,其對潛在消費者消費意願的刺激和影響都相對較小,但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出現卻完全顛覆了這一現象。
在對抖音上以「重慶」為關鍵詞的視頻研究中發現,很多內容標題都包含著「抖音」「打卡」「網紅」等詞語,例如:「跟著抖音來的」「打卡抖音網紅地標」「看抖音視頻,跟風打卡」等內容。從圖1-3抖音視頻詞雲中也可以看出,「打卡、網紅、抖音」等詞彙在視頻標題中屬於高頻提及詞,但對應圖1-4,這在攜程等平臺上是完全沒有的現象。這種現象充分體現出抖音平臺的線上熱度催生了受眾的潛在消費欲望,將其有效轉化成了線下熱度,成功推動了線下的旅遊打卡,並形成新一輪的跟風拍攝和信息傳播。
2018年端午節假期,重慶市共接待境內外遊客944.57萬人次,同比增長12.6%;實現旅遊總收入48.35億元,同比增長26.7%。。其中洪崖洞、長江索道、磁器口古鎮、奧陶紀樂園等抖音網紅景區分別接待遊客17.35、4.82、16.5、3.1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43.3%、0.4%、16.1%、11.6%[30]。
重慶、西安等抖音網紅城市的成功也讓眾多三四線城市紛紛開始加強與抖音的合作。2018年4月,抖音上線「抖inCity」話題活動,圍繞「抖inCity記錄城市新美好」的主題,進行線上線下的聯動活動,推出一系列創新玩法,將城市的標籤與品牌相結合,開展具有地緣元素的品牌營銷。該話題上線一天,閱讀量已經突破3.3億,天津、威海、哈爾濱、合肥、蘇州、深圳等眾多城市參與了該活動【31】。其中,威海活動主帳號「威海旅遊」官抖獲贊53.1萬,漲粉率183%,參與視頻總體播放量超過2億,線下的聯動活動也因此吸引了大量遊客【32】。
隨著中國大眾旅遊熱情的高漲和消費需求的升級,熱門城市、景區已經難以滿足消費群
體。因此,抖音上以「小眾」「鮮為人知」「人間秘境」為標題的旅遊地視頻備受推崇。對於中國大量四線以下城市和鄉村地區來說,抖音是一個最簡單可得、零成本且高效的宣傳渠道。許多偏遠地區的小眾城市、景區通過視頻被大眾挖掘出來,提高了知名度和影響力,並直接催生了線下的旅遊及由此帶來的住宿、餐飲等產業的發展,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3.1.3. 視頻模式對城市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區別於紙媒和微博微信以圖文為主的傳播模式,無障礙的影像語言、最真實的記錄方式、
最簡單的操作模式都讓短視頻在記載城市故事、展現城市形象中佔據著天然的優勢。
影像語言的模式讓抖音用戶可以最簡單直接地進行城市形象的記錄,也讓受眾能無障礙的理解,並接收到影像傳達的有效信息。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許多城市文化和故事難以用文字圖片的方式來描述,比如:戲曲表演、傳統手工藝、特色美食的製作、當地的生活狀態等等。這些更偏向城市文化和精神層面的內容是當今城市形象塑造中更深層次的需求,也是未來進行城市形象傳播的核心。
短視頻用15秒的時間捕捉到城市中最生動有趣、充滿地域特色和人情味的內容,其對場景的再現能力是其他媒介和平臺無可比擬的。前文提到過短視頻上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視頻的熱度,2018年抖音地方傳統文化播放量前五都是各地的特色演出,如圖3-2所示。而無論是黃梅戲、秦腔還是花鼓戲都難以用圖文描述。這些曾經這些只有老年人才會在電視上聽的戲、在當地鄉村才能看到的演出被完整的記錄下來傳播給社會大眾。抖音平臺給予了城市形象一個全方位、多領域的展示平臺,讓城市形象的方方面面都被真實的記錄,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城市生態。
同時,隨著網絡的發展和信息爆炸,大眾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閱讀方式上,從文字到圖片到長視頻再到短視頻,受眾的注意力越來越難以集中。短視頻15秒的時長讓習慣於碎片化閱讀的受眾更加青睞,在閱讀平臺上,從電視到電腦到手機橫屏再到手機豎屏,畫面篇幅越來越小,但傳播內容的細節被放大,無形中拉近了因時間和空間造成的物理隔離。「短視頻的豎屏模式設計將用戶的視覺全部集中在屏幕上,形成沉浸式的觀看體驗。【18】」符合用戶閱讀習慣的短視頻帶來用戶使用時長和用戶粘度的提升,帶來更多的原創內容。
3.2. 問題分析
3.2.1. 算法推薦長期會讓受眾的視野變窄 擬態環境 對城市形象建構
在以算法和算法推薦為主要推廣模式的抖音上,大數據會根據用戶搜索記錄,瀏覽視頻的時間、次數,點讚、評論和轉發的視頻進行分析並作出相關的推薦。長期以往,用戶如果不主動搜索,接觸到的都是經過篩選的同類信息。以精準定位和營銷為目的的算法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限制了受眾的視野,將受眾的認知框定在狹窄的信息圈內,大大降低了對於不斷更新的信息流和外部世界的接觸率。
李普曼在闡述擬態環境的影響時提到:大眾傳播形成的信息環境(擬態環境),不僅制約人的認知和行為,而且通過制約人的認知和行為來對客觀的現實環境產生影響。短視頻對城市形象的建構最具真實性的同時也最具虛擬性,具有高影響力的視頻受到更多的模仿和傳播,而算法的推薦進一步加強了這種趨勢,導致許多不同質的內容越來越邊緣化。因此,受眾所接收到的並不是全部真實的世界,而是被社會大眾和媒介共同建構出的環境,長期以往,受眾的視野逐漸變窄,對城市空間想像的建構也逐漸弱化。同時,這也極容易造成受眾對城市形象的刻板印象。
3.2.2. 大量跟隨網紅打卡的遊客蜂擁而至造成旅遊體驗的下降。大量同質化內容讓用戶產生審美疲勞, 對社會大眾 表層傳達,如何凸顯城市文化內核是關鍵
與所有網紅和爆款一樣,抖音上捧紅的城市景觀和美食都會引來大量的體驗者,蜂擁而來的遊客讓景區不堪重負,在排隊時長、衛生狀況、設施服務等旅遊體驗的質量上維繫困難,造成消費者旅遊舒適感和滿意度的下降。2018年春節假期,長江索道日均接待量達到1.5萬人次。抖音將一個完全是當地人日常的交通方式變成了網紅景點。但這帶來的就是當地人的嚴重不滿和遊客體驗的斷崖式下跌。在眾多平臺和旅遊網站上,都能看到遊客對長江索道這個「景點」的吐槽,例如:「排隊三小時,過江一分鐘」「被擠在車廂中間無法動彈,什麼也沒看到」。
同時,由於抖音上刷屏的大多是少量的爆款內容,受眾在希望受到同樣關注的心理作用下會對其進行模仿,這就導致大量同質化內容的存在。在抖音上以「李子壩輕軌」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出現的相關話題就有200多個,視頻數量更是不計其數。而視頻拍攝的方式也極為類似,基本都是對「輕軌駛入袖口」「吃輕軌」等借位行為的模仿,如圖3-3所示。在網紅景點,許多遊客相較于欣賞美景美食更願意用手機去記錄。對城市形象的傳播而言,完全的「打卡式」旅遊只是停留在膚淺的城市景觀的傳播,卻不利於深層次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傳達和傳播。
而當原先新奇有趣的小眾景點和玩法被廣泛傳播後,大眾的興趣和好奇心逐漸消解。審美疲勞下帶來的就是熱度的快速消退。西安摔碗酒在最火爆的2018年甚至需要排隊三小時才能體驗一下,但隨著大量同類項目的模仿和競爭以及熱度的消散,目前西安的這個體驗正在逐漸回歸正常,不復之前的火爆。
一方面,網紅景點的無節制、無規劃的發展造成了城市旅遊的不堪重負,政府的管理難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熱度聚集和消散迅速的特點也讓如何長久的保持旅遊收入和深層次傳播城市文化內核,打造長久的城市形象並形成品牌和IP成為難題。
3.2.3. 造成城市文化的異化,當特色民俗文化傳統變成商業化演出和大眾普遍參與的活動時,城市文化就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過度的娛樂化 泛娛樂化傾向 對城市文化
作為文化的重要表徵,儀式所展演的就是人類的生活世界【33】,儀式所揭示的實際上是一個群體的價值【34】。而儀式作為文化的積澱和遺存,無論在純粹的儀式場合還是在剝離了儀式功利訴求而僅具有形式意義的場合都不鮮見【18】。
西安的摔碗酒原是民間的活動,甚至從歷史上來看,喝「摔碗酒」大多發生在壯行、葬禮等場合。但隨著商業的引入,摔碗酒的內涵被改變,並在抖音上成為了大眾對西安的民俗文化認知。與西安類似,許多地方的特色民俗和傳統文化在急功近利的資本驅動下,已經變成政府和商業資本導演,當地群眾參與表演的以盈利為目的、迎接遊客需求的「舞臺表演秀」。例如:把苗族部落的祭祖儀式變成舞臺表演,把沐浴禮佛的潑水節變成「天天歡度潑水節」的旅遊項目。
過度的商業化和娛樂化傾向下,經過重重過濾之後,觀眾所看到的早已不是神聖的儀式,而是被包裝的「當地特色」,文化的嚴肅性和原真性都不復存在。而城市文化特色和傳統中最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都被拋棄,造成了城市文化的異化。
四. 意見建議
4.1.加強多方合作,精準定位城市形象
當下,雖然城市形象傳播的話語權正在由官方過渡至民間,但構建優良城市形象、傳播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品牌不能只依靠於大眾自發的行為,而是需要政府、媒體和大眾的共同努力。
抖音助力城市形象傳播離不開與政府的深度合作,而這也是抖音正在推進的計劃,通過多種方式與政府建立聯繫,共同推動城市形象的「議程設置」。有效而長遠的傳播效果首先需要對城市形象有清晰的理解和定位,這個過程需要政府和媒體在大眾廣泛參與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和總結,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優勢資源整合,構建出符合城市特色、滿足大眾期待以及富含文化內涵的城市形象。同時,政府應該轉變思維方式,認識到大眾在城市形象構建上的主體地位,將宣傳營銷變成「潤物細無聲」的形象展示,將城市形象的概念植入到大眾生活的視頻之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前文提到,受眾的自主傳播容易帶來大量的同質化內容和刻板印象,故而在傳播模式上,抖音要進行合適的算法推薦,加強對相關視頻的首頁推薦展示以及傳播受眾的精準定位,推動傳播效果的提升。
4.2. 推動優質內容創作,展現立體城市形象
無論何種媒介平臺,優質的內容永遠是信息傳播的最核心競爭力。抖音上城市形象相關的爆款視頻無不具備奇觀性、趣味性等特點,這些視頻共同講述著城市故事,從而構成了一個立體而飽滿的城市形象。
抖音平臺的優質內容離不開最廣大用戶的視頻拍攝和創作。對抖音平臺而言,維持優質內容本質上需要維護用戶的創作能力和平臺黏度。平臺可以開展多種以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為主題的挑戰賽,吸引用戶的參與,並根據結果篩選出優質內容進行廣泛推介。活動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戶的創作熱情和粉絲黏度,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高城市形象的曝光度和影響力,提高城市品牌的知曉度和認同感。
在抖音視頻詞雲中可以看出,「重慶話、方言、8D魔幻城市」等詞彙的提及量非常高,這些非景觀性的城市語言、城市形態在視頻模式的支持下取代部分傳統景區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因此,在城市形象相關活動的打造中,平臺不只要展示表面的城市景觀,也要注重對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內涵的挖掘,更要從城市風土人情、民風民俗等方面出發,展現大眾生活和故事,打造立體城市形象。
4.3. 加強平臺管理與輿論引導
根據《白皮書》的數據顯示,播放量TOP100的城市形象視頻中,前三的位置被城府形象與市政服務視頻佔據。其中,播放量最高的是長沙市委網信辦官方帳號「長沙發布」發出的一條警察學院學生訓練視頻。與此類似,一條記錄北京反恐特警訓練日常的視頻也在抖音平臺上得到廣泛傳播,播放量居於第三位【26】。
當今,政府形象在抖音平臺上的傳播影響廣泛,正面的政府形象對整體城市形象的提升幫助較大,但負面城市信息的出現也極易產生輿情,並對城市形象的傳播產生較大的衝擊,例如2018年10月的重慶公交車因乘客搶奪方向盤造成的墜江事件。在抖音上,大量的相關視頻和新聞報導被轉發評論,對重慶萬州地區的城市形象構建極為不利。類似的部分城市和旅遊景區的黑幕等視頻更是直接對當地的旅遊發展和城市形象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而形象重建和大眾恢復信任更是困難重重。
對此,政府可以通過在抖音上建立有影響力的政府號,在第一時間進行危機公關和信息公開,加強對負面輿情的引導,積極進行城市形象的維護。在日常帳號運營中,政府也應該從市政服務、公共設施、公務人員形象等方面積極進行正面形象的構建和傳播。同時,抖音平臺上的政府帳號也可以作為政府與社會大眾溝通的另一個橋梁,解決大眾反映的社會問題也有助於構築「為民」的正面城市形象。
對抖音平臺來說,協助政府進行輿論管理,加強對平臺的秩序管理,整治造謠、欺詐等自媒體商業號,營造出良好的輿論環境也是未來應該加強的。
4.4. 加強線上線下聯動,推動城市旅遊與經濟發展
正面城市形象的構建最終目的大都是為潛在消費者樹立良好的城市印象,實現線上線下的熱度轉換,推動城市旅遊增長和經濟發展。
短視頻平臺還是主要以視頻展示和社交為主要目的的平臺,在商業化的開發上還有待加強。西安、重慶的爆紅幾乎是在全民狂歡下打造出的「網紅城市」,其營銷和推廣依賴於受眾的自主參與。受到這些城市的影響,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都紛紛推進與各城市地區的合作,共同加強城市旅遊的推介和開發,舉辦多種活動推動用戶的線上線下聯動,促成線上熱度的線下轉化,帶動城市的旅遊和相關產發展繁榮。
五. 結語與展望
在信息化、全球化和媒介化飛速發展和城市競爭不斷增強的背景下,城市如何搭上
新媒體平臺的快車,做好形象設計和傳播成為重中之重。而對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而言,作為中國目前發展最迅速的媒介和社交平臺,如何加強內容管理、助力城市建設與和諧社會構建也是未來發展中必須要考慮的重大問題。
本文以城市形象建設為出發點,著眼於短視頻這一最新的媒介平臺,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詳細分析了抖音平臺上城市形象呈現的特點,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短視頻領域的相關研究做了些許補充調研,探討了短視頻平臺在城市形象構建中存在的優勢和劣勢,並根據具體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意見建議。
但由於時間和篇幅的限制,無法對城市形象和媒介構建城市形象的文獻做非常深入
的探討,只能聚焦於中國,簡單梳理其發展脈絡。在呈現特點的分析上,主要落腳點是在短視頻平臺而非城市展現上,沒有做全面而龐大的分析探討。短視頻平臺發展迅速,諸如如何實現短視頻平臺與其他媒體的聯動發展,如何更好地提升算法的智能化以實現更好的用戶推薦,如何提高城市形象傳播的效果,如何更好的傳播城市文化、城市精神都是需要深度研究探討的話題。
參考文獻:
1. 悅西安.全國都有的摔碗酒,為什麼只在西安火了?[EB/OL]. https://www.sohu.com/a/229974387_735537.
2. 中文網際網路數據資訊中心.2019抖音春節大數據報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832000.html.
3. 百度百家號-主題公園界. 2019春節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5909570199714348&wfr=spider&for=pc.
4. 王月.抖音「網紅城市」的形成機理及傳播效果芻議——以西安、重慶為例[J].西部學刊,2019(02),103-106.
5. 光明網.抖音和西安達成合作,攜手向全球推廣傳統文化[EB/OL].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8153404668118129&wfr=spider&for=pc.
6. 搜狐新聞-網際網路第一線.2018抖音大數據報告(完整版)[EB/OL]. http://www.sohu.com/a/295033885_228332.
7. 中青在線.抖音與甘肅合作向全球展示敦煌千年之美[EB/OL].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8-07/19/content_17398033.htm.
8. 凱文·林奇著.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曉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9. 王翔.城市形象傳播中的媒介變革及其反思[J].理論導刊,2019(04)60.
10. 劉易斯·芒福德著.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M].宋俊嶺,倪文彥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11. 黃志華.論城市品牌與商品品牌的聯繫和區別[J].包裝工程,2005(04):209-210.
12. 陳映.城市形象的媒體建構——概念分析與理論框架[J].新聞界,2019(05).104.
13. 王玉瑋.傳媒與城市形象傳播[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
14. 李彥冰, 孟豔麗.城市形象傳播的三個基本問題[J].新聞與寫作, 2017 (9) :105-108.
15. 丁丹丹. 《中國旅遊報》對西安旅遊形象媒介呈現的實證研究[D].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3.
16. 石曉博,屈億欣,章學鋒.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背景下西安城市形象的新媒體傳播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6(6):92-6.
17. 李瑩,許加彪.《抖音短視頻對西安城市空間媒介建構的特點與反思》[J].視聽,2018(9):124-125.
18. 王勇安,楊衷楊.移動短視頻和城市形象建構傳播的關係—以抖音App宣傳西安為例[J].長安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9(01),42-50.
19. 孫瑋.作為媒介的城市:傳播意義的再闡釋[J].新聞大學,2012(02):41-47.
20. 王月.抖音「網紅城市」的形成機理及傳播效果芻議——以西安、重慶為例[J].西部學刊,2019(02),103-106.
21. 張美玲.短視頻營銷的新玩法[J].現代企業文化(上旬),2018(10),50-51.
22. 林燕,劉體鳳.抖音:城市營銷新特點[J].決策,2018(07),50-52.
23. 馮雪瑤,呂欣.「抖音」短視頻中城市形象傳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新聞研究,2019(02),237-239.
24. 鄧昭明,向文雅,李旭.「抖音短視頻」對旅遊營銷的啟示[N].中國旅遊報,2018-05-22(003).
25. 鮑立泉,於文頔.基於二元視角的短視頻城市形象建構策略——以抖音上的武漢城市傳播為例[M].視聽,2019(04)200-201.
26. 百度文庫.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白皮書[EB/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9e911eb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3.html.
27. 李卓娢.《信陽城市形象符號傳播問題與對策》[J].新聞傳播,2017(09),43.
28. 智庫文檔.《2019短視頻營銷數據白皮書》[EB/OL]. https://doc.mbalib.com/view/ac09ac885ae7285644c28b18d548cb85.html.
29. 中文網際網路數據資訊中心.熱潮下的社交短視頻:快手抖音用戶研究報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734185.html.
30. 網易號-用於闖天涯.重慶2018年端午實現旅遊總收入48.35億元[EB/OL].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KM9RVMI0524UP5A.html.
31. 中國人民廣播電臺.聯動全國城市,抖音商業化上線抖incity話題打造新IP[EB/OL].http://www.cnr.cn/rdzx/cxxhl/zxxx/20190429/t20190429_524595966.shtml.
32. 第一營銷網.線上線下閉環互動威海市旅發委攜手抖音開啟城市營銷新模式[EB/OL]. http://www.cmmo.cn/portal.php?mod=view&aid=213934.
33. 閆伊默,劉玉.儀式傳播:傳播研究的文化視角[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02):116-119.
34. 特納.儀式過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責編:劉揚、趙光霞)